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榄香烯对人肝癌细胞7402、宫颈癌细胞Hela的凋亡诱导作用及下调Bcl-2蛋白表达 被引量:26
1
作者 孙等军 方琴 王季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3-405,共3页
目的 研究中药榄香烯对人肝癌细胞 740 2、宫颈癌细胞Hela的体外抑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观察榄香烯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结构的改变 ;DNA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等分析细胞凋亡、周期... 目的 研究中药榄香烯对人肝癌细胞 740 2、宫颈癌细胞Hela的体外抑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观察榄香烯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结构的改变 ;DNA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等分析细胞凋亡、周期变化及Bcl 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榄香烯对 740 2和Hela细胞有较强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榄香烯能诱导 740 2和Hela细胞凋亡 ,同时伴随有Bcl 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 榄香烯对 740 2、Hela细胞有较强的抗瘤效应 ,其可能与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细胞凋亡 HELA细胞 BCL-2蛋白 肝癌 7402细胞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乳腺癌耐药蛋白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江雪杰 王季石 方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1-34,共4页
本研究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基因表达与临床耐药及预后的关系。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β2微球蛋白(β2-MG)作内对照,检测了97例初治敏感及难治耐药的ALL患者BCRP基因的表达,并检... 本研究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基因表达与临床耐药及预后的关系。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β2微球蛋白(β2-MG)作内对照,检测了97例初治敏感及难治耐药的ALL患者BCRP基因的表达,并检测30例正常人BCRP基因表达水平,将BCRP/β2-MG≥0.48定为BCRP阳性。结果显示:初治敏感ALL患者BCRP基因表达阳性率为28.7%,难治耐药BCRP基因表达阳性率为51.2%。BCRP阴性和阳性患者的首次完全缓解(CR1)率分别为71.7%和29.7%(p<0.01)。BCRP基因表达水平在ALL的FAB亚型间L3型明显高于L1、L2型;在免疫分型中B细胞性ALL患者BCRP基因表达较T细胞性高,存在着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尤其以成熟B细胞性ALL最高。结论:ALL患者的BCRP基因高表达可以导致临床耐药,是ALL患者不利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乳腺癌 乳腺癌耐药蛋白 基因表达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产小花清风藤不同部位槲皮素含量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敏 杨剑 +1 位作者 韦欣 龙庆德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79-1380,共2页
目的比较贵州产小花清风藤茎、叶、全株中槲皮素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岛津Wond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甲醇-0.1%磷酸(55∶4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60 nm。结果槲... 目的比较贵州产小花清风藤茎、叶、全株中槲皮素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岛津Wond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甲醇-0.1%磷酸(55∶4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60 nm。结果槲皮素在2.8~67.2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n=5),小花清风藤的不同部位槲皮素的平均含量为:茎0.614 mg·g^-1(RSD=1.8%)、叶2.593 mg·g^-1(RSD=2.3%)、全株1.995 mg·g^-1(RSD=1.8%);槲皮素在茎、叶、全株不同部位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5%(RSD=1.06%)、101.0%(RSD=1.83%)、107.8%(RSD=1.5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贵州产小花清风藤不同部位斛皮素的含量叶〉全株〉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清风藤 贵州产 槲皮素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N107联合血红素加氧酶-1抑制剂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珵 王季石 +4 位作者 杨畅 于艳艳 李燕 马丹 方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67-871,共5页
运用AMN107(尼洛替尼)联合血红素加氧酶-1(HO-1)抑制剂锌原卟啉Ⅸ(ZnPPⅨ)作用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株K562细胞,研究其对CML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MTT法和台盼蓝染色法检测AMN107(10μmol/L)及ZnPPⅨ(10μmol/L)单... 运用AMN107(尼洛替尼)联合血红素加氧酶-1(HO-1)抑制剂锌原卟啉Ⅸ(ZnPPⅨ)作用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株K562细胞,研究其对CML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MTT法和台盼蓝染色法检测AMN107(10μmol/L)及ZnPPⅨ(10μmol/L)单独或联合处理不同时间的细胞增殖率;半定量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空白对照组、ZnPPⅨ(10μmol/L)组、AMN107(10μmol/L)组、AMN107(10μmol/L)联合ZnPPⅨ(10μmol/L)组48 h时细胞HO-1的表达;AnnexinⅤ/PI双染色法检测处理48 h时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联合用药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且呈时间依赖性;联合用药组HO-1的表达量最低;空白对照组、ZnPPⅨ(10μmol/L)组、AMN107(10μmol/L)组、AMN107(10μmol/L)联合ZnPPⅨ(10μmol/L)组48 h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38±0.02)%、(17.44±0.08)%、(39.81±0.07)%和(56.46±0.19)%。结论: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MN107具有诱导CML细胞凋亡的作用;抑制HO-1表达能加强AMN107对CML细胞的杀伤作用,这为临床进一步提高CML的疗效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N107 锌原卟啉Ⅸ 血红素加氧酶-1 K562细胞 慢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脉通胶囊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叶兰 张晴 +2 位作者 胡颖 黄勇攀 刘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33-1437,共5页
