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比萘芬治疗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1例 被引量:7
1
作者 何勤 凌淑清 +1 位作者 李冠群 王爱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18-319,共2页
报告1例31岁男性患者,全身多发结节7个月,经组织病理、真菌镜检和培养确诊为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给予特比萘芬250mg/d口服,2周后皮损开始好转,3个月达临床和真菌学痊愈。继续隔日250mg维持2个月,无复发迹象... 报告1例31岁男性患者,全身多发结节7个月,经组织病理、真菌镜检和培养确诊为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给予特比萘芬250mg/d口服,2周后皮损开始好转,3个月达临床和真菌学痊愈。继续隔日250mg维持2个月,无复发迹象。治疗前后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特比萘芬能安全有效地治疗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建议剂量采用250m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孢子丝菌病 播散型 特比萘芬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并发播散性皮肤隐球菌病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素琴 杨欣平 +2 位作者 李侠 季福玲 何勤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17-518,共2页
报告1例艾滋病并发播散性皮肤隐球菌病。患者女,32岁。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无系统感染症状,皮损表现为传染性软疣样。皮损组织病理示组织细胞内外可见大量有荚膜的孢子,PAS染色阳性。皮损真菌培养阳性,菌种鉴定为新生隐球菌。... 报告1例艾滋病并发播散性皮肤隐球菌病。患者女,32岁。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无系统感染症状,皮损表现为传染性软疣样。皮损组织病理示组织细胞内外可见大量有荚膜的孢子,PAS染色阳性。皮损真菌培养阳性,菌种鉴定为新生隐球菌。治疗给予氟康唑静脉滴注,半个月后原有皮损结痂愈合,但右背部又新发带状疱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皮肤隐性菌病 播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播散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龙义国 刘琨 +4 位作者 陈晓霞 何勤 申小平 廖跃 凌淑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7-188,共2页
肥大细胞增生症(mastocytosis.MC)是以肥大细胞在皮肤或其他器官内浸润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发生于皮肤者占90%,称局灶性MC,也可累及肝、脾、甲状腺、骨髓、淋巴结和胃肠道等。播散性肥大细胞增生症是局灶性MC中罕见类型,笔者诊治... 肥大细胞增生症(mastocytosis.MC)是以肥大细胞在皮肤或其他器官内浸润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发生于皮肤者占90%,称局灶性MC,也可累及肝、脾、甲状腺、骨髓、淋巴结和胃肠道等。播散性肥大细胞增生症是局灶性MC中罕见类型,笔者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增生症 播散性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孢子丝菌病误诊为皮肤结核 被引量:2
4
作者 余德厚 蒋燕萍 +4 位作者 季福玲 何勤 刘素琴 凌淑清 陆洪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09-509,共1页
关键词 孢子丝菌病 误诊、结核、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垢着病1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吴保华 宋守荣 +4 位作者 廖跃 魏羽佳 王燕 张玲 黄莉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09,共1页
患者女,18岁。因双侧乳头和乳晕出现黑褐色硬痂样附着物,伴瘙痒2年,于2007年7月就诊于我科。患者于2005年6月起.双侧乳头及乳晕出现数个粟粒大黑褐色丘疹,伴瘙痒,反复搔抓后有轻度渗出。多次自行外用复方硝酸咪康唑霜(易菲莎)... 患者女,18岁。因双侧乳头和乳晕出现黑褐色硬痂样附着物,伴瘙痒2年,于2007年7月就诊于我科。患者于2005年6月起.双侧乳头及乳晕出现数个粟粒大黑褐色丘疹,伴瘙痒,反复搔抓后有轻度渗出。多次自行外用复方硝酸咪康唑霜(易菲莎)、皮炎平等治疗,皮损反复发作,逐渐增多、增大。发病前乳头、乳晕局部无炎症及破溃,局部无特殊物质接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垢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垢着病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昭 王黎 +1 位作者 吴钦国 杨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98-398,共1页
