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有濒危植物贵州红山茶的种群空间格局及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唐凤 李媛媛 +3 位作者 杨乃坤 周泉 刘海燕 邹天才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6,共12页
贵州红山茶(Camellia kweichowensis)系山茶属下接受物种名称滇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的异名,是贵州省自然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该物种稀有濒危。为探究贵州红山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关联性特征,该研究在实地踏查基础上,采用... 贵州红山茶(Camellia kweichowensis)系山茶属下接受物种名称滇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的异名,是贵州省自然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该物种稀有濒危。为探究贵州红山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关联性特征,该研究在实地踏查基础上,采用成对相关函数g(r)对种群各生长阶段植株分布特点及关联性进行了点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贵州红山茶种群各发育阶段植株在较小尺度下均为集群分布,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加,个体间聚集程度逐步降低,呈现出由集群分布逐渐转变为随机分布的趋势,具有显著的小尺度聚集、大尺度随机的基本特征。(2)小尺度下,植株相互庇佑提高种群存活率,种群各相邻年龄阶段植株均表现出正相关,其相关性随着尺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弱,并走向负相关;中-大尺度下,中龄、成年植株抑制林下更新以保障其生长优势。物种发育原始、生境资源竞争压力大、种内自疏牵制性强及生境干扰等因素,是贵州红山茶种群因难于扩散而呈狭窄分布特征以及物种稀有濒危的重要原因。因此,改善自然分布种群生境条件、疏林结构适当调整以及物种迁地保育和育苗回归栽培是保障贵州红山茶种群稳定繁衍的关键。该研究结果为贵州红山茶植物资源有效保护与创新利用提供了种质基础和科学依据,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和研究植物种群发育演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红山茶 稀有濒危植物 种群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成对相关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有濒危植物长柱红山茶种群特征及数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海燕 杨乃坤 +2 位作者 李媛媛 洪江 邹天才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8,共12页
长柱红山茶(Camellia Iongistyla Changex F.A.ZengetH.Zhou)是贵州特有经济植物,分布于贵州省金沙沟桫椤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海拔950~1400m的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中,为我国珍稀濒危物种。通过对长柱红山茶密集分布的... 长柱红山茶(Camellia Iongistyla Changex F.A.ZengetH.Zhou)是贵州特有经济植物,分布于贵州省金沙沟桫椤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海拔950~1400m的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中,为我国珍稀濒危物种。通过对长柱红山茶密集分布的两个典型样地(望乡坡A和方山B)采样调查,采用径级代替龄级的方法绘制种群生命表、存活曲线(In(In))、生存率函数(Sn)进行生存分析研究,用动态指数(Vn、Vpi,)和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种群发展动向。结果表明:长柱红山茶种群的年龄结构总体上呈衰退型早期阶段,即中龄个体数量多、幼龄个体数量少,其生存曲线基本属于Deevey—I型;生命表及其相关曲线分析显示,长柱红山茶种群有早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逐步衰退的特征;种群数量动态分析发现,幼苗不足,自然更新困难,但仍有一定的恢复潜力,且A种群受环境影响较大,对环境变化较敏感;时间序列分析表明,A、B两个种群的衰退现象是在最近的1~2个龄级时间内开始的,如果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在未来4个龄级时间后,该物种原生种群将进入典型的衰退型年龄结构。因此,系统研究其种群特征及繁殖规律,并在加强就地保护的同时,采取人工繁育幼苗并种植回归原生境或引入相似生境中,通过栽培增加其种群数量和扩散能力,对其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柱红山茶 种群特征 时间生命表 数量动态 特有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茶属五种稀有濒危植物种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吕晓梅 刘海燕 +2 位作者 黄丽华 杨乃坤 邹天才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9-117,共9页
长柱红山茶、美丽红山茶、贵州红山茶、皱叶瘤果茶和小黄花茶是颇具经济价值的稀有濒危植物,局部分布于贵州高原亚地区(ⅢD10 d)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针对其物种濒危以及种子繁殖困难等问题,该研究对其种子生物学特性进... 长柱红山茶、美丽红山茶、贵州红山茶、皱叶瘤果茶和小黄花茶是颇具经济价值的稀有濒危植物,局部分布于贵州高原亚地区(ⅢD10 d)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针对其物种濒危以及种子繁殖困难等问题,该研究对其种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长柱红山茶千粒重最大(3 289.70 g)、发芽率最高(81.67%),贵州红山茶千粒重最小(786.33 g)、发芽率最低(46.00%);(2)小黄花茶含水率最高(48.85%),长柱红山茶含水率最低(39.52%);(3)长柱红山茶生活力最大(98.33%),皱叶瘤果茶生活力最小(63.33%);(4)5种供试山茶种子的千粒重与生活力、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772,P<0.01),种子生活力与发芽率和发芽势呈极显著正相关(R≥0.738,P<0.01)、与发芽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532,P<0.05)。以上结果说明,种皮较坚硬而不易吸水萌发,种子遭遇动物摄食和病虫侵蚀损耗而不利于种群繁衍是其物种濒危的重要原因。该研究结果为其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稀有濒危植物 种子 生物学特性 贵州高原亚地区(ⅢD10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特有植物贵州槭的种群结构及动态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海燕 杨乃坤 +2 位作者 邹天才 黄丽华 汪建文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8-556,共9页