目的:研究血脉通胶囊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试验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血脉通胶囊低、中、高剂量组。血脉通胶囊各给药组连续灌胃给药14 d后,除假... 目的:研究血脉通胶囊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试验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血脉通胶囊低、中、高剂量组。血脉通胶囊各给药组连续灌胃给药14 d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建立AMI模型。记录结扎前及结扎后15、30、60、90、120 min、24 h心电图变化;HE染色和硝基四氮唑蓝染色观察心肌损伤程度和梗死范围的变化;RT-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MMP-9、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和模型组比较,血脉通胶囊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对抗AMI心电图J点的上抬;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和损伤程度;其中高、中剂量组可减少心肌MMP-9、NF-κB 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血脉通胶囊对结扎大鼠冠状动脉致AMI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降低心肌组织MMP-9、NF-κB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脉通胶囊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核因子-ΚB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缺氧后细胞凋亡情况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邹哲华 陶陶 +2 位作者 徐坚 刘智 罗开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489-2492,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缺氧后细胞凋亡动态变化。方法制备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模型,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各实验组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TUNEL法观察不同时间点各实验组神经元...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缺氧后细胞凋亡动态变化。方法制备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模型,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各实验组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TUNEL法观察不同时间点各实验组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神经元透射电镜下形态及染色质正常、内质网、线粒体等结构正常,缺氧组神经元水肿,细胞器破坏或消失;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缺氧后各组神经元凋亡明显增加,与相应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缺氧48 h神经元凋亡达高峰(IOD为0.187±0.007),与缺氧12、24 h及72 h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细胞凋亡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呈动态变化,是神经元死亡的重要形式。恰当时间窗内对神经元凋亡进行干预将是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有效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缺氧 凋亡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IL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与抗体制备
7
作者 方琴 孙等军 +6 位作者 张旭 任志娟 肖芸 刘丰丰 吴正宇 文小平 王季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获取抗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抗体。方法:利用PCR技术和基因重组技术将TRAIL基因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pPreTMH-Tb中,经酶切、测序鉴定证实构建完全正确后,通过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DH-5α中获得表达,并将TRAIL蛋白免疫家... 目的:获取抗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抗体。方法:利用PCR技术和基因重组技术将TRAIL基因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pPreTMH-Tb中,经酶切、测序鉴定证实构建完全正确后,通过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DH-5α中获得表达,并将TRAIL蛋白免疫家兔,通过Dot blot及Western blot检测抗TRAIL抗体的产生。结果:成功构建TRAIL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DH-5α中获得表达,TRAIL蛋白表达量占菌体蛋白质总量的11.8%,Dot blot及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获得了抗TRAIL抗体。结论:成功制备抗TRAIL抗体,这为TRAIL在真核细胞水平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基因表达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脑脓肿患儿的药学监护
8
作者 李明 杨继红 +1 位作者 耿维凤 孙为民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S01期167-168,共2页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在参与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临床会诊与治疗1例脑脓肿患儿.结果临床医生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儿经治疗后脓肿消失,痊愈出院.结论临床药师通过会诊实践可以发挥药学专长,服务患者从而提...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在参与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临床会诊与治疗1例脑脓肿患儿.结果临床医生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儿经治疗后脓肿消失,痊愈出院.结论临床药师通过会诊实践可以发挥药学专长,服务患者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脓肿 药学监护 美罗培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导入增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抗药性
9
作者 李栋博 王季石 方琴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9-621,630,共4页
