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
1
作者 余登利 吴天柔 +3 位作者 安明态 刘绍飞 谭成江 陈正仁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0期1-8,共8页
为探究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本研究采用近年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和真菌专项调查数据以及查阅最新发表的相关文献,分析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大型真菌共有2门8纲22目77科17... 为探究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本研究采用近年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和真菌专项调查数据以及查阅最新发表的相关文献,分析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大型真菌共有2门8纲22目77科175属424种,绝大部分真菌属担子菌门。优势科主要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鬼笔科(Phallaceae)等9科(46属188种);优势属主要为红菇属(Russula)、鹅膏属(Amanita)、炭角菌属(Xylaria)等17属(155种)。保护区内大型真菌主要以土生真菌为主,共48科90属222种,占物种总数的52.4%;其次为腐生真菌,共43科85属152种,占总物种数的35.8%;共生真菌、寄生真菌、粪生真菌占比均较小,仅占物种总数的10%以下。科属均主要以世界广布类型为主,其次为北温带分布和热带-亚热带分布类型。从资源应用分析,保护区内食用菌与药用菌占据优势地位,43种食用菌、138种药用菌、69种食药兼用菌、36种毒菌,其余为应用类型不详种。大型真菌物种受威胁状态统计分析,发现近危(NT)物种3种,仅占总物种数的0.71%,无易危、濒危和极危物种。本研究可为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多样性 资源评估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叶兜兰种群资源现状与分布特征
2
作者 吴天柔 余登利 +4 位作者 安明态 刘绍飞 陈正仁 谭成江 刘锋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1期140-146,共7页
对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小叶兜兰种群进行样方调查,了解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小叶兜兰(Paphiopedilum barbigerum)的种群数量特征、繁殖策略及群落生态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调查发现小叶兜兰植株1794株,年龄结构以成熟植... 对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小叶兜兰种群进行样方调查,了解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小叶兜兰(Paphiopedilum barbigerum)的种群数量特征、繁殖策略及群落生态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调查发现小叶兜兰植株1794株,年龄结构以成熟植株为主(55.24%),种群生长与发展趋势为稳定型,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性。繁殖策略以分檗繁殖为主(占比大于90%),开花株率仅40%,有性繁殖效率低下导致单株生存活力分化(平均展叶率63.65%)。生境适应性分析显示,该物种集中分布于海拔800~900 m的疏林区(郁闭度30%~50%)。种间联结网络结果表明,小叶兜兰与粗毛淫羊藿(Epimedium acuminatum)、寒莓(Rubus buergeri)等具有生态位重叠,物种共存率较高;与马铃苣苔(Oreocharis amabilis)、十字薹草(Carex cruciata)、日本蛇根草(Ophiorrhiza japonica)等草本植物存在生态位竞争关系。研究结果丰富了喀斯特地貌区濒危植物的种群生态研究,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与参考,建议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对小叶兜兰及其生境的保护与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兜兰 种群特征 种间关联 喀斯特地貌区生境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佛山方竹抚育对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
作者 余登利 安明态 +2 位作者 白旭明 余江洪 杨雪 《贵州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7-12,33,共7页
为摸清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抚育措施对金佛山方竹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采用不同地段、多样地调查方法,分别对22个抚育区、6个非抚育区共28个样地进行调查,分析抚育区和非抚育区植物群落优势物种组成及植物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 为摸清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抚育措施对金佛山方竹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采用不同地段、多样地调查方法,分别对22个抚育区、6个非抚育区共28个样地进行调查,分析抚育区和非抚育区植物群落优势物种组成及植物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抚育区有维管束植物72科128属169种,非抚育区有维管束植物41科62属73种。(2)抚育区群落乔木层以亮叶水青冈、半边月和梾木为主,重要值分别为26.26%、9.82%和8.39%,灌木层以金佛山方竹占主要优势,草本层没有优势物种;非抚育区群落乔木层以梾木、灯台树和亮叶水青冈为主,重要值分别为16.08%、14.44%和10.98%,灌木层以金佛山方竹占主要优势,草本层以楼梯草为优势物种。(3)抚育区和非抚育区乔灌草的多样性指数均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抚育区的物种多样性要高于非抚育区,表明金佛山方竹抚育有助于提高方竹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山方竹 物种多样性 抚育 宽阔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讲好生物多样性保护故事 被引量:1
4
作者 谢春华 余登利 《绿色中国》 2024年第19期48-52,共5页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全州境内约有野生植物7166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10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28种。由于栖息地丧失、生境破碎化、资源过度利用、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外部因素,以及植物自...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全州境内约有野生植物7166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10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28种。由于栖息地丧失、生境破碎化、资源过度利用、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外部因素,以及植物自身繁育障碍,黔南州有140余种植物被列入受威胁物种清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威胁物种 野生植物 外来物种入侵 生物多样性保护 栖息地丧失 生境破碎化 资源过度利用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喀斯特森林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以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3
