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肌电图监测在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
17
1
作者
谭海涛
江建中
+5 位作者
谢兆林
陈国平
甘锋平
黄圣斌
邹艺
李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18-624,共7页
目的:探讨肌电图监测在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监测效果。方法:对46例行X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实时肌电图监测,其中男24例,...
目的:探讨肌电图监测在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监测效果。方法:对46例行X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实时肌电图监测,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53.2±18.7岁。XLIF通道建立过程中采用自发肌电图监测神经根在术中是否受到牵拉、激惹等刺激,通过计算真阳性率和真阴性率得出监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利用诱发肌电图监测132枚椎弓根螺钉置入对神经电生理变化的影响。分析并推测手术中肌电监测的影响因素,尽量控制监测假阳性及假阴性的发生。为评价肌电监测的临床效果,记录肌电监测的阳性和阴性结果例数,并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患者的JOA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46例患者共69个节段行椎间融合(L1/2 5例,L2/3 9例,L3/4 32例,L4/5 23例)。自发肌电监测有16例发现异常肌电波形,其中14例(真阳性)经调整手术操作后能恢复正常波形,2例(假阳性)经短暂观察后自行恢复至正常,14例患者中有3例术后出现神经根功能损伤症状。其余30例术中无异常肌电波形的患者中,有3例(假阴性)术后出现神经根功能损伤症状,27例(真阴性)术后无神经根功能损伤症状。通过上述数据计算得出术中自发肌电图监测灵敏度为82.35%,特异度为93.10%。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中采用诱发肌电监测132枚椎弓根螺钉置入(L1:8枚,L2:15枚,L3:27枚,L4:48枚,L5:34枚),其中118枚螺钉置入时肌电监测提示阴性,术后CT提示其中有5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另外14枚螺钉攻丝后,刺激强度为10m A时出现肌电图反应,术后有13个椎弓根出现椎弓根内侧皮质骨折表现。患者术前JOA评分14.8±2.1分,术后为23.9±2.5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前ODI评分为38.3±3.1分,术后为13.6±2.9分,改善率为65.7%,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极外侧入路腰椎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应用肌电图监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图监测
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肌电图监测在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
17
1
作者
谭海涛
江建中
谢兆林
陈国平
甘锋平
黄圣斌
邹艺
李颖
机构
贵港市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关节区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18-624,共7页
文摘
目的:探讨肌电图监测在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监测效果。方法:对46例行X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实时肌电图监测,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53.2±18.7岁。XLIF通道建立过程中采用自发肌电图监测神经根在术中是否受到牵拉、激惹等刺激,通过计算真阳性率和真阴性率得出监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利用诱发肌电图监测132枚椎弓根螺钉置入对神经电生理变化的影响。分析并推测手术中肌电监测的影响因素,尽量控制监测假阳性及假阴性的发生。为评价肌电监测的临床效果,记录肌电监测的阳性和阴性结果例数,并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患者的JOA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46例患者共69个节段行椎间融合(L1/2 5例,L2/3 9例,L3/4 32例,L4/5 23例)。自发肌电监测有16例发现异常肌电波形,其中14例(真阳性)经调整手术操作后能恢复正常波形,2例(假阳性)经短暂观察后自行恢复至正常,14例患者中有3例术后出现神经根功能损伤症状。其余30例术中无异常肌电波形的患者中,有3例(假阴性)术后出现神经根功能损伤症状,27例(真阴性)术后无神经根功能损伤症状。通过上述数据计算得出术中自发肌电图监测灵敏度为82.35%,特异度为93.10%。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中采用诱发肌电监测132枚椎弓根螺钉置入(L1:8枚,L2:15枚,L3:27枚,L4:48枚,L5:34枚),其中118枚螺钉置入时肌电监测提示阴性,术后CT提示其中有5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另外14枚螺钉攻丝后,刺激强度为10m A时出现肌电图反应,术后有13个椎弓根出现椎弓根内侧皮质骨折表现。患者术前JOA评分14.8±2.1分,术后为23.9±2.5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前ODI评分为38.3±3.1分,术后为13.6±2.9分,改善率为65.7%,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极外侧入路腰椎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应用肌电图监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肌电图监测
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Keywords
Electromyography(ECG) monitoring
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s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肌电图监测在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谭海涛
江建中
谢兆林
陈国平
甘锋平
黄圣斌
邹艺
李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