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腹腔镜二孔法肾囊肿去顶术30例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长庆 杨佐炎 +2 位作者 王兴武 易飞 杨松梅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64-965,共2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二孔技术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腋中线髂棘上2cm切口,置入气腹针达腹膜后间隙,充气压力达14mmHg后置入1cm套管,放入腹腔镜,利用镜体钝性分离腹膜后间隙,在腹腔镜监视下于腋前线肋下再置入一根...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二孔技术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腋中线髂棘上2cm切口,置入气腹针达腹膜后间隙,充气压力达14mmHg后置入1cm套管,放入腹腔镜,利用镜体钝性分离腹膜后间隙,在腹腔镜监视下于腋前线肋下再置入一根1cm工作套管,行肾囊肿去顶术共30例。结果30例手术全部成功,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无皮下气肿,手术20~40min,平均住院4.5d。结论后腹腔镜二孔技术肾囊肿去顶术避免了操作钳与摄像镜相互干扰,少戳一孔,创伤进一步减小,操作更便捷,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囊肿 腹腔镜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颈管结石嵌顿7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华 张献毅 +2 位作者 龙胜林 王传嘉 顾超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6期191-192,共2页
目的探讨胆囊颈管结石嵌顿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总结笔者所在医院2001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胆囊颈管结石嵌顿手术治疗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胆囊颈管结石嵌顿引起急性炎症53例(69.7%),结石慢性嵌顿23例(30.3%);入... 目的探讨胆囊颈管结石嵌顿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总结笔者所在医院2001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胆囊颈管结石嵌顿手术治疗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胆囊颈管结石嵌顿引起急性炎症53例(69.7%),结石慢性嵌顿23例(30.3%);入院72h内急诊手术25例(32.9%),择期手术51例(67.1%);本组行逆行胆囊切除69例(90.8%),胆囊大部分切除2例(2.6%),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5例(6.6%)。本组病例无胆道损伤,术后患者均康复。结论胆囊颈管结石嵌顿手术是最佳治疗措施,选择逆行或顺逆结合方式切除胆囊是安全有效的,术中在Calot三角情况下采取打开胆囊吸净胆汁取出结石逆行切除胆囊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在Calot三角处,采取小心谨慎态度,钝性分离,仔细识别三管关系,防止副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颈管结石 嵌顿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5
3
作者 龙胜林 杨华 +2 位作者 顾超 曾昭君 林浩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期210-211,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5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我... 目的:对比分析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5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我院使用腹腔镜手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开腹手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术中平均的出血量、术毕至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术后使用止痛药的几率和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术毕至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术中平均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使用止痛药的几率和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进行开腹手术相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具有效果好、手术用时短、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少、在术后恢复快、疼痛症状轻和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低等优点。因此,进行腹腔镜手术可作为临床上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疗效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二孔法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松梅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4期38-39,共2页
对30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采用后腹腔镜二孔技术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结果30例手术均获成功,住院4~6d,平均4.5d康复出院;随访3~6个月,B超检查无复发。提示高质量的术前准备、术后基础护理、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可预防... 对30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采用后腹腔镜二孔技术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结果30例手术均获成功,住院4~6d,平均4.5d康复出院;随访3~6个月,B超检查无复发。提示高质量的术前准备、术后基础护理、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可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囊肿 肾囊肿去顶术 后腹腔镜 二孔法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松梅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1年第10期27-29,共3页
总结了局麻下微创经皮肾穿刺(MPCNL)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护理要点。回顾性分析300例(实际例数864例,随机抽取300例)微创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在术前、术中、术后所采用的护理措施。患者300例,其中男性181例,女性11... 总结了局麻下微创经皮肾穿刺(MPCNL)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护理要点。回顾性分析300例(实际例数864例,随机抽取300例)微创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在术前、术中、术后所采用的护理措施。患者300例,其中男性181例,女性119例,年龄12~81岁,平均42.8岁。单侧肾结石183例,双侧肾结石49例,输尿管上段结石60例,肾结石伴输尿管结石8例。300例均穿刺成功,一次性取净结石253例,经二次取净结石32例,经三次取净结石8例,结石残留7例。手术时间15~90min,平均时间45min,住院时间5~17d,平均住院时间10d,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出院后追踪随访300例,27例主诉轻微不适,273例未诉特殊不适。认为在治疗过程中高质量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微创经皮肾穿刺(MPCNL)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经皮肾镜碎石术 钬激光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干预过程中血浆P选择素水平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腾龙 王治忠 +1 位作者 穆涛 王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1-433,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干预过程中血浆P选择素、TNF-α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动态变化和早期再灌注治疗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AMI患者31例(AMI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17例(SAP组),冠状...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干预过程中血浆P选择素、TNF-α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动态变化和早期再灌注治疗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AMI患者31例(AMI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17例(SAP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19例(对照组)。分别于发病6、12、24、487、2 h抽取静脉血。使用ELISA法测定血浆P选择素、TNF-α及ICAM-1水平。结果AMI组患者发病6 h内P选择素的浓度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12 h P选择素浓度进一步升高;24 h P选择素明显下降,但仍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48、72 h P选择素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MI组患者发病6 hTNF-α与ICAM-1即升高,24 h达高峰,72 h后仍高于正常。直线相关分析,AMI患者发病6 h的P选择素与TNF-α、ICAM-1水平呈正相关(r=0.76,P<0.01;r=0.69,P<0.01)。结论早期成功干预治疗使P选择素很快达峰值,然后迅速下降,但对TNF-α和ICAM-1水平变化的影响则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P选择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心肌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并发梗阻性肾功能衰竭16例报告
7
作者 陆敏 杨长庆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95-996,共2页
目的描述子宫肌瘤介入治疗致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征,从而进一步探讨其诊断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接受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并发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16例患者行输尿管镜检查和双J管置入、输... 目的描述子宫肌瘤介入治疗致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征,从而进一步探讨其诊断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接受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并发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16例患者行输尿管镜检查和双J管置入、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治疗,12例术后肾功能1周内完全恢复正常,4例仍需按时更换双J管,所有病例月经均未恢复正常。结论介入治疗后密切监测患者临床症状,介入治疗后1个月常规行泌尿系统B超检查,可发现子宫肌瘤介入治疗远期并发梗阻性肾功能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子宫肌瘤 梗阻性肾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建林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21期278-279,共2页
目的:探讨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慢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6例患者。我院用胸膜内胸廓成形术对对... 目的:探讨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慢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6例患者。我院用胸膜内胸廓成形术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的引流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的患者,但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对慢性脓胸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肺功能,消除其胸廓畸形的症状,进而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该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纤维板剥脱术 慢性脓胸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