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孟子哲学中的“欲”
1
作者 廖晓炜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5,共12页
“欲”是讨论孟子哲学中行动动力问题不容忽视的一个核心观念,孟子对道德行动之本质以及修身问题的思考,均以之为概念基础。孟子论“欲”,涉及自然之欲与道德之欲、原初之欲与理性之欲,以及目的性的理性之欲与工具性的理性之欲等诸多重... “欲”是讨论孟子哲学中行动动力问题不容忽视的一个核心观念,孟子对道德行动之本质以及修身问题的思考,均以之为概念基础。孟子论“欲”,涉及自然之欲与道德之欲、原初之欲与理性之欲,以及目的性的理性之欲与工具性的理性之欲等诸多重要区分;同时,更涉及决定整体人生方向且具有长期性与稳定性的理性之欲,也即“志”。“欲”作为行动的开端,其合理化乃是决定行动具有道德性的关键所在。从修身的角度而言,“欲”的合理化则有赖于透过持续不断地肯认道德价值以建立仁义或道德之志,从而确保实践上道德之欲相对于自然之欲的优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原初之欲 理性之欲 无欲其所不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统家礼文化及其时代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延斌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8,共8页
礼是基于民族心理、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典章制度与文化样态,是维护家庭和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重要手段。中华礼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是由礼义、礼仪、礼节、礼制、礼器、礼乐、礼教、礼法、礼治、礼俗构成的体系... 礼是基于民族心理、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典章制度与文化样态,是维护家庭和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重要手段。中华礼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是由礼义、礼仪、礼节、礼制、礼器、礼乐、礼教、礼法、礼治、礼俗构成的体系,家礼亦然。家礼文化是传统家礼在价值理念、仪式、制度、器物以及教化等行为活动等多层面的体现,比家法、族规、家训等其他家文化形式更具有仪节的庄严性、礼义的教育性和制度的规范性等特点,在家文化和中华民族整个礼文化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家礼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治家、齐家、教家的重要制度文化,也是当代优良家德、家风培育和公民礼仪文明建设的丰富资源。借鉴传统家礼以仪立范路径涵养公民个人品德,吸收传统家礼伦理内涵滋养良好家风与淳朴世风,继承弘扬传统家礼称情立文的撰订原则助推社会礼仪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礼 家礼文化 礼仪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为什么要讲道德 被引量:1
3
作者 沈顺福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97,共9页
道德是道德法则、规则、判断等的简称,其中的核心是道德行为与道德法则。道德行为,如仁,是因循道德法则而产生的活动。法则关联着若干要素并将其整合为一个整体,确保了整体的秩序。在秩序整体中,行为人不仅被约束和规范,而且同时获得某... 道德是道德法则、规则、判断等的简称,其中的核心是道德行为与道德法则。道德行为,如仁,是因循道德法则而产生的活动。法则关联着若干要素并将其整合为一个整体,确保了整体的秩序。在秩序整体中,行为人不仅被约束和规范,而且同时获得某些权利或利益。为了这些利益,人们常常自觉成为整体成员并必然地遵循秩序法则。这是道德法则的目的之一。只有个体的意志能够从众多法则中选择某个法则并遵循它,其中,对法则的遵循确保了整体的秩序,而意志的自主选择则体现了个体的自由。道德的本质在于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整体 法则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心灵诗学如何可能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晓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4,171,共12页
该文尝试论述一种诗学学术范式的理论与方法,即“中国文化心灵诗学”。中国文化心灵诗学乃“文化”与“心灵”的综合角度,是在后五四时代中国文论建设性的探索中,尝试由传统诗学而发展出一套论述,以此作为读诗、研诗、教诗、作诗、发扬... 该文尝试论述一种诗学学术范式的理论与方法,即“中国文化心灵诗学”。中国文化心灵诗学乃“文化”与“心灵”的综合角度,是在后五四时代中国文论建设性的探索中,尝试由传统诗学而发展出一套论述,以此作为读诗、研诗、教诗、作诗、发扬中国诗教的理论框架,亦约同于古人所说的“文心”。中国文化心灵诗学以整体诗学与古今贯通为主要特色。整体诗学的三项要义是诗观立基、兼顾三才、采铜于山。古今贯通的三条进路是学艺双修、诗思互进、诗化生活。其缘起大背景恰也有三项:一是回应学术内部的不满,二是适应学术外部的条件变化,三是满足时代对人文学术的新需求。因而,中国文化心灵诗学不止于诗学本身,亦是学术对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思想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心灵 中国诗学 古今贯通 整体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古拓新:宋元士庶丧礼礼仪因革与复兴
5
作者 陈延斌 王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共7页
先秦时期“礼不下庶人”的情况在秦汉以后逐渐发生改变,原本施行于贵族阶层的冠婚丧祭诸礼日渐下移,到唐后期尤其是宋元时期基本实现了“礼下庶人”阶层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古礼中的丧礼也得到了复兴。礼制在宋元时期发生转折的重要原... 先秦时期“礼不下庶人”的情况在秦汉以后逐渐发生改变,原本施行于贵族阶层的冠婚丧祭诸礼日渐下移,到唐后期尤其是宋元时期基本实现了“礼下庶人”阶层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古礼中的丧礼也得到了复兴。礼制在宋元时期发生转折的重要原因是士族阶层的衰落,以及士大夫复兴宗法制度和匡正世风的需要。司马光、朱熹、吕祖谦均试图在不违背古礼精神的前提下,对先秦丧礼礼制进行简化,以适应社会士庶礼仪文化的需要。相较而言,《朱子家礼》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对后世影响最大。北宋吕大钧等撰修的《乡仪》和元代郑泳撰修的《郑氏家仪》,则是民间依据古礼撰修家礼文献的杰出代表,在社会上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时期 礼制下移 丧礼 《朱子家礼》 《郑氏家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廉政措施的特点与实效
6
作者 张全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0-112,共3页
推行廉政,是治国兴邦的必要举措,也是我国数千年文明史中的一个优良传统。宋代作为中国历史上廉政理论与实践建设的一个重要阶段,不仅为反贪倡廉制定了严密的措施,而且在肃贪兴廉的长期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反映了当时治贪崇廉的时... 推行廉政,是治国兴邦的必要举措,也是我国数千年文明史中的一个优良传统。宋代作为中国历史上廉政理论与实践建设的一个重要阶段,不仅为反贪倡廉制定了严密的措施,而且在肃贪兴廉的长期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反映了当时治贪崇廉的时代特征,并为后世提供了许多戒贪劝廉的历史借鉴与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廉政 反腐肃贪 防贪治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