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阳腐霉(Pythium guiyangense Su)菌丝体及无性繁殖阶段的扫描电镜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孔祥林 骆荣 +1 位作者 刘鲜林 苏晓庆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31-335,共5页
本研究通过快速制样方法制备标本,并用扫描电镜观察,首次对具有灭蚊作用的腐霉属新种—贵阳腐霉的菌丝及其无性繁殖阶段的外部形态和表面结构进行研究。观察发现菌丝呈索状,表面粗糙;孢子囊壁有厚实感,表面粗糙,有微细皱折、独特纹饰和... 本研究通过快速制样方法制备标本,并用扫描电镜观察,首次对具有灭蚊作用的腐霉属新种—贵阳腐霉的菌丝及其无性繁殖阶段的外部形态和表面结构进行研究。观察发现菌丝呈索状,表面粗糙;孢子囊壁有厚实感,表面粗糙,有微细皱折、独特纹饰和绒毛,一些孢子囊可见1个-4个凹陷;游动孢子表面具纹饰,凸面较光滑,凹面粗糙,体表也具有绒毛状突起及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阳腐霉 形态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在贵阳腐霉的组成性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萍 郑慧玲 +1 位作者 吴建伟 苏晓庆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801-5803,5816,共4页
以潮霉素抗性基因hph为筛选标记,以双元载体pPK2为基本骨架,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置于组成型启动子PgpdA和色氨酸C终止子TtrpC之间,构建了组成性表达egfp的载体pPK2-EGFP,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转入贵阳腐霉(Pythium ... 以潮霉素抗性基因hph为筛选标记,以双元载体pPK2为基本骨架,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置于组成型启动子PgpdA和色氨酸C终止子TtrpC之间,构建了组成性表达egfp的载体pPK2-EGFP,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转入贵阳腐霉(Pythium guiyangense)表达。对转化子进行RT-PCR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结果表明,egfp基因在贵阳腐霉转化子中能稳定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阳腐霉(Pythium guiyangense) 基因转化 绿色荧光蛋白 根癌农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贵州常用农药对灭蚊真菌贵阳腐霉及致倦库蚊的影响
3
作者 张振 苏晓庆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3期47-50,共4页
观察5种贵州常用农药(敌敌畏、敌杀死、甲氰菊酯、氰戊菊酯、乙酰甲胺磷)对贵阳腐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计算出各农药在SFE培养基上分别抑制贵阳腐霉菌丝体生长率10%和50%的浓度(IC10和IC50);并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这5种农药对本实验... 观察5种贵州常用农药(敌敌畏、敌杀死、甲氰菊酯、氰戊菊酯、乙酰甲胺磷)对贵阳腐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计算出各农药在SFE培养基上分别抑制贵阳腐霉菌丝体生长率10%和50%的浓度(IC10和IC50);并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这5种农药对本实验室饲养的致倦库蚊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敌杀死对贵阳腐霉的毒力最强(IC50值最小),其余按毒力递减排列为:甲氰菊酯、敌敌畏、乙酰甲胺磷、氰戊菊酯;LC50值的比较说明,敌杀死对致倦库蚊的毒力最强,其余按毒力递减排列为:敌敌畏、甲氰菊酯、氰戊菊酯、乙酰甲胺磷;并且这5种农药对致倦库蚊的LC50远低于其对菌丝体的IC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阳腐霉 农药 蚊虫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4省区5地牛带绦虫rDNA-ITS2序列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科 杨明 包怀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18-921,共4页
目的采用PCR克隆测序方法对贵州都匀、从江,云南大理及新疆乌什4地牛带绦虫标本进行研究,与台湾桃园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地理株作比较,为贵州株、云南株和新疆株的鉴别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并进一步探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的分类学地位。方法... 目的采用PCR克隆测序方法对贵州都匀、从江,云南大理及新疆乌什4地牛带绦虫标本进行研究,与台湾桃园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地理株作比较,为贵州株、云南株和新疆株的鉴别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并进一步探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的分类学地位。方法取贵州都匀株(DY1)、贵州从江株(CJ1),云南大理株(DL1),新疆乌什株(XJ1)和台湾桃园株(TW1)成虫节片,分别抽提DNA,PCR扩增rDNA-ITS2区段,克隆rDNA-ITS2区段后作序列分析,构建不同地理株系统发育树。结果根据ITS2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系统发育树分为3支,XJ1占据上方1支;CJ1占据中间1支;而TW1、DY1和DL1组成下方1支。结论1.DY1、DL1与TW1属于牛带绦虫亚洲亚种,CJ1、XJ1属于传统牛带绦虫;2.rDNA-ITS2序列分析可用于牛带绦虫亚洲亚种与传统带绦虫分类学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带绦虫 牛带绦虫亚洲亚种 RDNA-IT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蚋属一新种(双翅目:蚋科)(英文)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汉彬 张春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70-72,共3页
