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全身麻醉方法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比较 被引量:23
1
作者 史静 高鸿 +1 位作者 安裕文 李星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4-385,共2页
目的比较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和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效应。方法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患儿40例,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氯胺酮组(K组)。S组面罩吸入6%七氟醚及吸氧6L/min行快速诱导,患儿入睡后... 目的比较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和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效应。方法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患儿40例,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氯胺酮组(K组)。S组面罩吸入6%七氟醚及吸氧6L/min行快速诱导,患儿入睡后调整吸入七氟醚的浓度和氧流量,使MAC维持在2.0~2.5,置镜前开始泵注瑞芬太尼0.05~0.1μg·kg-1·min-1,置镜后吸入2%~3%七氟醚维持麻醉,支气管镜侧孔接高频呼吸机,必要时行辅助呼吸。K组入手术室前肌注氯胺酮4~6mg/kg,入室后静脉推注氯胺酮1~2mg/kg、咪达唑仑0.05~0.1mg/kg、芬太尼2~3μg/kg,置镜后视情况追加氯胺酮1~2mg/kg或咪达唑仑0.05~0.1mg/kg维持麻醉。记录置镜前后SpO2和RR,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入室时比较,置镜即刻、置镜后和退镜时S组SpO2明显升高,置镜后和退镜时K组SpO2明显降低(P<0.05);置镜即刻、置镜后和退镜时K组RR明显减慢(P<0.05)。与K组比较,S组一次置镜成功率明显升高,呛咳发生率明显降低,喉水肿、舌后坠、哭闹躁动、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S组苏醒时间为(20±7)min,明显短于K组的(50±18)min(P<0.05)。结论与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比较,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更安全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全麻 吸入全麻 小儿 气管异物取出术 七氟醚 氯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手术各阶段效率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邹小华 欧炜 +3 位作者 史静 刘艳秋 邱丽 莫怀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90-1891,共2页
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适用于不同情况的剖宫产手术。哪种麻醉方式能更快的满足手术需求存在不同的意见。文章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一年来不同麻醉方式下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例,了解不同麻醉方式在各个阶段需要的时间,为剖宫产手术的麻醉选... 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适用于不同情况的剖宫产手术。哪种麻醉方式能更快的满足手术需求存在不同的意见。文章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一年来不同麻醉方式下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例,了解不同麻醉方式在各个阶段需要的时间,为剖宫产手术的麻醉选择及提高麻醉手术效率提供更直接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手术 椎管内麻醉 麻醉选择 麻醉手术 麻醉起效时间 硬膜外麻醉 麻醉记录 剖宫产麻醉 胎儿娩出时间 阻滞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占海波 杨秀兰 刘兴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156-3158,共3页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GE)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4例患者分为3组。A组吸入异氟醚并静脉泵入丙泊酚,B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C组吸入异氟醚,B组和C组均联合硬膜外麻醉。记录麻...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GE)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4例患者分为3组。A组吸入异氟醚并静脉泵入丙泊酚,B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C组吸入异氟醚,B组和C组均联合硬膜外麻醉。记录麻醉期间9个时点无创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并在其中4个时点抽中心静脉血测定NO和ET的血浆浓度。NO、ET、NO/ET值与同时点的SBP、DBP、HR做相关分析。结果:(1)NO和ET:B组和C组在切皮后5min时NO均较A组明显升高(P<0.01),C组在切皮后100min时仍高于A组(P<0.05);在切皮后100min时B组ET较C组降低程度明显减少(P<0.01),在拔管后5min时较A组ET降低程度减少(P<0.05);C组NO/ET值在切皮后5min时较A组升高、在拔管后5min时较B组升高(P<0.05)。(2)NO与SBP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GE可使血浆NO浓度明显升高,3种不同全麻方法都可以使血浆ET浓度降低。NO和ET的变化可能部分参与了GE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不同麻醉方式 内皮素 一氧化氮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内脏氧合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马国才 史静 +2 位作者 王远胜 闵振兴 段雪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7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内脏氧合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 目的探讨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内脏氧合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2分钟(T1)、手术持续1小时(T2)、手术持续2小时(T3)以及手术持续3小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pH、动脉血氧分压(PaO2)、碱剩余(BE)以及血乳酸浓度(Lac)。