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对防治产后出血的应用 被引量:77
1
作者 宋杰 王黎洲 +3 位作者 李兴 蒋天鹏 吴晓萍 周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8-421,共4页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先经股动脉子宫动脉置管后术中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经股动脉子宫动脉置管后,术中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患者(术前置管栓塞组)与18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行子宫...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先经股动脉子宫动脉置管后术中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经股动脉子宫动脉置管后,术中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患者(术前置管栓塞组)与18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术后置管栓塞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防治产后出血方面的效果。结果术前置管栓塞组中未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术后置管栓塞术组有5例(26.3%)患者发生DI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置管栓塞组的出血量为(1 134±912)ml,术后置管栓塞组为(5 067±1 698)ml(P<0.05)。术前置管栓塞组无栓塞失败病例,子宫收缩异常3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1例,产后新生儿窒息1例。术后置管栓塞组2例栓塞效果不佳,行子宫切除术;子宫收缩异常8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2例,产后新生儿窒息2例。结论剖宫产术前置管,术中胎儿娩出后行子宫动脉栓塞安全、有效,能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仍需多中心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实验进一步证实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胎盘 产后出血 子宫动脉栓塞术 剖宫产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DSA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100例疗效评估 被引量:19
2
作者 宋杰 王黎洲 +3 位作者 李兴 蒋天鹏 吴晓萍 周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10-813,共4页
目的评价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DSA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先接受TACE治疗,然后在DSA引导下行RFA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联合治疗后肿瘤的完全坏死率为85.4%... 目的评价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DSA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先接受TACE治疗,然后在DSA引导下行RFA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联合治疗后肿瘤的完全坏死率为85.4%。联合治疗术前、术后12个月AFP值分别为(1 956.79±514.61)ng/ml、(243.53±128.6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2,P<0.01)。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肿瘤体积分别为(70.16±23.59)、(49.28±19.35)、(30.17±12.14)和(11.78±9.13)cm3,术后各期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98,P<0.01)。结论 TACE联合DSA引导下RFA是肝癌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射频消融 肝癌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时间窗选择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清华 周石 +2 位作者 乔潜林 宋杰 王学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4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 评价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 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 ,患者发病时间 3~ 3 6h ,6h以内 2 3例 ( 10 .6% )。结果 脑血管造影示颈内动脉系统闭塞 119例( 5 4.83 % ) ,椎基... 目的 评价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 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 ,患者发病时间 3~ 3 6h ,6h以内 2 3例 ( 10 .6% )。结果 脑血管造影示颈内动脉系统闭塞 119例( 5 4.83 % ) ,椎基动脉系统闭塞 43例 ( 19.82 % ) ;无血管闭塞 5 5例 ( 2 5 .3 5 % )。溶栓后成功再通 10 3例 ( 63 .5 8% ) ,不成功再通 5 9例 ( 3 6.42 % )。 3个月后恢复良好 5 6例 ( 2 5 .80 % ) ,轻度伤残 5 1例 ( 2 3 .5 0 % ) ,重度伤残 5 9例 ( 2 7.19% ) ,植物状态 2 2例 ( 10 .14 % ) ,死亡 2 9例 ( 13 .3 6% )。并发颅内出血 8例 ( 3 .69% )、再灌注损伤 73例 ( 3 3 .64 % )、再栓塞 6例( 2 .76% )。结论 经动脉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卒中 溶栓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行穿刺腔内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9
4