5
作者 冉景丞 何师意 +2 位作者 曹建华 熊志斌 陈会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2-95,共4页
茂兰喀斯特森林是亚热带地区幸存下来的一片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原生性最强的喀斯特森林.通过一年多时间的连续观测发现:在1 593.2 mm的年总降雨量中,有207.4 mm被林冠截流,占13%;有119.1 mm为树干径流,占7.5%;森林穿透雨为1 266.7 mm,... 茂兰喀斯特森林是亚热带地区幸存下来的一片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原生性最强的喀斯特森林.通过一年多时间的连续观测发现:在1 593.2 mm的年总降雨量中,有207.4 mm被林冠截流,占13%;有119.1 mm为树干径流,占7.5%;森林穿透雨为1 266.7 mm,占79.5%.枯枝落叶的最大持水率可达235.67%,岩面苔藓的最大吸水率可达650.35%,腐殖土的最大持水率为64.43%,而钙质土的最大持水率仅为45.25%,腐殖土比钙质土的持水性高12%~22%.在自然失水过程中,失水速度为岩面苔藓<钙质土<腐殖土<枯枝落叶.同一场降雨非森林喀斯特地区比森林区更易形成地表径流,且无森林覆盖区的地表径流的含沙量很大,森林区的含沙量只有非森林区的5.57‰~13.74‰,为此喀斯特森林具有很强的保护水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水文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社区经济发展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姚正明 余登利 冉景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532-15534,共3页
以茂兰自然保护区为例,阐述开展生态旅游对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现状,剖析了茂兰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加快生态旅游建设步伐、提高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增加旅游经济群众的覆盖面、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 以茂兰自然保护区为例,阐述开展生态旅游对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现状,剖析了茂兰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加快生态旅游建设步伐、提高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增加旅游经济群众的覆盖面、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拉长旅游经济产业链、建立反哺机制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等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社区发展 茂兰保护区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发展策略 被引量:3
7
作者 熊志斌 玉屏 +1 位作者 杨婷婷 谭成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1期11037-11038,11089,共3页
详细分析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和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今后加强保护区建设应采取的策略,对茂兰保护区今后的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茂兰保护区 科学发展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 被引量:14
8
作者 冉景丞 陈会明 熊志斌 《贵州林业科技》 2003年第3期26-33,共8页
在 1 990年至 2 0 0 2年期间 ,共在茂兰自然保护区内发现鸟类 2 0 5种 ,占贵州省鸟类种数的 50 % ,分别隶属于 1 6目 46科 1 2 8属 ,其中繁殖鸟 1 58种 ,占 77.2 % ,繁殖鸟中东洋界种类1 1 5种 ,占繁殖鸟的 72 .8% ;古北界种类 1 5种 ,... 在 1 990年至 2 0 0 2年期间 ,共在茂兰自然保护区内发现鸟类 2 0 5种 ,占贵州省鸟类种数的 50 % ,分别隶属于 1 6目 46科 1 2 8属 ,其中繁殖鸟 1 58种 ,占 77.2 % ,繁殖鸟中东洋界种类1 1 5种 ,占繁殖鸟的 72 .8% ;古北界种类 1 5种 ,仅占 9.5% ;广布种有 2 8种 ,占 1 7.7%。雀形目鸟类 1 2 8种 ,占总种数的 6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自然保护区 鸟类 森林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蜜源植物调查及区系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蒙惠理 兰洪波 +3 位作者 姚雾清 柳华富 王登鸿 余成俊 《广西林业科学》 2022年第4期459-465,共7页
为了解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蜜源植物的现状,通过野外调查,对野生蜜源植物资源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蜜源植物共77科204属297种,主要蜜源植物有25科43属53种,辅助蜜源植物有70科167属231种,有毒蜜源植物有9科12属13种;生活... 为了解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蜜源植物的现状,通过野外调查,对野生蜜源植物资源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蜜源植物共77科204属297种,主要蜜源植物有25科43属53种,辅助蜜源植物有70科167属231种,有毒蜜源植物有9科12属13种;生活型以乔木类和灌木类占优势;蜜源植物花期主要集中在春季;在科级水平上,热带分布科占非世界分布科的64.15%,温带分布科占35.85%,热带成分明显占优;在属级水平上,热带分布属占非世界分布属的50.00%,温带分布属占47.31%,热带成分有微弱优势,说明植物区系具有亚热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蜜源植物 区系地理成分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濒危植物小叶兜兰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龙健 周建威 +1 位作者 冉景丞 覃龙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13049-13051,共3页
在2007年8月对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研究小叶兜兰的光合反应日变化规律,探索小叶兜兰的植物生理特点和微环境。
关键词 小叶兜兰 生态适应性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姚正明 覃龙江 +1 位作者 谭成江 邓怀庆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33-38,共6页