贵州槭(Acer guizhouense)属常绿阔叶乔木,仅分布于贵州省黄平县新州镇海拔770~1 000 m有山峰屏障的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中,颇具科研和经济价值,研究其种群结构特征和数量动态变化对于探索特有植物保护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对贵州... 贵州槭(Acer guizhouense)属常绿阔叶乔木,仅分布于贵州省黄平县新州镇海拔770~1 000 m有山峰屏障的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中,颇具科研和经济价值,研究其种群结构特征和数量动态变化对于探索特有植物保护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对贵州槭疑似分布区开展普查,并在密集分布区设置样地进行详查,分析其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贵州槭的自然分布区极为狭窄,雷坪分布区约0.3 km^2,总计约2 600株,其中密集分布区0.03 km^2,平均种群密度78 800株/km^2,稀疏分布区0.27 km^2,平均种群密度≤1 500株/km^2;在东坡村飞云崖风景区有约0.05 km^2的稀疏分布,且在雷坪至东坡两分布区之间没有发现自然分布;采用SAFE指数和IUCN的标准评价,贵州槭属于濒危物种(EN)。(2)贵州槭幼树占种群的比重达63.23%,种群密度大小为幼树>中龄树>成年树,种群结构为增长型;种群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分别在Ⅰ龄期和Ⅸ龄期出现2个高峰,在Ⅲ-Ⅷ龄期间和Ⅹ-Ⅺ龄期间出现2个低谷,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特征;(3)人为采伐和生境遭破坏造成的植株死亡或者丧失增加是导致贵州槭种群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在加强就地保护的同时,开展人工育苗迁地应用栽培是现实而有效的合理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槭 种群结构 静态时间生命表 数量动态 特有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特有植物红花瘤果茶种群空间格局及数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郭米香 杨乃坤 +3 位作者 刘海燕 汤升虎 范志伟 邹天才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59-1369,共11页
红花瘤果茶( Camellia rubituberculata )为地理分布狭窄的贵州特有植物,颇具经济价值.为查清其分布特征和评估其濒危状况,该文在红花瘤果茶的集中分布区设置三个典型样地进行调查,采用空间点格局及多元点格局分析法分析种群空间分布格... 红花瘤果茶( Camellia rubituberculata )为地理分布狭窄的贵州特有植物,颇具经济价值.为查清其分布特征和评估其濒危状况,该文在红花瘤果茶的集中分布区设置三个典型样地进行调查,采用空间点格局及多元点格局分析法分析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利用种群动态量化指数分析预测种群数量动态规律.结果表明:(1)兴仁县新寨村大皮坡1号样地幼龄树的小尺度呈集群分布、大尺度呈随机分布,中龄树和老龄树均呈随机分布;兴仁县新寨村槽子土2号样地的幼龄树均呈集群分布,中龄树和老龄树均呈随机分布;晴隆县紫马乡龙头村上捧碧林区3号样地幼龄树、中龄树和老龄树均呈随机分布.(2)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关联主要表现为1号样地幼龄树和中龄树均为负相关,幼龄树和老龄树在中小尺度上为负相关,在大尺度上为无相关,中龄树和老龄树均为无相关.2号样地幼龄树和中龄树在小尺度上为负相关,中大尺度上为无相关;幼龄树和老龄树在中小尺度上为负相关,中大尺度上为无相关;中龄树和老龄树均为无相关.3号样地的幼龄树和中龄树均为正相关;幼龄树与老龄树在小尺度上为负相关,中尺度上为无相关,大尺度上为正相关;中龄树和老龄树均为无相关.(3)种群数量动态分析表明3个样地中幼苗补充充裕,种群结构为增长型,但易受外界环境干扰、生态脆弱.(4)红花瘤果茶的生境异质性及其种内种间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影响种群数量扩大和物种散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瘤果茶 地理分布 空间分布格局 数量动态 贵州特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有濒危植物贵州红山茶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唐凤 邹天才 +2 位作者 杨乃坤 胡光平 刘海燕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0-529,共10页
贵州红山茶(Camellia kweichowensis)是红山茶组中稀有5室蒴果代表种之一,具有重要物种生物学意义和经济利用价值。为探索贵州红山茶物种稀有濒危原因,该文采用样方法与实测法调查,通过种群年龄结构和生存力分析,开展种群结构动态量化... 贵州红山茶(Camellia kweichowensis)是红山茶组中稀有5室蒴果代表种之一,具有重要物种生物学意义和经济利用价值。为探索贵州红山茶物种稀有濒危原因,该文采用样方法与实测法调查,通过种群年龄结构和生存力分析,开展种群结构动态量化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红山茶原生植被具有亚热带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典型特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占主体林分,华山松(Pinus armandii)+桦木(Betula luminifer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蓝果树(Nyssa sinensis)+山茶(Camellia sp.)+铃木(Eurya sp.)+木荷(Schima sp.)等针叶阔叶混交林常见。(2)贵州红山茶植物种群结构为增长型,以小树和中树龄级阶段植株为主体,占种群数量的73.02%;种群存活曲线Deevey-Ⅱ型特征明显,种群生命期望值在幼苗期达到最大值,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种群幼苗库丰富但响应生境外的干扰敏感,幼苗存活至Ⅶ龄级植株概率陡降至36.17%,整体呈现“Ⅳ龄级前增长-Ⅳ龄级后衰退”的特点。(3)贵州红山茶在未来2、4、6、8、10个径级的生长期之后,种群动态趋于中树(Ⅴ~Ⅶ龄级)、大树(Ⅷ~Ⅹ龄级)和老树(Ⅺ~ⅩⅢ龄级)的态势。综上认为,贵州红山茶生境资源及空间有限性导致种群内部或不同物种间的竞争加剧,使种群幼苗存活率降低和低龄级植株数量减少,加上人类掠夺性采伐造成的成年植株死亡率增高,致使其种群的数量增加及种群扩散受阻,分布区狭窄,物种趋于濒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红山茶 种群结构特征 种群数量变化 时间序列预测 物种濒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