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空演化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蔡绍洪 谷城 张再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8-175,共8页
通过构建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9—2019年我国西部地区子系统发展指数及系统耦合协调度,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与ArcGIS软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协调度情况。... 通过构建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9—2019年我国西部地区子系统发展指数及系统耦合协调度,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与ArcGIS软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协调度情况。研究发现: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环境与经济发展指数稳定提升,资源发展指数有较大波动。耦合协调水平不断优化,从2009年部分地区濒临失调衰退,到2019年多数地区达到初级与中级耦合协调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其他子系统发展是制约其协调度提升的主要因素。全局Moran’s I体现出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具有“俱乐部趋同”特征,高—高集聚主要位于陕西、四川与云南一带,低—低集聚位于甘肃、宁夏、新疆和青海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度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 熵权法 ESDA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对工业污染影响效应的统计检验 被引量:33
2
作者 冯兰刚 阳文丽 +1 位作者 赵庆 尚姝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4-149,共6页
绿色金融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工业污染减排的有力“武器”。文章运用面板回归模型、中介效应及门限效应等多种模型方法检验了绿色金融对工业污染的影响效应,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在其间的中介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总体上对工业... 绿色金融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工业污染减排的有力“武器”。文章运用面板回归模型、中介效应及门限效应等多种模型方法检验了绿色金融对工业污染的影响效应,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在其间的中介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总体上对工业污染是抑制的。在引入产业结构升级后,绿色金融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间接抑制了工业污染,相对于引入前,绿色金融抑制工业排污路径更加多维化,这得益于绿色金融发展中以“绿色”为导向的投融资作用和技术革新的激励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金融的工业污染减排效应还存在以自身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单门限效应,绿色金融对工业污染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转换特征。从区域异质性角度出发,绿色金融发展对工业污染的抑制作用在东、中、西部地区呈现明显差异,但对工业污染物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工业污染 产业结构升级 异质性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数字经济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7
3
作者 蔡绍洪 谷城 张再杰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9,共9页
文章基于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熵权与变异系数综合赋权法、ESDA、自然断裂法、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中国数字经济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区域格局呈现出“东部... 文章基于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熵权与变异系数综合赋权法、ESDA、自然断裂法、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中国数字经济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区域格局呈现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和“沿海—内陆”阶梯递减之势;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和“两极化”特征,地区间的数字化差异并未得到有效缩减,仍面临着“数字鸿沟”进一步扩大的威胁;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外资依存度、产业结构优化、政府行为、城镇化以及人力资本高度关联,组合因子的驱动能力得到了双因子增强。因此,构建“组合”政策有助于提高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缩小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差异 ESDA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刊评文”的局限、本质及其辩证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俞立平 张再杰 肖成华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1-206,F0003,共7页
[目的/意义]“以刊评文”现象长期根植于我国的科技评价中,在破除“四唯”,回归科学研究本源属性背景下,研究其局限、本质,客观对待“以刊评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在分析“以刊评文”存在的问题与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期刊级... [目的/意义]“以刊评文”现象长期根植于我国的科技评价中,在破除“四唯”,回归科学研究本源属性背景下,研究其局限、本质,客观对待“以刊评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在分析“以刊评文”存在的问题与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期刊级别与研究水平的用户画像,论证了“以刊评文”的本质,并建立论文评价的比较框架,讨论了小样本论文比较、同级别大样本论文比较、同级别小样本与大样本论文比较、大样本下论文跨级别比较问题。[结果/结论]大样本情况下论文发表期刊的平均质量可以代表作者水平;机构评价时应该“以刊评文”为主、同行评议为辅;人才评价应该以同行评议为主、“以刊评文”为辅;“以刊评文”能够评价科研规模而代表作评价只能评价科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刊评文 学术评价 同行评议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报学在新文科建设中的作用及其思考 被引量:7