结果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2分钟时HR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后2分钟时MAP变化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持续3小时后Lac、BE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pH水平变化在手术持续2、3小时时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比于单一的全身麻醉,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对机体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较小,且对于长时间麻醉,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能够明显缓解内脏氧合失当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老年腹部手术 内脏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门下巨大新生物摘除术麻醉处理一例
5
作者 杨泽燕 徐达 +1 位作者 徐超 王庆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0-180,共1页
患者,男,49岁,59kg,身高160cm,ASAⅡ级,反复声嘶30余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月余。动态喉镜检查:左侧声门下见一灰白色新生物,约花生米大小,表面凹凸不平,脓性分泌物附着,声带活动度可,闭合欠佳;喉部CT见新生物大小约1.3cm×1.2cm,实质... 患者,男,49岁,59kg,身高160cm,ASAⅡ级,反复声嘶30余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月余。动态喉镜检查:左侧声门下见一灰白色新生物,约花生米大小,表面凹凸不平,脓性分泌物附着,声带活动度可,闭合欠佳;喉部CT见新生物大小约1.3cm×1.2cm,实质性,蒂部较宽附着于左侧声带下缘中部,新生物与气管壁的间距约为0.59cm。术前三大常规、生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气各项检查均正常,评估气道MallampatiI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物 声门下 麻醉处理 摘除术 动态喉镜检查 声带活动度 脓性分泌物 呼吸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舒芬太尼在口腔颌面外科困难气道盲探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兰智琦 莫怀忠 +5 位作者 邹小华 向梅 鲍海 张增蓉 杨丽 佘小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7-559,共3页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靶控在口腔颌面外科困难气道盲探气管插管中的效果。方法:42例伴有困难气道口腔颌面外科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I组)和芬太尼组(II组),每组21例。麻醉诱导前5 min(T0)、达效应靶浓度时(T1)、气...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靶控在口腔颌面外科困难气道盲探气管插管中的效果。方法:42例伴有困难气道口腔颌面外科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I组)和芬太尼组(II组),每组21例。麻醉诱导前5 min(T0)、达效应靶浓度时(T1)、气管导管插入时(T2)和插管后1 min(T3)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R)和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I组T1、T2、T3各参数与T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I组SBP、DBS、HP在T2与T0比较明显上升(P<0.01)。T2时点,I组SBP、DBP较II组降低(P<0.05)。T2时点II组R较I组明显增高(P<0.01)。I组镇静评分和满意度明显高于II组(P<0.01)。结论:靶控舒芬太尼用于口腔颌面外科盲探气管插管优于芬太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难气道 靶控输注 舒芬太尼 盲探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评判标准对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评估的比较 被引量:30
7
作者 方开云 何祥 +5 位作者 朱焱 尚杰 宋开莲 莫怀忠 史静 刘卫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4-567,共4页
目的比较三种评判标准对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的评估。方法随机选择非心脏手术患者461例为研究组,同期住院非手术患者244例作为对照组,用MMSE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 d及术后3 d认知功能测试,所得分值分别采... 目的比较三种评判标准对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的评估。方法随机选择非心脏手术患者461例为研究组,同期住院非手术患者244例作为对照组,用MMSE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 d及术后3 d认知功能测试,所得分值分别采用受教育程度法、Z计分法和1个标准差法(1SD法)对术后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术后1d和3d,Z计分法对POCD的检出率和95%的可信区间最高,受教育程度法最低;术后1d和3d受教育程度法阳性、Z计分法阴性分别有1例和4例。结论不同的评判标准可使同一组病例POCD的发生率显著不同,在对认知功能评判的研究中Z计分法更具合理性,可以较大程度地避免了POCD的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心脏手术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对兔膝骨性关节炎关节冲洗液中细胞因子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4
8