作者 宋杰 王黎洲 +3 位作者 李兴 蒋天鹏 吴晓萍 周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探讨并评估顺行穿刺腔内治疗在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9例,随访3个月至2年。对术前及术后的Fontaine分期,踝肱指数(ABI)... 目的探讨并评估顺行穿刺腔内治疗在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9例,随访3个月至2年。对术前及术后的Fontaine分期,踝肱指数(ABI)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手术技术成功率为81.4%(48/59),FontaineⅡ期组27例,成功率为92.6%(25/27),其中20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缓解率为80.0%(20/25);Ⅲ期组为83.3%(15/18)和86.7%(13/15)及Ⅳ期组57.1%(8/14),其中4例(4/8)症状改善。Ⅱ期技术成功率明显高于Ⅲ期及Ⅳ期组(P<0.03);Ⅱ期及Ⅲ期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高于Ⅳ期组,(P<0.05)。ABI由术前的0.36±0.15提升至术后的0.79±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技术成功患者的随访率为85.4%(41/48),术后第3、6、12和24个月分别有2例、3例、6例和4例复发;期间行截肢(足)手术4例,截肢率6.8%(4/59)。截肢平面在膝关节以上1例,膝下平面截肢1例,2例行跖骨截除。结论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管腔内治疗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近期及中期疗效较满意,远期疗效的评估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成形术 顺行穿刺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治疗致靶血管早期再闭塞的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18
5
作者 乔潜林 周石 +5 位作者 王学建 宋杰 唐家强 吴晓萍 许虹 于广计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5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致靶血管早期再闭塞的可能性、时间及其相应处理措施。方法217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或爱通立(rt-PA)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发生靶血管早期再闭塞3例(1.38%)。结果颈内动脉末端... 目的探讨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致靶血管早期再闭塞的可能性、时间及其相应处理措施。方法217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或爱通立(rt-PA)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发生靶血管早期再闭塞3例(1.38%)。结果颈内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各1例;重度伤残1例,死亡2例。结论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治疗过程中可并发靶血管的早期再闭塞,可能与溶栓后破碎栓子、斑块随血流移位栓塞远端的血管及局部的血栓再形成有关,靶血管早期再闭塞有较高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血栓溶解疗法 早期再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附16例报告) 被引量:12
6
作者 范光明 沈金丹 +3 位作者 孙红赞 郭晓山 焦俊 文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和CT资料完整的SPTP患者16例。结果7例SPTP病灶位于胰头,4例位于胰体,3例位于胰尾,2例胰体尾部均受累.平均最大径7.40 cm。CT表现:平扫病灶呈囊性(3例)...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和CT资料完整的SPTP患者16例。结果7例SPTP病灶位于胰头,4例位于胰体,3例位于胰尾,2例胰体尾部均受累.平均最大径7.40 cm。CT表现:平扫病灶呈囊性(3例)、实性(4例)或囊实混合性(9例)。囊性病灶边界清楚.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密度;实性病灶则呈软组织密度,内见少许散在的囊变区;囊实混合性病灶其囊变区和实性区大致相当,囊变区呈片状或蜂窝状。增强扫描中囊性病灶的囊壁在动脉期即开始强化,门静脉期强化更明显。实性病灶及囊实混合性的实性成分在动脉期仅为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增加。囊变区始终不强化。结论SPT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胃癌行介入灌注化疗栓塞术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8
7
作者 宋杰 王黎洲 +3 位作者 李兴 蒋天鹏 吴晓萍 周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96-1000,共5页
目的探讨并评估介入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接受介入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的中晚期胃癌患者44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对术前及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肿瘤病灶的大小等资料进... 目的探讨并评估介入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接受介入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的中晚期胃癌患者44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对术前及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肿瘤病灶的大小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介入治疗后上腹饱胀、疼痛临床症状缓解的患者有37例(37/44,84.1%),恶心、呕吐临床症状缓解的患者有24例(24/28,85.7%),10例粪便潜血试验阳性者7例转阴,8例存在腹水的患者未缓解;10例介入治疗肿瘤降期后接受外科手术切除治疗。进行6、12和24个月的随访,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81.8%(36/44)、59.1%(26/44)、18.2%(8/44)。结论介入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降低其肿瘤分期,治疗中晚期胃癌近期及中期疗效较满意,远期疗效的评估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胃癌 介入治疗 化疗栓塞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三维重建成像在颈动脉狭窄诊断及内支架成形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周石 马宁 +4 位作者 郑爱民 李兴 宋杰 余雷 王学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03-406,共4页
