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腺五肽预防晚期肺癌机会性真菌与寄生虫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艳 常建英 +2 位作者 付和谊 肖翊 吴伟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9-311,共3页
目的 评价胸腺五肽在预防晚期肺癌机会性真菌与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将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4 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两组,A组(实验组) 2 3例,采用诺维本联合顺铂(即NP方案)进行治疗,同时辅助胸腺五肽1~2mg/d静滴,15天为一... 目的 评价胸腺五肽在预防晚期肺癌机会性真菌与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将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4 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两组,A组(实验组) 2 3例,采用诺维本联合顺铂(即NP方案)进行治疗,同时辅助胸腺五肽1~2mg/d静滴,15天为一疗程;B组(对照组) 19例,只单独采用NP方案,连续应用2~3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1.A组、B组在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A组:P <0 .0 5 ,B组P <0 .0 1) ;2 .从T细胞亚群的检测来看,B组的CD4 +细胞下降明显,从疗前的4 1.91%下降到33.17% ,治疗前后比较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从NK细胞活性的检测来看,A组的NK细胞活性由治疗前的2 1.38上升到2 8.0 7,增加了31.2 9%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3.两组病人在化疗中出现肺部机会性感染的情况为:A组感染率为8.6 9% ;B组为2 6 .3% ,二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胸腺五肽能减少化疗后患者的骨髓抑制现象,预防外周血白细胞、CD4 +细胞的降低,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和NK细胞的活性,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胸腺五肽 机会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牛带绦虫Spef1-Like基因及其蛋白结构特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黄江 黄灿 +4 位作者 胡旭初 徐劲 包怀恩 余新炳 郎书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12-1215,共4页
目的分析和预测亚洲牛带绦虫的Spef1-Like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如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中心(NCBI,http://www.ncbi.nlm.nih.gov/)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http://ca.expasy.... 目的分析和预测亚洲牛带绦虫的Spef1-Like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如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中心(NCBI,http://www.ncbi.nlm.nih.gov/)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http://ca.expasy.org/)所提供的有关基因和蛋白序列和结构功能分析工具,以及专业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包如pc-gene,VectorNTIsuite,从亚洲牛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当中识别该基因及编码区,分析和预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一级结构中的修饰位点及模序,亚细胞定位特征,二级结构特征以及蛋白三维空间构象,蛋白亲水性及潜在抗原表位。结果该基因全长1099bp,编码区为117-929bp,编码271个氨基酸,与GenBank当中的其他序列比对,预测该基因为全长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理化性质比较稳定,含有多个能被其他酶修饰的位点,无跨膜区,预测其主要含有三个亲水性较强的抗原表位,空间结构上相距较近。结论生物信息方法可从亚洲牛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Spef1-like基因并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牛带绦虫 SPEF1-LIKE-Like蛋白 生物信息学 结构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蝇泛素结合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国果 吴沁怡 +3 位作者 吴建伟 赵学军 付萍 张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利用EST测序技术从家蝇幼虫cDNA文库中获得家蝇泛素结合酶基因(MD-E2)cDNA序列,采用NCBI、ExPASY中的相关工具,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疏水性、信号肽、二级结构和亚细胞定位等方面进行预测和分析,MEGA软件构建了进化树... 利用EST测序技术从家蝇幼虫cDNA文库中获得家蝇泛素结合酶基因(MD-E2)cDNA序列,采用NCBI、ExPASY中的相关工具,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疏水性、信号肽、二级结构和亚细胞定位等方面进行预测和分析,MEGA软件构建了进化树。结果表明,家蝇泛素结合酶基因的cDNA序列具有完整的ORF框,全长480 bp,一共编码159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质理论分子量为18.117 9 kD,等电点8.64,无信号肽及跨膜区,属于亲水性蛋白,具有泛素结合酶家族的活性位点(FHPNVYPSGTVCLSLL),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β折叠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泛素结合酶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带绦虫成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黄江 胡旭初 +5 位作者 徐劲 黄艳 余新炳 包怀恩 郎书源 廖兴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93-1096,1100,共5页