作者 王大寿 王林 安裕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59-60,共2页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多种病因引起的关节退化、关节软骨破坏、关节周围软组织退变所致的慢性关节炎,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也明显上升。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细胞因子含量 实验研究 冲洗液 臭氧 关节软骨破坏 慢性关节炎 周围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对兔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艳秋 高鸿 +2 位作者 龙娟 李惠 张凯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兔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2.5 kg,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 min后随机分为3组(n=6):正常对照组(C组)继续灌注37℃K-H液60 min;瑞...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兔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2.5 kg,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 min后随机分为3组(n=6):正常对照组(C组)继续灌注37℃K-H液60 min;瑞芬太尼组( R组)灌注含12μg/L瑞芬太尼的K-H液60 min;瑞芬太尼+氨茶碱组( RA组)灌注含12μg/L瑞芬太尼+30 mg/L氨茶碱的K-H液60 min。记录平衡灌注15 min ( T0)、继续灌注15 min ( T1)、30 min ( T2)和60 min ( T3)时心率( HR)和左心室前壁3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 MAP),计算单相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程( MAPD90)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TDR)。记录早期后除极、延迟后除极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R组T1~T3时HR减慢,MAPD90延长,TDR增大( P<0.05)。与C组和RA组比较,R组HR减慢时,MAPD90延长,TDR增大(P<0.05)。结论:瑞芬太尼减慢HR时,MAPD90延长,TDR增大,折返激动易于发生;氨茶碱增快HR,缩短MAPD90,从而使TDR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单相动作电位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电生理学技术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双支传导阻滞患者围术期安置临时起搏器的必要性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莫怀忠 安裕文 +1 位作者 姚茵 陈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612-1614,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双支传导阻滞患者围术期安置临时起搏器的指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术前合并心脏双支传导阻滞及1例特殊病例的围术期处理作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能评估和测评房室传导功能将40例患者分为2组:术前预置起搏器... 目的探讨心脏双支传导阻滞患者围术期安置临时起搏器的指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术前合并心脏双支传导阻滞及1例特殊病例的围术期处理作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能评估和测评房室传导功能将40例患者分为2组:术前预置起搏器组(P组,n=25)和未置起搏器组(N组,n=15),分析两组麻醉手术期间是否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的工作状况和心动过缓时阿托品的治疗效果。结果40例双支阻滞患者麻醉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发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时均对药物治疗有效,无1例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前近期出现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患者暂缓麻醉和手术,最终因抢救无效短期内死亡,提示有心肌严重损害。结论术前无症状不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慢性双支阻滞患者不必常规安装临时起搏器,食道心房起搏对评价房室传导功能有量化效果且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传导阻滞 临时起搏器 食道心房起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大鼠单肺通气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及肺泡气体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同春 高鸿 +3 位作者 周菁 廖小红 黄坚华 韦敏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94-696,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单肺通气急性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以及氧合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空白组(灌注液组,P_1组)、灌注液加入丙泊酚36mg/L组(P_2组)、24mg/L组(P_3组)、12mg/L组(P_4组)。双肺通气记录流量-压力曲线,...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单肺通气急性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以及氧合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空白组(灌注液组,P_1组)、灌注液加入丙泊酚36mg/L组(P_2组)、24mg/L组(P_3组)、12mg/L组(P_4组)。双肺通气记录流量-压力曲线,利用非线性回归计算肺血管膨胀系数(α)和固有阻力(R_0)。随后行单肺通气,记录单肺通气肺动脉压(PAP)及流出液PO_2,并计算各组的PAP百分比(△PAP%)、PO_2百分比(△PO_2%)。结果△PAP%P_1组高于其它三组,而P_4组高于P_2组(P<0.01或P<0.05);单肺P_2组氧合指数(OI)显著低于其它三组(P<0.01);四组单肺OI显著低于同组双肺OI(P<0.01);P_2组△PO_2%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结论丙泊酚剂量依赖性抑制单肺通气的HPV,但气体交换功能只有在达到一定的程度方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肺动脉压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 丙泊酚 肺泡气体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丙泊酚和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对血酮体比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安丽 高鸿 +1 位作者 欧炜 刘艳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0-542,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注射液和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短时间输注血浆酮体比率的变化,以此评价其对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者40例,年龄18~5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例,分别为:丙泊酚注射液4m...