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硫电极设计实现贫电解液锂硫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雪 蒋光辉 +1 位作者 欧阳全胜 邵姣婧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锂硫电池因其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而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下一代储能装置。虽然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其电性能已显著提升,但目前大多数测试时仍然使用过量的电解液。高电解液用量不仅会增加电池的制作成本,还会降低其实际能量密度,... 锂硫电池因其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而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下一代储能装置。虽然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其电性能已显著提升,但目前大多数测试时仍然使用过量的电解液。高电解液用量不仅会增加电池的制作成本,还会降低其实际能量密度,不利于商业化应用。因此,开发兼具贫电解液用量和优异电化学性能特性的锂硫电池尤为关键。基于此,概述了锂硫电池在贫电解液条件下的困境,且详细讨论了基于硫电极设计以减少电解液用量的途径:1)优化电极孔隙率和离子传导,以降低锂离子的传输路径并提升传输能力;2)引入金属基或非金属基催化剂,增强活性物质在贫液条件下的反应动力学;3)开发新型活性材料,规避在贫液条件下因大量多硫化锂溶解于电解液带来的电池性能恶化问题。最后,针对构筑贫电解液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正极设计的相关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硫电极设计 贫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再生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葛建华 谢敏燕 +1 位作者 欧阳全胜 邵姣婧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9-87,共9页
近十年来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根据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估算,将有一大批动力电池达到报废标准。对废旧电池回收再生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降低电池原料成本。常见的回收再生工艺包括湿法回收、火法回收、直接再生等。湿法回收率高、操... 近十年来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根据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估算,将有一大批动力电池达到报废标准。对废旧电池回收再生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降低电池原料成本。常见的回收再生工艺包括湿法回收、火法回收、直接再生等。湿法回收率高、操作温度低,是国内普遍采用的回收方法;火法回收可以省去预处理工序,但是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且能耗较高。近年来,直接再生技术迅速发展,该技术可以在不破坏正极材料原结构的情况下进行修复,是很有前景的回收再生技术。然而,要进一步提高资源回收率、降低回收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上述回收方法都需要进一步完善。总结了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再生的工艺和近年来的新技术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动力电池 正极材料 湿法回收 火法回收 直接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固反应机制锂硫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雪 欧阳全胜 邵姣婧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3,97,共13页
锂硫电池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且单质硫存在环境友好和价格低廉等优势,被认为是发展前景良好的储能器件。然而,硫在常规醚类电解液中进行充放电是基于固-液-固两相转换的反应机制,会生成溶解性较高的中间产物多硫化锂从而引发穿梭效应... 锂硫电池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且单质硫存在环境友好和价格低廉等优势,被认为是发展前景良好的储能器件。然而,硫在常规醚类电解液中进行充放电是基于固-液-固两相转换的反应机制,会生成溶解性较高的中间产物多硫化锂从而引发穿梭效应,导致活性物质不可逆流失和锂负极腐蚀。因此,发展不涉及液相多硫化锂溶解于电解液的固-固反应机制尤为重要。大量研究证明,通过优化正极材料设计、调控电解质体系及其协同设计等策略,可实现硫正极的固-固反应机制,避免多硫化锂溶解于电解液,从而提升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主要综述了硫正极实现固-固机制的可行途径并进行了机理探讨,最后对构筑高能量密度实用化锂硫电池的发展提出了展望,旨在解决贫电解液条件下锂负极腐蚀和硫正极基于固-固反应机制存在反应动力学缓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正极材料设计 电解液调控 固-固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制备石墨烯/硫复合材料及其在锂硫电池正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旭 唐晓宁 +3 位作者 黄鑫威 刘美丽 周文华 欧阳全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4-120,共7页