目的 总结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 (3D Angio)在颈动脉狭窄诊断及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  2 3例经常规血管造影证实有颈动脉狭窄患者 ,行 3D Angio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 1 6例患者分别在行支架成形术前后作常规血管造影 ... 目的 总结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 (3D Angio)在颈动脉狭窄诊断及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  2 3例经常规血管造影证实有颈动脉狭窄患者 ,行 3D Angio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 1 6例患者分别在行支架成形术前后作常规血管造影 (2D Angio)和 3D Angio检查 ,分析其治疗前后血管的改善情况。结果  3D Angio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血管狭窄段的轮廓改变 ,准确地判断狭窄程度和范围 ;还可了解管腔内情况 ,显示管腔变小 ,凸凹不平和突向腔内的斑块。内支架成形术后 ,管腔轮廓恢复正常 ,腔内凸凹不平可变光整 ,突向腔内的斑块消失。结论  3D Angio对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了解狭窄段管腔内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诊断 内支架成形术 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 股动脉穿刺 D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周水肿区扩散加权成像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9
作者 范光明 沈金丹 +1 位作者 沈桂权 焦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瘤周水肿区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在治疗前行常规MRI及DWI检查的幕上胶质瘤共28例,其中低级别胶质瘤(Ⅱ级)10例,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18例。以瘤周1cm... 目的通过分析瘤周水肿区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在治疗前行常规MRI及DWI检查的幕上胶质瘤共28例,其中低级别胶质瘤(Ⅱ级)10例,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18例。以瘤周1cm为界线,将胶质瘤瘤周水肿区划分为近瘤区及远瘤区,分别测量ADC值,并计算相应的rADC值。结果Ⅱ级胶质瘤的近瘤区rADC值(1.74±0.25)与远瘤区rADC值(1.86±0.21)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Ⅲ~Ⅳ级胶质瘤的近瘤区rADC值(1.61±0.38)明显低于远瘤区rADC值(1.94±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Ⅱ级胶质瘤与Ⅲ~Ⅳ级胶质瘤的近瘤及远瘤区r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瘤周水肿区rADC值能反映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渐变浸润现象,但在Ⅱ级与Ⅲ~Ⅳ级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有限,不能作为瘤周区肿瘤细胞浸润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内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晓萍 宋杰 +3 位作者 蒋天鹏 安天志 王黎洲 周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85-687,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完善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38例患者患肢的皮肤温度均明显升高,静息痛全部消失,间歇性跛行消失,溃疡和坏死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伤口出血1例,伤口瘀斑...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完善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38例患者患肢的皮肤温度均明显升高,静息痛全部消失,间歇性跛行消失,溃疡和坏死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伤口出血1例,伤口瘀斑5例。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其中优质的护理对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卧位的护理,肢体血运和伤口出血观察和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能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内介入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兔肝VX2模型建立方法的比较及对介入治疗的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斯光晏 周石 +3 位作者 王学建 张巍 郭剑星 蒋天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91-394,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兔肝VX2模型建立方法的差异,并探讨其对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经皮消融治疗实验的意义。方法:40只家兔分成A、B两组,每组20只,A组行开腹后肝穿刺瘤组织块悬液注入法,B组行开腹后肝组织内包埋法。2周后用彩色多普勒... 目的:比较两种兔肝VX2模型建立方法的差异,并探讨其对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经皮消融治疗实验的意义。方法:40只家兔分成A、B两组,每组20只,A组行开腹后肝穿刺瘤组织块悬液注入法,B组行开腹后肝组织内包埋法。2周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肝脏及腹腔情况,后处死家兔观察肝脏肿瘤生长情况及腹腔转移情况,并取肿瘤组织行HE染色确定是否为肿瘤组织。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结果:A、B两组家兔术中出血情况及接种用时情况无明显差异;接种2周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A组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11例,B组发现19例,肝脏病变发现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处死家兔后,家兔仅肝脏种植部位有肿瘤灶生长A组10例,B组16例,B组明显高于A组(P<0.05)。肝脏成功种植A组17例,B组19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腹后肝组织内瘤组织块包埋与瘤组织块悬液注入法相比,接种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前者肝内外转移灶少于后者,较适合TACE和经皮超声消融治疗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实验性 栓塞 治疗性 导管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MRI表现 被引量:11
