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及环境要素影响力识别研究
1
作者 吴克华 苏维词 +2 位作者 叶仕安 罗时琴 王慧澄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10,共8页
运用GIS、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贵州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并从宏观、微观视角识别影响传统村落空间分异的主导环境要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而提出保护路径框架。结果表明:①贵州传统村落地域分布较集中且空间不均衡性明显,形成以黔东南、... 运用GIS、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贵州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并从宏观、微观视角识别影响传统村落空间分异的主导环境要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而提出保护路径框架。结果表明:①贵州传统村落地域分布较集中且空间不均衡性明显,形成以黔东南、黔南、安顺等地州市部分区县为极高首位度的热点区域和高度集聚分布状态,并具有显著的行政空间边缘效应;珠江流域传统村落的集聚程度高于长江流域,苗岭山脉是贵州传统村落遗存数量最多且保存最完整的自然地域单元。②传统村落遗存主要受邻水、邻谷、邻边等自然环境要素和乡村文化遗产等人文环境要素以及耕地(特别是水田)等自然人文组合型要素的共同影响。③在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既要重视村落建筑的修缮和维护,又要加强对周边河流溪沟、农田、林地等景观原貌结构稳定性和功能多样性的维持,并创新性推进村落传统民俗、音乐、舞蹈等非遗资源的传承与活化,进一步夯实村民安居乐业的物质基础。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厘清山地生态系统中传统村落与自然、人文要素间的互馈机制,为传统村落科学保护与持续发展以及我国西南山区人地关系问题的深入探索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地理格局 影响因素 环境要素识别 GIS 地理探测器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碳源碳汇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贺祥 杨层 +2 位作者 安小敏 李敏 江波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7-309,共13页
[目的]探究区县碳排放速率与碳汇能力的发展变化趋势,为县域制定增汇减碳具体措施与政策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采用化石燃料CO_(2)排放量与土地利用数据等核算碳源碳汇量,运用碳排放生态承载系数、基尼系数和地理探测器等,分析了2005—2... [目的]探究区县碳排放速率与碳汇能力的发展变化趋势,为县域制定增汇减碳具体措施与政策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采用化石燃料CO_(2)排放量与土地利用数据等核算碳源碳汇量,运用碳排放生态承载系数、基尼系数和地理探测器等,分析了2005—2020年贵州省县域碳源碳汇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结果](1)贵州省各区县化石燃料碳排放呈快速增长,空间分异显著;各区县耕地碳排放量呈降低变化,碳汇量呈增长趋势,空间分异较低、分布格局稳定。(2)各区县碳生态承载力呈降低趋势、空间分异显著,赤水市碳生态承载力最高(均值23.29),贵阳市碳生态承载力最低(均值0.65)。(3)各区县碳盈亏补偿率整体低(均值0.58)且呈降低趋势,全省整体呈净碳源,但净碳汇县由27个逐渐减少为9个;(4)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公共预算支出、教育投入支出、年末常住人口、当期不变价GDP和建设用地面积等因子对碳盈亏影响最显著;双因子交互作用呈非线性增强,对碳盈亏影响显著高于单因子影响之和,其中人口规模与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等因子间交互作用对碳盈亏影响最为显著。[结论]贵州省各县域生态环境碳汇能力持续提升,但碳汇量增长速度低于碳源量,净碳汇区域呈减少趋势,因而贵州省亟待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平衡,采取措施提高碳排放能源利用效率和碳生产力,提升碳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汇 时空演变 碳盈亏 地理探测器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贵州省生态环境效应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3
作者 万海峰 蒙友波 +3 位作者 陈洋 罗洁琼 赵祖伦 李剑飞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6,189,共13页
分析不同尺度下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特征,为优化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基于贵州省1985—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计算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对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变化... 分析不同尺度下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特征,为优化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基于贵州省1985—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计算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对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变化及不同尺度下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和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5—2020年,贵州省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4个时期,2种地类面积之和均在97%以上,35 a间,耕地、建设用地、水域和裸地的增加,林地和草地减少,其中,耕地主要来源为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主要来源为耕地,草地主要流向耕地和林地,林地主要流向耕地;2)从整体看,1985—2020年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较为稳定,在0.71左右波动,表现为“先减后增”,最终呈一定下降趋势。