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花黄精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刘红美 方小波 +1 位作者 夏开德 杨苏文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17,共5页
[目的]:建立多花黄精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方法]:以多花黄精带芽根茎为外植体,消毒后将其置于富含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中培养,筛选各阶段合适的培养基。[结果]:在附加有2,4-D的诱导培养基上出现不定芽,增殖培养以MS+6-BA4.0 mg/L+2,... [目的]:建立多花黄精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方法]:以多花黄精带芽根茎为外植体,消毒后将其置于富含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中培养,筛选各阶段合适的培养基。[结果]:在附加有2,4-D的诱导培养基上出现不定芽,增殖培养以MS+6-BA4.0 mg/L+2,4-D0.2 mg/L为好,增殖倍数可达10倍。在增殖培养基中加入GA3有利于壮苗。6-BA、2,4-D、GA3组合更加有利于形成粗壮无根苗。培养基1/2 MS+IBA0.7 mg/L最适合用于诱导黄精不定芽生根,生根率可达95%。[结论]:2,4-D比NAA更有利于多花黄精的不定芽诱导。该繁殖体系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黄精种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组织培养 快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寿花高繁殖组培体系及瓶外生根技术 被引量:6
2
作者 刘红美 夏开德 +1 位作者 方小波 杨苏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112-6115,共4页
[目的]建立长寿花高繁殖的组培体系和瓶外生根技术,促进长寿花工厂化生产。[方法]选用长寿花叶片和茎段作为外植体,在加有6-BA1.00mg/L和NAA0.20mg/L培养基上培养诱导出芽丛,再将芽丛转接到继代增殖培养基,调节不同外源激素配比获得长... [目的]建立长寿花高繁殖的组培体系和瓶外生根技术,促进长寿花工厂化生产。[方法]选用长寿花叶片和茎段作为外植体,在加有6-BA1.00mg/L和NAA0.20mg/L培养基上培养诱导出芽丛,再将芽丛转接到继代增殖培养基,调节不同外源激素配比获得长寿花高繁殖组培体系的最佳培养基组合。[结果]在MS+6-BA0.50mg/L+NAA0.10mg/L+GA30.10mg/L的培养基组合中,诱导丛芽增殖率达到95.35%,增殖倍数达到20倍以上,试管苗生长势好。利用海绵作为载体进行瓶外生根,生根率达到95.00%以上,移栽苗成活率达到100%。[结论]利用海绵作为载体进行试管苗瓶外生根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花 茎段 高倍繁殖 瓶外生根 海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细胞对成熟树突状细胞生物物理学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曾柱 龙金华 张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1-484,共4页
目的:研究肝癌细胞微环境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 cells,mDCs)的生物物理学特性的影响,从交叉学科的角度来探索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用免疫磁珠从人外周血分离CD14+单核细胞,加入rhGM-CSF和rhIL-4将单核细胞诱导分化... 目的:研究肝癌细胞微环境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 cells,mDCs)的生物物理学特性的影响,从交叉学科的角度来探索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用免疫磁珠从人外周血分离CD14+单核细胞,加入rhGM-CSF和rhIL-4将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imDCs,利用TNF-α将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诱导为mDCs,mDCs与HCCs在Transwell中共培养48h,分别利用微吸管法、荧光偏振法和Transwell法研究细胞粘弹性、膜流动性和迁移能力。结果:与肝癌细胞(Hepa 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HCCs)共培养后,mDCs的粘弹性和膜流动性显著下降,细胞的迁移能力受到显著的损伤。结论:HCCs可能能够损伤mDCs的生物物理学特性来影响其迁移能力,这可能是肿瘤逃脱机体免疫监视的方式之一,这对进一步深入理解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肝癌细胞 生物物理学特性 迁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客兰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研究
4
作者 刘红美 陈琴 张洁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0-33,共4页
目的:建立仙客来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方法:以仙客来叶片为外植体,消毒后将其置于富含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中培养,筛选各阶段合适的培养基。结果:在MS+6-BA 3.0 mg/L+NAA 0.5 mg/L的培养基组合中,诱导愈伤率达到80%,增殖培养以MS+6-B... 目的:建立仙客来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方法:以仙客来叶片为外植体,消毒后将其置于富含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中培养,筛选各阶段合适的培养基。结果:在MS+6-BA 3.0 mg/L+NAA 0.5 mg/L的培养基组合中,诱导愈伤率达到80%,增殖培养以MS+6-BA3.5 mg/L+NAA0.5 mg/L为最好,可达到10倍以上。MS+NAA3.0 mg/L培养基为最佳诱导生根培养基,生根苗移栽成活达到90%。结论:实验初步建立了仙客来的组培快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客来 组织培养 快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百合试管鳞茎诱导与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红美 令狐克勇 方小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8928-8929,8933,共3页
以贵州野百合鳞片不同部位为外植体,用3%次氯酸钠进行消毒,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激素进行培养。结果表明,用3%次氯酸钠对野百合鳞茎进行外植体进行消毒完全可行,且对操作人员,实验材料和环境都不存在不良影响,价格低廉;最佳... 以贵州野百合鳞片不同部位为外植体,用3%次氯酸钠进行消毒,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激素进行培养。结果表明,用3%次氯酸钠对野百合鳞茎进行外植体进行消毒完全可行,且对操作人员,实验材料和环境都不存在不良影响,价格低廉;最佳的诱导培养基为MS+6-BA1.5mg/L+NAA0.3mg/L;最适合的外植体为百合鳞片基部。用相同的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25d后,可获得繁殖系数高、生长势好、并有新根生成的试管鳞茎;将直径为1~2cm的试管鳞茎移栽培养,成活率高于90%。该研究得出的方法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贵州野百合种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百合 试管鳞茎 诱导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以浓度依赖的方式重组人成熟树突状细胞的细胞骨架丝状肌动蛋白 被引量:5
