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技术在贵金属饰品中的应用现状
1
作者 沈传志 陈松 +3 位作者 王塞北 徐明玥 宁德魁 谢明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89,共9页
3D打印技术以其独特的创新和实用性,正在逐步渗透到各个行业,其中就包括珠宝首饰行业,尤其是贵金属饰品。本文以3D打印技术在贵金属饰品制造领域中的应用为主题,首先介绍了3D打印技术在贵金属饰品制造领域应用的背景和意义;其次介绍了... 3D打印技术以其独特的创新和实用性,正在逐步渗透到各个行业,其中就包括珠宝首饰行业,尤其是贵金属饰品。本文以3D打印技术在贵金属饰品制造领域中的应用为主题,首先介绍了3D打印技术在贵金属饰品制造领域应用的背景和意义;其次介绍了贵金属饰品用3D打印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随后在贵金属饰品用3D打印技术的概述中,详细阐述了3D打印技术在贵金属饰品中粉末的制备、3D打印技术中的应用的软件、3D打印贵金属饰品的设备以及工艺;最后对3D打印技术在贵金属饰品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贵金属首饰 软件 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电子废弃物中回收贵金属的研究现状
2
作者 阳岸恒 裴洪营 +3 位作者 钟寿国 王钰 李安全 邓志明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9,共10页
电子废弃物因含有大量的贵金属而受到广泛关注,回收其中的贵金属对缓解资源枯竭和实现电子废弃物的经济和环保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从电子废弃物中回收贵金属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介绍,分析了各回收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展望... 电子废弃物因含有大量的贵金属而受到广泛关注,回收其中的贵金属对缓解资源枯竭和实现电子废弃物的经济和环保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从电子废弃物中回收贵金属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介绍,分析了各回收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展望了各种电子废弃物中贵金属回收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回收电子废弃物中的贵金属要经过预处理和贵金属富集两个阶段,预处理通常采用破碎-物理分选法或热解法,富集贵金属的技术主要包括火法冶金、湿法冶金和生物冶金。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时间,火法冶金技术和湿法冶金技术仍是从电子废弃物中回收贵金属的主流手段,生物冶金技术现在还研究较少,但未来具有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废弃物 贵金属 回收 预处理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黄绿色铱磷光材料的高效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3
作者 常桥稳 张柯 +4 位作者 黄光英 晏彩先 刘伟平 冯洋洋 侯文明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3,共7页
黄绿色铱磷光材料可用于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研制。以2,4-双(3,5-二甲基苯基)吡啶[2,4-(3,5-dmp)_(2)py]为主配体,乙酰丙酮(acac)为辅助配体,合成出铱磷光材料[2,4-(3,5-dmp)_(2)py]_(2)Ir(acac)。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包括^... 黄绿色铱磷光材料可用于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研制。以2,4-双(3,5-二甲基苯基)吡啶[2,4-(3,5-dmp)_(2)py]为主配体,乙酰丙酮(acac)为辅助配体,合成出铱磷光材料[2,4-(3,5-dmp)_(2)py]_(2)Ir(acac)。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包括^(1)H-NMR和^(13)C-NMR)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对该材料的组成和空间结构进行了表征,光物理性能研究显示该铱磷光材料是一种潜在的黄绿光(565 nm)发射磷光材料(量子产率79%),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为356℃,能够满足OLED使用要求。进一步以制备得到的铱磷光材料作为客体材料,制备了OLEDs器件。经过对铱磷光材料掺杂浓度的细致优化,发现在5%的掺杂浓度下,OLED器件的性能达到最优,实现了高效的黄绿光发射。该器件的电致发光波长为564 nm,在CIE色坐标的位置为(0.4856,0.5083)。该器件具有卓越的电致发光性能,在构建高性能互补色白光OLED器件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铱(Ⅲ)配合物 磷光材料 黄绿光 发光性能 OLEDs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和文献信息的氧化物强化铂基材料发展分析