采用氧化石墨烯(grapheneoxide,GO)作为制备石墨烯的前驱体,通过液相还原自组装过程与硫纳米颗粒进行复合,获得了高性能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硫(r GO/S)复合正极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 采用氧化石墨烯(grapheneoxide,GO)作为制备石墨烯的前驱体,通过液相还原自组装过程与硫纳米颗粒进行复合,获得了高性能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硫(r GO/S)复合正极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对材料微观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硫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石墨烯片层间,并且硫纳米颗粒被石墨烯片层有效地封装,硫在35-r GO/S复合物中的质量分数高达83.6%。该35-r GO/S复合正极在0.2C电流密度下初始放电容量可达1197.3mAh·g^-1,经过20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在730mAh·g^-1左右,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石墨烯 自组装 硫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二氧化硅改性聚环氧乙烷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用于增强锂离子电池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志洪 石雁 +5 位作者 安金钰 郑德一 李龙 欧阳全胜 石斌 邵姣婧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5-1014,共10页
通过改性由酸蚀二维蛭石制备的二维二氧化硅,得到带正电荷的二维介孔二氧化硅(PSN+)纳米片,并将PSN+用作聚环氧乙烷(PEO)基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s)的填料。由于PSN+具有丰富的正电荷,PSN^(+)与锂盐解离的阴离子能够有效结合,从而促进锂... 通过改性由酸蚀二维蛭石制备的二维二氧化硅,得到带正电荷的二维介孔二氧化硅(PSN+)纳米片,并将PSN+用作聚环氧乙烷(PEO)基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s)的填料。由于PSN+具有丰富的正电荷,PSN^(+)与锂盐解离的阴离子能够有效结合,从而促进锂离子的运输,获得较好的锂离子转移数。在50℃时,基于PSN^(+)的SPEs表现出较高的离子电导率(7.5×10^(-5)S·cm^(-1)),锂离子迁移数为0.30,稳定电压窗为4.41 V。因此,组装后的LiFePO_(4)锂电池在50℃、0.2C下具有优异的初始放电比容量(155.7 m Ah·g^(-1)),在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填料 二维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hibitory effect of the interlayer of two-dimensional vermiculite on the polysulfide shuttle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6
作者 CHEN Xiaoli LUO Zhihong +3 位作者 XIONG Yuzhu WANG Aihua CHEN Xue SHAO Jiaojing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61-1671,共11页
A functional interlayer based on two-dimensional(2D)porous modified vermiculite nanosheets(PVS)was obtained by acid-etching vermiculite nanosheets.The as-obtained 2D porous nanosheets exhibited a high specific surface... A functional interlayer based on two-dimensional(2D)porous modified vermiculite nanosheets(PVS)was obtained by acid-etching vermiculite nanosheets.The as-obtained 2D porous nanosheets exhibited a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427 m^(2)·g^(-1)and rich surface active sites,which help restrain polysulfides(LiPSs)through good physi-cal and chemical adsorption,while simultaneously accelerating the nucleation and dissolution kinetics of Li_(2)S,effec-tively suppressing the shuttle effect.The assembled lithium-sulfur batteries(LSBs)employing the PVS-based inter-layer delivered a high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of 1386 mAh·g^(-1)at 0.1C(167.5 mAh·g^(-1)),long-term cycling stabil-ity,and good rate proper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miculite nanosheets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INTERLAYER shuttle effect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热还原制备硅纳米片的电化学性能
7
作者 胡敏艺 时梓垿 +1 位作者 孙皓 陈敬波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49,共6页
