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间调节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的单中心Ⅱ期随机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海霞 金风 +5 位作者 吴伟莉 李媛媛 陈国焱 龚修云 龙金华 陈潇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36-339,共4页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时间调节诱导化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远期生存率。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CC组(时间调节化疗组)23例,RC组(常规化疗组)23例。均行2个周期诱导化疗后放疗,CC组奥沙利铂总量为130mg/m^2,每天10:00...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时间调节诱导化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远期生存率。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CC组(时间调节化疗组)23例,RC组(常规化疗组)23例。均行2个周期诱导化疗后放疗,CC组奥沙利铂总量为130mg/m^2,每天10:00给药至22:00结束,分3天使用;5-Fu 1 g/m^2·d,于22:00给药至次日10:00结束,d1~3,14 d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RC组用药量同CC组,按常规时间给药,均采用鼻咽、颈部常规外照射病灶剂量60~70Gy/6~7w,颈部预防剂量50Gy/5w。结果:CC组周围神经炎、血液学毒性、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RC组低(P<0.05)。近期有效率(CR+PR)CC组为95.6%,RC组为86.9%,CC组有增高趋势。1、3、5年生存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C组较RC组治疗鼻咽癌明显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未降低远期生存率,提示该方案是治疗鼻咽癌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奥沙利铂 5-氟尿嘧啶 时间调节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评判标准对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评估的比较 被引量:30
2
作者 方开云 何祥 +5 位作者 朱焱 尚杰 宋开莲 莫怀忠 史静 刘卫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4-567,共4页
目的比较三种评判标准对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的评估。方法随机选择非心脏手术患者461例为研究组,同期住院非手术患者244例作为对照组,用MMSE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 d及术后3 d认知功能测试,所得分值分别采... 目的比较三种评判标准对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的评估。方法随机选择非心脏手术患者461例为研究组,同期住院非手术患者244例作为对照组,用MMSE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 d及术后3 d认知功能测试,所得分值分别采用受教育程度法、Z计分法和1个标准差法(1SD法)对术后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术后1d和3d,Z计分法对POCD的检出率和95%的可信区间最高,受教育程度法最低;术后1d和3d受教育程度法阳性、Z计分法阴性分别有1例和4例。结论不同的评判标准可使同一组病例POCD的发生率显著不同,在对认知功能评判的研究中Z计分法更具合理性,可以较大程度地避免了POCD的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心脏手术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兔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中Bax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鹏 陶陶 罗开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6-599,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依达拉奉对兔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中Bax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依达拉奉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54只健康家兔分为实验组、假手术组以及依达拉奉干预组,通过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兔脑出血模型,分别用免疫... 目的动态观察依达拉奉对兔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中Bax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依达拉奉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54只健康家兔分为实验组、假手术组以及依达拉奉干预组,通过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兔脑出血模型,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检测造模后第1、3天及第5天各组血肿周围组织Bax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假手术组中,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较低且各时相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各时相点Bax的阳性细胞平均数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依达拉奉干预后各时相点Bax阳性细胞平均数高于假手术组(P<0.01),但低于实验组(P<0.01)。实验组各时相点Bcl-2的阳性细胞平均数高于假手术组(P<0.01),使用依达拉奉干预后Bcl-2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均高于假手术组和实验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也得到了同样的变化趋势。结论依达拉奉抗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Bax蛋白,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BAX BCL-2 依达拉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经皮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乳剂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许亚 周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75-678,共4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肝穿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乳剂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TACE组单纯行TACE治疗,34例;联合治疗组采取TACE结合经皮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乳剂治疗,4...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肝穿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乳剂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TACE组单纯行TACE治疗,34例;联合治疗组采取TACE结合经皮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乳剂治疗,46例。术后观察、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复查CT、AFP、肝功能,并随访分析生存率。