患者女,49岁。因全身皮疹伴瘙痒3年,加重4个月于2012年6月26日就诊我科。患者家属诉患者3年前被猫抓伤手背后,双手背出现褐色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此后皮损逐渐蔓延至双上肢及面部、躯干,曾就诊于当地医院。予输液及外用药物治疗... 患者女,49岁。因全身皮疹伴瘙痒3年,加重4个月于2012年6月26日就诊我科。患者家属诉患者3年前被猫抓伤手背后,双手背出现褐色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此后皮损逐渐蔓延至双上肢及面部、躯干,曾就诊于当地医院。予输液及外用药物治疗无效(具体用药不详),在外搽草药药水后,皮损可部分消退。皮损处因沾水后出现疼痛不适,3年来未曾洗浴。4个月前,面部皮损加重。自诉全身皮肤有烧灼、疼痛感。既往体健,系统回顾无特殊。发病以来,精神逐渐呆滞,饮食差,睡眠欠佳,大便1~2周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垢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皮肤血管纤维瘤1例
7
作者 刘琨 曹煜 陆洪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5-245,共1页
患儿女,14岁。因脐周菜花状肿块14年.于2009年2月5日来我科门诊就诊。患儿出生时脐周即见一黄豆大结节.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增大,无自觉症状。近年来结节增长迅速。患儿体格与智力发育正常。平素体健,无抽搐史,无外伤史。否认家... 患儿女,14岁。因脐周菜花状肿块14年.于2009年2月5日来我科门诊就诊。患儿出生时脐周即见一黄豆大结节.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增大,无自觉症状。近年来结节增长迅速。患儿体格与智力发育正常。平素体健,无抽搐史,无外伤史。否认家族成员中有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脐周见一菜花状、分叶形、囊性、肤色肿块,约3.5cm×4cm,有蒂,蒂基底较宽(图1)。躯干、四肢无咖啡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胶原纤维增生明显。呈束状排列,见大量增生、扩张的毛细血管(图2A、B)。诊断:血管纤维瘤。治疗:分次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纤维瘤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癌皮肤转移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昊 龙义国 +2 位作者 何勤 廖跃 凌淑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47,共2页
肾癌发生皮肤转移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现将笔者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73岁。因胸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结节伴疼痛2年,于2007年5月14日就诊。2年前患者因肾透明细胞癌行外科根治术。当时即发现胸部皮肤有一结节,未引起重视。2年间... 肾癌发生皮肤转移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现将笔者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73岁。因胸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结节伴疼痛2年,于2007年5月14日就诊。2年前患者因肾透明细胞癌行外科根治术。当时即发现胸部皮肤有一结节,未引起重视。2年间结节呈缓慢增长,偶有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姜提取物对C3H/He小鼠毛发生长周期及其对小鼠触须毛囊体外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杨捷 郑罡 曹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珊瑚姜对C3H/He小鼠毛发生长周期及其对小鼠触须毛囊体外培养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局部直接给药的方式,观察珊瑚姜提取物对C3H/He小鼠毛发生长的影响。结果:肉眼观察19d以后,2.0%珊瑚姜用药组小鼠毛已全部长满,0.5%珊瑚... 目的:探讨中药珊瑚姜对C3H/He小鼠毛发生长周期及其对小鼠触须毛囊体外培养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局部直接给药的方式,观察珊瑚姜提取物对C3H/He小鼠毛发生长的影响。结果:肉眼观察19d以后,2.0%珊瑚姜用药组小鼠毛已全部长满,0.5%珊瑚姜用药组小鼠也有长毛,较空白组多而长,毛色较空白对照组深,生长速度明显加快,提前进入生长期(P<0.05)。病理切片显示用药15d后,用药组动物皮肤真皮层黑素分布较多,毛发处于生长期,而空白对照组黑素分布较少,毛发大多处于休止期。结论:珊瑚姜提取物具有明显的促毛发生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3H/He小鼠 毛发生长周期 珊瑚姜 毛囊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姜黄酮对照品制备 被引量:5
10
作者 石洋 潘博文 +4 位作者 王慧娟 刘雄伟 曹煜 刘雄利 周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4-466,共3页