从市州、县域和格网尺度看,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均表现为“东高西低”,且黔东南州生态环境质量明显高于贵阳地区;3)35 a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在空间上有所变化,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值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热点区主要分布于西南部、中部,冷点区分散分布在全省各个区域;4)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受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影响会呈现上升或下降,两者共同决定了其走向,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为耕地和林地间的相互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质量 空间分异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海桐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4
作者 滕尧 杨加文 +5 位作者 何选泽 张小英 李嘉昱 陈彩霞 袁茂琴 彭熙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4,共10页
为了解贵州海桐(Pittosporum kweichowense)叶绿体基因组基本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序列进行组装,获得贵州海桐完整叶绿体基因组,并对其功能特征、密码子偏好性、简单重复序列、基... 为了解贵州海桐(Pittosporum kweichowense)叶绿体基因组基本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序列进行组装,获得贵州海桐完整叶绿体基因组,并对其功能特征、密码子偏好性、简单重复序列、基因组比对信息及系统发育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贵州海桐叶绿体基因组呈典型的四分体结构,总长度为153582bp,其中大单拷贝区(LSC)为84944bp,小单拷贝区(SSC)为18740bp,此外还有2个长度为24949bp的反向重复序列区(IR),总GC含量为38.94%。(2)注释到130个基因,其中包括85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7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3)共检测到25910个密码子,其中编码亮氨酸(Leu)的密码子数量最多,密码子第3位碱基有较高的A/U偏好性。(4)通过微卫星分析鉴定到44个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且明显偏好使用A/T碱基。(5)海桐花属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IR/SC边界相对保守,变异主要存在于LSC。(6)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贵州海桐、昆明海桐(P.kunmingense)的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海桐 叶绿体基因组 结构特征 密码子偏好性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如何充分发挥贵州省森林综合效益
5
作者 许才万 舒德远 +1 位作者 李君一 谢刚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9期89-91,共3页
贵州省森林资源丰富,在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在分布和结构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综合效益最大化,在有限空间内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综合效益,未来将成为一个发展方向。本文在充分分析贵州省森... 贵州省森林资源丰富,在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在分布和结构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综合效益最大化,在有限空间内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综合效益,未来将成为一个发展方向。本文在充分分析贵州省森林资源现状、当前贵州省森林综合效益发挥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贵州省如何通过转变森林经营理念、优化经营方式、加强林业科技支撑、完善管理体制、促进公众参与等科学有效的举措,达到充分发挥森林综合效益的目的,旨在最终实现贵州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发挥 森林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6
作者 廖艳梅 尹林江 +3 位作者 蒙友波 韩敏 张慧 罗洁琼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72-80,共9页
以市州、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贵州省2020年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并借助普通最小二乘法、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讨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20年贵州省耕地“非粮化”面积达9331.88 km^(2)。贵阳市、铜仁市... 以市州、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贵州省2020年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并借助普通最小二乘法、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讨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20年贵州省耕地“非粮化”面积达9331.88 km^(2)。贵阳市、铜仁市、遵义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耕地“非粮化”率较高,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最低;从耕地“非粮化”面积看,各市州整体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县域耕地“非粮化”率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中部县域,冷点区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和榕江县;耕地“非粮化”面积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东北部、西部县域,冷点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中部、东部县域。