目的研究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导入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烷化剂抗药性的改变。方法利用脂质体法将含人MGMT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导入体外培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实时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mRNA及蛋白... 目的研究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导入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烷化剂抗药性的改变。方法利用脂质体法将含人MGMT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导入体外培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实时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四氮唑蓝法(MTT)检测细胞对硝卡芥抗药性的改变。结果转染目的基因组在mRNA及蛋白水平与转空载体及对照相比均为高表达。MTT法结果显示转目的基因组对硝卡芥的IC50是转空载体组及对照组的两倍。结论MGMT基因导入能够增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烷化剂的抗性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染 单个核细胞 耐药基因 烷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评价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颖亚 王季石 方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718-720,共3页
本研究旨在采用蛋白质芯片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IL-2、IL-4、IL-12、IL-13、TNF-α、IFN-γ6种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进行测定,以评价患者的免疫功能。制作人细胞因子蛋白质芯片,通过芯片及ELISA法... 本研究旨在采用蛋白质芯片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IL-2、IL-4、IL-12、IL-13、TNF-α、IFN-γ6种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进行测定,以评价患者的免疫功能。制作人细胞因子蛋白质芯片,通过芯片及ELISA法对收集的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的血清(其中患者28例,正常对照25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ALL患者IL-4、IL-13、IL-12、IFN-γ及TNF-α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但ELISA检测显示,TNF-α表达在ALL和正常对照组中均为阴性。结论:ALL患者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均受到抑制,芯片比ELISA方法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芯片技术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因子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 3A4基因联合环磷酰胺的体外抗肿瘤效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巍 王季石 +1 位作者 杨远 方琴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4-388,共5页
目的克隆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3A4(CYP3A4)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质粒并导入K562细胞进行表达,研究CYP3A4联合环磷酰胺(CPA)的体外抗肿瘤效应。方法利用RT-PCR从人肝细胞中克隆CYP3A4基因,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法导入K562细胞,RT-PCR... 目的克隆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3A4(CYP3A4)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质粒并导入K562细胞进行表达,研究CYP3A4联合环磷酰胺(CPA)的体外抗肿瘤效应。方法利用RT-PCR从人肝细胞中克隆CYP3A4基因,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法导入K562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YP3A4基因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并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MTT法检测CYP3A4联合CPA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成功克隆CYP3A4基因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yc-HisA(+)-CYP3A4。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显示转基因组的CYP3A4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转空载体组和对照组。MTT示转基因组IC50值为1.09016mmol/L,明显低于转空载体组和对照组。酶诱导剂和抑制剂分别能够减低和增高转基因组IC50。结论CYP3A4体外具有联合CPA的抗肿瘤作用,这种作用能够被CYP3A4相应的诱导剂和抑制剂增强或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 3A4 环磷酰胺 基因介导的酶前药治疗 肿瘤治疗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激发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重现大鼠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c-fos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静 方琴 王季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观察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重现大鼠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即早基因c.fos的表达,探讨BDNF和c-fos对吗啡成瘾记忆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吗啡CPP激发组(MR组)、吗啡CPP消退组(ME组)及生理... 目的:观察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重现大鼠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即早基因c.fos的表达,探讨BDNF和c-fos对吗啡成瘾记忆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吗啡CPP激发组(MR组)、吗啡CPP消退组(ME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每组12只。实验第1~7天,MR组、ME组采用CPP实验,建立大鼠吗啡精神依赖动物模型,实验第8天进行训练后CPP测试,给予7d消退期,实验第16天进行消退后测试,实验第17天对MR组大鼠进行环境激发,第18天进行激发后CPP测试。记录CPP实验过程中15min内伴药箱停留时间;激发后CPP测试完毕后,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海马内BDNF和c—fos的表达。结果:3组不同时间点大鼠伴药箱停留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H目=5.76,P=0.007;F组别=4.07,P=0.028)。MR组大鼠海马中BDNF、c—fos的阳性细胞数及平均光密度均高于NS组和ME组(P均〈0.01)。结论:BDNF、c-fos可能通过成瘾记忆的形成,参与环境激发的大鼠吗啡CPP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条件性位置偏爱 环境激发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C-FOS 大鼠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