采用样线、样方法于2016和2017年的5~8月对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两栖类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茂兰自然保护区有两栖动物31种,隶属2目7科17属,物种多样性指数为0.29;实验区中板寨两栖动物的种类最多,有23种,其次核心区中的白... 采用样线、样方法于2016和2017年的5~8月对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两栖类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茂兰自然保护区有两栖动物31种,隶属2目7科17属,物种多样性指数为0.29;实验区中板寨两栖动物的种类最多,有23种,其次核心区中的白鹇山和实验区的甲乙区,分别有18种和16种,物种最少的是核心区的干排和缓冲区的肯地,均只有8种两栖类动物;不同样区内物种多样性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与生境、海拔高度及人为干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两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发展在喀斯特植被保护中的应用——以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冉景丞 朱惊毅 《热带林业》 2007年第S1期52-56,47,共6页
喀斯特地区由于成土缓慢、土壤稀少、水分流失快等原因,使植物生境严酷,植被生产力低,农业经济发展受影响,社区处于贫困状态。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使喀斯特植被受到破坏,生态环境更加恶化,社区更加贫困,陷于恶性生态怪圈中。建立自然保... 喀斯特地区由于成土缓慢、土壤稀少、水分流失快等原因,使植物生境严酷,植被生产力低,农业经济发展受影响,社区处于贫困状态。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使喀斯特植被受到破坏,生态环境更加恶化,社区更加贫困,陷于恶性生态怪圈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很好的保护喀斯特植被的办法,但当地社区主要依赖于森林提供生活必需品,保护区的建立对当地社区利用森林资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保护与利用这一矛盾一直难以协调。茂兰保护区通过多年的摸索,采取引入参与式理念,设置社区发展项目、帮助社区提高生产技能、发展替代性能源、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接待、改善社区福利和教育、挖掘社区传统文化、建立环境教育中心等方式逐步实现自然保护社区共管,总结出参与式管理是保护区管理最有效、最便捷、最能持续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发展 喀斯特植被 保护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解说系统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令狐克鸿 冉景丞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4期240-242,共3页
生态旅游解说系统是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茂兰自然保护区实地调查,发现茂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解说系统存在人员解说系统缺乏、非人员解说系统不完善、解说系统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功能体现不足、未充分发挥科... 生态旅游解说系统是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茂兰自然保护区实地调查,发现茂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解说系统存在人员解说系统缺乏、非人员解说系统不完善、解说系统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功能体现不足、未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作用、缺少游客中心、景区外辅助解说系统薄弱、宣传信息偏失等问题,并据此提出把旅游解说系统的合理规划设计提上日程、导游服务活化解说、建立游客中心、科学设计牌示解说系统、加强科普知识和生态保护宣传教育、重视景区外辅助解说系统的建立等构建茂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解说系统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解说系统 生态旅游 茂兰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规划 被引量:7
14
作者 宋立奕 谭成江 +2 位作者 李明阳 熊志斌 陈军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1期96-101,共6页
为了促进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工作的标准化建设,在对该保护区进行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依据相关技术标准,编制了保护区2016—2025年的科研监测规划,主要内容:1)开展"第二次综合性科学考察"、"关键物种就地保... 为了促进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工作的标准化建设,在对该保护区进行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依据相关技术标准,编制了保护区2016—2025年的科研监测规划,主要内容:1)开展"第二次综合性科学考察"、"关键物种就地保护、繁育和自然回归"、"地理信息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建设"等基础研究;2)开展"茂兰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预警"、"茂兰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保育研究"、"自然保护区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等具有自身特色的多层次、多学科的专项研究;3)建设茂兰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站;4)加强关键物种、林业有害生物及外来物种、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5)建设科研中心办公楼,完成相关设施与设备、数字化科研管理平台建设。最后,对规划实施的条件进行分析,认为多方争取项目资金、探索合理的社区管理模式、妥善处理旅游产生的废弃物、避免保护区破碎化与孤岛化等是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监测 研究课题 项目规划 森林生态系统 珍稀濒危动植物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LY/T 1813-2009与AHP法在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立奕 徐海 +3 位作者 谭成江 吴学卷 冯陆春 陈军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22-29,共8页
以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质量评价技术规程》(LY/T 1813-2009)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分别对该保护区生态质量进行评价,比较分析了两种方法的过程与结果,以评价其应用效... 以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质量评价技术规程》(LY/T 1813-2009)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分别对该保护区生态质量进行评价,比较分析了两种方法的过程与结果,以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显示:经标准LY/T 1813-2009的评价得分为86.5分,占满分的86.5%,即0.865;经AHP法的评价得分为0.870 3,两者均处于最高评价等级范围内,表明此次评价中,两种方法的最终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即该保护区生态质量好,但不同指标得分高低顺序不尽相同。此后,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特点、优点与不足,认为在实际应用中应酌情选择评价方法,并提出了参考选择的建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 自然保护区 标准 层次分析法 生态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白鹇种群数量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12