4
作者 陈松 沈传志 +3 位作者 王塞北 宁德魁 徐明玥 谢明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1,共8页
氧化物强化铂基材料是一种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玻纤漏板、光学玻璃和晶体生长中坩埚、测温热电偶、部分仪器以及汽车中的火花塞等领域中,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关键材料。本文从专利分析、文献报道和发展历史角度,对国内外该材料的... 氧化物强化铂基材料是一种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玻纤漏板、光学玻璃和晶体生长中坩埚、测温热电偶、部分仪器以及汽车中的火花塞等领域中,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关键材料。本文从专利分析、文献报道和发展历史角度,对国内外该材料的科研工作和专利技术的发展、进步和趋势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并给出该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基材料 氧化物 专利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金属材料在隐身涂层中的应用概述
5
作者 张晓琴 韦克川 +3 位作者 王献 王学航 陈登权 魏燕 《贵金属》 2025年第S1期1-8,共8页
隐身涂层在服役过程中常常需应对雷达与红外双重探测手段的威胁,其关键问题在于高频吸波性能不足及高温红外发射率失稳。贵金属材料(Au、Ag、Pt等)凭借高电导率、可调介电特性及热稳定性,促进实现多频谱隐身。贵金属材料通过界面极化与... 隐身涂层在服役过程中常常需应对雷达与红外双重探测手段的威胁,其关键问题在于高频吸波性能不足及高温红外发射率失稳。贵金属材料(Au、Ag、Pt等)凭借高电导率、可调介电特性及热稳定性,促进实现多频谱隐身。贵金属材料通过界面极化与磁-介电协同增强雷达吸波效率,结合高反射特性实现高温低红外发射率。通过对贵金属单质、合金以及复合体系的分层设计,结合梯度阻抗设计与热辐射管理,实现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本文分析了贵金属隐身机制,分析多种体系下的设计原理,探讨优化策略与实际应用,揭示其仍面临着厚度-性能-成本的综合提升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金属材料 隐身涂层 兼容隐身 梯度阻抗设计 热辐射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稀土Ce对Ag-4Cu-0.5Ni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6
作者 马洪伟 方继恒 +5 位作者 谢明 王塞北 段云昭 刘国化 杨有才 宁德魁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7,共8页
使用直径3 mm,长为10 mm的Ag-4Cu-0.5Ni和Ag-4Cu-0.5Ni-0.6Ce各一对;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对比两种合金在负载为8.3 N、转速为300 r/min、摩擦磨损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载流1、2、3、4 A对摩擦系数及磨损量的影响;在负载为8.3 N、转速为300... 使用直径3 mm,长为10 mm的Ag-4Cu-0.5Ni和Ag-4Cu-0.5Ni-0.6Ce各一对;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对比两种合金在负载为8.3 N、转速为300 r/min、摩擦磨损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载流1、2、3、4 A对摩擦系数及磨损量的影响;在负载为8.3 N、转速为300 r/min、载流为3、4 A条件下,磨损时间30、60、120 min对Ag-4Cu-0.5Ni-0.6Ce合金摩擦系数及磨损量影响。通过电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及能谱(EDS)分析,发现稀土Ce的添加使得合金组织细化,球化,均匀化更明显;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发现稀土Ce的添加使合金磨损量及摩擦系数相对减小,耐磨性上升;载流为3A时,Ag-4Cu-0.5Ni-0.6Ce合金耐磨性更好,摩擦磨损系数和磨损量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流 负载 摩擦系数 磨损量 Ag-4Cu-0.5Ni Ag-4Cu-0.5Ni-0.6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CO氧化的铂基催化剂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鑫宇 王成雄 +3 位作者 刘光信 夏臻玮 吴应龙 赵云昆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6,共8页
