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上游少数民族县域经济活动的累积环境效应研究——以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石明奎 彭昱 +1 位作者 邱晓敏 文传浩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1期88-91,共4页
为了探索珠江上游少数民族区域经济活动的累积环境效应与生态安全,我们选择三都水族自治县作为定位研究基地,对建国以来区域内经济活动变迁进行历史、现状研究和综合评估,揭示历史时期发展政策、发展模式、重大经济活动等人为扰动因素... 为了探索珠江上游少数民族区域经济活动的累积环境效应与生态安全,我们选择三都水族自治县作为定位研究基地,对建国以来区域内经济活动变迁进行历史、现状研究和综合评估,揭示历史时期发展政策、发展模式、重大经济活动等人为扰动因素在区域生态环境系统退化过程中的作用,评估少数民族经济活动的累积环境效应与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上游 少数民族 经济活动 累积环境效应 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忠实 文传浩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3-87,共5页
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总是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相关。一方面,文化多元性是人们在生态多样性的环境下适应性反应的产物;另一方面,在趋同的生境状况下,由于生产力低下和外来文化影... 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总是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相关。一方面,文化多元性是人们在生态多样性的环境下适应性反应的产物;另一方面,在趋同的生境状况下,由于生产力低下和外来文化影响等原因,多元的民族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又呈现出同一性特征。乡土传统文化模式的重构推动着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生态环境 互动影响 模式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上游少数民族农业区域生态安全预警研究——贵州境内22县实证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石明奎 彭昱 +1 位作者 李恩东 文传浩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6期50-54,共5页
区域生态安全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珠江上游少数民族农业区域的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其生态安全不仅事关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珠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 区域生态安全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珠江上游少数民族农业区域的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其生态安全不仅事关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珠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珠江上游少数民族农业区域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并通过对贵州境内22县的样本分析,横向比较,作出珠江上游少数民族农业区域生态安全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上游 少数民族 区域生态安全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弱农业区域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研究——以珠江上游流域为例 被引量:16
4
作者 彭昱 文传浩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6-9,共4页
我国脆弱农村区域如珠江上游流域生态持续恶化,出现了明显的生态赤字,亟需建立一个可度量生态安全的指标体系,选取与农业区域生态安全密切相关的综合指标体系,测量、搜集相应的数据,进而计算区域生态状况和动态变化趋势,揭示社会、经济... 我国脆弱农村区域如珠江上游流域生态持续恶化,出现了明显的生态赤字,亟需建立一个可度量生态安全的指标体系,选取与农业区域生态安全密切相关的综合指标体系,测量、搜集相应的数据,进而计算区域生态状况和动态变化趋势,揭示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为政府部门相关的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从而引导政府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督促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持续 农业区域 预警指标体系 生态安全 可持续发展 宏观管理 政府部门 流域 生态赤字 生态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以贵州省福泉市为个案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成虎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83-86,共4页
从刘易斯经典的"二元结构"人口流动模型到托达罗的三部门人口流动模型,对劳动力在部门间流动的研究都是在工业化迅速扩张、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对劳动力需求弹性很大的背景下进行的。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依靠城... 从刘易斯经典的"二元结构"人口流动模型到托达罗的三部门人口流动模型,对劳动力在部门间流动的研究都是在工业化迅速扩张、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对劳动力需求弹性很大的背景下进行的。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依靠城市很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阶段,解决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主要从农业内部空间的扩张着手,形成通过农业产业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村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人口流动模型 特色农产品 城镇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族的传统农耕文化 被引量:7
6
作者 韩荣培 文传浩 《古今农业》 2006年第1期32-44,共13页
孕育于百越母体中的水族稻作农业文明,在水族迁居黔桂边境之后,通过适时的文化调适,不但延续了原先“火耕水耨”的文化传统,更创造了“畲山为田”的梯田开发模式,劳动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体现了历史上他们与百越民族(骆越)的渊源关系,对... 孕育于百越母体中的水族稻作农业文明,在水族迁居黔桂边境之后,通过适时的文化调适,不但延续了原先“火耕水耨”的文化传统,更创造了“畲山为田”的梯田开发模式,劳动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体现了历史上他们与百越民族(骆越)的渊源关系,对历史的共同追忆,使人们打破了时空界线,形成了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族传统农耕 火耕水耨 畲山为田 文化认同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发达区域开发的空间组织模式与开发机制述评 被引量:2
7
作者 涂妍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9-63,共5页
欠发达区域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何引导区域经济活动主体形成合理的空间相互作用关系,以及采用何种机制在地域空间上整合区域生产力,从而提高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从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组织方式角度看,欠发达区域开发模式主要分为点域式... 欠发达区域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何引导区域经济活动主体形成合理的空间相互作用关系,以及采用何种机制在地域空间上整合区域生产力,从而提高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从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组织方式角度看,欠发达区域开发模式主要分为点域式、点轴式和网络式;从区域开发机制角度看,欠发达区域开发模式又分为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区域 经济开发 空间组织模式 核心竞争力 市场主导型模式 政府主导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