目的分析亚洲带绦虫成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glutathione S-transferase)基因结构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网站如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http://www.ncbi.nl m.nih.gov/)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 目的分析亚洲带绦虫成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glutathione S-transferase)基因结构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网站如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http://www.ncbi.nl m.nih.gov/)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http://ca.expasy.org/)中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并结合其它分析软件,从获得亚洲带绦虫成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的表达序列标签(EST,expression sequence tag)中识别GST基因,分析该基因的结构并预测其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结果该基因与猪带绦虫GST的一致性为94%,相似性为97%;全长810bp,编码区为28~687bp,编码219个氨基酸,无各种亚细胞定位序列,具有多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蛋白的理化性质稳定;预测三个主要的抗原表位89aa^94aa,27aa^32aa,119aa^124aa位于空间结构上相距较远的分子表面,前面两个表位属于绦虫共有的线性抗原表位。结论从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GST基因,预测为胞浆型蛋白,可能具有较好的免疫诊断抗原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带绦虫 谷胱甘肽S-转移酶 CDNA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曼氏裂头蚴小鼠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蒋红涛 陈艳 唐贵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了解裂头蚴对组织的损害。方法从黑斑蛙体内检获裂头蚴,口服法以5条/只感染昆明小鼠,于感染后第2-10w分别处死小鼠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1)在皮下、肌肉、肝脏、肺腔及腮腺等处发...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了解裂头蚴对组织的损害。方法从黑斑蛙体内检获裂头蚴,口服法以5条/只感染昆明小鼠,于感染后第2-10w分别处死小鼠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1)在皮下、肌肉、肝脏、肺腔及腮腺等处发现裂头蚴,主要为皮下肌肉组织;(2)组织病理观察:肉眼观察,寄生处的组织有弥漫性淤血斑点,囊包块形成;HE镜下观察,皮下组织结构破坏,点状的脂肪组织变性、坏死,伴纤维组织增生。肺组织肺泡壁毛细血管重度扩张充血,肺泡上皮中度增生,灶性肺组织坏死。肝组织少部分肝细胞轻度胞浆疏松化,小灶性肝细胞液化性坏死伴淋巴细胞浸润取代。腮腺组织结构破坏,重度变性、坏死,伴大量急慢性炎细胞浸润并脓肿形成。结论小鼠感染裂头蚴后,多组织器官有裂头蚴寄生,其中以皮下肌肉处多见。裂头蚴寄生可引起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变性、坏死,组织结构破坏及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裂头蚴 小鼠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带绦虫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江楠 席晓兰 +3 位作者 王杰 戴佳琳 廖兴江 黄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对猪带绦虫苹果酸脱氢酶基因(malate dehydrogenase,MDH)进行克隆,表达及免疫学特性的初步研究。方法将猪带绦虫MDH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异丙基--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 目的对猪带绦虫苹果酸脱氢酶基因(malate dehydrogenase,MDH)进行克隆,表达及免疫学特性的初步研究。方法将猪带绦虫MDH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异丙基--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进行免疫学分析。结果成功构建pET-28a(+)-MDH重组质粒,并获得高纯度蛋白,该重组蛋白可被其免疫SD大鼠血清识别,同时也能被感染猪带绦虫的病人及猪、感染牛带绦虫病人及感染亚带绦虫病人血清所识别。结论猪带绦虫苹果酸脱氢酶基因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获得具有免疫学活性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带绦虫 苹果酸脱氢酶基因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牛带绦虫钙调神经磷酸酶B基因的原核表达和免疫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江 吴璇 +5 位作者 胡旭初 徐劲 余新炳 包怀恩 郎书源 廖兴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8-401,共4页
