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化与景区化路径特征与成因研究
- 1
-
-
作者
贺祥
张新宇
林佳卉
-
机构
贵州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贵州铜仁数据职业学院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1期111-116,共6页
-
基金
2024年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2024RW187)
2023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3GZGXRW162)。
-
文摘
以贵州省典型民族村寨景区为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调查、访谈等方式,研究其旅游社区化与景区化路径特征与成因。结果表明:西江苗寨旅游发展具有典型社区化路径特征,村民生活空间与旅游空间融合一体,村民与景区利益共享、责任分担,社区发展与旅游发展协同推进,注重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协同。青岩古镇旅游发展具有典型景区化路径特征,居民生活空间与旅游空间完全分隔,旅游景观与设施完全旅游服务功能化,实施舞台化营销策略,注重传统建筑景观与文化的保护。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化发展,主要受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落后,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保护传承要求高,社区居民权益意识强、参与积极性高,旅游发展是乡村振兴重要途径,政府支持力度大等因素共同影响。民族村寨旅游景区化发展,主要受景区周边基础设施完善,距旅游消费需求市场近,历史建筑文化景观保护要求避免居民居住影响的保护措施,以及舞台化观赏营销方式等因素共同影响。研究认为,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化与景区化路径的发展受到区域地理环境、经济水平、游客体验需求、文化资源持有者发展需求、旅游资源特征与保护措施要求等多因素影响,并表征出景区与社区空间结构、居民参与方式,以及文化保护措施等方面差异。
-
关键词
民族村寨旅游
社区化
景区化
影响因素
-
Keywords
Ethnic village tourism
Community-oriented
Scenic-oriented
Influence factor
-
分类号
F304.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