16
作者 熊志斌 谭成江 +1 位作者 余登利 玉屏 《四川动物》 CSCD 2002年第4期244-247,共4页
作者于2000~2001年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白鹇的种群数量为547只左右,种群密度为9.32±3.03只/km2,每群结群数为5.17±2.37只。白鹇的种群数量已呈下... 作者于2000~2001年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白鹇的种群数量为547只左右,种群密度为9.32±3.03只/km2,每群结群数为5.17±2.37只。白鹇的种群数量已呈下降趋势,有待于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茂兰 自然保护区 白鹇 种群数量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被子植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万海 郑洁 +4 位作者 兰洪波 陆光琴 车俭 汤晓辛 金毅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58-62,共5页
我国西南地区的喀斯特森林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对于其被子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点,还缺乏深入了解。据此,研究分析位于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ha喀斯特森林样地内各个垂直层次的被子植物在5 m、10 m、20 m空间粒度上的物种... 我国西南地区的喀斯特森林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对于其被子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点,还缺乏深入了解。据此,研究分析位于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ha喀斯特森林样地内各个垂直层次的被子植物在5 m、10 m、20 m空间粒度上的物种和谱系多样性。发现乔木层的种和属数量,包括独有种和属数量,均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此外,在各个粒度上,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标(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也明显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但乔木层的不同谱系多样性指标(PSV指数和PSE指数)并没有体现出较一致的优势。提示喀斯特森林物种和谱系多样性在森林垂直层次上的分布格局具有差异,且这些差异在不同空间尺度上较稳定地存在。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于喀斯特森林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的认知,从而协助喀斯特森林管理措施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森林 多样性格局 谱系 粒度 茂兰喀斯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族现代村规民约中的生态保护因素分析
18
作者 赵月 冉景丞 《中国林副特产》 2010年第3期94-97,共4页
村规民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历史上渊远流长.现代村规民约是村民根据法律规定并结合本村实际制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规范。由于少数民族一般居住在较偏远的地区,法律法规意识相对薄弱,因此村规民约在他们的日常... 村规民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历史上渊远流长.现代村规民约是村民根据法律规定并结合本村实际制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规范。由于少数民族一般居住在较偏远的地区,法律法规意识相对薄弱,因此村规民约在他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非常重要。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少数民族人口占林区总人口的90%以上,其中水族约占总人口的12%。对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族案例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村规民约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水族 村规民约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4
19
作者 令狐克鸿 冉景丞 +2 位作者 赵月 陈敏 全修建 《中国林副特产》 2009年第4期78-81,共4页
根据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森林资源及管理水平,分析了保护区森林火险因素、防火现状及防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包括森林防火工作要宣传与保护并重、加强野外火源管理、鼓励社区群众积极参与、提高火... 根据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森林资源及管理水平,分析了保护区森林火险因素、防火现状及防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包括森林防火工作要宣传与保护并重、加强野外火源管理、鼓励社区群众积极参与、提高火险监测预报能力、建立防火隔离带、加强森林防火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森林防火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防火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蜘蛛种类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会明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年第2期127-135,共9页
为摸清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本底,以进一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监测工作,1994以来笔者对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蜘蛛目动物进行了系统的科学考察,以积累的3000多号标本为基础,报道其区系27科82属144种,其中... 为摸清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本底,以进一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监测工作,1994以来笔者对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蜘蛛目动物进行了系统的科学考察,以积累的3000多号标本为基础,报道其区系27科82属144种,其中有9个茂兰保护区特有种;常见科为园蛛科和跳蛛科;优势种有中华褛网蛛Psechrussinensis、大腹园蛛Araneusventricosus等,其发生量较大。蜘蛛群落组成分为森林、灌丛、草丛、农田、洞穴、房屋等类型,喀斯特洞穴系统有利于特有种类的演化。初步认为该保护区蜘蛛区系有种类丰富、数量大、生态分布广的特点,特有种类在种质保存和物种进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 蜘蛛 种类 生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