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注射液和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短时间输注血浆酮体比率的变化,以此评价其对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者40例,年龄18~5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例,分别为:丙泊酚注射液4mg·kg^-1·h^-1维持麻醉(L4组)、丙泊酚注射液6mg·kg^-1·h^-1维持麻醉(L6组)、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4mg·kg^-1·h^-1维持麻醉(M4组)、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6mg·kg^-1·h^-1维持麻醉(M6组)。记录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T1)、维持输注丙泊酚麻醉2h后(T2)、术毕时(T3)的MAP、HR、SpO2、PET CO2,并在T1、T2时点,取静脉血检测乙酰乙酸、β-羟丁酸含量,计算血酮体比率(乙酰乙酸/β-羟丁酸)。结果四组患者T0~T3时MAP、HR、SpO2、PET CO2和T1、T2时乙酰乙酸、β-羟丁酸含量和血酮体比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剂量丙泊酚和不同剂量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短时间持续输注对肝脏能量代谢无明显影响;相同剂量丙泊酚注射液和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短时间持续输注对肝脏能量代谢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肝脏能量代谢 血酮体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家兔离体心脏电生理及心肌β_1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方开云 何祥 +2 位作者 史静 高鸿 安裕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18-819,共2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离体家兔心脏电生理和心肌β1肾上腺素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引起心率减慢的原因。方法健康家兔24只,随机均分为三组。开胸后迅速取出心脏,将心脏连接于Laugendorff离体灌注装置,用K-H液进行恒温恒压逆行灌注,平衡1...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离体家兔心脏电生理和心肌β1肾上腺素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引起心率减慢的原因。方法健康家兔24只,随机均分为三组。开胸后迅速取出心脏,将心脏连接于Laugendorff离体灌注装置,用K-H液进行恒温恒压逆行灌注,平衡15 min后,C组持续灌流正常K-H液;P1、P2组分别灌注含丙泊酚4、12μg/ml的K-H液;35 min后,测定HR、窦房传导时间(SACT)、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SNRT)、校正SNRT(CSNRT)、房室传导文氏现象的最低心房起搏频率(WB)和出现2∶1房室传导的最低心房起搏频率(2∶1 B)。测定完毕留取右心房心肌组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β1肾上腺素受体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组和P1组比较,P2组HR明显减慢,SACT、SNRT和CSNRT显著延长(P<0.05),WB和2∶1 B频率显著缩短(P<0.05)。三组β1肾上腺素受体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可以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功能但不影响心脏β1肾上腺素受体蛋白的表达,其引起的心率减慢可能部分是由于抑制了心脏传导系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心脏传导系统 Β1肾上腺素受体 心动过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不同靶浓度对异丙酚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纪宏新 张兴安 +1 位作者 徐波 安裕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52-954,共3页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不同靶浓度对异丙酚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适宜的瑞芬太尼靶浓度。方法:将60例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与异丙酚全麻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n=20),瑞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2ng/mL(R2组)、4ng/mL(R4组)和6n...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不同靶浓度对异丙酚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适宜的瑞芬太尼靶浓度。方法:将60例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与异丙酚全麻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n=20),瑞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2ng/mL(R2组)、4ng/mL(R4组)和6ng/mL(R6组)达到与效应室浓度平衡后TCI异丙酚,每次增加0.50μg/mL,直至患者意识消失后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T0)、瑞芬太尼达血浆-效应室平衡时(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意识消失时(T3)、气管插管前即刻(T4)、气管插管后1min(T5)、3min(T6)、5min(T7)时SBP、DBP、HR。结果:与T0比较,R2组HR、SBP、DBP在T2-T4降低,T5升高,R4、R6组HR在T1-T4、T7降低,SBP、DBP在T2-T7降低(P<0.05或P<0.01);与R2组比较,R4、R6组HR在T1-T2、T5-T7降低(P<0.05),SBP、DBP在T5-T7降低(P<0.01)。R6组心动过缓和胸壁肌僵的发生率多于R2、R4组。