记述采自贵州雷公山的蚋属一新种 ,显著蚋Simulium (Simulium)prominentum ,新种。根据其蛹和幼虫的特征显著而命名 。
关键词 蚋科 蚋属 新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基于基因组DNA的真菌分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传博 苏晓庆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基于基因组DNA的真菌分类技术发展迅速。综述了DNA分子杂交技术,真菌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m t RFLP)分析,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rDNA序列分析,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mp lifiedfragm ent length polymorph ism,AFLP)在... 基于基因组DNA的真菌分类技术发展迅速。综述了DNA分子杂交技术,真菌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m t RFLP)分析,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rDNA序列分析,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mp lifiedfragm ent length polymorph ism,AFLP)在真菌分类和系统发育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RFLP RAPD RDNA序列分析 A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i型溶菌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预测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赟 龙高群 +1 位作者 张春林 田茂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27,共7页
溶菌酶是昆虫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以冈比亚按蚊i型溶菌酶氨基酸序列为种子序列,在美洲大蠊EST库中查找相似序列。通过RT-PCR和RACE PCR技术,克隆获得美洲大蠊i型溶菌酶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所克隆的溶菌酶基因片段长度... 溶菌酶是昆虫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以冈比亚按蚊i型溶菌酶氨基酸序列为种子序列,在美洲大蠊EST库中查找相似序列。通过RT-PCR和RACE PCR技术,克隆获得美洲大蠊i型溶菌酶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所克隆的溶菌酶基因片段长度为525bp,包括5'非编码区12bp,3'非编码区18bp和完整的开放阅读框495bp,其编码164个氨基酸,包括溶菌酶成熟肽137个氨基酸和27个信号肽氨基酸。经同源比对,它与黑腹果蝇和冈比亚按蚊的i型溶菌酶具有同源性,并且具备了异构肽活性的功能位点H,但缺失了抑菌活性的功能位点E/D/S,这为其功能和分子进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溶菌酶 异构肽活性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部6省9地牛带绦虫rDNA-ITS1序列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庄丽 包怀恩 杨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我国6省9地是否存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方法取成虫标本孕节2-3片,酚氯仿法提取DNA,PCR法扩增rDNA-ITS1片段,并纯化、克隆此片段后作序列测定。利用BioEdit,clustalx,PHYLIP,Treeview软件处理后构建系统发育...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我国6省9地是否存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方法取成虫标本孕节2-3片,酚氯仿法提取DNA,PCR法扩增rDNA-ITS1片段,并纯化、克隆此片段后作序列测定。利用BioEdit,clustalx,PHYLIP,Treeview软件处理后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广西融水(RS)、宾阳(BY)牛带绦虫标本与贵州都匀(DY),云南大理(DL)牛带绦虫标本序列基本一致,同源性为98%-99%;新疆乌什(WS)、西藏拉萨(LS)、内蒙古(NM)、云南西双版纳(BN)牛带绦虫标本与贵州从江(CJ)牛带绦虫标本序列基本一致,同源性为98%-99%。系统发育树显示:RS、BY、DL和DY标本遗传距离较近;WS、LS、CJ、NM和BN标本遗传距离较近。而两组间遗传距离较远。结论RS、BY、DL和DY四地存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WS、LS、CJ、NM和BN五地存在传统牛带绦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带绦虫 牛带绦虫亚洲亚种 rDNA-ITS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纺蚋多线染色体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温小军 韦静 陈汉彬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5-527,共3页
