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监测县生态效益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永艳 韦堂梅 +2 位作者 李明泽 周华 刘娜 《贵州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51-58,88,共9页
以2021年贵州省17个监测县(市、区)退耕还林资源量为基础,采用国家行业标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价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评价17个监测县(市、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17个监测县(市、区)生态效益总价值为466.32亿... 以2021年贵州省17个监测县(市、区)退耕还林资源量为基础,采用国家行业标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价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评价17个监测县(市、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17个监测县(市、区)生态效益总价值为466.32亿元/年。(1)17个监测县(市、区)中水城区的生态效益价值量最大,达到54.87亿元。(2)6项评价指标中生态效益价值量以涵养水源和净化大气环境为主,分别占30.02%和24.08%。(3)不同植被类型生态效益价值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4)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生态效益价值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退耕地造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效益 评价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废弃物栽培食用菌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邬能英 杨守禄 +3 位作者 黄安香 王忠伟 姬宁 李丹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70-74,81,共6页
食用菌栽培是将农、林废弃的生物质原料转化为真菌菌丝体的生物发酵过程,其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木质素、纤维素等生物质资源。林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适合食用菌生产的生物质资源和其他营养元素。但对于林业废弃物的种类及其生物化... 食用菌栽培是将农、林废弃的生物质原料转化为真菌菌丝体的生物发酵过程,其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木质素、纤维素等生物质资源。林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适合食用菌生产的生物质资源和其他营养元素。但对于林业废弃物的种类及其生物化学特性,可栽培食用菌的种类、相关配方研究及生物学生产效率等问题,尚缺少系统的综述研究。本文对林业废弃物栽培食用菌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该产业的形成,对于林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林业废弃物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有机碳分组及测定方法研究概述
3
作者 刘娜 周华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75-81,共7页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通过提高土壤固碳量并维持碳库稳定是减缓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有机碳是土壤固碳的核心要素,研究土壤有机碳库的组分构成、相互关系、转化过程是探究土壤固碳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由于土壤有机碳库...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通过提高土壤固碳量并维持碳库稳定是减缓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有机碳是土壤固碳的核心要素,研究土壤有机碳库的组分构成、相互关系、转化过程是探究土壤固碳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由于土壤有机碳库的复杂性,在研究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有机碳组分,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综述总结。基于此,本文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概念和内涵做了系统梳理和概括总结,对有机碳的分组技术和测定方法进行概述,并对不同碳组分间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过程简要阐述,以推动土壤有机碳在未来研究和应用上的方便和统一,为探寻全球气候变化下如何提高土壤固碳研究提供理论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分组 化学分组 生物分组 土壤有机碳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头黄竹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龚明贵 白娜 +1 位作者 李影 姜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2,共6页
以硬头黄竹叶绿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使用CodonW、CUSP以及R语言等软件分析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硬头黄竹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平均GC含量为39.59%,且GC_(1)>GC_(2)>GC_(3),表明密码子偏好使用以A/U结尾的碱基... 以硬头黄竹叶绿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使用CodonW、CUSP以及R语言等软件分析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硬头黄竹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平均GC含量为39.59%,且GC_(1)>GC_(2)>GC_(3),表明密码子偏好使用以A/U结尾的碱基;(2)硬头黄竹大多数有效密码子数(ENC)在35以上,适应指数(CAI)为0.166,说明其密码子偏好性较弱;(3)中性绘图分析、ENC-plot和PR2-plot分析表明,自然选择对硬头黄竹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产生重要影响;(4)最终筛选出硬头黄竹叶绿体基因组有GCA、GCU、GAU、GGU及AAA等14个最优密码子,多数以A/U结尾。本研究结果可为硬头黄竹叶绿体基因组水平上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头黄竹 密码子偏好性 叶绿体基因组 最优密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不同发育阶段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及碳氮含量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娜 杨光能 +3 位作者 周华 丁访军 杨永艳 彭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155,共11页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阶段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及养分含量的影响,为马尾松人工林合理利用土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时空替代法,以黔中不同发育阶段(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阶段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及养分含量的影响,为马尾松人工林合理利用土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时空替代法,以黔中不同发育阶段(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团聚体粒径分组对0~80 