人均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乡村从业人员数量、喀斯特面积占比的抑制效应以及交通用地占比、海拔的正向驱动效应在空间上均呈现梯度变化的特征。受农户主体属性、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贵州省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明显,影响因子空间异质性显著,可根据各地差异性,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抑制耕地“非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非粮化” 空间分异特征 影响因素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地区五种植被恢复模式碳储量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廖小锋 赵晓朋 谢元贵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00-2104,共5页
采用样方调查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贵州喀斯特地区5种人工林配置模式碳储量的异质性,为人工林群落碳循环和碳平衡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乔木树种不同器官中的碳储量存在差异,除构树外,均表现为枝的碳储量最低,国槐、白蜡、... 采用样方调查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贵州喀斯特地区5种人工林配置模式碳储量的异质性,为人工林群落碳循环和碳平衡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乔木树种不同器官中的碳储量存在差异,除构树外,均表现为枝的碳储量最低,国槐、白蜡、构树根的碳储量最高,女贞和任豆树干碳储量最高;(2)灌木树种除模式4多花木兰外,其余均表现为根的碳储量最高;(3)藤本树种各器官碳储量存在差异,模式1金银花和模式2金银花表现为枝的碳储量最高,其余3种模式均以叶的碳储量为最高;(4)各模式草本碳储量除对照外,均表现为地上部>地下部,且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喀斯特地区 异质性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岩溶山区水资源特点及农村供水保障问题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朱生亮 江波 林涛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期91-93,97,共4页
针对贵州岩溶山区水资源存在“二元三维”的特点,降水丰富;山高水低、人居分散,供水工程技术难度大、建设费用高而收益小。且随着岩溶山区农村供水保障条件的变化,工程性缺水问题趋缓,但岩溶干旱问题仍不容忽视,为此,提出了应加强对农... 针对贵州岩溶山区水资源存在“二元三维”的特点,降水丰富;山高水低、人居分散,供水工程技术难度大、建设费用高而收益小。且随着岩溶山区农村供水保障条件的变化,工程性缺水问题趋缓,但岩溶干旱问题仍不容忽视,为此,提出了应加强对农村农业生产的气象信息服务,加强耕地土壤持水能力和经济蓄水设施的建设,注重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大农村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做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提升生产效益保障农村用水需求,以适应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山区 工程性缺水 农村供水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流域森林群落优势植物固碳释氧功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建利 溥丽华 +2 位作者 喻理飞 向准 严令斌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9期185-186,189,共3页
选择贵州草海流域森林植物群落23种优势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其进行光合日变化特征测定,分析优势植物固碳释氧功能特征及功能型划分。结果表明:草海流域森林植物群落中,灌木植物日平均同化速率、固碳释氧速率高于... 选择贵州草海流域森林植物群落23种优势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其进行光合日变化特征测定,分析优势植物固碳释氧功能特征及功能型划分。结果表明:草海流域森林植物群落中,灌木植物日平均同化速率、固碳释氧速率高于乔木植物。可将草海流域森林群落23种优势植物划分为高固碳释氧功能型(PFT-PⅠ)、中固碳释氧功能型(PFT-PⅡ)和低固碳释氧功能型(PFT-PⅢ),草海流域森林植物群落主要以中低固碳释氧功能型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草海 森林群落 优势植物 固碳释氧 特征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赤水低山河谷地区典型小流域土壤理化性质研究——以赤水市长期镇半山沟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廖小锋 肖玖军 +3 位作者 谢元贵 卢兰 谢刚 董艳艳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6期38-41,共4页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贵州赤水低山河谷地区典型小流域——赤水市长期镇半山沟小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理化性质及其空间变化,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布看,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及部分土壤养分出现...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贵州赤水低山河谷地区典型小流域——赤水市长期镇半山沟小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理化性质及其空间变化,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布看,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及部分土壤养分出现了下游>上游>中游的现象。(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耕作层土壤容重表现为旱地>竹林>树林>水田,土壤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则表现为水田>树林>竹林>旱地,树林土壤的各种养分含量均高于竹林土壤,水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及全磷、全钾含量均略高于旱地,但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略低于旱地。(3)从土壤剖面分布看,土壤容重、p H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田间持水量则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含量呈现出从上往下依次递减的趋势,而水田的钾素含量呈现出自上而下先增大后减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小流域 土壤理化性质 低山河谷区 贵州赤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黔南州水土保持区划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刚 杨发勇 +3 位作者 谢元贵 程富东 肖玖军 陈远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第1期25-28,共4页