6
作者 郑勤妮 许筱莉 +2 位作者 姚伟娟 田克诚 曾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6-650,共5页
目的: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1(t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人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 cells,mDCs)骨架丝状肌动蛋白(filament actin,F-actin)及其部分骨架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为深入理解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目的: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1(t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人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 cells,mDCs)骨架丝状肌动蛋白(filament actin,F-actin)及其部分骨架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为深入理解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生物学行为和提高基于DCs的抗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效率提供线索。方法:不同浓度的TGF-β1处理mDCs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印迹实验分别研究细胞骨架F-actin的结构和部分细胞骨架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处理后的mDCs的F-actin出现了明显重排,F-actin的表达量在3 ng/ml组下调(P=0.000),在5 ng/ml组上调(P=0.000)。(2)mDCs表面丝状突起长度和数量的变化,长度在3 ng/ml和5 ng/ml组较对照组细、短(P=0.001,0.000);数量在1、3 ng/ml和5 ng/ml组较对照组少而稀疏(P=0.000);在7 ng/ml组mDCs表面丝状突起长度和数量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4);通过回归分析细胞丝状突起长度和数量与F-actin表达量之间存在非线性相关性(R2分别为0.828和0.746,P=0.000)。(3)细胞骨架蛋白结合蛋白的表达,fascin1在所有实验组中均出现了下调(P=0.001、0.000);p-cofilin1与总cofilin1的表达水平比在1 ng/ml和3 ng/ml组均下调(P=0.000);profilin的表达在1、3 ng/ml和5 ng/ml组均上调(P=0.001、0.001、0.013)。结论:TGF-β1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影响mDCs的细胞骨架F-actin结构及其部分结合蛋白的表达,提示在临床上施行基于DCs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时,需以适当的方式阻断TGF-β1的信号转导通路,这对进一步深入理解DCs的生物学行为和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树突状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细胞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i型溶菌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预测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赟 龙高群 +1 位作者 张春林 田茂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27,共7页
溶菌酶是昆虫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以冈比亚按蚊i型溶菌酶氨基酸序列为种子序列,在美洲大蠊EST库中查找相似序列。通过RT-PCR和RACE PCR技术,克隆获得美洲大蠊i型溶菌酶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所克隆的溶菌酶基因片段长度... 溶菌酶是昆虫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以冈比亚按蚊i型溶菌酶氨基酸序列为种子序列,在美洲大蠊EST库中查找相似序列。通过RT-PCR和RACE PCR技术,克隆获得美洲大蠊i型溶菌酶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所克隆的溶菌酶基因片段长度为525bp,包括5'非编码区12bp,3'非编码区18bp和完整的开放阅读框495bp,其编码164个氨基酸,包括溶菌酶成熟肽137个氨基酸和27个信号肽氨基酸。经同源比对,它与黑腹果蝇和冈比亚按蚊的i型溶菌酶具有同源性,并且具备了异构肽活性的功能位点H,但缺失了抑菌活性的功能位点E/D/S,这为其功能和分子进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溶菌酶 异构肽活性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细胞微环境对不同分化阶段树突状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曾柱 龙金华 陈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73-1778,共6页
目的:肿瘤的发生发展伴随有其对免疫系统各效应单元的显著抑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所知功能最为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并在天然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 目的:肿瘤的发生发展伴随有其对免疫系统各效应单元的显著抑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所知功能最为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并在天然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肝癌细胞(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HCC)分泌的可溶性细胞因子营造的微环境对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状态的影响,以探索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ed infrared spectrum,FT-IR)技术在基于DCs的抗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免疫磁珠(Miltenyibiotec)从人外周血分离CD14+单核细胞,加入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SFr,hGM-CSF)、白介素4(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s 4r,hIL-4)将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未成熟DCs(ImmatureDCsi,mDCs),利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将imDCs诱导为成熟DCs(Mature DCs,mDCs),分别将imDCs和mDCs与HCC在Transwell中共培养48 h,正常培养和撤生长因子培养的DCs作为对照,采用FT-IR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HCC对DCs功能状态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培养和撤生长因子培养的DCs相比,与HCC共培养DCs的基因转录活性和能量状态受到了显著的抑制,免疫印迹的结果进一步证实DCs的转录因子NF-κB的确受到了由HCC分泌的细胞因子的抑制。结论:HCC能够抑制DCs的基因转录活性和能量状态,FT-IR的变化与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这为FT-IR技术应用于检测DCs的功能状态奠定了基础,对基于DCs的抗肿瘤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基因转录活性 能量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虫茶昆虫灰直纹螟及其虫茶形态特征记述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健锋 杨茂发 +2 位作者 王方梅 尚小丽 胡吉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71-173,181,F0003,共5页