目的对河南纺蚋多线染色体核型及带型进行描述,对稳定且可作为该种重要鉴别依据的结构特征加以识别,并提供表示多线染色体相对长度、着丝粒位置和重要界标的模式图。方法取成熟幼虫分离出唾液腺,经苯酚品红染色、压片后,镜检、摄影和测... 目的对河南纺蚋多线染色体核型及带型进行描述,对稳定且可作为该种重要鉴别依据的结构特征加以识别,并提供表示多线染色体相对长度、着丝粒位置和重要界标的模式图。方法取成熟幼虫分离出唾液腺,经苯酚品红染色、压片后,镜检、摄影和测量,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结论河南纺蚋多线染色体数目为3条,第Ⅰ号具中央着丝粒,第Ⅱ、Ⅲ号为亚中央着丝粒,臂比值(着丝粒位置)高度稳定;ⅠS、ⅠL、ⅡS、ⅡL、ⅢS游离端均钝圆深染,ⅢL末端疏松膨大为扇形呈颗粒状浅染;核仁组织原、巴氏环、双泡、宽深带以及浅染膨大区等主要特征性结构的位置及形态恒定一致,可作为该种的重要鉴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纺蚋 多线染色体 模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海马体积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文敏 周波 +1 位作者 张春林 焦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62-666,共5页
目的综合评价成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左、右侧海马体积。方法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成人PTSD左、右侧海马体积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3篇,... 目的综合评价成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左、右侧海马体积。方法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成人PTSD左、右侧海马体积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3篇,累计病例共337例,累计对照共389名。PTSD组与健康对照组左侧海马体积分析显示,总体效应检验有统计学意义(Z=4.77,P<0.01),95%CI横线位于无效竖线左侧,提示PTSD的左侧海马体积减小;PTSD组与健康对照组右侧海马体积比较分析显示,总体效应检验有统计学意义(Z=5.01,P<0.01),95%CI横线位于无效竖线左侧,提示PTSD的右侧海马体积减小。漏斗图分布呈倒漏斗形,近似对称,Begg检验证实发表无偏倚。结论成人PTSD患者左、右侧海马体积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创伤后应激障碍 核磁共振成像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义维蚋多线染色体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丽 张春林 +1 位作者 姜迎海 陈汉彬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88-993,共6页
首次在国内对兴义维蚋Simulium (Wilhelmia) xingyiense的多线染色体进行研究,并提供其多线染色体标准图。选取兴义维蚋的成熟幼虫,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法进行唾腺多线染色体制备,并进行测量、描述及分析。结果表明:兴义维蚋多线染色体... 首次在国内对兴义维蚋Simulium (Wilhelmia) xingyiense的多线染色体进行研究,并提供其多线染色体标准图。选取兴义维蚋的成熟幼虫,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法进行唾腺多线染色体制备,并进行测量、描述及分析。结果表明:兴义维蚋多线染色体数目为3对(2n=6)。Ⅰ号染色体具中央着丝粒,Ⅱ和Ⅲ号染色体均为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核仁组织者区位于Ⅰ号染色体短臂近着丝粒端。巴尔比尼氏环和双泡位于Ⅱ号染色体短臂近中央位置。3对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可形成明显的染色中心。兴义维蚋多线染色体具有多态性的倒位,倒位频率为0.64。兴义维蚋多线染色体的着丝粒、核仁组织区、巴氏环、双泡等主要特征性结构的位置及形态恒定一致,可作为该种的重要鉴别特征。其多态性的倒位可为该蚋种在细胞水平上进行蚋类分类鉴别和系统发育等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义维蚋 多线染色体 染色体图 核型 倒位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小蠊变应原Bla g 8的克隆表达及进化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龙高群 张春林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3-178,共6页
通过5'-RACE获得德国小蠊变应原Bla g 8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诱导重组蛋白表达,建立系统进化树,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通过5'-RACE技术,PCR扩增获取编码德国小蠊变应原Bla g 8蛋白的全长c... 通过5'-RACE获得德国小蠊变应原Bla g 8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诱导重组蛋白表达,建立系统进化树,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通过5'-RACE技术,PCR扩增获取编码德国小蠊变应原Bla g 8蛋白的全长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Bla g 8蛋白的信号肽、疏水性、跨膜区、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建立系统进化树;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B8,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并用His-tag抗体Western blotting验证。结果显示,获得编码德国小蠊变应原Bla g 8的全长cDNA序列,其完整阅读框含618个碱基,编码205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该蛋白,肌球蛋白轻链,具有EF手蛋白保守功能域。IPTG诱导获得重组蛋白。获得德国小蠊Bla g 8的完整cDNA序列,成功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B8,并表达出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变应原 序列分析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条蚋(Simulium quinquestriatum)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修江帆 张春林 陈汉彬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7-113,共7页
