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气味活度值法分析炒青绿茶与烘青绿茶的香气特征差异
1
作者
黄海
张晓洲
+6 位作者
罗金龙
胡正军
张拓
戴宇樵
陈泳铭
王迅
周雪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12-119,共8页
【目的】探明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香气特征差异,为贵州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加工技术与品质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鼎大白茶茶树4月中下旬的1芽2叶至3叶的鲜叶为原料,通过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加工工艺制作绿茶,利用HS-SPME-GC-M...
【目的】探明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香气特征差异,为贵州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加工技术与品质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鼎大白茶茶树4月中下旬的1芽2叶至3叶的鲜叶为原料,通过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加工工艺制作绿茶,利用HS-SPME-GC-MS测定并分析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香气组分,基于气味活度值法筛选出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关键香气组分,利用聚类分析法对茶类和香气种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共检出香气成分36种,其中,炒青绿茶20种(醛类6种、醇类5种、酮类3种、酯类3种、烯类1种、酸类1种、其他1种),烘青绿茶30种(醛类12种、醇类8种、酮类3种、酯类3种、烯类2种、酸类1种、其他1种),共有成分14种(乙醛、丙酮、异丁醛、乙酸、乙酸乙酯、异戊醛、2-甲基丁醛、1-戊烯-3-酮、戊醛、顺-2-戊烯-1-醇、(E)-3-己烯醇、庚醛、己酸甲酯、苯乙醇)。炒青绿茶独有的香气物质有6种,分别为乙酸乙烯酯、3-甲基-2-戊酮、1,5-己二烯醇、1-戊醇、罗勒烯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烘青绿茶独有的香气物质有16种,分别为2-丁酮、1-戊烯-3-醇、2-乙基呋喃、反式-2-戊烯醛、甲酸戊酯、己醛、2-己烯醛、(Z)-4-庚烯醛、2-蒎烯、1-辛烯-3-醇、(E,E)-2,4-庚二烯醛、2-乙基己醇、(Z)-3,7-二甲基-1,3,6-十八烷三烯、2-丁基-1-辛醇、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和壬醛。根据气味活度值法筛选出炒青绿茶关键风味成分3种,分别是2-甲基丁醛、戊醛和异丁醛,修饰性风味成分4种(庚醛、异戊醛、罗勒烯、苯乙醇);烘青绿茶关键风味成分3种,分别是己醛、(Z)-4-庚烯醛和壬醛,修饰性风味成分8种(2-甲基丁醛、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庚醛、异丁醛、1-辛烯-3-醇、2-己烯醛、戊醛、异戊醛)。在绿茶种类上聚类分析将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香气成分各聚成一大类;在香气风味类型上将关键风味成分聚成一类,修饰性风味成分聚成一类。【结论】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关键风味成分具有显著差异,为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香气差异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炒青绿茶
烘青绿茶
气味活度值法
香气特征
关键风味
修饰性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叶揉捻压力检测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俊
郑乐
+3 位作者
张富贵
胡正军
黄海松
闫建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121,共8页
茶叶揉捻压力是影响茶叶揉捻品质的重要因素,对茶叶揉捻压力开展实时检测,是实现茶叶自动化加工的关键。在分析揉捻加压相关部件的受力情况与揉捻作用区域的分布基础上,运用SW-DAMS耦合仿真方法分析不同揉捻压力检测方法对应的感知传感...
茶叶揉捻压力是影响茶叶揉捻品质的重要因素,对茶叶揉捻压力开展实时检测,是实现茶叶自动化加工的关键。在分析揉捻加压相关部件的受力情况与揉捻作用区域的分布基础上,运用SW-DAMS耦合仿真方法分析不同揉捻压力检测方法对应的感知传感器接触力学特性与作用力变化情况,对比优化出揉捻压力最佳检测点位于揉盖上端。确定压力传感器结构及量程,设计揉捻压力检测装置,完成压力校准及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揉捻标准转速为45 r/min时,选用的环形压力感知传感器内部直径为32 mm、高度为20 mm,连接法兰高度为40 mm,压力输出精度达到0.1%,无超调现象;样机的生产率为65 kg/h,碎茶率为1%,动态压力数值随揉捻过程在3~35 N之间实时变化,能够满足自动化茶叶生产线对揉捻压力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揉捻机
揉捻压力
压力检测
运动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堆积试验的针形茶叶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
被引量:
1
3
作者
胡冬军
闫建伟
+3 位作者
张珍
黄昕
牛素贞
胡正军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3,共8页
针对针形茶叶在理条机加工过程中离散元仿真缺少准确的模型参数,导致茶叶理条机离散元仿真过程中易出现失真问题,以单芽茶叶颗粒为研究对象,基于切片技术的近似法建立颗粒模型,采用离散元仿真与漏斗注入法堆积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仿...