灰直纹螟是一种主要的产虫茶昆虫。对以化香为寄主的灰直纹螟及其虫茶形态学进行了系统研究。详细观察了灰直纹螟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其中幼虫和蛹的形态记述为首次报道。灰直纹螟虫茶颗粒形状为长圆柱状;虫茶颗粒颜色主要有两种,其潘通U... 灰直纹螟是一种主要的产虫茶昆虫。对以化香为寄主的灰直纹螟及其虫茶形态学进行了系统研究。详细观察了灰直纹螟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其中幼虫和蛹的形态记述为首次报道。灰直纹螟虫茶颗粒形状为长圆柱状;虫茶颗粒颜色主要有两种,其潘通U卡色号分别为黑7U和465U,黑7U占主导;虫茶颗粒大小分为5种规格,自规格一至规格五,虫茶颗粒长径、短径均逐渐增加;虫茶香气为清香型,汤色为红褐色,明亮,滋味醇和、鲜爽。研究结果为灰直纹螟——化香虫茶品种的准确鉴定提供了科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茶 灰直纹螟 形态学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SirH主要抗原表位区的表达及其抗血清制备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丽娜 张洁 +4 位作者 周静 胡祖权 贾义 钟乃凤 谭承建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4-27,共4页
为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金黄色葡萄球菌SirH主要抗原表位区并制备相应纯化重组蛋白的抗血清,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SirH的主要抗原表位区,PCR扩增SirH主要抗原表位区的编码序列,插入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4T1-sirH。... 为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金黄色葡萄球菌SirH主要抗原表位区并制备相应纯化重组蛋白的抗血清,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SirH的主要抗原表位区,PCR扩增SirH主要抗原表位区的编码序列,插入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4T1-sirH。该载体经酶切和DNA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IPTG诱导表达,GST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蛋白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目的蛋白的反应原性。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检测抗血清效价。结果显示,PCR扩增的SirH主要抗原表位区的编码序列长度约759bp,SDS-PAGE初步测定表达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54ku,与理论值相符。亲和层析纯化获得了目的蛋白,Western blot结果证实该纯化蛋白能与乳房炎患病奶牛恢复期的血清发生反应。应用纯化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后制备的抗血清效价在1∶409 600以上。结果表明,SirH主要抗原表位区能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应答,SirH是一个有潜力的疫苗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SirH 抗原表位 蛋白表达 抗血清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产坚龙胆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洁 刘红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250-4252,共3页
以贵州野生坚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带有顶芽或腋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建立坚龙胆的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适宜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2 mg/L NAA,最佳的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10 mg/L NAA,最适... 以贵州野生坚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带有顶芽或腋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建立坚龙胆的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适宜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2 mg/L NAA,最佳的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10 mg/L NAA,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1 mg/L IBA。在组织培养过程中还观察到了瓶苗开花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 组织培养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龙高群 王赟 张春林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3-117,共5页
旨在通过5'-RACE获得美洲大蠊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诱导重组蛋白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通过3'-RACE技术,PCR扩增获取编码美洲大蠊GAPDH蛋白的全长cDN... 旨在通过5'-RACE获得美洲大蠊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诱导重组蛋白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通过3'-RACE技术,PCR扩增获取编码美洲大蠊GAPDH蛋白的全长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推导出该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及其理化性质;预测信号肽、蛋白疏水性、可溶性、跨膜区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GAPDH,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并用His-tag抗体Western blotting验证。结果显示,美洲大蠊GAPDH基因,其完整阅读框含999个碱基,编码332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该蛋白与家蚕GAPDH相似性为89%,具有GAPDH保守功能域,经IPTG诱导获得重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克隆 序列分析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倦库蚊防御素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赟 王吉平 +1 位作者 张春林 翟素珍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5-50,共6页