目的以姜黄挥发油为原料,建立高纯度芳姜黄酮对照品的制备方法。方法硅胶柱层析和制备型HPLC法对姜黄挥发油进行分离纯化,EI-MS、1H-NMR和13C-NMR等手段确认对照品结构,TLC和HPLC法检测对照品纯度,温度、湿度和光照试验考察对照品稳定性... 目的以姜黄挥发油为原料,建立高纯度芳姜黄酮对照品的制备方法。方法硅胶柱层析和制备型HPLC法对姜黄挥发油进行分离纯化,EI-MS、1H-NMR和13C-NMR等手段确认对照品结构,TLC和HPLC法检测对照品纯度,温度、湿度和光照试验考察对照品稳定性,HPLC法研究芳姜黄酮含有量测定的色谱条件。结果所得芳姜黄酮的纯度大于99%,其外观性状无变化,含有量稳定。另外经考察,确定色谱条件为Hedera C18色谱柱(4.6 mm×200 mm,5μm);检测波长242 nm;流动相甲醇-水(80∶20);进样量10μL;柱温25℃;体积流量0.8 m L/min。结论该方法制得的芳姜黄酮对照品符合中药化学对照品相关要求,可用于姜黄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挥发油 芳姜黄酮 对照品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脂溢性皮炎为首发表现的艾滋病1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勤 季福玲 +2 位作者 李家锋 汪宇 宋守荣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2-172,共1页
患者男,47岁。因头面部、颈部、躯干、四肢丘疹、红斑、鳞屑伴瘙痒1年余,加重20余天,于2005年3月7日收住院治疗。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现要粟粒大红色丘疹,
关键词 艾滋病 皮炎 脂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带状疱疹1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牟霞 何勤 +2 位作者 陆洪光 余德厚 陈永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双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性肉芽肿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余德厚 李若瑜 +4 位作者 陈喜雪 武玲慎 万喆 王晓红 涂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皮肤真菌性肉芽肿是皮肤科临床最为常见的感染性肉芽肿性皮炎之一.我们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2000年1月--2010年4月间611例肉芽肿性病例中,对临床和病理资料完整、组织真菌镜榆或培养阳性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真菌肉芽肿性... 皮肤真菌性肉芽肿是皮肤科临床最为常见的感染性肉芽肿性皮炎之一.我们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2000年1月--2010年4月间611例肉芽肿性病例中,对临床和病理资料完整、组织真菌镜榆或培养阳性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真菌肉芽肿性皮肤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以期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肉芽肿 分析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酸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冰 王银娟 +8 位作者 吕莎 陆洪光 郭美华 涂颖 汪宇 顾华 李泽春 何黎 李福秋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60-662,共3页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表现为自然光下黄褐色、暗褐色或深咖啡色斑,常分布于脸颊、额部、上唇、鼻部和下颌。发病与日光、内分泌、遗传、精神因素、药物、化妆品、机体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其中光曝露及性激...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表现为自然光下黄褐色、暗褐色或深咖啡色斑,常分布于脸颊、额部、上唇、鼻部和下颌。发病与日光、内分泌、遗传、精神因素、药物、化妆品、机体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其中光曝露及性激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1-2]。黄褐斑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男性较女性患者少,在男性患者发病因素中光曝露与遗传因素似乎较为突出[3]。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激光等治疗.其中果酸是目前效果较好及较安全的一种治疗方法。因此,2012年7月一2013年3月由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及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联合进行了多中心的果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酸 黄褐斑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同性恋者HIV感染并发其他性病3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宇 陆洪光 +2 位作者 蔡灵龙 林舒 李家锋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28-529,共2页
