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王衍 周蝶 +2 位作者 袁礼伟 彭娇婷 张克新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5期36-41,共6页
农业碳减排对于实现“3060”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贵州省2013—2022年的统计数据,引入岩溶渗漏修正系数对IPCC法进行改进从而测算农业碳排放量,利用熵权法构建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并通过Malmquist指数测算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碳减排对于实现“3060”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贵州省2013—2022年的统计数据,引入岩溶渗漏修正系数对IPCC法进行改进从而测算农业碳排放量,利用熵权法构建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并通过Malmquist指数测算农业技术进步率,运用线性回归模型来研究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农业技术进步率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2013—2022年间贵州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2013—2022年间贵州省农业技术进步率呈现“波动上升、增量受限”的特征;农业技术进步每提升1单位,农业碳排放增加52.799单位;农业现代化水平每提高1单位,碳排放减少26.074单位。据此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贵州省农业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农业技术进步 线性回归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避籍制度与清代边省文学的发展——以贵州为考察中心
2
作者 李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7-142,共6页
清代边省文学发展迅猛,成为一种突出的文学现象,这与避籍制度有很大关系。避籍制度一方面促进了文人的地域流动,另一方面也迫使不愿外出就职的文人选择回避制度要求相对较弱的教职,为边省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具体说来,避籍制度对... 清代边省文学发展迅猛,成为一种突出的文学现象,这与避籍制度有很大关系。避籍制度一方面促进了文人的地域流动,另一方面也迫使不愿外出就职的文人选择回避制度要求相对较弱的教职,为边省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具体说来,避籍制度对清代边省文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江山之助不仅促进边省本地外出文人的创作,而且边省风景与风俗也激发了入边省文人的创作,丰富了边省文坛。二是避籍制度扩大了边省文人外出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促进了文人的地域流动,增进了文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三是避籍增进了主流文坛对边省文学的了解和认同,促进了边省文学的传播。避籍促进了文人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籍制度 边省文学 清代文学 文学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发展的价值探赜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英 舒乙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2,156,共9页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文明,有着丰富而深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活态化保护发展对保存村落原生态风貌、传承中华文明与守护精神家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极大地助力弘扬民族文化并...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文明,有着丰富而深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活态化保护发展对保存村落原生态风貌、传承中华文明与守护精神家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极大地助力弘扬民族文化并带领多民族走向现代化,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台阶,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传统村落 民族文化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学排行榜:类型、功用及其批评形态建构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兴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4-161,共8页