以冈比亚按蚊防御素(Defensin)氨基酸序列为种子序列,在致倦库蚊EST库中查找相似序列。通过RT-PCR技术,克隆获得致倦库蚊防御素编码序列。将致倦库蚊防御素成熟肽基因片段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致倦库蚊防御素重组表达质... 以冈比亚按蚊防御素(Defensin)氨基酸序列为种子序列,在致倦库蚊EST库中查找相似序列。通过RT-PCR技术,克隆获得致倦库蚊防御素编码序列。将致倦库蚊防御素成熟肽基因片段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致倦库蚊防御素重组表达质粒pET32a-DEF,导入大肠埃希菌Rosetta中表达,并比较不同IPTG浓度、不同诱导时间、不同诱导温度对重组基因表达的影响,以确定最佳诱导表达条件,重组蛋白经His-镍蛋白纯化柱纯化。结果表明,致倦库蚊防御素基因编码区全长300bp,编码99个氨基酸。pET32a-DEF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IPTG浓度0.2mmol/L,诱导时间为4h,诱导温度为37℃,经纯化获得大小约29ku的重组蛋白,这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倦库蚊 防御素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开设综合性设计实验的教学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洁 周静 +1 位作者 王赟 刘红美 《园艺与种苗》 CAS 2012年第6期102-104,共3页
在介绍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背景基础上,从创新教学内容组成与综合性自主设计实验等方面构建了贵阳医学院综合设计性实践教学模式,并对贵阳医学院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取得的效果与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植物组织培养 综合性设计实验 教学实践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对不同分化阶段树突状细胞脂含量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
15
作者 曾柱 龙金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8-263,共6页
目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ed infrared spectrum,FT-IR)技术探讨肿瘤细胞共培养对不同分化阶段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脂含量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为深入理解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寻找线索。方法:免... 目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ed infrared spectrum,FT-IR)技术探讨肿瘤细胞共培养对不同分化阶段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脂含量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为深入理解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寻找线索。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人CD14+单核细胞,以经典方法将其诱导为未成熟DCs(immature DCs,imDCs)和成熟DCs(mature DCs,mDCs),分别将imDCs和mDCs与肝癌细胞株BEL7402、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以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cells,HUVECs)共培养48 h,正常培养的DCs作为对照。采用FT-IR技术研究不同肿瘤细胞对不同分化阶段DCs的脂含量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培养的DCs相比,与肿瘤细胞BEL7402和K562共培养后imDCs和mDCs的膜磷脂成分减少(2.718±0.296,3.124±0.361vs4.855±0.324,P<0.05;2.964±0.136,3.522±0.173vs4.217±0.206,P<0.05),而总的脂含量增加(3.768±0.185,3.591±0.197vs2.487±0.212,P<0.05;4.288±0.156,4.155±0.167vs3.233±0.206,P<0.05);蛋白质α-螺旋含量减少(1.863±0.192,1.754±0.169vs2.364±0.188,P<0.05;1.124±0.133,1.016±0.107vs1.392±0.113,P<0.05),β-折叠(3.397±0.225,3.433±0.236vs2.486±0.198,P<0.05;2.646±0.209,2.591±0.216vs1.558±0.159,P<0.05)和转角含量(4.366±0.284,4.322±0.266vs3.127±0.272,P<0.05;2.675±0.221,2.627±0.235vs1.773±0.181,P<0.05)增加;并且mDCs比imDCs更容易受到肿瘤来源因素的影响。结论:与肿瘤细胞共培养能够导致mDCs和imDCs的脂含量和蛋白质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可能是肿瘤导致DCs功能损伤的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肝肿瘤细胞 红白血病细胞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脂含量 蛋白质二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的微观流变学特性研究
16
作者 曾柱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7-312,共6页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一种特化的抗原呈递细胞,它在启动和放大天然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细胞的微观流变学特性能够反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DCs在其复杂的生命过程中显示出不同的免疫学功能和微...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一种特化的抗原呈递细胞,它在启动和放大天然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细胞的微观流变学特性能够反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DCs在其复杂的生命过程中显示出不同的免疫学功能和微观流变学特性,而且肿瘤来源的抑制性细胞因子能够通过损伤DCs的微观流变学特性来抑制其免疫功能,是肿瘤逃脱免疫监视的方式之一。作者着重介绍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血流变学研究中心近几年在此研究领域的一些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微观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