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 被引量:28
1
作者 查雨锋 傅晓钟 +5 位作者 张顺 罗敏 欧瑜 董永喜 王爱民 王永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0-735,共6页
目的应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microvessel endothelial cells,BMECs)与脑微血管周细胞(brain-microvessel pericytes,BMPC)、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共培养建立可模拟在体状态的体外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目的应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microvessel endothelial cells,BMECs)与脑微血管周细胞(brain-microvessel pericytes,BMPC)、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共培养建立可模拟在体状态的体外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模型。方法原代分离、纯化和培养大鼠BMECs、BMPC和AS,通过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鉴定原代培养的细胞,应用Millicell细胞培养插(孔径0.4μm)建立5种不同类型的体外BBB模型,经跨内皮电阻值(transendo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荧光素钠通透性(sodium fluorescent,Na-FLU)、碱性磷酸酶(AK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1)的表达测定以及阳性药在体内和体外BBB通透量的相似性,比较评价其屏障功能。结果原代培养的BMECs呈典型的铺路卵石样结构,BMPC胞体较大且呈分枝状,AS有细长突触,胞质较浅;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证实原代细胞为目标细胞;BMECs与BMPC、AS共培养后TEER值可达(478±25)Ω·cm2,Na-FLU的表观渗透系数为[(8.23±0.78)×10-6]cm·s-1,AKP和γ-GT1表达分别为(6.90±0.27)金氏单位·g-1Pro,(4.39±0.32)μg·g-1Pro;阳性药在体外BBB的表观渗透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Papp)与在体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92)。结论原代培养的大鼠BMECs与BMPC、AS共培养建立的体外BBB模型在形态、结构及屏障功能方面具备BBB的基本特征,为研究BBB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筛选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培养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血脑屏障 形态学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法测定羊耳菊中6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2
2
作者 侯靖宇 陆苑 +4 位作者 潘洁 兰燕宇 李春 陈思颖 王永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17-1921,共5页
建立了UPLC-MS/MS同时测定羊耳菊药材中东莨菪苷、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木犀草苷、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6个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Waters BEH C18(2.1 mm×100 mm,1.7μm)... 建立了UPLC-MS/MS同时测定羊耳菊药材中东莨菪苷、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木犀草苷、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6个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Waters BEH C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用0.1%甲酸乙腈溶液-0.1%甲酸水溶液作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电离源(ESI),以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检测。6种成分分别在0.058~42.000、0.178~129.630、0.087~63.400、0.288~69.930、0.172~125.500、0.184~134.130μg/m L浓度范围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84%~105.67%(RSD〈1%)。稳定性,重复性及精密度良好,本方法能简便、快捷、有效的测定羊耳菊药材中多种成分含量,为羊耳菊药材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耳菊 UPLC-MS/MS 东莨菪苷 1 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木犀草苷 3 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3 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荭草花的3个指标成分及其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黄勇 胡杰 +3 位作者 陆苑 郑林 兰燕宇 李勇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14-1318,共5页
目的建立UPLC-MS法测定大鼠口服荭草花提取物后血浆中原儿茶酸、山柰素-葡萄糖、槲皮苷的分析方法,并用该方法研究原儿茶酸等3个指标成分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血浆样品选择酸化后甲醇沉淀蛋白,Waters BEH C18(2.1 mm×100 mm,1.7... 目的建立UPLC-MS法测定大鼠口服荭草花提取物后血浆中原儿茶酸、山柰素-葡萄糖、槲皮苷的分析方法,并用该方法研究原儿茶酸等3个指标成分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血浆样品选择酸化后甲醇沉淀蛋白,Waters BEH C18(2.1 mm×100 mm,1.7μm)柱,流速:0.30 m L·min-1,流动相: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离子监测(SIR)。结果 3种成分分别在2.74-677、0.69-186、0.82-200μg·L-1呈良好线性关系。提取回收率、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均良好达到测定要求。原儿茶酸、山柰素-葡萄糖和槲皮苷3个指标成分的Tmax(h)分别为0.46±0.1、0.79±0.33和2.63±4.6,Cmax(μg·L-1)分别为463.8±207.81、18.53±7.82和137.38±71.09。结论建立的UPLC-MS检测方法具有特异、快速、准确和灵敏的特点,能够同时测定生物样品中原儿茶酸等3种成分的血药浓度,并成功应用于荭草花在正常大鼠体内这3个指标成分的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荭草花 大鼠 UPLC-MS 原儿茶酸 山柰素-葡萄糖 槲皮苷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香豆素荧光标记多肽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燕 刘晓艳 +6 位作者 张顺 刘亭 李勇军 兰燕宇 王爱民 王永林 何彬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13-1418,共6页
Sirtuin蛋白是一类称为依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共有7个成员,均是潜在的疾病治疗靶点。然而,目前的荧光筛选方法,只适用于SIRT1~SIRT3。因此,根据SIRT5的新酶活,设计、合成了针对SIRT5的荧光标记多肽(ISGAS... Sirtuin蛋白是一类称为依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共有7个成员,均是潜在的疾病治疗靶点。然而,目前的荧光筛选方法,只适用于SIRT1~SIRT3。因此,根据SIRT5的新酶活,设计、合成了针对SIRT5的荧光标记多肽(ISGASE(Su K)-AMC),并通过LC-MS和荧光检测证明了该荧光标记多肽能应用于SIRT5的活性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SIRTUIN SIRT5 荧光标记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