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S-SPME与GC-MS联用分析不同季节艾纳香叶香气成分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远辉 王洪新 +4 位作者 田洪芸 马朝阳 陈涛 邹纯礼 王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66-170,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质联用技术分别对秋季和冬季艾纳香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秋季样品香气成分为49种(91.37%),其中萜类化合物为43种(81%);冬季样品香气成分为47种(95.87%),其中萜类化合物为37种(88.48%)。秋季样品相对...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质联用技术分别对秋季和冬季艾纳香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秋季样品香气成分为49种(91.37%),其中萜类化合物为43种(81%);冬季样品香气成分为47种(95.87%),其中萜类化合物为37种(88.48%)。秋季样品相对含量前5位的依次为(E)-石竹烯(24.88%),L-龙脑(17.86%),(+)-γ-古芸烯(12.27%),花椒素(7.83%),(E)-罗勒烯(3.6%)。冬季样品相对含量前五位的依次为L-龙脑(47.3%),樟脑(13.64%),(E)-石竹烯(7.41%),(+)-γ-古芸烯(3.9%),β-石竹烯环氧化物(2.75%)。两种样品相同的香气成分有31种,因此两样品的主体香气相似,即樟脑香、胡椒香和药香,但两样品中相同组分相对含量差异很大。此外秋季样品还含有18种独有组分,冬季样品含有16种,因此不同季节生产的艾纳香精油香气不同,各有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艾纳香叶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艾纳香叶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远辉 田洪芸 +4 位作者 何思佳 胡乾鹏 王洪新 邹纯礼 王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7-101,105,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水蒸汽蒸馏法(SD)、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3种方法提取的艾纳香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艾纳香叶挥发性成分中主要是醇类和烯类化合物,其中萜类物质占较大比例。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水蒸汽蒸馏法(SD)、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3种方法提取的艾纳香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艾纳香叶挥发性成分中主要是醇类和烯类化合物,其中萜类物质占较大比例。3种方法的提取物中分别鉴定出化合物50种(SD)、24种(SDE)和49种(HS-SPME)。水蒸汽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的油状挥发物中主要成分相似,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油状挥发物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相似,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油状挥发物中低沸点化合物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蒸汽蒸馏 同时蒸馏萃取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艾纳香叶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片加工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及L-龙脑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影波 庞玉新 +4 位作者 邹纯礼 王凯 胡璇 陈振夏 黄璐琦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10期1443-1447,共5页
目的:通过对艾片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以期为艾片加工过程的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C-MS对艾片加工中的中产物艾粉、艾油和艾片进行成分分析,并利用GC法对艾片中的L-龙脑进行测定。结果:1)从艾油中共鉴定出L-龙脑、樟... 目的:通过对艾片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以期为艾片加工过程的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C-MS对艾片加工中的中产物艾粉、艾油和艾片进行成分分析,并利用GC法对艾片中的L-龙脑进行测定。结果:1)从艾油中共鉴定出L-龙脑、樟脑、蘑菇醇、β-石竹烯、β-蒎烯等48个化学成分;从艾粉中共鉴定出L-龙脑、2'-羟基-4',6'-二甲氧基苯乙酮、1-苯基-1,3,3-三甲基-二氢化茚、罗汉柏烯等11个化学成分;从艾片中鉴定出L-龙脑、樟脑、异龙脑和α-蒎烯4个化学成分;2)13份艾片中的L-龙脑质量浓度为1.73~1.82 mg·m L–1,其相对含量为86.50%~91.00%(变异系数为0.15%)。结论:对比其加工过程发现,在艾片加工过程中,不仅其化学成分组成发生了变化,而且L-龙脑、α-蒎烯等多个化学成分的含量发生了相对变化。此外,对艾片中的L-龙脑测定表明,13份样品中的L-龙脑含量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不低于85%的含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片 艾粉 艾油 气质联用 L-龙脑 艾纳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