【目的】对亚洲牛带绦虫钙调神经磷酸酶B基因(CaN)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学初步研究。【方法】将亚洲牛带绦虫成虫钙调神经磷酸酶B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0a(+)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 【目的】对亚洲牛带绦虫钙调神经磷酸酶B基因(CaN)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学初步研究。【方法】将亚洲牛带绦虫成虫钙调神经磷酸酶B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0a(+)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用蛋白印迹进行免疫学分析。【结果】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结果均表明重组质粒pET-30a(+)-Ta CaN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目的基因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经亲和层析得到了纯化重组蛋白。重组蛋白能被感染了亚洲牛带绦虫的猪和患者的血清识别。【结论】亚洲牛带绦虫成虫钙调神经磷酸酶B基因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获得具有免疫学活性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牛带绦虫 钙调神经磷酸酶B基因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带绦虫60S核糖体蛋白L8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免疫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宇 戴佳琳 +1 位作者 黄江 廖兴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1-733,737,共4页
目的原核克隆表达亚洲带绦虫成虫60S核糖体蛋白L8基因(TaRPL8),探索其应用前景。方法用RT-PCR方法从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中获取RPL8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SDS-PAGE进... 目的原核克隆表达亚洲带绦虫成虫60S核糖体蛋白L8基因(TaRPL8),探索其应用前景。方法用RT-PCR方法从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中获取RPL8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SDS-PAGE进行鉴定,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用蛋白印迹进行免疫学分析。结果 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结果均表明pET-28a(+)-TaRPL8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亲和层析获得了高纯度蛋白。重组蛋白可被其免疫的SD大鼠血清识别但不能够被正常大鼠血清识别,表明其具有免疫原性。结论亚洲带绦虫成虫TaRPL8基因可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获得具有免疫原性的表达,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带绦虫 60S核糖体蛋白L8基因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在贵阳腐霉的组成性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萍 郑慧玲 +1 位作者 吴建伟 苏晓庆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801-5803,5816,共4页
以潮霉素抗性基因hph为筛选标记,以双元载体pPK2为基本骨架,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置于组成型启动子PgpdA和色氨酸C终止子TtrpC之间,构建了组成性表达egfp的载体pPK2-EGFP,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转入贵阳腐霉(Pythium ... 以潮霉素抗性基因hph为筛选标记,以双元载体pPK2为基本骨架,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置于组成型启动子PgpdA和色氨酸C终止子TtrpC之间,构建了组成性表达egfp的载体pPK2-EGFP,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转入贵阳腐霉(Pythium guiyangense)表达。对转化子进行RT-PCR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结果表明,egfp基因在贵阳腐霉转化子中能稳定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阳腐霉(Pythium guiyangense) 基因转化 绿色荧光蛋白 根癌农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牛带绦虫36kDa胞浆型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纯化及免疫学分析
10
作者 黄江 胡旭初 +4 位作者 徐劲 余新炳 包怀恩 郎书源 廖兴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55-658,共4页