cm土层内团聚体的质量分数、稳定性(平均质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GMD)、C、N含量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不同发育阶段0~80 cm土层内团聚体质量分数均表现为大团聚体(45.57%~91.20%)>微团聚体(7.24%~32.87%)>粉黏团聚体(1.09%~21.56%),大团聚体质量分数整体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微团聚体和粉黏团聚体则升高,在发育的后期大团聚质量分数较低,而微团聚体和粉黏团聚体则相反;2)不同发育阶段0~80 cm土层内MWD和GMD的范围分别为0.57~1.04和0.30~0.92 mm,团聚体稳定性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在幼龄林至近熟林阶段无显著差异,在成熟林阶段显著降低,在过熟林阶段有一定升高;3)不同发育阶段大团聚体、微团聚体、粉黏团聚体C、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47~32.61、1.20~1.98、21.99~38.42、1.12~1.80、14.49~29.39和0.94~2.45 g·kg^(-1),各团聚体C、N基本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C、N随正向发育先升高后降低,粉黏粒团聚体C降低,N则呈现波动的趋势;4)大团聚体质量分数、各团聚体C、N分别与MWD和GMD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同一团聚体C与N之间、不同团聚体C与C、C与N、N与N之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黔中马尾松人工林发育的后期,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及对养分的固持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稳性团聚体 团聚体养分 马尾松人工林 林龄 土壤结构 粒径分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生境对多花黄精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姜霞 何佳丽 +2 位作者 袁丛军 罗永飞 丁访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105-109,共5页
以林窗、林缘、林阴生境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征,揭示其在林下环境的适应机制。选择长势基本一致的3年生多花黄精,测定其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 以林窗、林缘、林阴生境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征,揭示其在林下环境的适应机制。选择长势基本一致的3年生多花黄精,测定其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_(d))、最大光合速率(P_(nmax))、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_(v))、光化学淬灭系数(q_(P))、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电子传递速率(ETR)、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潜在活性(F_(v)/F_(o))、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_(v)′/F_(m)′)。结果表明,不同生境多花黄精的P_(n)、T_(r)、G_(s)、F_(o)、F_(m)、F_(v)、F_(v)/F_(m)、F_(v)/F_(o)、F_(v)′/F_(m)′差异显著,以林窗最大;LSP、LCP、P_(nmax)均表现为林窗>林缘>林阴,林窗多花黄精的LSP、LCP、P_(nmax)分别为1256、17、6.10μmol/(m^(2)·s);qP与φPSⅡ变化趋势一致,随着PAR的增大均呈下降趋势;NPQ随着PAR的增大呈增大趋势;ETR随着PAR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多花黄精在林下生境生长均未受到抑制,但其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林窗更有利于多花黄精有机物质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光合特征 叶绿素荧光特征 林下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不同发育阶段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娜 周华 +2 位作者 张旭 丁访军 彭丽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38,46,共9页
为探究马尾松人工林发育对土壤不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黔中地区不同发育阶段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马尾松人工林发育过程中土壤总有机碳(TOC)、重组有机碳(HFOC)和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比例的变化及相... 为探究马尾松人工林发育对土壤不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黔中地区不同发育阶段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马尾松人工林发育过程中土壤总有机碳(TOC)、重组有机碳(HFOC)和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比例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显示:(1)不同发育阶段0~80 cm土层内重组质量分数的范围为83%~91%,轻组为9%~17%,重组中有机碳的含量为1.53~33.07 g/kg,轻组为8.20~119.10 g/kg;(2)通过对土层容重和相应有机碳含量进行加权,得出5个发育阶段TOC、HFOC和LFOC的平均值为11.62~18.83 g/kg、7.52~12.05 g/kg、4.10~7.33 g/kg,TOC和HFOC在幼龄林至近熟林阶段逐渐升高,在成熟至过熟林阶段降低,LFOC随发育阶段呈降低-升高-降低-升高变化趋势;3种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且表层多显著(P<0.05)高于其他土层;(3)不同发育阶段0~80 cm土层内HFOC/TOC、LFOC/TOC的范围分别为32%~80%、20%~68%,但在发育阶段和土层深度间的变化趋势不明显;(4)3种有机碳组分两两之间均为正相关,TOC与HFOC之间相关性最强(R 2=0.92)。研究结果表明:黔中马尾松人工林发育的后期,土壤对TOC和HFOC固持的能力下降,需进行合适的人工管理,以加强马尾松人工林的地力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分组 轻组有机碳 重组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 马尾松人工林 林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山慈竹和硬头黄竹秆形结构和地上生物量分配特性 被引量:6
8
作者 姜霞 周华 +3 位作者 晏玉莹 侯贻菊 杨永艳 谢涛 《贵州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39-43,共5页
以赤水市主要竹浆竹梁山慈竹和硬头黄竹为试材,对梁山慈竹和硬头黄竹竹节变化规律、地上生物量分配规律、构件生物量与调查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梁山慈竹和硬头黄竹竹节的分布都呈现“短-长-短”的分布规律。梁山慈竹和硬... 以赤水市主要竹浆竹梁山慈竹和硬头黄竹为试材,对梁山慈竹和硬头黄竹竹节变化规律、地上生物量分配规律、构件生物量与调查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梁山慈竹和硬头黄竹竹节的分布都呈现“短-长-短”的分布规律。梁山慈竹和硬头黄竹地上部分各构件含水率平均值呈叶>秆>枝的趋势,叶的含水率分别是62.80%和54.77%。梁山慈竹和硬头黄竹两个竹种地上部分生物量随竹龄的增大而减少,表现为1 a生>2 a生>3 a生;同一竹龄两个竹种都表现为秆的生物量显著高于枝、叶,两个竹种地上部分不同构件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比值都表现为秆占比例最大,分别为67.58%和73.54%,枝和叶构件的比例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山慈竹 硬头黄竹 秆形结构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