通过对黔南州实地调查及相关数据的收集,利用GIS技术及SPSS软件,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选取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区划,得到黔南州水土保持区划结果:北部中山山原石灰岩白云岩中度流失土壤保持区、中部中山山地... 通过对黔南州实地调查及相关数据的收集,利用GIS技术及SPSS软件,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选取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区划,得到黔南州水土保持区划结果:北部中山山原石灰岩白云岩中度流失土壤保持区、中部中山山地石灰岩白云岩中度流失人居环境维护区、西部中山山原石灰岩轻度流失生态维护区、东南部低中山台地石灰岩轻度流失生态维护区、东部低山河谷石灰岩变质岩微度流失生态维护区、南部低山河谷变质岩石灰岩轻度流失土壤保持区和中南部低中山台地石灰岩轻度流失土壤保持区。通过合理的区划,提出各分区的水土保持治理方向及模式,以期为黔南州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区划 区划指标 GIS 黔南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平塘县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登兵 陈阳 +4 位作者 谢刚 肖玖军 金桃 董艳艳 张蓝月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5期142-144,150,共4页
为平塘县森林质量提升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05年和2015年贵州省平塘县森林资源的二类调查数据,研究其10年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05-2015年平塘县森林面积整体呈增加趋势,尤其是灌木林地,2015年较2005年增加3... 为平塘县森林质量提升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05年和2015年贵州省平塘县森林资源的二类调查数据,研究其10年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05-2015年平塘县森林面积整体呈增加趋势,尤其是灌木林地,2015年较2005年增加36 332.45 hm^2;森林郁闭度小幅增加;林地类型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一般用材林、薪炭林和果树林5个亚类,以水土保持林为主;树龄结构以幼龄林为主,森林结构的稳定性较差。平塘县大部分森林必须实行定期管护,以提高森林群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动态变化 平塘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平塘县森林资源现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良玮 谢刚 +3 位作者 肖玖军 谢元贵 胡伟 钱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162-165,共4页
为贵州喀斯特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以2016年平塘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平塘县森林资源现状与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塘县林地面积210 528.14hm2,以防护林和用材林为主,面积分别为130 395.17hm2和65 797.06hm2,占林... 为贵州喀斯特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以2016年平塘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平塘县森林资源现状与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塘县林地面积210 528.14hm2,以防护林和用材林为主,面积分别为130 395.17hm2和65 797.06hm2,占林地总面积的93.19%;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1 200m区域,其次是海拔800~1 000m的区域,林地面积分布最少的是海拔400m以下区域。林地面积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分布面积顺序为险坡>急坡>陡坡>斜坡>缓坡>平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现状 GIS 平塘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野生淀粉植物资源初探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秀君 廖小锋 +1 位作者 刘济明 张东凯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年第4期338-343,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走访居民以及查阅资源等方法,对贵州省野生淀粉植物的种类及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野生淀粉植物共计43科75属126种、3变种,其在各地区间分布不均。丰富度指数表明,黔南地区淀粉植物资源最丰富,六盘水地区... 通过野外调查、走访居民以及查阅资源等方法,对贵州省野生淀粉植物的种类及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野生淀粉植物共计43科75属126种、3变种,其在各地区间分布不均。丰富度指数表明,黔南地区淀粉植物资源最丰富,六盘水地区最贫乏;Bary-curtis距离系数表明,毕节和铜仁两地区间淀粉植物资源最为相似,安顺地区和六盘水地区之间的相似性最小。野生淀粉植物含淀粉的部位以种子、果实、根及茎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野生淀粉植物 丰富度指数 距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三生”空间功能演化及生态效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廖艳梅 尹林江 +2 位作者 韩敏 蒙友波 罗洁琼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220,306,共10页