近年来,多种网络文学排行榜频繁发布,印证了网络文学的持续繁荣,也反映了社会关注力度的不断增强。网络文学排行榜经历了从“喜好榜”到“数据榜”、再到“数据榜”与“评选榜”并置的三个发展阶段。“数据榜”是引领消费的重要阅读指南... 近年来,多种网络文学排行榜频繁发布,印证了网络文学的持续繁荣,也反映了社会关注力度的不断增强。网络文学排行榜经历了从“喜好榜”到“数据榜”、再到“数据榜”与“评选榜”并置的三个发展阶段。“数据榜”是引领消费的重要阅读指南,但其构建的“数据信仰”需要警惕。“评选榜”是网络文学批评的一种新形态,形成内含多种价值引导的“机构化批评”。当前的网络文学批评已经形成读者在线批评、媒体人批评、专家批评与“机构化批评”“四环联动”的批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排行榜 数据榜 评选榜 机构化批评 批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电影中的贵州文化形象塑造与空间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为兵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62-65,共4页
从携带着历史传统与革命记忆的《突破乌江》(李昂,1961)、《蔓萝花》(范莱、赵焕章,1961)和《山寨火种》(刘忠明,1978),到21世纪《青红》(王小帅,2005)、《寻枪》(陆川,2002)和《人山人海》(蔡尚君,2011),贵州始终因其独特的地理空间位... 从携带着历史传统与革命记忆的《突破乌江》(李昂,1961)、《蔓萝花》(范莱、赵焕章,1961)和《山寨火种》(刘忠明,1978),到21世纪《青红》(王小帅,2005)、《寻枪》(陆川,2002)和《人山人海》(蔡尚君,2011),贵州始终因其独特的地理空间位置与民族文化特性成为中国民族电影创作的"重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文化 民族文化特性 形象塑造 突破乌江 赵焕章 王小帅 蔓萝花 空间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竟陵派“活物”诗论及其影响
6
作者 郑凯歌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7,共9页
以钟惺和谭元春为代表,竟陵派秉持“活物”诗观,体现在文章、书信、《古诗归》《唐诗归》及相关讨论中,最终由钟惺在评《诗经》后提出“《诗》,活物也”。竟陵派“活物”诗论受当时政坛环境、文坛风气及前代诗学等多种因素影响,也与钟... 以钟惺和谭元春为代表,竟陵派秉持“活物”诗观,体现在文章、书信、《古诗归》《唐诗归》及相关讨论中,最终由钟惺在评《诗经》后提出“《诗》,活物也”。竟陵派“活物”诗论受当时政坛环境、文坛风气及前代诗学等多种因素影响,也与钟惺、谭元春的个性和际遇相关,涉及诗歌创作、文本、鉴赏多个方面,主张诗歌创作灵动新异、诗歌文本涵义隽永、解读灵变,归旨于“隐秀”,在明清之际引起强烈反响,产生正反两个方面的评价,成为中国文论史上的经典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陵派 诗为活物 《诗经》 《诗归》 隐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闲莫作等闲看:论风暴眼中《汉上消闲集》的文学观念
7
作者 李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7-103,共7页
《汉上消闲集》是汉上消闲社社主宦应清主持选编的以旧体诗词为主的文学作品集,社团活动与诗文刊刻发生在辛亥革命前夕处在暴风旋涡之中的武汉。《汉上消闲集》体现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地域中文学观念的变化,以对传统文学观念... 《汉上消闲集》是汉上消闲社社主宦应清主持选编的以旧体诗词为主的文学作品集,社团活动与诗文刊刻发生在辛亥革命前夕处在暴风旋涡之中的武汉。《汉上消闲集》体现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地域中文学观念的变化,以对传统文学观念的继承来对抗当时文学的消闲游戏观念,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首先,汉上消闲社以消闲为名,却有严肃的创作目的,不能以游戏之作视其作品。其次,汉上消闲社表现传统文士坚守传统的一面,以“扶轮大雅”为宗旨,倡导“雅而不虐”的文学。再次,汉上消闲社重视发挥文学反映现实社会的功能,重视文学的传播功能,力图用文学传递社会的声音。最后,《汉上消闲集》重视文学的历史作用,以诗存史,以诗存人,保存大量史料,且在考证辛亥前夕文学社团、人名字号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宦应清 《汉上消闲集》 旧体诗词 文学社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民众对专家系统的信任研究
8
作者 龚捷 舒琴琴 任晓东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6,共4页
风险社会充满不确定性,社会风险因素不断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民众与专家系统的信任关系存在“有限”信任取代完全依赖、盲从式跟风、信任缺失等问题。从风险传播视角出发,分析民众与专家系统信任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专家与... 风险社会充满不确定性,社会风险因素不断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民众与专家系统的信任关系存在“有限”信任取代完全依赖、盲从式跟风、信任缺失等问题。从风险传播视角出发,分析民众与专家系统信任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专家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认知落差、媒体不当报道消解专家公信力、对话机制缺失影响专家观点传播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落实公众参与交流机制、规范新闻媒体报道、优化专家风险话语表达等修复和调整民众对专家系统信任关系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专家系统 信任 风险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地方古籍出版探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双梅 陈为兵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5-68,共4页