由于多性伴、无保护性肛交等高危性行为的普遍存在川,男同性性接触者性传播疾病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以往对于高危人群患多种性传播疾病的报道较多,但男同性性接触者感染HIV且并发梅毒或尖锐湿疣的报道较少,现将笔者收治的3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同性恋 感染 HIV 梅毒 尖锐湿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 被引量:125
16
作者 陆洪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82-684,共3页
面部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依赖性皮炎已成为皮肤科的常见病,长期滥用或误用激素类制剂导致皮肤对激素产生依赖,是其发病的原因,该病的皮肤损害及临床转归与患者使用激素时间的长短、应用的频率、应用激素效力的强弱及个体反应等因... 面部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依赖性皮炎已成为皮肤科的常见病,长期滥用或误用激素类制剂导致皮肤对激素产生依赖,是其发病的原因,该病的皮肤损害及临床转归与患者使用激素时间的长短、应用的频率、应用激素效力的强弱及个体反应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糖皮质激素依赖性 面部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吲哚烷基类化合物在无催化剂和无溶剂条件下的高效合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雄伟 潘博文 +3 位作者 郭丰敏 曹煜 刘雄利 周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78-781,共4页
在不加催化剂和溶剂条件下,由取代吲哚和取代苯甲醛合成15个已知的双吲哚烷基化合物,反应无溶剂污染,反应条件温和,收率为65% ~91%.讨论了反应速度和取代基的关系,探讨了缩合反应的机理.并用^1 H NMR、^13C NMR、IR和HRMS等技术手段... 在不加催化剂和溶剂条件下,由取代吲哚和取代苯甲醛合成15个已知的双吲哚烷基化合物,反应无溶剂污染,反应条件温和,收率为65% ~91%.讨论了反应速度和取代基的关系,探讨了缩合反应的机理.并用^1 H NMR、^13C NMR、IR和HRMS等技术手段确定了产物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吲哚烷基类化合物 吲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DS并发马尔尼菲青霉及白念珠菌感染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素琴 何勤 +3 位作者 季福玲 李家锋 马璐 肖玉凤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23-725,共3页
报告1例AIDS并发马内菲青霉菌和白念珠菌感染。患者男,48岁。反复发热、进行性消瘦2个月,全身散在丘疹、脓疱、结节20余天。皮肤科检查见全身散在分布较多坏死性丘疹及部分传染性软疣样丘疹,颊黏膜及舌部附有大片白色凝乳样块状物。皮... 报告1例AIDS并发马内菲青霉菌和白念珠菌感染。患者男,48岁。反复发热、进行性消瘦2个月,全身散在丘疹、脓疱、结节20余天。皮肤科检查见全身散在分布较多坏死性丘疹及部分传染性软疣样丘疹,颊黏膜及舌部附有大片白色凝乳样块状物。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组织细胞内充满酵母样菌体,PAS染色阳性,并有大量葡萄状或桑椹状孢子聚集。皮损真菌培养见马内菲青霉菌生长。口腔分泌物真菌培养有马内菲青霉菌和白念珠菌生长。抗HIV抗体检测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 白念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和混合结缔组织病重叠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燕萍 魏羽佳 +2 位作者 蔡中海 凌淑清 廖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4-385,共2页
2006年8月我科收治1例类风湿关节炎(RA)、多发性肌炎(PM)和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的重叠综合征患者,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重叠综合征 类风湿关节炎 肌炎 多发性 混合结缔组织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角皮瘤2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舒 汪宇 王燕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0,共2页
1临床资料例1.男,6岁。因右腹部多发性包块3年,于2008年7月就诊。患儿出生后不久于右侧腹部出现散在分布的紫红色及樱桃红色斑,后逐渐增大形成斑块。近1年生长迅速,明显高出皮面,局部颜色变深呈黑褐色珊瑚礁状,触碰时易出血且不... 1临床资料例1.男,6岁。因右腹部多发性包块3年,于2008年7月就诊。患儿出生后不久于右侧腹部出现散在分布的紫红色及樱桃红色斑,后逐渐增大形成斑块。近1年生长迅速,明显高出皮面,局部颜色变深呈黑褐色珊瑚礁状,触碰时易出血且不易止血。曾在当地医院就诊,经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血管瘤”,予“中药”治疗(具体不详),皮损未见明显消退。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皮瘤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