12
作者 范光明 沈金丹 +3 位作者 孙红赞 王玲 文伟 曾新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25-1926,共2页
关键词 脊髓疾病 维生素B12缺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神经系统损害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秦秀燕 徐竹 +2 位作者 陈映 尚涛 熊洁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48-553,共6页
目的提高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临床特点的认识,以减少漏诊。方法对28例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或)艾滋病患者中的12例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机会感染性疾病情况进行回顾,并结合文献... 目的提高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临床特点的认识,以减少漏诊。方法对28例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或)艾滋病患者中的12例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机会感染性疾病情况进行回顾,并结合文献分析总结。结果 12例患者分别诊断为艾滋病脑病(5例)、慢性脑膜炎(3例)、周围神经病(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和获得性脱髓鞘性神经病各1例)、脑梗死(1例)和肌肉病(1例)。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病率约为42.86%(12/28)。至少合并1~2种以上机会性感染,以真菌最为多见,发病率为83.33%(10/12);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率为25%(7/28)。结论 HIV感染可累及神经系统多个部位及肌肉。艾滋病期患者常合并多系统混合感染,以真菌最为常见;临床以消瘦、间歇性发热、头痛、咳嗽、认知功能减退、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症状与体征为主,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或漏诊。诊断与鉴别诊断需依靠脑脊液检查、肺部CT、头部CT和(或)MRI等辅助检查结果,临床上作中应注意筛查,尽早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机会性致病菌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致症状性脑出血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乔潜林 周石 +2 位作者 王学建 吴清华 宋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并发症状性脑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我院从1999年2月至2004年6月共有217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进行尿激酶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我们对并发症状性脑出血的密切相关因素利用SPSS11.5软... 目的探讨尿激酶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并发症状性脑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我院从1999年2月至2004年6月共有217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进行尿激酶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我们对并发症状性脑出血的密切相关因素利用SPSS11.5软件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评价这些因素的风险。结果症状性颅内出血共有8例(3.7%),溶栓前高水平的收缩压[比数比(OR),1.096;比数比的95%可信区间(CI),1.006~1.194]和尿激酶治疗(OR,1.068;95%CI,1.053~1.247)是预测症状性脑出血的因素。在溶栓患者,随收缩压升高,症状性脑出血的风险随之增高,其他年龄、溶栓开始时间、溶栓时脑卒中评分(NIHSS)、糖尿病、侧支循环因素均不能预测症状性脑出血发生与否。结论尿激酶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并发症状性脑出血,与溶栓前高水平的收缩压和尿激酶治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梗死 溶栓 症状性脑出血 动脉内溶栓治疗 尿激酶治疗 多因素分析 症状性 脑出血 急性脑梗死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收缩压升高 逻辑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分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向永华 王波 +2 位作者 金科 杨伟 汪春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1-334,共4页
目的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探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分期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测量18例存在缺血半暗带脑梗死患者的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区及其镜像对侧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按脑... 目的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探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分期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测量18例存在缺血半暗带脑梗死患者的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区及其镜像对侧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按脑梗死前期分期标准对缺血半暗带进行分期。结果 18例缺血半暗带区表现为MTT、TTP延长,CBF降低,CBV轻度升高、正常或轻度降低。与梗死核心区比较,缺血半暗带区CBV、CBF升高,MTT延长,TTP缩短(P<0.05);与健侧对应区比较,CBF降低,MTT及TTP延长(P<0.05),而CBV无显著差异(P>0.05)。缺血半暗带分期:Ⅰ2期3例,Ⅱ1期9例,Ⅱ2期6例。