目的对亚洲牛带绦虫胞浆型苹果酸脱氢酶基因(malate dehydrogenase,MDH)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学研究。方法将亚洲牛带绦虫成虫MDH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0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 目的对亚洲牛带绦虫胞浆型苹果酸脱氢酶基因(malate dehydrogenase,MDH)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学研究。方法将亚洲牛带绦虫成虫MDH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0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进行免疫学分析。结果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结果均表明pET-30a(+)-TaMDH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经亲和层析获得了高纯度蛋白。重组蛋白可被其免疫的SD大鼠血清识别,表明其具有免疫原性;并且能识别感染了亚洲牛带绦虫的猪血清,表明其具有免疫反应性。结论亚洲牛带绦虫苹果酸脱氢酶基因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获得具有免疫学活性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牛带绦虫 苹果酸脱氢酶基因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牛带绦虫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α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免疫学分析
11
作者 吴璇 黄江 +5 位作者 胡凤玉 赵俊红 胡旭初 徐劲 余新炳 包怀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22-1024,1028,共4页
目的原核克隆表达亚洲牛带绦虫成虫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α基因(Ta PITPα),探索其应用前景。方法将亚洲牛带绦虫成虫PITPα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 目的原核克隆表达亚洲牛带绦虫成虫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α基因(Ta PITPα),探索其应用前景。方法将亚洲牛带绦虫成虫PITPα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进行免疫学分析。结果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结果均表明pET-28a(+)-Ta PITPα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经亲和层析获得了高纯度蛋白。重组蛋白可被其免疫的SD大鼠血清和感染了亚洲牛带绦虫的猪血清识别,表明其具有免疫活性。结论亚洲牛带绦虫成虫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α基因可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获得具有免疫活性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带绦虫 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α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蝇幼虫分泌物抗菌肽的生化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国果 吴建伟 +3 位作者 付萍 张勇 宋玉竹 宋智魁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8-923,共6页
研究了不同温度、蛋白酶及反复冻溶对家蝇Musca domestica幼虫活体浸泡法获得的分泌物抗菌肽抗菌活性的影响;并检测其凝血效应;试管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SDS-PAGE分析其分子量范围。结果表明,该抗菌肽具... 研究了不同温度、蛋白酶及反复冻溶对家蝇Musca domestica幼虫活体浸泡法获得的分泌物抗菌肽抗菌活性的影响;并检测其凝血效应;试管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SDS-PAGE分析其分子量范围。结果表明,该抗菌肽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酶稳定性及较强抗菌活性的特性,无凝血作用。对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37μg/mL、最低杀菌浓度为75μg/mL;分子量约10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分泌物 抗菌肽 抗菌活性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带绦虫成虫cDNA质粒文库的构建及EST测序 被引量:14
13
作者 黄江 胡旭初 +4 位作者 徐劲 余新炳 包怀恩 郎书源 廖兴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26-1128,共3页
目的构建猪带绦虫(Taeniasolium)成虫全长cDNA表达文库,为获取猪带绦虫成虫的基因信息,建立基因表达谱,并为筛选疫苗基因和诊断抗原基因奠定基础。方法提取猪带绦虫成虫mRNA,构建pBluescriptIISK全长cDNA质粒文库,测定扩增文库的滴度;... 目的构建猪带绦虫(Taeniasolium)成虫全长cDNA表达文库,为获取猪带绦虫成虫的基因信息,建立基因表达谱,并为筛选疫苗基因和诊断抗原基因奠定基础。方法提取猪带绦虫成虫mRNA,构建pBluescriptIISK全长cDNA质粒文库,测定扩增文库的滴度;用载体克隆位点两端的引物进行PCR扩增,以检测所构建文库的质量。随机挑选质粒文库转化的阳性重组克隆,进行较大规模的5’端测序,归并unigene。结果文库库容达到1×106pfu/ml,插入片段的大小主要在1000bp以上。获得有效EST序列2000条,归并为1171条unigene。结论已成功获得一高质量的猪带绦虫成虫全长cD-NA表达文库,并获得了较丰富的成虫表达基因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带绦虫成虫 全长cDNA质粒文库 表达序列标签(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合成家蝇抗真菌肽MAF-1A对白色念珠菌致病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罗振华 吴建伟 +2 位作者 付萍 国果 姜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203-2207,共5页