为阐明五条蚋(S.quinquestriatum)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应用ISSR技术对我国五条蚋8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化进行了研究分析。构建了中国五条蚋8个种群160个体的ISSR指纹图谱。8条引物扩增出111条ISSR条带,其中96条为多态性... 为阐明五条蚋(S.quinquestriatum)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应用ISSR技术对我国五条蚋8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化进行了研究分析。构建了中国五条蚋8个种群160个体的ISSR指纹图谱。8条引物扩增出111条ISSR条带,其中96条为多态性条带,占总扩增条带数的86.47%,每个种群显示了各自独特的ISSR图谱。I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五条蚋在物种水平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P=86.4%,A=1.991 0±0.094 9,AE=1.553 2±0.334 5,H=0.323 1±0.157 9,I=0.484 7±0.203 7);在种群水平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多样性(P=78.37%,A=1.492 1±0.499 7,AE=1.316 6±0.370 0,H=0.180 1±0.206 6,I=0.265 5±0.295 0);分子方差(AMOVA)分析结果表明五条蚋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为59%,种群内部的遗传分化程度为41%;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9,种群间基因流(Nm)为0.347 5。说明五条蚋不同地理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高,地理屏障(高山和平原等)以及栖息地片段化是导致其遗传分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条蚋 种群 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的一种新鬃蚤(蚤目:蠕形蚤科) 被引量:2
14
作者 裘明华 王敦清 李贵真 《四川动物》 CSCD 1991年第1期7-9,共3页
本文报道寄生于大熊猫休外的鬃蚤屈一新种——大熊猫鬃蚤Chaetopsylla(Chaetop-sylla)ailuropodae sp.nov.。文内作了形态描述,并与近似种作鉴别比较。
关键词 大熊猫鬃蚤 新种 蚤目 大熊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倦库蚊防御素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赟 王吉平 +1 位作者 张春林 翟素珍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5-50,共6页
以冈比亚按蚊防御素(Defensin)氨基酸序列为种子序列,在致倦库蚊EST库中查找相似序列。通过RT-PCR技术,克隆获得致倦库蚊防御素编码序列。将致倦库蚊防御素成熟肽基因片段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致倦库蚊防御素重组表达质... 以冈比亚按蚊防御素(Defensin)氨基酸序列为种子序列,在致倦库蚊EST库中查找相似序列。通过RT-PCR技术,克隆获得致倦库蚊防御素编码序列。将致倦库蚊防御素成熟肽基因片段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致倦库蚊防御素重组表达质粒pET32a-DEF,导入大肠埃希菌Rosetta中表达,并比较不同IPTG浓度、不同诱导时间、不同诱导温度对重组基因表达的影响,以确定最佳诱导表达条件,重组蛋白经His-镍蛋白纯化柱纯化。结果表明,致倦库蚊防御素基因编码区全长300bp,编码99个氨基酸。pET32a-DEF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IPTG浓度0.2mmol/L,诱导时间为4h,诱导温度为37℃,经纯化获得大小约29ku的重组蛋白,这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倦库蚊 防御素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蚤生殖系统的细微结构:雌性外生殖器的发育 被引量:4
16
作者 漆一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82-188,共7页
本文研究了缓慢细蚤 Leptopsylla segnis(Schōnherr),不等单蚤 Monopsyllus anisus(Rothschild)和猫栉首蚤指名亚种Ctenocephalides felis felis(Bouché)雌性外生殖器的结构,观察了从幼虫、前蛹、蛹至成虫各发育时期的雌性外生殖... 本文研究了缓慢细蚤 Leptopsylla segnis(Schōnherr),不等单蚤 Monopsyllus anisus(Rothschild)和猫栉首蚤指名亚种Ctenocephalides felis felis(Bouché)雌性外生殖器的结构,观察了从幼虫、前蛹、蛹至成虫各发育时期的雌性外生殖器的内部结构变化。对一直悬而未决的雌蚤中输卵管等的起源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探讨。认为从晚期3龄幼虫开始出现的雌性外生殖器芽,在前蛹期成为四个部分:1.第7腹板后缘腹壁内陷形成的一对外胚层囊;2.紧接外胚层囊后并延伸至第8腹板的外胚层增厚;3.在第8腹板后部,外胚层增厚两侧的产卵器芽;4.第8腹板后缘腹壁内陷形成的受精囊芽。并认为,这三种蚤的中输卵管由一对外胚层囊和其后的外胚层增厚前端的一小部分内陷形成,阴道由外胚层增厚的大部分和第8、9腹板腹壁内陷形成,受精囊由受精囊芽内陷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系统 细微结构 雌外生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形额蚤指名亚种幼虫形态及与同属蚤幼虫的比较 被引量:6
17