结论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可明确脑梗死患者的病变部位、范围以及有无缺血半暗带存在,并可对缺血半暗带进行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血液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与^1H MRS基本原理及其在脑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沈金丹 沈桂权 范光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21-1124,共4页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波谱(MRS)是目前较先进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二者能提供常规MRI所不能获得的信息。DWI及MRS在脑肿瘤的鉴别诊断、分级、肿瘤边界的界定、疗效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发展很快,本文就DWI及1HMRS的基本原理...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波谱(MRS)是目前较先进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二者能提供常规MRI所不能获得的信息。DWI及MRS在脑肿瘤的鉴别诊断、分级、肿瘤边界的界定、疗效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发展很快,本文就DWI及1HMRS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氩氦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评价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帆 周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637-639,共3页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原发性肝癌 非手术治疗 氩氦刀 疗效评价 联合 手术切除率 肝癌患者 疗效显著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软骨早期退行性变 被引量:6
18
作者 宋玲玲 梁碧玲 +1 位作者 钟镜联 叶瑞心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78-1080,共3页
目的探讨dGEMRIC用于诊断膝关节软骨早期退变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OA组30例退变膝关节患者经肘静脉注射马根维显后步行10min使对比剂尽量弥散至关节软骨内,注射后2h接受dGEMRIC扫描;对照组27个正常膝关节。于T1时间图中选取感兴趣区(ROI... 目的探讨dGEMRIC用于诊断膝关节软骨早期退变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OA组30例退变膝关节患者经肘静脉注射马根维显后步行10min使对比剂尽量弥散至关节软骨内,注射后2h接受dGEMRIC扫描;对照组27个正常膝关节。于T1时间图中选取感兴趣区(ROI)测量T1值,对照组同时测量软骨浅深层的T1值。对照组与OA组、对照组浅层与深层的T1值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OA组的T1值为(359.10±41.64)ms,对照组为(426.42±39.81)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3,P<0.05);对照组髌骨软骨浅层T1值为(411.39±41.50)ms,深层为(468.40±45.0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8,P<0.05)。另于OA组5例患者的软骨T1时间图中发现低信号区。结论dGEMRIC通过定量分析关节软骨中GAG含量的变化来判断关节软骨是否有组织成分的丢失,是可用于诊断关节软骨早期退变的有潜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延迟增强扫描 软骨 关节 膝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灌注诺维本治疗非小细胞肺癌46例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石 马宁 +3 位作者 宋杰 李兴 尚国燕 许绍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43-445,共3页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动脉灌注诺维本加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安全性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全组46例 ,男性38例 ,女性8例 ;年龄24~72岁。病理类型 :鳞癌23例 ,腺癌20例 ,腺鳞癌3例。Ⅲa期6例 ,Ⅲb期28例 ,Ⅳ期12例。结果 :完全缓...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动脉灌注诺维本加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安全性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全组46例 ,男性38例 ,女性8例 ;年龄24~72岁。病理类型 :鳞癌23例 ,腺癌20例 ,腺鳞癌3例。Ⅲa期6例 ,Ⅲb期28例 ,Ⅳ期12例。结果 :完全缓解4例 ,部分缓解30例 ,稳定8例 ,进展4例 ;总有效率76.1%。并发症共21例(45.7% ) ,其中肋间动脉炎18例 (39.1 % ) ,食管损伤4例 (8.7 % ) ,除食管支气管瘘1例死于大咯血外 ,所有并发症均治愈。结论 :经支气管动脉灌注诺维本加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率高 ;并发症多可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灌注 诺维本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的CT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范光明 郭启勇 +2 位作者 沈金丹 郑佳贺 孙红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07-1709,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的CT灌注成像特点。方法已确诊的HCC患者26例,在治疗前进行肝脏CT灌注成像,测量病灶、病灶周围肝组织、以及远处肝组织的灌注参数。结果HCC病灶的肝动脉灌注量(HAP)、肝脏灌注指数(HPI)显著高于远处的肝组织(P<...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的CT灌注成像特点。方法已确诊的HCC患者26例,在治疗前进行肝脏CT灌注成像,测量病灶、病灶周围肝组织、以及远处肝组织的灌注参数。结果HCC病灶的肝动脉灌注量(HAP)、肝脏灌注指数(HPI)显著高于远处的肝组织(P<0.01),而其门脉灌注量(PVP)和总肝灌注量(TLP)低于远处的肝组织(P<0.01)。边缘清晰的病灶周围肝组织的各项灌注参数均与远处肝组织无显著性差异(P>0.05)。边缘模糊的病灶周围肝组织与癌灶类似,其HAP明显升高,是远处肝组织的2倍,而PVP则降低,TLP无显著性变化。结论HCC在CT灌注成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根据CT灌注成像可以确定其实际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流动力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