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通过运动诱发电位评价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
4
1
作者
伍国锋
毛远红
+1 位作者
杨栩
周佩然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416-417,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穿刺术
小骨窗开颅术
运动诱发电位
疗效
治疗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血肿粉碎清除术
神经毒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早期微创清除颅内血肿对家犬脑出血模型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罗兴梅
伍国锋
+1 位作者
仲伟斌
毛远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256-258,共3页
目的动物实验观察超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20只家犬为实验对象,以自体动脉血注入尾状核的方式制作脑出血模型,头颅CT扫描发现基底节区高密度影为模型制作成功的标志。脑出血模型制作成功后将20只家犬...
目的动物实验观察超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20只家犬为实验对象,以自体动脉血注入尾状核的方式制作脑出血模型,头颅CT扫描发现基底节区高密度影为模型制作成功的标志。脑出血模型制作成功后将20只家犬随机分为2组进行实验,对照组10只:造模成功后予内科治疗,不进行血肿清除;微创组10只:造模6 h内进行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清除颅内血肿。分别在清除血肿后1、3、5、7天对各组动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诱发电位检测。结果对照组模型制作成功1,3,5,7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9±1.6)、(8.6±1.3)、(7.8±1.3)、(7.9±1.5)分,显著高于微创组(6.3±1.7)、(5.8±1.7)、(4.2±1.8)、(4.1±1.9)分(t=3.522,P=0.000;t=4.137,P=0.000;t=5.127,P=0.000;t=4.964,P=0.000)。对照组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分别为(11.48±0.52)、(12.34±0.36)、(11.53±0.42)、(11.36±0.01)分,显著长于微创组(8.83±0.55)、(9.23±0.34)、(8.85±0.37)、(8.01±0.12)分(t=11.071,P=0.000;t=19.861,P=0.000;t=15.141,P=0.000;t=87.975,P=0.000)。结论超早期采用微创方法清除颅内血肿可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缩短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术
运动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通过运动诱发电位评价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
4
1
作者
伍国锋
毛远红
杨栩
周佩然
机构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神经科
出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416-417,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穿刺术
小骨窗开颅术
运动诱发电位
疗效
治疗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血肿粉碎清除术
神经毒性物质
分类号
R651.1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早期微创清除颅内血肿对家犬脑出血模型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罗兴梅
伍国锋
仲伟斌
毛远红
机构
贵阳医学院
神经
病学教研室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神经科
出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256-258,共3页
基金
贵州省科技厅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黔科合J字[2005]2048号
文摘
目的动物实验观察超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20只家犬为实验对象,以自体动脉血注入尾状核的方式制作脑出血模型,头颅CT扫描发现基底节区高密度影为模型制作成功的标志。脑出血模型制作成功后将20只家犬随机分为2组进行实验,对照组10只:造模成功后予内科治疗,不进行血肿清除;微创组10只:造模6 h内进行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清除颅内血肿。分别在清除血肿后1、3、5、7天对各组动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诱发电位检测。结果对照组模型制作成功1,3,5,7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9±1.6)、(8.6±1.3)、(7.8±1.3)、(7.9±1.5)分,显著高于微创组(6.3±1.7)、(5.8±1.7)、(4.2±1.8)、(4.1±1.9)分(t=3.522,P=0.000;t=4.137,P=0.000;t=5.127,P=0.000;t=4.964,P=0.000)。对照组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分别为(11.48±0.52)、(12.34±0.36)、(11.53±0.42)、(11.36±0.01)分,显著长于微创组(8.83±0.55)、(9.23±0.34)、(8.85±0.37)、(8.01±0.12)分(t=11.071,P=0.000;t=19.861,P=0.000;t=15.141,P=0.000;t=87.975,P=0.000)。结论超早期采用微创方法清除颅内血肿可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缩短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术
运动诱发电位
Keywords
Cerebral hemorrhage
Minimal invasive evacuation of hematoma
Motor evoked potential
分类号
R-332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通过运动诱发电位评价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
伍国锋
毛远红
杨栩
周佩然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超早期微创清除颅内血肿对家犬脑出血模型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罗兴梅
伍国锋
仲伟斌
毛远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