面对日益严重的大气环境CO污染问题,铂催化氧化法作为高效去除CO的有效手段而备受关注。提高铂分散度和化学元素掺杂改性是当前最为常用的催化剂性能调控策略。本文综述了不同铂分散状态、化学元素掺杂对铂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和抗硫性... 面对日益严重的大气环境CO污染问题,铂催化氧化法作为高效去除CO的有效手段而备受关注。提高铂分散度和化学元素掺杂改性是当前最为常用的催化剂性能调控策略。本文综述了不同铂分散状态、化学元素掺杂对铂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和抗硫性能的影响;总结出提高催化剂反应活性和抗硫性能的方法,同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为催化剂的调控提供理论计算依据和数据支撑;最后对高性能铂基CO氧化催化剂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为设计开发高效、长寿命铂基CO氧化催化剂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CO氧化 抗硫性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前药合成用铂(Ⅳ)中间体的合成、结构及抗癌活性
8
作者 高安丽 郭旭虎 +2 位作者 王华伟 余娟 周鹏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9,共7页
奥沙利铂前药是目前铂类药物研究的一个热点,而合成该前药必须经历一个铂(Ⅳ)中间体—顺式,反式,顺式-草酸·二羟基·[(1R,2R)-(-)-环己二胺]合铂(Ⅳ)。本论文以奥沙利铂为起始原料,通过与过量的过氧化氢进行轴向氧化反应,研制... 奥沙利铂前药是目前铂类药物研究的一个热点,而合成该前药必须经历一个铂(Ⅳ)中间体—顺式,反式,顺式-草酸·二羟基·[(1R,2R)-(-)-环己二胺]合铂(Ⅳ)。本论文以奥沙利铂为起始原料,通过与过量的过氧化氢进行轴向氧化反应,研制出铂(Ⅳ)中间体的合成新方法,产率为88%,纯度大于98%。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13)C NMR)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征了其组成和结构。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此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含有3分子结晶水,为斜方晶系,P212121空间群,配合物为铂(Ⅳ)中心与两个胺基氮原子、两个羟基氧原子以及草酸根氧原子形成的六配位、轻微扭曲的八面体构型,其中2个羟基处于反位。应用标准MTT法测试了这种铂(Ⅳ)配合物对3种人癌细胞株(SW480、A549和SKOV3)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铂(Ⅳ)配合物对这3种人癌细胞株均未表现出明显的体外抗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前药 顺式 反式 顺式-草酸·二羟基·[(1R 2R)-(-)-环己二胺]合铂(Ⅳ) 合成 表征 体外抗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钯铜丝中钯层对可靠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宋嘉豪 梁辰 +3 位作者 周文艳 裴洪营 孔建稳 王钊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3,共7页
在半导体封装中,键合丝是决定元器件性能的关键性材料。近年来,随着黄金价格的不断上涨,键合丝市场正在进行由传统金丝过渡到新型键合丝的转型。目前,镀钯铜丝是较为理想的金丝替代品之一,具有成本低、抗氧化能力强、可靠性高等特点,而... 在半导体封装中,键合丝是决定元器件性能的关键性材料。近年来,随着黄金价格的不断上涨,键合丝市场正在进行由传统金丝过渡到新型键合丝的转型。目前,镀钯铜丝是较为理想的金丝替代品之一,具有成本低、抗氧化能力强、可靠性高等特点,而镀钯铜丝中钯层对键合性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综述了镀钯铜丝中钯层在成球过程中的分布状态和转移规律、钯元素对键合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和键合工艺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展望未来镀钯铜丝的一些研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钯铜丝 钯元素 金属间化合物(IMC)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p-tBu-ppy)_(3)的晶体结构及溶剂对光物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知微 姚默鎏昕 +2 位作者 黄光英 李天赐 晏彩芬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8,共5页