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浓度4ng/mL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能较好消除气管插管反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和镇痛 二异丙酚 药物释放系统 血流动力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对兔离体心脏窦房结功能及心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史静 方开云 +3 位作者 何祥 马国才 高鸿 安裕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4-506,共3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兔离体心脏窦房结功能及心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24只,体重2.0~2.5kg,随机均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瑞芬太尼4、12ng/ml组(R1、R2组)。心脏取出后,连接于Langendoff离体灌注装置,并用K-H液(95...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兔离体心脏窦房结功能及心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24只,体重2.0~2.5kg,随机均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瑞芬太尼4、12ng/ml组(R1、R2组)。心脏取出后,连接于Langendoff离体灌注装置,并用K-H液(95%O2+5%CO2)进行恒温恒压逆行灌注。C组持续灌注正常K-H液40min;R1组、R2组灌注K-H液15min后,分别灌注含瑞芬太尼4、12ng/ml的K-H液25min。于灌注瑞芬太尼(正常K-H液,C组相应时点)前(T0)、灌注25min(T1)时记录HR、窦房传导时间(SACT)、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SNRT)、校正SNRT(CS-NRT)。随后取右心房心肌组织,检测心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R1、R2组HR减慢(P<0.05),R2组SACT、SNRT和CSNRT明显延长(P<0.05),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1和R2组心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均较C组明显降低(P<0.05),但R1和R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可通过抑制窦房结功能和下调心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表达减慢H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窦房结 心肌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青年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钟毅 殷永强 +1 位作者 蒋柯 徐世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53-956,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青年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及药物给予过程中自主神经张力和均衡性的影响。方法 36例择期手术的青年患者,男18例,女18例,年龄20~35岁,ASAⅠ级。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每组12例。所有临床观...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青年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及药物给予过程中自主神经张力和均衡性的影响。方法 36例择期手术的青年患者,男18例,女18例,年龄20~35岁,ASAⅠ级。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每组12例。所有临床观察均在早上8点至10点间进行,开放静脉通道,C组泵入生理盐水,D1组泵入右美托咪定1.0μg/kg负荷量,10min微量泵泵入,持续泵注量0.5μg·kg-1·h-1,持续时间50min;D2组泵入右美托咪定1.5μg/kg负荷量,10min微量泵泵入,持续泵注量0.75μg·kg-1·h-1,持续时间50min。分别于药物泵注前(T0)、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后15~20min(T1)、45~50min(T2)通过数字化心电工作站监测给药过程中5min短时程HRV,HRV时域指标包括5min心搏总量、平均心室率、R-R间期值的标准差(SD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数(PNN50)及频域指标包括低频功率(LFnorm)、高频功率(HFnorm)和交感/迷走张力的平衡比值(LF/HF)的变化。结果与T0时比较,T1、T2时D1组和D2组5min心搏总量明显减少(P〈0.05),平均心室率明显减慢(P〈0.05),RMSSD明显延长,PNN50明显增加(P〈0.05);T1时D1组HFnorm明显升高,LF/HF明显降低(P〈0.05),T1、T2时D2组HFnorm明显升高(P〈0.05),LFnorm、LF/HF明显降低(P〈0.05)。与T1时比较,T2时D2组的5min心搏总量明显增加,平均心室率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T1、T2时D1和D2组5min心搏总量明显减少,平均心室率明显减慢,RMSSD明显延长,PNN50明显增加(P〈0.05);D2组的SDNN明显增加(P〈0.05),HFnorm明显增快,LF/HF明显降低(P〈0.05),T1时D1组LF/HF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给药过程中交感神经张力降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交感与迷走神经张力平衡比值降低,1.5μg/kg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自主神经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自主神经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离体兔心室肌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龙娟 高鸿 +3 位作者 李惠 张凯强 刘艳秋 钟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00-1002,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离体兔心室肌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2.5kg,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min后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C组)继续灌注37℃K-H液60min;低浓度右美托咪定组(L组)灌...