地方古籍出版在文化地域传承与保护、增进地方特色文化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专业性有待提升、受众面狭窄、重复出版等问题。文章从我国地方古籍出版的意义、现状和问题出发,提出我国古籍出版须强化内容建设,在政府部门、... 地方古籍出版在文化地域传承与保护、增进地方特色文化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专业性有待提升、受众面狭窄、重复出版等问题。文章从我国地方古籍出版的意义、现状和问题出发,提出我国古籍出版须强化内容建设,在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与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获得相应的内容保障,促进古籍出版向立体化、多元化发展;打造地方古籍出版特色,以好题材好故事在内容上取胜,配合多样化产品路径开发大众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古籍 现状 困境 市场 技术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变迁影响下的当代美学议题更迭——兼及对新时代文艺生产IP化的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兴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共11页
从发展历程来看,市场变迁对当代美学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围绕市场化进行的美学争论的焦点是文艺的商品属性与审美属性、意识形态性之间的关系,以及雅与俗的审美观念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文艺的商品属性与审美属性其实属于不同的逻辑层... 从发展历程来看,市场变迁对当代美学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围绕市场化进行的美学争论的焦点是文艺的商品属性与审美属性、意识形态性之间的关系,以及雅与俗的审美观念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文艺的商品属性与审美属性其实属于不同的逻辑层面,并不必然对立。文艺的意识形态性由生产、消费和语境等多种因素决定,因而商品化文艺也并非必然在意识形态上是虚假和错误的。“俗”的审美观念与“雅”的审美观念应为差异化的存在,是可以并存的。新时代文艺生产工业化程度的提升,推动文艺生产IP化。面对生产与消费中的问题,我们应倡导创造性创意,开展持续的、全民性的审美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变迁 当代美学 文艺市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传统“节”德的价值向度论析
11
作者 邓立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57,共6页
从儒家伦理的视野检审,“节”是以价值及道德为样态的观念性存在,同时是以主体的行为为依据的道德实践。儒家“节”德的价值依“道”“义”而生,主体的价值生成、超越境遇的价值彰显、跨越境界的价值建构等多维向度,可视为由传统价值观... 从儒家伦理的视野检审,“节”是以价值及道德为样态的观念性存在,同时是以主体的行为为依据的道德实践。儒家“节”德的价值依“道”“义”而生,主体的价值生成、超越境遇的价值彰显、跨越境界的价值建构等多维向度,可视为由传统价值观念衍生、拓展、凝练而成的一个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价值共同体。“节”德的价值是主体对于传统道德修为、践履、形塑的伦理表征,以此回应谁支撑这一价值的生成,如何彰显这一价值,以及建构这一价值有何独特方式等问题。其探究旨在以价值哲学的视野对“节”德及其转化、建设作本源意义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德 境遇 境界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MT模式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神话影像符号解码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纾舒 王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07-112,共6页
中国神话文化源远流长。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文艺创作领域,以中国神话传说为蓝本的影视剧作顺势而生,中国神话题材电影层出不穷[1]。如今,符号生产与消费方兴未艾,有效的符号创造可为消费者带来真正的精神价值。当下,作为... 中国神话文化源远流长。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文艺创作领域,以中国神话传说为蓝本的影视剧作顺势而生,中国神话题材电影层出不穷[1]。如今,符号生产与消费方兴未艾,有效的符号创造可为消费者带来真正的精神价值。当下,作为符号消费者存在的个人则愈发注重观影过程中的感官体验、情感共鸣和精神升华。本文从符号学与文化传播入手,以DIMT的符号学模式为理论框架,通过解析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中的中国神话符号,探讨中国神话电影中符号的生产和意义构建等,尝试从新的角度解析中国神话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共鸣 哪吒 影视剧作 科技进步 感官体验 影像符号 文艺创作 神话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问所系:汉大赋的文本建构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言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1-162,共12页