以2-(4-叔丁基苯基)吡啶(p-tBu-ppy)和三水合三氯化铱为原料,在乙二醇单乙醚溶剂中反应得到氯桥二聚体,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再与p-tBu-ppy成功合成了一种铱磷光配合物三(2-(4-叔丁基苯基)吡啶)合铱[fac-Ir(p-tBu-ppy)_(3)]。通过元素分析... 以2-(4-叔丁基苯基)吡啶(p-tBu-ppy)和三水合三氯化铱为原料,在乙二醇单乙醚溶剂中反应得到氯桥二聚体,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再与p-tBu-ppy成功合成了一种铱磷光配合物三(2-(4-叔丁基苯基)吡啶)合铱[fac-Ir(p-tBu-ppy)_(3)]。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1)H NMR、^(13)C NMR)、质谱、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确定了分子结构。进一步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对其光物理性质进行测试,考察不同溶剂对其光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ac-Ir(p-tBu-ppy)_(3)常温下在二氯甲烷溶剂中最大发射位于519 nm处,显示发射绿光,可适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2-(4-叔丁基苯基)吡啶)合铱(Ir(p-tBu-ppy)3) 晶体 光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296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铂和铼的研究
11
作者 王亚雄 吴跃东 +5 位作者 董海刚 赵家春 范云鹏 童伟锋 张纯熹 杨一滨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0,共6页
为回收失效石油重整催化剂中的铂铼,经对比选取D296阴离子交换树脂,研究了吸附时间、温度、酸度、流速对盐酸-硫酸浸出液吸附铂、铼的影响,通过动态吸附及解吸铂、铼实验,测定了铂、铼的饱和吸附容量及完全解吸时所需要的解吸液的床体... 为回收失效石油重整催化剂中的铂铼,经对比选取D296阴离子交换树脂,研究了吸附时间、温度、酸度、流速对盐酸-硫酸浸出液吸附铂、铼的影响,通过动态吸附及解吸铂、铼实验,测定了铂、铼的饱和吸附容量及完全解吸时所需要的解吸液的床体积。结果表明,D296树脂在酸度为5 mol/L时可优先吸附铂,而铼基本不被吸附;酸度为0.5 mol/L时可定量吸附铼;铂、铼的饱和吸附容量(对干树脂)分别为170、120 mg/g;吸附在树脂上的铂和铼可分别用15%高氯酸、5 mol/L盐酸解吸,完全解吸分别需要5.5、5个床体积的解吸液。D296树脂可用于铂铼的分离提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基催化剂在甲醇蒸汽重整制氢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金建飞 何建云 +3 位作者 张潇 刘锋 张爱敏 蒋云波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07,共8页
甲醇作为氢能载体,利用蒸汽重整反应能够原位生成富氢气体,可以满足工业、氢燃料电池等对高纯氢气的需求。本文综述了Pd基催化剂在甲醇蒸汽重整中的应用进展,阐明了贵金属催化剂在该反应中的主要反应路径。基于Pd合金及金属间化合物的... 甲醇作为氢能载体,利用蒸汽重整反应能够原位生成富氢气体,可以满足工业、氢燃料电池等对高纯氢气的需求。本文综述了Pd基催化剂在甲醇蒸汽重整中的应用进展,阐明了贵金属催化剂在该反应中的主要反应路径。基于Pd合金及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和原位分解以及Pd基催化剂的辅助增强机制,归纳出影响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因素,并对催化剂的失活原因及再生机制加以分析。本文旨在对Pd基催化剂上甲醇蒸汽重整反应的内在机理提出见解,并为开发新型商用高效Pd基催化剂提供可能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蒸汽重整 Pd基催化剂 合金 金属间化合物 增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捕集回收含铂硫酸钡废催化剂中的铂
13
作者 肖雄 杨泉 +5 位作者 方鹏 李瑞 韩继标 杨翰 宁显雄 张天环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1,共6页
从催化剂中回收铂族金属是保证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措施。对精细化工领域催化加氢过程中产生的含铂硫酸钡废催化剂通过熔炼捕集铂与铁形成铂铁合金,实现铂的富集。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采用Al_(2)O_(3)-SiO_(2)-CaO-BaSO_(4)渣系可以... 从催化剂中回收铂族金属是保证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措施。对精细化工领域催化加氢过程中产生的含铂硫酸钡废催化剂通过熔炼捕集铂与铁形成铂铁合金,实现铂的富集。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采用Al_(2)O_(3)-SiO_(2)-CaO-BaSO_(4)渣系可以较好地富集铂,在假硅灰石渣区内,当磁铁矿添加量为原料质量的10%、焦炭添加量6%、二元碱度1.0,熔炼温度为1550℃,保温时间为2 h的条件下,熔炼渣中Pt含量<6 g/t,实现铂回收率达99.85%,回收效果良好,为含铂硫酸钡废催化剂中铂回收产业化实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法熔炼 铁捕集 硫酸钡废催化剂 渣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贵金属球形微细粉末的制备技术研究及应用