5
作者 俞立平 张矿伟 张再杰 《现代情报》 CSSCI 2022年第3期3-10,76,共9页
[目的/意义]情报学是人文社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质,体现了新文科建设的理念,在新文科建设契机下情报学必将大有可为。[方法/过程]本文在对情报学及新文科研究现状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情报学在新文科建设中的重... [目的/意义]情报学是人文社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质,体现了新文科建设的理念,在新文科建设契机下情报学必将大有可为。[方法/过程]本文在对情报学及新文科研究现状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情报学在新文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情报学诸多理论成果在人文社科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情报学为新文科建设提供技术方法;情报学研究范式变革体现了新文科建设范式变革的重要方向;情报学在学科交叉领域的探索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参考;情报学教育为新文科建设提供复合型人才支持。[结果/结论]提出了新文科建设契机下情报学发展的思考,情报学科要固本正源、开拓创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重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情报学相关交叉学科建设,扩展情报技术与方法在新文科中的应用,注重具备情报学理论的复合型新文科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学 新文科 交叉学科 人文社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属性学术评价方法鲁棒性及产生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俞立平 张再杰 《现代情报》 CSSCI 2022年第2期152-162,共11页
[目的/意义]本文提出多属性学术评价方法鲁棒性问题,即尽管评价方法不同,但评价结果排序却大致不变,评价方法选择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研究其产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JCR2019管理学期刊评价和线性评... [目的/意义]本文提出多属性学术评价方法鲁棒性问题,即尽管评价方法不同,但评价结果排序却大致不变,评价方法选择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研究其产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JCR2019管理学期刊评价和线性评价、TOPSIS、因子分析3种评价方法为例,通过计算不同评价方法的实际权重,将其放在同一框架下进行比较。[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指标高度相关是多属性评价方法鲁棒性的根本原因,本质上是不同评价方法的实际权重组合对高相关指标评价不敏感;评价指标相关度越高,评价方法鲁棒性越严重;评价方法鲁棒性还受高相关指标数量、评价对象数量的影响;实际权重对于评价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定要重视多属性学术评价方法鲁棒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评价 权重鲁棒性 评价方法鲁棒性 学术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社科TOP期刊载文量与影响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冉嘉睿 俞立平 +1 位作者 琚春华 张再杰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9-196,115,共9页
[研究目的]期刊载文量对人文社科期刊研究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我国人文社科期刊载文量的变化,分析其对期刊影响力的影响机制,从而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为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发展给予一定的启示。[研究方法]基于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 [研究目的]期刊载文量对人文社科期刊研究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我国人文社科期刊载文量的变化,分析其对期刊影响力的影响机制,从而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为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发展给予一定的启示。[研究方法]基于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以16本权威人文社科期刊为研究对象,在对载文量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期刊影响因子、h指数角度入手,探究其与载文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研究发现,人文社科类期刊载文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期刊载文量与较低影响因子的期刊呈负相关,与中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呈正相关;期刊载文量与h指数呈正相关;期刊载文量与影响因子、h指数间存在积极互动关系;基金论文比、篇均引文比对期刊影响因子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科期刊 载文量 影响因子 H指数 期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视角下中国区域人文社科研究水平评价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玉卿 俞立平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7-154,共8页
[研究目的]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开展地区人文社科水平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地区人文社科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区域h指数指标,采用sigmoid函数改进了传统的指标标准化方法,并采用主流的线性加权法进行... [研究目的]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开展地区人文社科水平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地区人文社科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区域h指数指标,采用sigmoid函数改进了传统的指标标准化方法,并采用主流的线性加权法进行评价。[研究结论]在研究质量视角下开展区域人文社科评价非常独特,宏观评价方法主要依靠指标体系,一些指标不能用于微观但可以用在宏观,宏观评价应注重数量和质量;我国地区人文社科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传统线性加权汇总评价中标准化方法有待改进;基于sigmoid函数标准化的线性加权是一种优秀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科 线性加权 评价方法 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