目的观察和研究人工合成家蝇抗真菌肽MAF-1A对白色念珠菌致病性的影响。方法以白色念珠菌ATCC10231为效应菌,检测MAF-1A在MIC浓度下不同时间白色念珠菌的孢子萌发率及芽管形成率,瑞氏染色后显微镜计数,观察MAF-1A预处理后及干预下,酵母... 目的观察和研究人工合成家蝇抗真菌肽MAF-1A对白色念珠菌致病性的影响。方法以白色念珠菌ATCC10231为效应菌,检测MAF-1A在MIC浓度下不同时间白色念珠菌的孢子萌发率及芽管形成率,瑞氏染色后显微镜计数,观察MAF-1A预处理后及干预下,酵母相和菌丝相白色念珠菌定植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能力变化;分别设立氟康唑(fluconazole,FLC)和PBS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结果 MAF-1A作用白色念珠菌后,孢子萌发率及芽管形成率小于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组(P<0.05);MAF-1A可减少白色念珠菌酵母相细胞或菌丝相细胞对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粘附数,且减少酵母相细胞粘附作用强于菌丝相细胞(P<0.05);MAF-1A预处理白色念珠菌后,对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粘附数少于MAF-1A干预组的细胞粘附数(P<0.05)。结论 MAF-1A可通过抑制白色念珠菌孢子萌发和芽管的形成以及有效降低白色念珠菌对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粘附能力,从而影响白色念珠菌的致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抗真菌肽MAF-1A 白色念珠菌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部分地区蛙、蛇体内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25
15
作者 蒋红涛 陈艳 +1 位作者 吴泽江 裘学丽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5-6,65,共3页
了解贵州省野生青蛙和蛇类自然感染曼氏裂头蚴的情况。方法:从我省贵阳、安顺、惠水、织金及水城5个地区捕捉野生青蛙和蛇,进行解剖检查和镜下鉴定曼氏裂头蚴,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贵州省野生青蛙裂头蚴的自然感染率为18.04%(... 了解贵州省野生青蛙和蛇类自然感染曼氏裂头蚴的情况。方法:从我省贵阳、安顺、惠水、织金及水城5个地区捕捉野生青蛙和蛇,进行解剖检查和镜下鉴定曼氏裂头蚴,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贵州省野生青蛙裂头蚴的自然感染率为18.04%(882/4888),感染强度为1~41条;野生蛇类的自然感染率为24.04%(25/104),感染强度为1~212条,其中,以乌梢蛇和王锦蛇的感染率较高。结论:蛙、蛇体内裂头蚴感染率高,与我省裂头蚴病不断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俗,保护野生蛙和蛇对预防裂头蚴病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头蚴属 蛇类 蛙科 曼氏裂头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纹伊蚊基因表达定量PCR内参基因的选择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家红 程金芝 +1 位作者 孙宇 陈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筛选白纹伊蚊基因表达定量PCR研究中适合的内参基因。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β-ac-tin、BTF3a、rsp5、rsp27a、superoxide、rspL40六个看家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探讨。结果除rsp27a基因扩增效率高于设定值被剃除外,余... 目的筛选白纹伊蚊基因表达定量PCR研究中适合的内参基因。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β-ac-tin、BTF3a、rsp5、rsp27a、superoxide、rspL40六个看家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探讨。结果除rsp27a基因扩增效率高于设定值被剃除外,余5个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稳定度为rspL40,BTF3a>rsp5>β-actin>superoxide;吸血不同时相表达稳定度为rspL40,rsp5>superoxide>BTF3a>β-actin。结论 rspL40,BTF3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最稳定;rspL40,rsp5在吸血不同时相表达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蝇幼虫血淋巴抗白念珠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吴建伟 吴健桦 +1 位作者 杨鹤萍 杨杨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7-59,共3页
目的 用微量液体培养生长抑制法检测家蝇幼虫血淋巴的抗白念珠菌活性。方法 用大肠杆菌接种家蝇 3期幼虫 ,收集接种后不同时间血淋巴 ,设立空白对照、药物对照和蛋白酶K对照组 ,检测血淋巴和血淋巴 80℃ 5min去粗蛋白后提取多肽对 3... 目的 用微量液体培养生长抑制法检测家蝇幼虫血淋巴的抗白念珠菌活性。方法 用大肠杆菌接种家蝇 3期幼虫 ,收集接种后不同时间血淋巴 ,设立空白对照、药物对照和蛋白酶K对照组 ,检测血淋巴和血淋巴 80℃ 5min去粗蛋白后提取多肽对 3株白念珠菌的抗菌活性。结果 大肠杆菌诱导 2 4h后血淋巴出现抗白念珠菌活性 ,能被水解蛋白酶灭活 ,去粗蛋白后仍有活性 ,对氟康唑敏感株及耐药株白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幼虫 血淋巴 抗白念珠菌活性 大肠杆菌 白念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4省区5地牛带绦虫rDNA-ITS2序列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科 杨明 包怀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18-921,共4页