14
作者 王建强 巫小飞 +5 位作者 赵君 张晓波 张耀文 张鑫梅 徐明玥 谢明 《贵金属》 2025年第S1期61-66,共6页
稀贵金属球形微细粉末是粉末钎焊材料、粉末冶金电接触材料等的原材料,惰性气体雾化技术是制备球形微细粉末的重要方法之一。论文围绕优化喷嘴雾化过程、喷嘴结构参数、雾化气体压力等关键参数,为提高微细粉末收得率、改善粉末球形度、... 稀贵金属球形微细粉末是粉末钎焊材料、粉末冶金电接触材料等的原材料,惰性气体雾化技术是制备球形微细粉末的重要方法之一。论文围绕优化喷嘴雾化过程、喷嘴结构参数、雾化气体压力等关键参数,为提高微细粉末收得率、改善粉末球形度、开发新材料新技术等,研究了惰性气体雾化制粉技术;开展了提高微细球形Ag粉、AgCu合金粉、Ni基合金粉末收得率的实验,并成功制备了球形微细纯Ag粉、Ag-28Cu合金粉、Ni-15Cr-5B合金粉、Ni-7Cr-5Si-3B合金粉、Ni-5Si-3B合金粉、Ni-3Si-2B合金粉等,分析了其粒度分布、微细粉收得率、球形度等性能的变化规律,以及与316L不锈钢焊接时的润湿性能和剪切强度;为连续惰性气体雾化生产、降低制粉成本和提高粉末质量,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微细粉末 稀贵金属 惰性气体雾化 粉末收得率 粉末形貌 粉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基材料抗真菌机制、应用与挑战
15
作者 柳知莹 刘冉冉 +2 位作者 朱元琦 常桥稳 姜婧 《贵金属》 2025年第S1期158-163,共6页
抗真菌材料的发展对应对微生物耐药性至关重要。贵金属基材料凭借其高催化活性和可调光学性质,在该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本综述聚焦银、金、铂等材料的抗真菌机制与应用进展。研究表明,贵金属材料可通过多靶点协同发挥作用,例如银基材... 抗真菌材料的发展对应对微生物耐药性至关重要。贵金属基材料凭借其高催化活性和可调光学性质,在该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本综述聚焦银、金、铂等材料的抗真菌机制与应用进展。研究表明,贵金属材料可通过多靶点协同发挥作用,例如银基材料实现离子与自由基的协同释放,金基异质结通过能带工程增强光催化活性。纳米形貌调控是关键增强手段,有效提升了材料的生物膜穿透能力与光热转化效率。在应用层面,功能化设计如靶向识别与智能缓释系统,在提升抗真菌效能的同时显著降低了生物毒性。针对环境问题,表面修饰与可控降解策略进一步改善了其生态相容性。这些成果为设计高效、安全的下一代抗真菌材料提供了明确方向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贵金属材料 抗真菌机制 多靶点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熔炼技术在贵金属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16
作者 方筱翔 许耀平 +3 位作者 武海军 赵琪 刘子杰 卢绍平 《贵金属》 2025年第S1期18-23,共6页
电子束熔炼技术(EBM)作为高纯贵金属制备的有效手段,在难熔金属提纯与先进材料开发中展现出显著优势与广阔前景。本文系统综述了EBM技术在贵金属提纯与制备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重点阐明了其在高熔点、高纯度贵金属加工中的技术特性... 电子束熔炼技术(EBM)作为高纯贵金属制备的有效手段,在难熔金属提纯与先进材料开发中展现出显著优势与广阔前景。本文系统综述了EBM技术在贵金属提纯与制备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重点阐明了其在高熔点、高纯度贵金属加工中的技术特性和发展潜力。基于电子束与金属相互作用原理,分析EBM的工艺特性及其衍生技术,并详细总结了在铱、钌等典型贵金属纯化与单晶制备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尽管电子束熔炼已成为高纯金属制备的重要途径,其在能耗、设备成本和工艺一体化方面仍面临挑战。未来研究将致力于工艺优化与能效提升,进一步拓展该技术在航空航天、核工业及半导体等高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熔炼 贵金属 提纯 单晶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粉制备技术及其在贵金属领域中的应用
17