针对针形茶叶在理条机加工过程中离散元仿真缺少准确的模型参数,导致茶叶理条机离散元仿真过程中易出现失真问题,以单芽茶叶颗粒为研究对象,基于切片技术的近似法建立颗粒模型,采用离散元仿真与漏斗注入法堆积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仿真参数进行标定。以茶叶颗粒的休止角为响应值,设计Plackett-Burman试验得到对茶叶颗粒休止角有显著性影响的参数:茶叶颗粒间碰撞恢复系数、茶叶颗粒间静摩擦系数和茶叶颗粒间滚动摩擦系数;以仿真试验休止角和实际堆积试验休止角之间的相对误差为目标,进行最陡爬坡试验确定显著性参数的最优值范围,并通过Box-Behnken试验建立茶叶颗粒休止角与显著性参数之间的二次多项式方程,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优化模块得出显著性参数最优值:茶叶颗粒间碰撞恢复系数0.28、茶叶颗粒间静摩擦系数0.15、茶叶颗粒间滚动摩擦系数0.10;并对标定的结果进行离散元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仿真得到的茶叶颗粒休止角均值为19.52°,与实际茶叶颗粒休止角20.23°相比,相对误差为3.51%,说明此参数标定结果合理有效。为茶叶理条机的优化设计及茶叶加工数值模拟过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试验
针形茶叶
离散元仿真
参数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气味活度值法分析炒青绿茶与烘青绿茶的香气特征差异
1
作者
黄海
张晓洲
罗金龙
胡正军
张拓
戴宇樵
陈泳铭
王迅
周雪
机构
贵州金三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贵州
省茶叶研究所
贵州
茶博园科技开发
有限公司
出处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12-119,共8页
基金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烘青、绿片、香茶等多品种茶叶制品集成生产线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黔科合支撑〔2021〕一般336)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基于代谢组学的‘黔茶1号’白茶加工工艺及品质形成机理研究”(黔农科一般基金〔2024〕13)
+1 种基金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项目“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茶品质调控的研究”(黔农科青年基金〔2023〕20号)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灵芝菌作用下茶叶糖类代谢机制研究”(黔农科一般基金〔2024〕17号)。
文摘
【目的】探明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香气特征差异,为贵州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加工技术与品质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鼎大白茶茶树4月中下旬的1芽2叶至3叶的鲜叶为原料,通过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加工工艺制作绿茶,利用HS-SPME-GC-MS测定并分析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香气组分,基于气味活度值法筛选出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关键香气组分,利用聚类分析法对茶类和香气种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共检出香气成分36种,其中,炒青绿茶20种(醛类6种、醇类5种、酮类3种、酯类3种、烯类1种、酸类1种、其他1种),烘青绿茶30种(醛类12种、醇类8种、酮类3种、酯类3种、烯类2种、酸类1种、其他1种),共有成分14种(乙醛、丙酮、异丁醛、乙酸、乙酸乙酯、异戊醛、2-甲基丁醛、1-戊烯-3-酮、戊醛、顺-2-戊烯-1-醇、(E)-3-己烯醇、庚醛、己酸甲酯、苯乙醇)。炒青绿茶独有的香气物质有6种,分别为乙酸乙烯酯、3-甲基-2-戊酮、1,5-己二烯醇、1-戊醇、罗勒烯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烘青绿茶独有的香气物质有16种,分别为2-丁酮、1-戊烯-3-醇、2-乙基呋喃、反式-2-戊烯醛、甲酸戊酯、己醛、2-己烯醛、(Z)-4-庚烯醛、2-蒎烯、1-辛烯-3-醇、(E,E)-2,4-庚二烯醛、2-乙基己醇、(Z)-3,7-二甲基-1,3,6-十八烷三烯、2-丁基-1-辛醇、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和壬醛。根据气味活度值法筛选出炒青绿茶关键风味成分3种,分别是2-甲基丁醛、戊醛和异丁醛,修饰性风味成分4种(庚醛、异戊醛、罗勒烯、苯乙醇);烘青绿茶关键风味成分3种,分别是己醛、(Z)-4-庚烯醛和壬醛,修饰性风味成分8种(2-甲基丁醛、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庚醛、异丁醛、1-辛烯-3-醇、2-己烯醛、戊醛、异戊醛)。在绿茶种类上聚类分析将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香气成分各聚成一大类;在香气风味类型上将关键风味成分聚成一类,修饰性风味成分聚成一类。【结论】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关键风味成分具有显著差异,为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香气差异提供了物质基础。