目的采用PCR克隆测序方法对贵州都匀、从江,云南大理及新疆乌什4地牛带绦虫标本进行研究,与台湾桃园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地理株作比较,为贵州株、云南株和新疆株的鉴别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并进一步探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的分类学地位。方法... 目的采用PCR克隆测序方法对贵州都匀、从江,云南大理及新疆乌什4地牛带绦虫标本进行研究,与台湾桃园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地理株作比较,为贵州株、云南株和新疆株的鉴别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并进一步探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的分类学地位。方法取贵州都匀株(DY1)、贵州从江株(CJ1),云南大理株(DL1),新疆乌什株(XJ1)和台湾桃园株(TW1)成虫节片,分别抽提DNA,PCR扩增rDNA-ITS2区段,克隆rDNA-ITS2区段后作序列分析,构建不同地理株系统发育树。结果根据ITS2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系统发育树分为3支,XJ1占据上方1支;CJ1占据中间1支;而TW1、DY1和DL1组成下方1支。结论1.DY1、DL1与TW1属于牛带绦虫亚洲亚种,CJ1、XJ1属于传统牛带绦虫;2.rDNA-ITS2序列分析可用于牛带绦虫亚洲亚种与传统带绦虫分类学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带绦虫 牛带绦虫亚洲亚种 RDNA-IT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猪囊尾蚴的家猪组织中不同时间IL-6、IL-8、TNF-α和sIL-2R含量变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方文 包怀恩 +1 位作者 肖靓靓 牟荣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6-559,共4页
目的研究实验家猪感染猪囊尾蚴不同时间组织中细胞因子IL-6、IL-8、TNF-α和sIL-2R含量变化,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家猪抗猪带绦虫免疫应答的机制。方法用猪带绦虫虫卵直接灌胃20d龄健康乳猪4头,并以健康乳猪4头作对照。于感染后第40、60... 目的研究实验家猪感染猪囊尾蚴不同时间组织中细胞因子IL-6、IL-8、TNF-α和sIL-2R含量变化,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家猪抗猪带绦虫免疫应答的机制。方法用猪带绦虫虫卵直接灌胃20d龄健康乳猪4头,并以健康乳猪4头作对照。于感染后第40、60、80和120 d取实验组猪肝脏、骨骼肌、心肌、舌肌及脑组织中囊尾蚴寄生处组织200 mg匀浆,用ELISA法测定匀浆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6、IL-8、TNF-α和sIL-2R的含量。结果1.肝脏病变组织中4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在40d时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随感染时间延长,4种细胞因子的含量逐渐降低,至80d时与同期对照组差别缩小(P<0.05),120d时肝脏已无囊尾蚴寄生;对照组肝脏组织中4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在不同时间始终保持基本稳定。2.肌肉和脑部份病变组织中4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在40d时也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随感染时间延长至80d时与同期对照组差别变小(P<0.05),120d时与同期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3.对照组家猪肝脏中4种细胞因子的含量绝对值高于肌肉和脑组织(P<0.01);实验组肝组织在40d时各种细胞因子的增量更明显高于肌肉和脑组织中的增量(P<0.01)。结论家猪感染猪带绦虫早期,IL-6、IL-8和TNF-α作为前炎性反应因子在家猪肝脏的高水平表达诱导肝脏发生严重的炎症反应,限制和杀灭肝内的早期囊尾蚴,而肌肉和脑组织中这些细胞因子表达稍低,炎症反应相对较轻,因而囊尾蚴易于在这些部位存活。这一点可以从感染后期肌肉、脑组织中的囊尾蚴数量远多于肝脏而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带绦虫 猪囊尾蚴 IL-6、IL-8、TNF-α SIL-2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蝇幼虫消化器官中纤维素酶的组成及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姝 胡蓉 +2 位作者 吴建伟 国果 付萍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60,共6页
采用DNSA法研究家蝇3龄幼虫各消化器官中纤维素酶的组成及特性。结果表明,家蝇各消化器官均含有内切β-1,4-葡聚糖酶(endo-β-1,4 glucanase,EC 3.2.1.4,EG)、外切β-1,4-葡聚糖酶(exo-β-1,4-glucanase,EC3.2.1.91,CBH)和β-葡萄糖苷酶... 采用DNSA法研究家蝇3龄幼虫各消化器官中纤维素酶的组成及特性。结果表明,家蝇各消化器官均含有内切β-1,4-葡聚糖酶(endo-β-1,4 glucanase,EC 3.2.1.4,EG)、外切β-1,4-葡聚糖酶(exo-β-1,4-glucanase,EC3.2.1.91,CBH)和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EC 3.2.1.21,BG)。家蝇消化器官中EG、CBH和BG的最适反应时间均为60min,最适反应温度为50℃,这些酶在体外的热稳定性较好,在50℃以下处理1h能保持较高的活性。这三种纤维素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配比关系和活性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中肠的酶活性最高,在最适反应条件下,EG、CBH和BG的酶活性分别达到1.02±0.033IU/mg、1.57±0.070IU/mg和1.2±0.048IU/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纤维素酶 消化器官 酶活性 最适反应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