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离体兔心室肌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2.5kg,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min后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C组)继续灌注37℃K-H液60min;低浓度右美托咪定组(L组)灌注含25ng/ml右美托咪定的K-H液60min;高浓度右美托咪定组(H组)灌注含50ng/ml右美托咪定的K-H液60min,每组6只。观察记录平衡灌注15min(T0)、继续灌注15min(T1)、30min(T2)、60min(T3)时的HR、左心室前壁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计算单相动作电位复极50%和90%的时程(MAPD50和MAPD90)。记录早期后除极、延迟后除极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H组HR明显减慢(P〈0.01),MAPD50、MAPD90明显延长(P〈0.05)。C组和L组HR明显快于H组,MAPD50、MAPD90明显短于H组(P〈0.05)。结论 50ng/ml右美托咪定可延长MAPD50和MAPD90,其对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影响可能是减慢心率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单相动作电位 电生理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健康自愿者窦房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钟毅 高鸿 +1 位作者 殷永强 徐世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9-121,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男性健康自愿者窦房结功能的影响,监测给药过程中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探讨自主神经均衡性改变在右美托咪定致心动过缓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交叉对照设计。健康男性志愿者11例,受试者先进入右美托咪...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男性健康自愿者窦房结功能的影响,监测给药过程中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探讨自主神经均衡性改变在右美托咪定致心动过缓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交叉对照设计。健康男性志愿者11例,受试者先进入右美托咪定1.0μg/kg负荷量,持续泵注量0.5μg/(kg·h)(Ⅰ组)进行试验观察.在Ⅰ组发生最低心率〈40次/min不进入下一剂量组的试验观察,8例受试者进入1.5μg/kg负荷量,持续泵注量0.75μg/(kg·h)(Ⅱ组)进行试验观察。于Dex静脉泵注前、Dex静脉泵注后(30±5)min经食管左心房调搏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窦房结总恢复时间(TRT);于Dex静脉泵注前(T0)、Dex静脉泵注后15—20min(T1)、Dex静脉泵注后45—50min(T2)通过数字化心电工作站监测给药过程中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及频域指标(LFnorm、HFnorm、LF/HF)变化。结果:(1)窦房结功能指标:泵注Dex前后比较两组R-R间期、SNRT、TRT均显著延长(P〈0.01),Ⅱ组CSNRT也显著延长(P〈0.01);Ⅱ组泵药后(30±5)min SNRT、CSNRT、TRT较I组显著延长(P〈0.01);(2)心率变异性指标:与T0比较,两组T1时点SDNN增加(P〈0.05);两组T1、T2时点RMSSD、PNN50均显著增加(P〈0.01);Ⅰ组T1、T2时点和Ⅱ组T1时点LFnorm降低,HFnorm升高,LF/HF均降低(P〈0.05)。结论:临床推荐剂量的右美托咪定抑制窦房结的功能,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对窦房结抑制作用更显著。自主神经失衡在右关托咪定致心动过缓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心动过缓 窦房结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下患者术中知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莫怀忠 邹小华 +2 位作者 胡晓 赵峰 安裕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580-1581,共2页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术中知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to-K_(ATP)通道在异氟醚预处理减轻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章放香 张伟晶 +2 位作者 王世平 安裕文 邱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13-1115,共3页
目的观察mito-KATP通道在异氟醚(ISO)预处理脑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沙土鼠60只随机均分为六组: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1.5%ISO预处理组(C组)、1.5%ISO预处理+5-羟葵酸(5-HD)5mg/kg组(D组)、1.5%ISO预处理+5-HD10mg/kg组(E... 目的观察mito-KATP通道在异氟醚(ISO)预处理脑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沙土鼠60只随机均分为六组: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1.5%ISO预处理组(C组)、1.5%ISO预处理+5-羟葵酸(5-HD)5mg/kg组(D组)、1.5%ISO预处理+5-HD10mg/kg组(E组)、1.50%ISO预处理+5-HD15mg/kg组(F组)。预处理方法为连续5d吸入1.5%ISO1h/d;末次预处理24h后行缺血-再灌注,D、E、F组缺血前30min分别腹腔注射5、10、15mg/kg5-HD。48h后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检测Bcl-2及Bax在海马神经元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C、D、E、F组脑损伤评分、神经细胞凋亡率、Bax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而C、D、E、F组Bcl-2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E、F组脑损伤评分、神经细胞凋亡率及Bax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Bcl-2阳性表达降低(P<0.05)。结论 mito-KATP通道在ISO预处理脑保护效应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预处理 脑保护 mito—KATP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