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风险项目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璇 郑仲乾 +1 位作者 黄欢 赵滋美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期161-161,163,共2页
目的:探讨高风险项目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收治未实施高风险项目管理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收治实施高风险项目管理的患者124例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试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高风险项目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收治未实施高风险项目管理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收治实施高风险项目管理的患者124例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试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强高风险项目管理的应用,能明显提高神经外科护理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风险项目管理 神经外科护理 护理风险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下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建军 刘旭 +2 位作者 廖洪民 郑涛 王勇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32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颅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颅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窗大小、皮肤切口、首次血肿清除率、GCS评分、良好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血肿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3
作者 张璇 庹必灿 赵兹美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6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ICH)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6月贵州航天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ICH功能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ICH)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6月贵州航天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ICH功能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ERAS理念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认知能力、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简易智力状态量表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两组患者Fugl-Meyer量表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状况调查简明量表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ERAS理念综合护理干预在ICH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肢体功能,降低致残风险,减轻疾病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综合护理干预 脑出血功能障碍 认知能力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刘旭 郑涛 +4 位作者 朱家伟 黄建军 雷琳 廖洪民 匡涛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8-590,共3页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的疗效。方法 2007年5月~2010年11月在该院住院的28例脑垂体瘤患者均采用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中肿瘤全部切除20例,次全...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的疗效。方法 2007年5月~2010年11月在该院住院的28例脑垂体瘤患者均采用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中肿瘤全部切除20例,次全部切除8例,手术顺利,术后无死亡、颅内感染和视神经损伤发生。所有患者原有症状均明显缓解,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者术后均明显改善。8例泌乳素腺瘤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的血清泌乳素水平分别为(60.2±14.3)和(12.1±6.8)ng/mL,6例生长激素腺瘤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的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分别为(27.6±5.2)和(8.6±4.0)ng/m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余激素水平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 垂体腺瘤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欢 郑仲乾 +3 位作者 刘嫣雅 范红 刘旭 郑涛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24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多发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收治多发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随机平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 目的:探讨多发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收治多发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随机平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被应用于多发颅内动脉瘤患者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锥颅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郑涛 朱家伟 +5 位作者 刘旭 辛元君 王勇 胡建 廖洪民 黄建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28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锥颅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2例,按照患者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取微创锥颅软通道治疗,对照组利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 目的:探讨微创锥颅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2例,按照患者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取微创锥颅软通道治疗,对照组利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P<0.05),且两组生活能力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经微创锥颅软通道治疗,临床效果较佳,且预后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锥颅软通道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治疗颅内血肿的技术与效果分析
7
作者 张玉兰 刘旭 +1 位作者 范红 赵莲英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269-2272,共4页
目的分析微创治疗颅内血肿的技术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脑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微创组20例,内科治疗组30例。通过神经功能评价和血凝指标的检测,分析微创治疗颅内血肿技术的效果。结果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目的分析微创治疗颅内血肿的技术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脑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微创组20例,内科治疗组30例。通过神经功能评价和血凝指标的检测,分析微创治疗颅内血肿技术的效果。结果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14d后,两组各死亡1例。微创治疗组和内科治疗组相比,14d和出院后的评分量表(NIHSS)结果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微创治疗组和内科治疗组之间的PT、APTT、TT、FIB、DD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正确选择适应征、正确进行手术及严格进行术后治疗和观察的前提下,微创治疗相对于普通内科治疗具有更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治疗 颅内血肿 效果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作用
8
作者 朱家伟 刘旭 +3 位作者 郑涛 辛元君 王勇 胡建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24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作用。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监护组和对照组各30例,监护组进行了持续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的变化给予相应治疗,对照组未行颅内压监测。结果:根据GOS评分,随访发...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作用。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监护组和对照组各30例,监护组进行了持续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的变化给予相应治疗,对照组未行颅内压监测。结果:根据GOS评分,随访发现其中监护组预后良好9例(30%),轻残8例(26.6%),重残3例(10%),植物生存4例(13.3%),死亡6例(20%);对照组预后良好4例(13.3%),轻残8例(26.6%),重残4例(13.3%),植物生存4例(13.3%),死亡10例(33.3%),监护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内压监测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指导治疗及观察病情,判断预后,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监测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40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朱家伟 刘旭 +4 位作者 廖洪民 郑涛 王勇 黄建军 张靖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34期95-95,97,共2页
目的:探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在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收治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结果:术后7d,观察组格斯拉哥... 目的:探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在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收治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结果:术后7d,观察组格斯拉哥昏迷评分、中线结构位移、脑梗死灶范围均较对照组改善;观察组脑血流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14d后,观察组指标正常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和中度残疾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去骨瓣减压术 大面积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