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贵州碾茶茶园覆网方式浅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骆科胜
李峪
+1 位作者
兰方强
张永江
《中国茶叶》
2021年第2期60-64,共5页
贵州碾茶茶园覆网方式主要有直接覆盖、隧道式覆盖和大棚覆盖3种,其中直接覆盖成本最低,用工最少,操作简单,但容易使蓬面芽叶受损或被灼伤,芽叶产量相对偏低且品质有所下降;大棚覆盖成本最高,用工最多,操作复杂,但蓬面芽叶较完整,受损小...
贵州碾茶茶园覆网方式主要有直接覆盖、隧道式覆盖和大棚覆盖3种,其中直接覆盖成本最低,用工最少,操作简单,但容易使蓬面芽叶受损或被灼伤,芽叶产量相对偏低且品质有所下降;大棚覆盖成本最高,用工最多,操作复杂,但蓬面芽叶较完整,受损小,产量较高,芽叶品质有所提高;隧道式覆盖一次性投入比大棚覆盖少,但实际操作时用工较多,芽叶品质则位于前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茶茶园
直接覆盖
隧道式覆盖
大棚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黔中山地不同种植方式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特征
被引量:
5
2
作者
张健
徐明
+2 位作者
陈驰
张姣
陈进
《茶叶学报》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揭示黔中山地不同种植方式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选择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乡3种不同种植方式的茶园(新茶园Tx、普通茶园Tp和碾茶园Tn)作为研究对象,以周边植被马尾松林作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对土壤真菌ITS扩增片段进行...
揭示黔中山地不同种植方式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选择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乡3种不同种植方式的茶园(新茶园Tx、普通茶园Tp和碾茶园Tn)作为研究对象,以周边植被马尾松林作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对土壤真菌ITS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分析不同种植方式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不同种植方式茶园土壤真菌OTUs丰富度表现出:Tx(1636)>Tp(1281)>Tn(1197),茶园土壤真菌群落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优势门类群,未分类刺盾炱菌目(unclassified_o__Chaetothyriales)、曲霉菌科(Aspergillaceae)、三型霉菌科(Trimorphomycetaceae)和黏毛菌科(Myxotrichaceae)等为优势科类群;层级聚类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茶园土壤真菌群落间存在显著差异;CCA分析表明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是影响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的重要因子;FUNGuild功能预测结果表明未定义腐生真菌、真菌寄生-未定义腐生生物和杜鹃花类菌根真菌等是茶园土壤真菌群落中的优势功能类群。研究表明不同种植方式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真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种植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黔中山地茶园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细菌群落的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张姣
徐明
+3 位作者
杨云礼
陈驰
陈进
张健
《茶叶学报》
2021年第3期135-143,共9页
为探究黔中山地茶园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选择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乡3种不同种植方式的茶园(新茶园、普通茶园和碾茶园)作为研究对象,以周边植被马尾松林作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对土壤细菌16S rRNA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分析不...
为探究黔中山地茶园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选择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乡3种不同种植方式的茶园(新茶园、普通茶园和碾茶园)作为研究对象,以周边植被马尾松林作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对土壤细菌16S rRNA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分析不同种植方式下茶园土壤的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茶园土壤细菌群落共鉴定出41门、111纲、266目、439科、852属、1767种和4793 OTUs;其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为优势门类群,大豆根瘤菌属和鞘脂杆菌属为优势属类群;不同种植方式下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间共有OTUs和特有OTUs分别约占70%和30%;RDA分析表明土壤有效磷是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的重要影响因子;Tax4Fun预测的基因功能预测结果显示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明显高于其它代谢途径,且不同种植方式下茶园土壤细菌群落存在差异(P>0.05)。由此表明不同种植方式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不同种植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产地抹茶儿茶素测定及感官评审对比解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武蓓琪
路建林
+4 位作者
王闪
白志文
汪璐
田应刚
王洪新
《中国茶叶》
2023年第10期14-24,共11页
为了探究贵州抹茶与日本抹茶的品质差异及建立贵州抹茶的评价标准,本文对16个贵州抹茶及6个日本抹茶进行了感官评定,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儿茶素类物质含量和咖啡碱(CAF)含量,构建HPLC指纹图谱,同时对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