低电导率和嵌脱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问题影响Si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碳纳米管为模板,制备前驱体二氧化硅(SiO_(2))纳米管,再以镁粉为还原剂,通过镁热还原制备单质Si纳米片材料。探索镁热还原温度(660℃、700℃和800℃)和正硅酸乙酯(TEOS... 低电导率和嵌脱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问题影响Si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碳纳米管为模板,制备前驱体二氧化硅(SiO_(2))纳米管,再以镁粉为还原剂,通过镁热还原制备单质Si纳米片材料。探索镁热还原温度(660℃、700℃和800℃)和正硅酸乙酯(TEOS)用量(1 mL、6 mL和8 mL)对Si材料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镁热还原温度在660℃时,TEOS用量为1 mL时,单质Si纳米片结构完整,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以1.0 A/g电流在0~1.5 V充放电,Si-T660材料的首次库仑效率达到86.5%,第100次循环的比容量仍保持在2168.1 mAh/g。TEOS用量为6 mL时,首次库仑效率可达到86.05%,第100次循环的比容量仍保持在1537.5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Si负极 二氧化硅(SiO_(2)) Si纳米片 镁热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型Ba_(0.97)Ca_(0.03)Sn_(0.08)Ti_(0.92)O_(3-δ)作为多硫化物固定剂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8
作者 吴旭 陈伟 +2 位作者 王波 邵姣婧 欧阳全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00-1806,共7页
制备具有氧空位的钙钛矿结构的Ba_(0.97)Ca_(0.03)Sn_(0.08)Ti_(0.92)O_(3-δ)(BCST)材料并将其作为多硫化物的固定剂,通过强的化学键合作用抑制多硫化物(LiPS)穿梭。作为促进LiPS转化的催化剂,BCST/KB/S(KB为科琴黑)正极在0.1C下提供了... 制备具有氧空位的钙钛矿结构的Ba_(0.97)Ca_(0.03)Sn_(0.08)Ti_(0.92)O_(3-δ)(BCST)材料并将其作为多硫化物的固定剂,通过强的化学键合作用抑制多硫化物(LiPS)穿梭。作为促进LiPS转化的催化剂,BCST/KB/S(KB为科琴黑)正极在0.1C下提供了1164.3 mAh·g^(-1)的初始放电容量,以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经过800次的充放电循环后,平均每次循环的容量衰减率仅为0.0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催化 多硫化物 氧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26700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及热特性
9
作者 欧阳全胜 徐超 +2 位作者 杨永欣 马洪波 洪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50-2057,共8页
本文以磷酸铁锂/石墨体系26700圆柱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伪二维电化学热模型进行建模,分别模拟0.5C以及1C两种不同倍率的充电策略。结果表明:模型输出结果与电池测试结果基本吻合,且在0.5C和1C恒流充电条件下,电池绝热温升实... 本文以磷酸铁锂/石墨体系26700圆柱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伪二维电化学热模型进行建模,分别模拟0.5C以及1C两种不同倍率的充电策略。结果表明:模型输出结果与电池测试结果基本吻合,且在0.5C和1C恒流充电条件下,电池绝热温升实测数据与模型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在1C充电过程中,负极因极化产生的不可逆热为主要热源,随着充电电流增加,负极过电位同步增加;而正极因锂脱嵌产生熵变,反应为吸热过程,在充电2500~3000 s期间,吸热热功率与放热热功率持平,电池温度曲线呈现平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伪二维电化学热模型 充电温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蒙脱土-碳纳米管交联多孔网络中间层对多硫化物穿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明霞 周文华 +5 位作者 龙翔 朱绍宽 徐鹏 欧阳全胜 石斌 邵姣婧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70-1079,共10页
将一维碳纳米管(CNT)和二维蒙脱土(MMT)纳米片复合并用于修饰商用聚丙烯(PP)隔膜。得益于碳纳米管的高电子导电性,以及MMT对多硫化物(LiPS)的强吸附能力和低的锂离子传输势垒,所得的交联多孔CNT-MMT复合阻挡层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和高... 将一维碳纳米管(CNT)和二维蒙脱土(MMT)纳米片复合并用于修饰商用聚丙烯(PP)隔膜。得益于碳纳米管的高电子导电性,以及MMT对多硫化物(LiPS)的强吸附能力和低的锂离子传输势垒,所得的交联多孔CNT-MMT复合阻挡层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和高的锂离子传输能力,表现出抑制LiPS穿梭的性能,因此实现了高硫利用率。结果表明,该复合阻挡层修饰的PP隔膜有效提升了锂硫电池的锂离子扩散系数、放电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所组装锂硫电池的0.1 C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373 mAh g^(-1),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1 C下经500次循环后其每圈容量衰减率仅为0.0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多硫穿梭 二维蒙脱土 碳纳米管 阻挡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