作者 漆一鸣 何晋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88-392,共5页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morphology of the larvae of Frontopsylla spadix spadix (Jordan et Rothschild. 1921 ) and a comparison is made to differentiate it from the larvae of F. elatoides intermedia,F. aspiniformis an...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morphology of the larvae of Frontopsylla spadix spadix (Jordan et Rothschild. 1921 ) and a comparison is made to differentiate it from the larvae of F. elatoides intermedia,F. aspiniformis and F. frontalis baibacina.The diagnostic characters of the larvae of the four flea species or subspecies are compared and tabulated as follow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形额蚤 额蚤属 指名亚种 幼虫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龙高群 王赟 张春林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3-117,共5页
旨在通过5'-RACE获得美洲大蠊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诱导重组蛋白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通过3'-RACE技术,PCR扩增获取编码美洲大蠊GAPDH蛋白的全长cDN... 旨在通过5'-RACE获得美洲大蠊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诱导重组蛋白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通过3'-RACE技术,PCR扩增获取编码美洲大蠊GAPDH蛋白的全长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推导出该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及其理化性质;预测信号肽、蛋白疏水性、可溶性、跨膜区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GAPDH,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并用His-tag抗体Western blotting验证。结果显示,美洲大蠊GAPDH基因,其完整阅读框含999个碱基,编码332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该蛋白与家蚕GAPDH相似性为89%,具有GAPDH保守功能域,经IPTG诱导获得重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克隆 序列分析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鼠蚤在新羽化和吸血后不同时间三种酶的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寻慧 漆一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4-448,共5页
采用组织化学技术 ,研究了不等单蚤Monopsyllusanisus (Rothschild)和缓慢细蚤Leptopsyllasegnis (Sch nherr)新羽化和吸血后 2 4h、4 8h和 72h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三磷酸腺苷酶的分布和活性。显微摄影及定量图像分析结果显示 :新... 采用组织化学技术 ,研究了不等单蚤Monopsyllusanisus (Rothschild)和缓慢细蚤Leptopsyllasegnis (Sch nherr)新羽化和吸血后 2 4h、4 8h和 72h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三磷酸腺苷酶的分布和活性。显微摄影及定量图像分析结果显示 :新羽化蚤碱性和酸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中肠、神经细胞核、精子束头部、精巢附腺、射精管、输卵管和受精囊附腺中 ;三磷酸腺苷酶各组织中均有分布。吸血消化后 ,两种蚤中肠 3种酶活性均有增强 ;除碱性磷酸酶在消化 72h后酶活性有所下降外 ,其余不同消化时间酶活性增强程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种蚤卵母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等单蚤 缓慢细蚤 成熟过程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醚威作用于印鼠客蚤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迎春 漆一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4-508,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苯醚威对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Rothschild,1903)的早3龄幼虫和未吸血新羽化成虫的组织学变化,探讨其灭蚤机理,为鼠疫媒介蚤种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微量点滴法将苯醚威施药于印鼠客蚤早3龄幼虫和未吸... 【目的】通过研究苯醚威对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Rothschild,1903)的早3龄幼虫和未吸血新羽化成虫的组织学变化,探讨其灭蚤机理,为鼠疫媒介蚤种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微量点滴法将苯醚威施药于印鼠客蚤早3龄幼虫和未吸血新羽化成虫,采用组织学、显微摄影及统计学方法观察组织变化。【结果】经苯醚威作用后,印鼠客蚤的早3龄幼虫的表皮增厚、卵巢芽生殖细胞萎缩、睾丸芽精原细胞间质减少;未吸血新羽化成虫的睾丸塞消失快、唾液腺细胞破坏严重、中肠上皮细胞萎缩。【结论】(1)苯醚威通过干扰印鼠客蚤幼虫的变态,引起幼虫表皮、生殖芽异常改变,不能发育为成虫而死亡;(2)苯醚威可加速印鼠客蚤新羽化雄性成虫的睾丸塞吸收;(3)苯醚威可破坏印鼠客蚤新羽化成虫的唾液腺细胞,并引起中肠上皮细胞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醚威 印鼠客蚤 组织学 昆虫生长调节剂 灭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