为了探究贵州抹茶与日本抹茶的品质差异及建立贵州抹茶的评价标准,本文对16个贵州抹茶及6个日本抹茶进行了感官评定,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儿茶素类物质含量和咖啡碱(CAF)含量,构建HPLC指纹图谱,同时对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贵州抹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贵州及日本抹茶指纹图谱得到5个共有色谱峰,分别是没食子酸(GA)、表没食子儿茶素(EGC)、CAF、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相似度均在0.949以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到3个主成分:PC1(代表儿茶素含量)、PC2(代表CAF含量)、PC3(代表GA含量),累积贡献率达80.28%,可以解释80%以上原始变量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抹茶
儿茶素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与日本抹茶氨基酸指纹图谱的构建及差异性分析
5
作者
武蓓琪
白志文
+3 位作者
王闪
汪璐
田应刚
王洪新
《茶叶通讯》
2023年第4期490-499,共10页
为了探讨中国与日本不同品牌抹茶中氨基酸含量的差异性,采用OPA-FMOC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16种贵州抹茶及6种日本抹茶中游离氨基酸和酸水解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通过SPSS Statistics 19和Origin 8.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
为了探讨中国与日本不同品牌抹茶中氨基酸含量的差异性,采用OPA-FMOC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16种贵州抹茶及6种日本抹茶中游离氨基酸和酸水解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通过SPSS Statistics 19和Origin 8.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制作指纹图谱,采用组间连接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贵州抹茶的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在0.60%~2.58%,水解氨基酸总量在20.31%~25.75%,整体含量较日本抹茶偏低,个别品种接近日本抹茶,但茶氨酸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日本抹茶。不同来源的抹茶,其呈味氨基酸的含量也有明显不同。说明游离氨基酸和酸水解氨基酸指纹图谱可以作为抹茶特征识别的依据之一,并为抹茶原料选择和加工工艺优化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
抹茶
氨基酸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呈味氨基酸
贵州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州碾茶茶园覆网方式浅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骆科胜
李峪
兰方强
张永江
机构
贵州
贵茶
(
集团
)
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茶叶》
2021年第2期60-64,共5页
文摘
贵州碾茶茶园覆网方式主要有直接覆盖、隧道式覆盖和大棚覆盖3种,其中直接覆盖成本最低,用工最少,操作简单,但容易使蓬面芽叶受损或被灼伤,芽叶产量相对偏低且品质有所下降;大棚覆盖成本最高,用工最多,操作复杂,但蓬面芽叶较完整,受损小,产量较高,芽叶品质有所提高;隧道式覆盖一次性投入比大棚覆盖少,但实际操作时用工较多,芽叶品质则位于前两者之间。
关键词
碾茶茶园
直接覆盖
隧道式覆盖
大棚覆盖
Keywords
tea grinding garden
direct covering
tunnel covering
greenhouse covering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黔中山地不同种植方式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特征
被引量:
5
2
作者
张健
徐明
陈驰
张姣
陈进
机构
贵州
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真菌资源研究所
贵州
贵茶
(
集团
)
有限公司
出处
《茶叶学报》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60234,31660150)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20]1YO11号)
贵州省农业资源环境管理站-农业与农村部项目(091821104022292027-4)。
文摘
揭示黔中山地不同种植方式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选择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乡3种不同种植方式的茶园(新茶园Tx、普通茶园Tp和碾茶园Tn)作为研究对象,以周边植被马尾松林作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对土壤真菌ITS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分析不同种植方式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不同种植方式茶园土壤真菌OTUs丰富度表现出:Tx(1636)>Tp(1281)>Tn(1197),茶园土壤真菌群落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优势门类群,未分类刺盾炱菌目(unclassified_o__Chaetothyriales)、曲霉菌科(Aspergillaceae)、三型霉菌科(Trimorphomycetaceae)和黏毛菌科(Myxotrichaceae)等为优势科类群;层级聚类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茶园土壤真菌群落间存在显著差异;CCA分析表明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是影响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的重要因子;FUNGuild功能预测结果表明未定义腐生真菌、真菌寄生-未定义腐生生物和杜鹃花类菌根真菌等是茶园土壤真菌群落中的优势功能类群。研究表明不同种植方式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茶园土壤
真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种植方式
Keywords
Tea plantation soil
fungal communit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planting pattern
分类号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黔中山地茶园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细菌群落的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张姣
徐明
杨云礼
陈驰
陈进
张健
机构
贵州
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真菌资源研究所
贵州
贵茶
(
集团
)
有限公司
出处
《茶叶学报》
2021年第3期135-14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60234、31660150)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20]1 YOll号)
贵州省农业资源环境管理站(091821104022292027-4)。
文摘