[目的]探索风景名胜区“三生”空间功能演化及生态效应,旨在为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三生”空间功能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以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为例,基于2009,2021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构建“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利用... [目的]探索风景名胜区“三生”空间功能演化及生态效应,旨在为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三生”空间功能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以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为例,基于2009,2021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构建“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利用“三生”空间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贡献率方法,分析2009—2021年“三生”空间功能演化及生态效应。[结果](1)2009—2021年,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以生态空间为主,生活、生态空间增加,生产空间减少。(2)研究期内,贵州省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升,由0.59到0.61,空间上表现为“东高西低”,高质量、较高质量区增加明显。这主要与近年来贵州省实施的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及开展资源保护、林业改革等工作有关。(3)2009—2021年贵州省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其主要原因为农业生产用地和草地生态用地转为林地生态用地。[结论]贵州省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在后续规划管理中,建议严控建设用地增长,强化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空间演化 生态环境质量 风景名胜区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与动态变化研究——以平塘县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蒙正永 谢刚 +5 位作者 陈阳 肖玖军 张蓝月 董艳艳 潘伯娟 李可相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4期53-56,I0003,共5页
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为研究区,运用2010、2015年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3S"技术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平塘县石漠化现状、动态变化及石漠化动态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平塘县石漠化土地面积为64 085.20 hm^2... 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为研究区,运用2010、2015年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3S"技术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平塘县石漠化现状、动态变化及石漠化动态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平塘县石漠化土地面积为64 085.20 hm^2,占全县监测土地总面积的29.32%;石漠化程度以轻度(占比48.84%)和中度(占比47.81%)为主;石漠化土地和潜在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林地上;对比2010年石漠化监测结果,从石漠化演变类型来看,全县石漠化严重状况有所缓解,石漠化土地逐渐向良性演变,但局部石漠化程度有所加剧。从石漠化转移矩阵来看,潜在石漠化增加最为显著,主要由轻度、中度转化而来;中度石漠化减少最为显著,主要转化为轻度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从变化速率来看,平塘县石漠化面积年变化量为-2 323.08 hm^2,年变化率为-3.07%。总体来看,平塘县石漠化变化的主要类型是潜在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动态变化 岩溶地区 遥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地综合识别的山地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17
作者 赵祖伦 周杰 +4 位作者 孙小琼 苏维词 袁光碧 廖浩东 李威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783-5797,共15页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是保障生态系统健康运行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途径。以脆弱型山地城市贵阳市为例,综合“遥感生态指数-生境质量-生态保护重要性-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地”等方法识别生态源地,并采用最小累积...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是保障生态系统健康运行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途径。以脆弱型山地城市贵阳市为例,综合“遥感生态指数-生境质量-生态保护重要性-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地”等方法识别生态源地,并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电路理论构建贵阳市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贵阳市共识别生态源地33处,总面积2448.20 km2,主要分布于北部地区,其中一级源地16处,二级源地17处;(2)构建生态廊道84条,包括一级廊道30条、二级廊道50条和潜在廊道4条,整体呈现沿纵向中轴线分布的空间特征;(3)识别重要生态夹点52处、障碍点57处和断裂点53处,明确生态空间的关键保护与修复区域;(4)构建“一轴、两带和多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为贵阳市生态空间优化与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成果可为山地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网络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阻力面 贵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槁根际土壤可培养真菌的促生及拮抗作用研究