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AFP总下降幅度为78.6%,优于TACE组56.1%(P<0.0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RR(CR+PR)为69.6%,高于TACE组55.9%(P<0.05);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1、2年生存率为65.2%和45.7%,明显高于TACE组(1、2年生存率为38.2%和26.7%)(P<0.05),两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结合经皮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乳剂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优于单纯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经皮瘤体内注射 碘油吡柔比星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缺氧后细胞凋亡情况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邹哲华 陶陶 +2 位作者 徐坚 刘智 罗开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489-2492,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缺氧后细胞凋亡动态变化。方法制备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模型,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各实验组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TUNEL法观察不同时间点各实验组神经元...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缺氧后细胞凋亡动态变化。方法制备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模型,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各实验组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TUNEL法观察不同时间点各实验组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神经元透射电镜下形态及染色质正常、内质网、线粒体等结构正常,缺氧组神经元水肿,细胞器破坏或消失;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缺氧后各组神经元凋亡明显增加,与相应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缺氧48 h神经元凋亡达高峰(IOD为0.187±0.007),与缺氧12、24 h及72 h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细胞凋亡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呈动态变化,是神经元死亡的重要形式。恰当时间窗内对神经元凋亡进行干预将是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有效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缺氧 凋亡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IGFR-1β异二聚体形成对吉非替尼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6
作者 杨黎 何建明 +2 位作者 沈健 李建军 梁后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观察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和IGFR-1β(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1β)的相互作用,探讨IGFR-1β对吉非替尼(gefitinib)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免疫共沉淀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GFR和IG... 目的:观察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和IGFR-1β(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1β)的相互作用,探讨IGFR-1β对吉非替尼(gefitinib)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免疫共沉淀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GFR和IGFR-1β之间以及受体与下游信号通路蛋白AKT、MAPK的结合。以IGFR-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024和吉非替尼单独或联合作用于3种结肠癌细胞(LoVo,HT29,HCT116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结果:LoVo细胞(吉非替尼敏感型)在有或无吉非替尼作用下均不出现与EGFR结合的IGFR-1β条带,HT29细胞(吉非替尼中度敏感型)在吉非替尼作用下可见该条带,而HCT116细胞(吉非替尼耐受型)在有或无吉非替尼作用下均可见条带。LoVo细胞的吉非替尼作用组、HT29细胞的联合用药组以及HCT116细胞的AG1024作用组EGFR结合的AKT、MAPK显著减少(P<0.05)。LoVo细胞在吉非替尼组的细胞增殖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AG1024单独组的增殖率无明显降低,联合用药组与吉非替尼单独组相比较并未进一步降低;HT29细胞在单独应用吉非替尼或AG1024时增殖率均无明显降低,联合用药组的增殖率显著下降(P<0.05);HCT116细胞在吉非替尼作用下增殖率无明显降低,但在AG1024作用下增殖率显著降低(P<0.05),联合用药组与AG1024单独作用组相比较并未进一步降低。结论:结肠癌细胞耐受吉非替尼作用可能或者部分可能与EGFR/IGFR-1β异二聚体形成激活IGFR-1β信号通路有关,抑制IGFR-1β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结肠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细胞 吉非替尼 AG1024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 增殖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化疗后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1例
7
作者 刘琦 李海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226-2226,共1页
患者女,28岁,因“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个多月,咳嗽1d”于2013年11月1513入院。患者2个月前出现腹胀、反复发热.行骨髓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给予化疗缓解后出院。此次第2次化疗入院,予Hyper—CVAD方案... 患者女,28岁,因“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个多月,咳嗽1d”于2013年11月1513入院。患者2个月前出现腹胀、反复发热.行骨髓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给予化疗缓解后出院。此次第2次化疗入院,予Hyper—CVAD方案(长春新碱2mgd4,d11;环磷酰胺435mgd1-3每12小时1次;吡柔比星72mgd4;地塞米松40mgd1~4、d11~14)化疗,总疗程2周,化疗期间血压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化疗后 CVAD方案 相关检查 反复发热 长春新碱 环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P-1抑制剂ABT-888对依托泊苷诱导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章俊 刘赞朝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8-592,共5页
目的:探讨PARP抑制剂ABT-888在依托泊苷(VP-16)诱导的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A549细胞,经VP-16和(或)ABT-888处理24小时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 目的:探讨PARP抑制剂ABT-888在依托泊苷(VP-16)诱导的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A549细胞,经VP-16和(或)ABT-888处理24小时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分析细胞凋亡情况,通过彗星实验评价DNA损伤程度,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线粒体和胞浆中线粒体相关细胞凋亡因子细胞色素c水平变化。结果:VP-16和ABT-888联用组的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VP-16组(P<0.01),细胞凋亡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VP-16组(P<0.05);同时,VP-16和ABT-888联用组细胞DNA损伤水平较对照组和VP-16组明显加重(P<0.01),而细胞色素c在胞浆中的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VP-16组(P<0.01)。结论:PARP抑制剂ABT-888可通过抑制PARP活性,进而阻碍细胞DNA修复,来增强A549细胞对于抗癌药物VP-16的药敏性,此可为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依托泊苷 PARP抑制剂 ABT-888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