为探究黔中山地茶园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选择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乡3种不同种植方式的茶园(新茶园、普通茶园和碾茶园)作为研究对象,以周边植被马尾松林作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对土壤细菌16S rRNA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分析不同种植方式下茶园土壤的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茶园土壤细菌群落共鉴定出41门、111纲、266目、439科、852属、1767种和4793 OTUs;其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为优势门类群,大豆根瘤菌属和鞘脂杆菌属为优势属类群;不同种植方式下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间共有OTUs和特有OTUs分别约占70%和30%;RDA分析表明土壤有效磷是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的重要影响因子;Tax4Fun预测的基因功能预测结果显示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明显高于其它代谢途径,且不同种植方式下茶园土壤细菌群落存在差异(P>0.05)。由此表明不同种植方式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茶园土壤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不同种植方式
Keywords
tea plantation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plantation types
分类号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产地抹茶儿茶素测定及感官评审对比解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武蓓琪
路建林
王闪
白志文
汪璐
田应刚
王洪新
机构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贵州
贵茶
(
集团
)
有限公司
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南大学)
出处
《中国茶叶》
2023年第10期14-24,共11页
基金
国家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建设项目(JUFSTR20180204)
贵州省铜仁市科技支持计划项目(铜市科研〔2020〕14号)。
文摘
为了探究贵州抹茶与日本抹茶的品质差异及建立贵州抹茶的评价标准,本文对16个贵州抹茶及6个日本抹茶进行了感官评定,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儿茶素类物质含量和咖啡碱(CAF)含量,构建HPLC指纹图谱,同时对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贵州抹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贵州及日本抹茶指纹图谱得到5个共有色谱峰,分别是没食子酸(GA)、表没食子儿茶素(EGC)、CAF、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相似度均在0.949以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到3个主成分:PC1(代表儿茶素含量)、PC2(代表CAF含量)、PC3(代表GA含量),累积贡献率达80.28%,可以解释80%以上原始变量的信息。
关键词
抹茶
儿茶素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Keywords
matcha
catechins
HPLC
fingerprin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与日本抹茶氨基酸指纹图谱的构建及差异性分析
5
作者
武蓓琪
白志文
王闪
汪璐
田应刚
王洪新
机构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贵州
贵茶
(
集团
)
有限公司
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南大学)
出处
《茶叶通讯》
2023年第4期490-499,共10页
基金
国家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建设项目(JUFSTR20180204)
贵州省铜仁市科技支持计划项目(铜市科研[2020]14号)。
文摘
为了探讨中国与日本不同品牌抹茶中氨基酸含量的差异性,采用OPA-FMOC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16种贵州抹茶及6种日本抹茶中游离氨基酸和酸水解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通过SPSS Statistics 19和Origin 8.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制作指纹图谱,采用组间连接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贵州抹茶的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在0.60%~2.58%,水解氨基酸总量在20.31%~25.75%,整体含量较日本抹茶偏低,个别品种接近日本抹茶,但茶氨酸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日本抹茶。不同来源的抹茶,其呈味氨基酸的含量也有明显不同。说明游离氨基酸和酸水解氨基酸指纹图谱可以作为抹茶特征识别的依据之一,并为抹茶原料选择和加工工艺优化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
茶
抹茶
氨基酸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呈味氨基酸
贵州
日本
Keywords
Tea
Matcha
Amino acid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ingerprint
Flavored amino acids
China
Japan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TS272.7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贵州碾茶茶园覆网方式浅析
骆科胜
李峪
兰方强
张永江
《中国茶叶》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黔中山地不同种植方式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特征
张健
徐明
陈驰
张姣
陈进
《茶叶学报》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黔中山地茶园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细菌群落的研究
张姣
徐明
杨云礼
陈驰
陈进
张健
《茶叶学报》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不同产地抹茶儿茶素测定及感官评审对比解析
武蓓琪
路建林
王闪
白志文
汪璐
田应刚
王洪新
《中国茶叶》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国与日本抹茶氨基酸指纹图谱的构建及差异性分析
武蓓琪
白志文
王闪
汪璐
田应刚
王洪新
《茶叶通讯》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