汉大赋假设问对、虚阔铺陈、博物胪列的文体特点之形成,有得于先秦诸子学说、纵横之谈及汉代经学系统的润泽,彰显大赋创作的学问所系意涵。赋家基于类思维,于赋中以类相从铺叙物事,体察物类情志,进而以夸饰技法,拈来远古神话和四方奇物... 汉大赋假设问对、虚阔铺陈、博物胪列的文体特点之形成,有得于先秦诸子学说、纵横之谈及汉代经学系统的润泽,彰显大赋创作的学问所系意涵。赋家基于类思维,于赋中以类相从铺叙物事,体察物类情志,进而以夸饰技法,拈来远古神话和四方奇物,创造凌铄于现实的想象世界,最终落实到字词的繁难,名物敷写、物态形容的同形衍复,或因声造形,乃见学问。以致后世论赋必称才学,递相仿效汉作,竞技炫才,诗词创作也以学问为本,于宋代形成“以学问为诗(词)”的创作潮流,具有开创范式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大赋 学问 文本 语用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型学框架下的侗语北部方言指示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小云 胡素华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3-95,共13页
指示词概念包括代词性的指示词和限定名词的指示词。侗语北部方言的指示代词系统为"近-远"二分,限定性的指示词系统为"近-中-远"三分。文章在类型学视野下,详尽地描写侗语北部方言指示词系统,从而探索其共时和历时... 指示词概念包括代词性的指示词和限定名词的指示词。侗语北部方言的指示代词系统为"近-远"二分,限定性的指示词系统为"近-中-远"三分。文章在类型学视野下,详尽地描写侗语北部方言指示词系统,从而探索其共时和历时的类型学特征。在共时层面,文章分别对指示代词和限定性指示词的语义、句法和语用功能等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重要特征(如量词修饰语结构的语序和指示词的分化特征)与亲属语言进行了比较。在历时层面,分析了指示词的来源和语法化路径。认为近指代词源于处所附缀与近指限定词的共同语法化;中指限定词源于第二人称单数代词的语法化;限定性指示词进一步语法化为关系化标记和定指标记。研究成果可为侗语语法的深入研究和跨语言的指示词类型学研究提供启发和实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语北部方言 指示代词 指示限定词 语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图景到意境:《只有芸知道》的影像审美进化论
15
作者 栾巧云 顾雪松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9-101,共3页
《只有芸知道》的故事,发生在新西兰克莱德小镇,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远方。有点年纪的观众,难免会从片名和故事发生的地方联想到顾城的诗句: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1]剧情在油画般的背景下展开,片... 《只有芸知道》的故事,发生在新西兰克莱德小镇,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远方。有点年纪的观众,难免会从片名和故事发生的地方联想到顾城的诗句: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1]剧情在油画般的背景下展开,片尾的字幕,告诉观众故事的真相和电影的题材出处,留给观众的除了对人物命运的惋惜、音乐婉转的旋律,还有那些明信片一般的风景画面。这些美好的景色与人物不幸的命运构成极大的反差。美国风景研究学者米切尔将风景视为文化的建构及过程,作为一种文化表述的媒介,可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如文学、绘画、摄影、影视来再现;还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谈或是其他“有声形象”来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莱德 文化表述 人物命运 米切尔 明信片 进化论 影像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沿河县沙子空心李品牌建设现状及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梦琴 张繻 张裴裴 《南方农业》 2023年第4期202-204,共3页
作为地理标志产品,沙子空心李品牌建设已获多方帮扶。为了实现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沙子空心李品牌建设,从乡村振兴视角下出发,分析沙子空心李品牌建设的现状及问题,从政府、企业、农户层面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 作为地理标志产品,沙子空心李品牌建设已获多方帮扶。