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普惠金融能否缩小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 被引量:2
1
作者 江唐洋 李晓龙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7,共9页
本文深入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的内在机理,并利用2012—2022年中国277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收敛模型,实证检验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的变动特征以及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在考虑空间效... 本文深入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的内在机理,并利用2012—2022年中国277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收敛模型,实证检验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的变动特征以及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在考虑空间效应的情形下,中国包容性绿色增长存在条件β收敛特征,即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逐渐缩小;数字普惠金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加快了包容性绿色增长速度,有利于缩小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资本要素流动是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的内在机制。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数字普惠金融的三个维度中,覆盖广度对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的缩小作用更强,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的缩小作用在中西部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 空间收敛 资本要素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市域数字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丁锐 傅俊 +1 位作者 朱宇琦 杜琳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7,共8页
采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地理探测器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2011—2021年中国279个城市数字经济韧性的时空跃迁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的作用方向与作用强度。结果显示:①研究期内数字经济韧性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高水平地区呈“菱... 采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地理探测器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2011—2021年中国279个城市数字经济韧性的时空跃迁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的作用方向与作用强度。结果显示:①研究期内数字经济韧性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高水平地区呈“菱形”空间分布格局。②多数城市的数字经济韧性局部空间转移方向较稳定,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性。③电信业务收入、移动电话用户数、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具有较强解释力,其中,前三位因子对各城市数字经济韧性的影响均为促进作用,后两位因子以促进作用为主;从作用强度看,电信业务收入对数字经济韧性的平均影响程度呈下降趋势,其余4个因子均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韧性 时空跃迁 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能否促进高质量就业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龙 刘雨欣 张琼月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8,共11页
基于2005—2020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将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对高质量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就业。机制检验表... 基于2005—2020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将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对高质量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就业。机制检验表明,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能够通过增强信贷可得性和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促进高质量就业。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对高质量就业的促进作用在行政等级、政商关系健康度以及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 高质量就业 多期双重差分法 准自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金融、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 被引量:17
4
作者 喻微锋 郑建峡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85,共18页
本文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调控机制。整体上互联网金融发展弱化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的调控机制。基于GMM方法对2007—2019年我国194家银行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发现:适度宽松的价格型、数量型货币政策都... 本文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调控机制。整体上互联网金融发展弱化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的调控机制。基于GMM方法对2007—2019年我国194家银行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发现:适度宽松的价格型、数量型货币政策都能扩大银行风险承担,进一步研究发现4种细分互联网金融业态——支付结算、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信息处理也都一致弱化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的调控机制。异质性检验与银行分样本检验结果表明,相比城商行、农商行、外资银行等中小银行,国有、股份制等大型银行更能缓释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影响。另外,互联网金融被纳入监管体系后,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的调控作用仍然有效,但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银行风险会受到互联网金融的抑制。最后本文对商业银行、货币政策制定者等提出有关建议,这对宏观货币政策调控以及稳定金融风险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价格型货币政策 数量型货币政策 银行风险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汇率风险和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策 王文清 +1 位作者 刘尔卓 何青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6-49,共14页
在新发展格局下,现代产业发展更加注重发展和安全的平衡。本文采用2005—2018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各行业面临的汇率风险暴露和国外产业竞争。研究发现:中国有42.6%的行业面临汇率风险暴露,资源品行业受到汇率冲击的影响最为严重,可贸易... 在新发展格局下,现代产业发展更加注重发展和安全的平衡。本文采用2005—2018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各行业面临的汇率风险暴露和国外产业竞争。研究发现:中国有42.6%的行业面临汇率风险暴露,资源品行业受到汇率冲击的影响最为严重,可贸易品行业受益于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但汇率的敏感性远低于日美贸易战时期。中国有38.9%的行业面临来自美国的产业竞争,产业支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产业的竞争力。除美国外,中国的产业竞争主要来自英国、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后疫情时代企业国际化的困难和应对。本文的研究对于汇率风险管理和产业政策制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率风险 中美贸易摩擦 产业竞争 产业政策 企业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市场开放下企业创新策略选择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小成 朱东炬 +1 位作者 刘明显 王武林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5-98,共14页
本文以2010—2019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应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开通提高了标的企业实质性创新投入,但是也助长了策略性创新行为。路径分析表明,沪港通主要... 本文以2010—2019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应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开通提高了标的企业实质性创新投入,但是也助长了策略性创新行为。路径分析表明,沪港通主要通过影响企业内源融资与改善外部信息环境,缓解融资约束与信息不对称性,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为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开放制度、提高政策甄别能力与扶持企业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性创新投入 策略性创新投入 专利申请 沪港通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预期还是情绪异化?——IPO高抑价解释的新见解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小成 谭琳琳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76-987,共12页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异质预期和情绪异化都对IPO抑价产生较大的影响,然而,它们如何共同对IPO抑价产生影响并没有进行研究。基于此,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工具,通过刻画投资者异质预期和情绪异化,构建投资者异质预期与情绪异化下的IPO抑价...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异质预期和情绪异化都对IPO抑价产生较大的影响,然而,它们如何共同对IPO抑价产生影响并没有进行研究。基于此,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工具,通过刻画投资者异质预期和情绪异化,构建投资者异质预期与情绪异化下的IPO抑价模型,分析投资者异质预期和情绪异化对IPO抑价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投资者异质预期和情绪异化均与IPO抑价正相关,即正向异质和正向异化提高IPO抑价,而负向异质和负向异化降低IPO抑价;与只存在异质预期或情绪异化的情况相比,当两者同时存在时,正向异化或正向异质的存在会使得IPO抑价更高,负向异化或负向异质的存在会使得IPO抑价更低;此外,异质预期和情绪异化对IPO抑价的影响程度由机构和散户投资者的数量结构决定。进一步研究表明,IPO抑价还与一级市场机构投资者对新股的预期、机构投资者的数量负相关,与二级市场机构和散户投资者对新股的预期、发行规模正相关。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行为金融IPO抑价理论,也为IPO高抑价解释提供了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预期 情绪异化 投资者结构 IPO抑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