关键词
绿茶
炒青绿茶
烘青绿茶
气味活度值法
香气特征
关键风味
修饰性风味
Keywords
green tea
stir-fried green tea
baked green tea
odor activity value method
aroma characteristic
key flavor
modified flavor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叶揉捻压力检测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俊
郑乐
张富贵
胡正军
黄海松
闫建伟
机构
贵州
大学
机械
工程学院
现代
制造
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贵州金三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121,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100307)
贵州省山地智能农业装备研发与应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19]5616号)。
文摘
茶叶揉捻压力是影响茶叶揉捻品质的重要因素,对茶叶揉捻压力开展实时检测,是实现茶叶自动化加工的关键。在分析揉捻加压相关部件的受力情况与揉捻作用区域的分布基础上,运用SW-DAMS耦合仿真方法分析不同揉捻压力检测方法对应的感知传感器接触力学特性与作用力变化情况,对比优化出揉捻压力最佳检测点位于揉盖上端。确定压力传感器结构及量程,设计揉捻压力检测装置,完成压力校准及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揉捻标准转速为45 r/min时,选用的环形压力感知传感器内部直径为32 mm、高度为20 mm,连接法兰高度为40 mm,压力输出精度达到0.1%,无超调现象;样机的生产率为65 kg/h,碎茶率为1%,动态压力数值随揉捻过程在3~35 N之间实时变化,能够满足自动化茶叶生产线对揉捻压力的检测要求。
关键词
茶叶揉捻机
揉捻压力
压力检测
运动仿真
Keywords
tea twisting machine
rolling pressure
pressure detection
motion simulation
分类号
S225.29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堆积试验的针形茶叶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
被引量:
1
3
作者
胡冬军
闫建伟
张珍
黄昕
牛素贞
胡正军
机构
贵州
大学
机械
工程学院
贵州
大学茶学院
贵州金三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3,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100307)
贵州省山地智能农业装备研发与应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19]5616号)。
文摘
针对针形茶叶在理条机加工过程中离散元仿真缺少准确的模型参数,导致茶叶理条机离散元仿真过程中易出现失真问题,以单芽茶叶颗粒为研究对象,基于切片技术的近似法建立颗粒模型,采用离散元仿真与漏斗注入法堆积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仿真参数进行标定。以茶叶颗粒的休止角为响应值,设计Plackett-Burman试验得到对茶叶颗粒休止角有显著性影响的参数:茶叶颗粒间碰撞恢复系数、茶叶颗粒间静摩擦系数和茶叶颗粒间滚动摩擦系数;以仿真试验休止角和实际堆积试验休止角之间的相对误差为目标,进行最陡爬坡试验确定显著性参数的最优值范围,并通过Box-Behnken试验建立茶叶颗粒休止角与显著性参数之间的二次多项式方程,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优化模块得出显著性参数最优值:茶叶颗粒间碰撞恢复系数0.28、茶叶颗粒间静摩擦系数0.15、茶叶颗粒间滚动摩擦系数0.10;并对标定的结果进行离散元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仿真得到的茶叶颗粒休止角均值为19.52°,与实际茶叶颗粒休止角20.23°相比,相对误差为3.51%,说明此参数标定结果合理有效。为茶叶理条机的优化设计及茶叶加工数值模拟过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堆积试验
针形茶叶
离散元仿真
参数标定
Keywords
stacking test
needle-shaped tea
discrete element simulation
parameter calibration
分类号
S23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气味活度值法分析炒青绿茶与烘青绿茶的香气特征差异
黄海
张晓洲
罗金龙
胡正军
张拓
戴宇樵
陈泳铭
王迅
周雪
《贵州农业科学》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茶叶揉捻压力检测装置设计与试验
张俊
郑乐
张富贵
胡正军
黄海松
闫建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堆积试验的针形茶叶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
胡冬军
闫建伟
张珍
黄昕
牛素贞
胡正军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