为了实现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沙子空心李品牌建设,从乡村振兴视角下出发,分析沙子空心李品牌建设的现状及问题,从政府、企业、农户层面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拓宽销售渠道建设完备的监管体系,企业应积极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明确品牌定位、优化品牌形象、创新品牌营销策略,农户应强化品牌意识、助力产业规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李 农产品品牌 乡村振兴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对外汉语教学融入茶文化的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姣姣 《福建茶叶》 2021年第8期135-136,共2页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流行“汉语热”现象,为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提供新的契机。然后,对外教学汉语大多将重点放在词汇、语法等层面,没有将中国传统文化考虑在内,这显然不利于我国对外汉语事业的长远发展。基于此,文...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流行“汉语热”现象,为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提供新的契机。然后,对外教学汉语大多将重点放在词汇、语法等层面,没有将中国传统文化考虑在内,这显然不利于我国对外汉语事业的长远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融入茶文化的作用,接着分析了相关的融入原则,最后重点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融入策略,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对外汉语 茶文化 融入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殖民时期缅甸国内的英缅族群关系研究——以奥威尔的《缅甸岁月》为中心
18
作者 刘权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3-49,共7页
1824年至1885年期间,英国通过3次侵缅战争使缅甸沦落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缅甸自此开启了60多年被殖民统治的历史。英国对缅殖民政策主要包括分而治之、以印治缅、以缅治缅、间接统治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缅人内部的分化... 1824年至1885年期间,英国通过3次侵缅战争使缅甸沦落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缅甸自此开启了60多年被殖民统治的历史。英国对缅殖民政策主要包括分而治之、以印治缅、以缅治缅、间接统治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缅人内部的分化与对立,并致使缅甸国内的英缅族群关系呈现出多重面向。具体而言,缅人中的精英群体在殖民统治中成为了既得利益者,他们与英国统治者结成了某种形式的合谋与互惠的关系;处于社会底层的缅人则是反英殖民统治的核心主体及中坚力量,他们与英国统治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对立和冲突。《缅甸岁月》是奥威尔的重要代表作,其以作者在英属缅甸的生活经历为基础,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殖民时期缅甸国内的社会现实与政治生态,具有较强的民族志色彩。英缅族群关系是《缅甸岁月》的核心主题之一,其既呈现了当时英国人对东方的认知和理解,也刻画了缅人对殖民者的多重态度与复杂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属缅甸 英缅族群关系 以缅治缅 《缅甸岁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跨媒介叙事的符码重塑与美学再探
19
作者 马言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3,共6页
根据小说《红楼梦》改编而成的电影常因为语意的流失及与原著的差异而遭到批判,创作主体也表达了自我的无奈。要知道,电影改编是在基本遵循原著基础上的自我创新,小说中人物、服饰、饮食、屋舍、车驾、山水等具有史实性的内容,都在电影... 根据小说《红楼梦》改编而成的电影常因为语意的流失及与原著的差异而遭到批判,创作主体也表达了自我的无奈。要知道,电影改编是在基本遵循原著基础上的自我创新,小说中人物、服饰、饮食、屋舍、车驾、山水等具有史实性的内容,都在电影中获得充分的展现,而心理、情感则难以直接呈现。这是因为小说与电影叙事语言不同,进而造成不同表意符号之间的不可通约,但这并不否定电影独立的艺术地位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叙事 小说《红楼梦》 叙事语言 电影改编 史实性 自我创新 创作主体 不可通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根文化视域下的管虎电影探微
20
作者 唐丽君 张武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9-81,共3页
从早年的小成本电影《上车,走吧》,到新近上映的商业巨制《八佰》,管虎始终保持了对草根阶层的偏爱。底层小人物的视角是他最为偏爱的观照世界的角度,普罗大众真实的甚至卑微的想法不断被他电影中的人物宣之于口。草根群体中的创造性和... 从早年的小成本电影《上车,走吧》,到新近上映的商业巨制《八佰》,管虎始终保持了对草根阶层的偏爱。底层小人物的视角是他最为偏爱的观照世界的角度,普罗大众真实的甚至卑微的想法不断被他电影中的人物宣之于口。草根群体中的创造性和顽强性、功利性和纪律性等在其电影中得到了鲜活展现。而与同样擅于表现草根阅历的宁浩、贾樟柯等导演相比,管虎又有着属于自己的表意方式。应该说,对于草根的世界,管虎实现了他的个性化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虎电影 美学范式 草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