18
作者 陈敬忠 彭靓 +2 位作者 廖小锋 刘济明 童炳丽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0,共11页
为提高珍稀药用植物米槁人工栽培成功率,本研究对从米槁根际分离得到109种真菌的溶磷、解钾、产IAA(吲哚-3-乙酸)、产嗜铁素等潜在促生能力进行筛选评价,寻找高效的米槁幼苗促生方法。采用平板培养法对真菌溶磷、解钾、产IAA及产嗜铁素... 为提高珍稀药用植物米槁人工栽培成功率,本研究对从米槁根际分离得到109种真菌的溶磷、解钾、产IAA(吲哚-3-乙酸)、产嗜铁素等潜在促生能力进行筛选评价,寻找高效的米槁幼苗促生方法。采用平板培养法对真菌溶磷、解钾、产IAA及产嗜铁素能力进行评估,对筛选得到同时具有4种促生作用的菌株进行两两对峙,并评估其拮抗作用及酶活性差异。结果表明,仅有44种真菌具有溶磷、解钾、产IAA、产嗜铁素中的一种或多种促生能力,其中Neiria polythalama、Thanatephorus cucumeris、Brunneochlamydosporium cucumeris、Scedosporium boydii以及Gongronella butleri 5种真菌同时具有4种促生能力。5种真菌两两对峙结果显示,仅B.cibotii LD19与S.boydii XL1的对峙没有出现明显拮抗带以及色素带,二者对峙时酶活性有明显的提高;B.ciboti LD19与S.boydii XL1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拮抗作用且具有较好的促生能力,可成为理想的促生菌株复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槁 根际土壤 真菌 促生作用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槁根际土壤促生真菌的拮抗作用研究
19
作者 陈敬忠 彭靓 +2 位作者 廖小锋 刘济明 童炳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156,共13页
【目的】从米槁根际土壤筛选出具有较好促生作用的根际促生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fungi,PGPF)以及最佳的菌株复配方案,为缓解米槁资源短缺提供技术支撑。【方法】米槁根际土壤中的真菌使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进行分离纯... 【目的】从米槁根际土壤筛选出具有较好促生作用的根际促生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fungi,PGPF)以及最佳的菌株复配方案,为缓解米槁资源短缺提供技术支撑。【方法】米槁根际土壤中的真菌使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功能性培养基筛选出具有溶磷、解钾、产吲哚-3-乙酸(IAA)、产嗜铁素促生能力的真菌,采用平板培养法对同一促生功能及不同促生功能菌株进行对峙培养,观察菌株在对峙培养期间的形态和群落变化,并测定对峙培养菌株的脲酶、β-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FDA水解酶活性。【结果】从米槁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真菌109种,其中具有较强促生能力的真菌14种,Nectria pseudocinnabarina、爪哇虫草菌(Cordyceps javanica)、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Gonytrichum macrocladum具有溶磷能力,Sordariomycetes sp.、Hypocrea lixii、嗜粪青霉(Penicillium coprophilum)具有解钾能力,Cordana terrestris、Kiflimonium curvulum、Hypocrea lixii、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绿僵菌(Metarhizium carneum)、波氏假性阿利什霉(Pseudallescheria boydii)具有产嗜铁素能力,且所有菌株具有产IAA能力。Sordariomycetes sp.、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Kiflimonium curvulum三者在对峙培养时,脲酶、β-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和FDA水解酶活性均显著升高,且无明显拮抗现象。【结论】Sordariomycetes sp.、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和Kiflimonium curvulum 3种菌株复配效果较为理想,可成为未来米槁根际促生菌肥开发试验的候选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槁 根际促生菌 拮抗作用 对峙培养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湿地流域典型喀斯特森林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建利 吴华 +3 位作者 喻理飞 范怡雯 严令斌 袁丛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1-477,共7页
【目的】调查研究贵州草海湿地流域不同坡度的典型喀斯特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和植被特征,为丰富草海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数量和恢复当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贵州草海湿地流域典型喀斯特森林... 【目的】调查研究贵州草海湿地流域不同坡度的典型喀斯特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和植被特征,为丰富草海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数量和恢复当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贵州草海湿地流域典型喀斯特森林植物群落,针叶林、针阔林、灌丛、灌草和退耕荒坡植被类型等调查样点进行乔木、灌木和草本的调查。【结果】不同坡度乔木群落中壳斗科植物出现率最高,其在草海湿地流域乔木群落中分布较为广泛;不同坡度灌木群落中蔷薇科植物出现率最高,杜鹃花科、忍冬科次之;草本群落中一年生草本植物随坡度增加呈现出减少趋势,而多年生草本植物呈现出增加趋势;禾本科植物出现率最高,随坡度增加呈现出先增后降趋势,菊科植物出现率次之,呈现出先降后增趋势。【结论】壳斗科、蔷薇科、杜鹃花科、忍冬科、禾本科、菊科植物是构成草海湿地流域森林群落的主要植物组成部分。对草海湿地流域进行植被生态修复时,乔木应多选用壳斗科植物,灌木应多选用蔷薇科、杜鹃花科、忍冬科植物,草本应多选用禾本科和菊科植物,并考虑所选植物的生活型与地形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湿地流域 森林植物群落 结构特征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