作者 韦克川 张晓琴 +3 位作者 王献 陈力 武海军 魏燕 《贵金属》 2025年第S1期72-81,共10页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制备技术正快速发展,粉末作为金属增材制造的关键原料,其性能对增材制造成形件的质量和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贵金属球形粉的制备是贵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热点,本工作聚焦分析金属球形粉的国...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制备技术正快速发展,粉末作为金属增材制造的关键原料,其性能对增材制造成形件的质量和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贵金属球形粉的制备是贵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热点,本工作聚焦分析金属球形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当下制备金属球形粉的制备工艺,包括雾化法、球化法等,简要总结这些技术的优缺点及讨论其在贵金属材料上的应用。低制备成本、球形度高、损耗率低、杂质含量少及粒径小的贵金属球形粉制备技术会是未来贵金属球形粉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粉末 雾化法 制备技术 贵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的PtIrM系电接触材料研究
18
作者 巫小飞 赵君 +5 位作者 张晓波 张耀文 张鑫梅 张巧 王剑平 谢明 《贵金属》 2025年第S1期29-35,共7页
论文以PtIr合金电接触材料为基体,Ru、Nb、Re等为添加元素,形成以Pt-10Ir为基体的固溶体合金模型,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对Pt-10Ir-1M(M=Ru、Nb、Re)系固溶体合金的稳定性、力学和电子结构等性能进行了计算,获得了合金体系的相关热力学数... 论文以PtIr合金电接触材料为基体,Ru、Nb、Re等为添加元素,形成以Pt-10Ir为基体的固溶体合金模型,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对Pt-10Ir-1M(M=Ru、Nb、Re)系固溶体合金的稳定性、力学和电子结构等性能进行了计算,获得了合金体系的相关热力学数据,以及模量和泊松比数据,对Pt-10Ir-1M系合金的掺杂元素进行了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制备了Pt-10Ir-1M、Pt-25Ir-1M系合金,进行了铸态显微组织,物理、力学、电学性能的实验检测,结果与第一性原理计算对Pt-10Ir固溶体合金的掺杂元素的优化设计基本一致,为建立PtIrM(M=Ru、Nb、Re)系合金电接触材料的成分设计,物理、力学和电学性能的优化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IrM系合金 第一性原理计算 合金的稳定性 电子结构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在银基电接触材料中的应用
19
作者 沈传志 唐孜葳 +3 位作者 曹战 李金果 陈松 陈永泰 《贵金属》 2025年第S1期24-28,共5页
电接触材料需要满足高导电/导热性、低接触电阻、抗熔焊等特性,纯Ag材料强度低、耐磨损性差,需要通过添加增强相(如碳基材料)优化银基复合材料性能。本文系统综述了碳质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石墨)作为增强相在银基电接触材料中的优... 电接触材料需要满足高导电/导热性、低接触电阻、抗熔焊等特性,纯Ag材料强度低、耐磨损性差,需要通过添加增强相(如碳基材料)优化银基复合材料性能。本文系统综述了碳质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石墨)作为增强相在银基电接触材料中的优势及其对电接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碳质材料的微观结构、复合机制及其对材料导电性、抗电弧、抗磨损等关键性能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基电接触材料 石墨烯 碳纳米管 石墨 增强相 电接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铱溶液体系中铱的深度分离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杨深宏 王学李 +3 位作者 雷鑫浩 高毅远 陈文俊 王彪 《贵金属》 2025年第S1期126-131,共6页
铂和铱作为重要的铂族金属,在现代工业和科技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由于铂、铱的物理化学性质相似,分离过程复杂且具有挑战性,本文系统介绍了化学沉淀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和电化学法等主要分离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探讨... 铂和铱作为重要的铂族金属,在现代工业和科技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由于铂、铱的物理化学性质相似,分离过程复杂且具有挑战性,本文系统介绍了化学沉淀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和电化学法等主要分离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表明,新型萃取剂和离子交换材料的开发、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以及绿色分离技术的创新将成为铂铱分离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铱分离 化学沉淀 溶剂萃取 离子交换 电化学法 绿色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