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织金下寒武统黑色页岩矿物岩石成分及资源利用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沙 张杰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3-552,共10页
通过野外采样、化学分析、电子探针(EPMA)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贵州织金地区黑色页岩矿物成分、化学组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研究区矿样化学成分以SiO_2和Al_2O_3为主,且具有高K低Na的特征。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分... 通过野外采样、化学分析、电子探针(EPMA)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贵州织金地区黑色页岩矿物成分、化学组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研究区矿样化学成分以SiO_2和Al_2O_3为主,且具有高K低Na的特征。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研究区黑色页岩主要矿物组成有石英、粘土矿物、白云石及黄铁矿等。织金黑色页岩中Pb、Ni、U、V、Cr等金属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稀土元素总量为153.2×10^(-6)~224.89×10^(-6),属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同时从多金属层、页岩气、页岩提钾及近底部含磷铀矿资源等方面讨论了织金黑色页岩资源化利用。织金黑色页岩多金属层含有Mo、V、Ni、Ag及U等多金属元素,具综合利用价值;其中有机碳含量达到页岩气开发大于2%的条件,可进一步开展研究;页岩中伊利石含量较多,可提取黑色页岩中的钾制备含钾复合肥;黑色页岩底部与磷矿层接触带产出磷铀矿,主要为胶状磷铀矿,接触带可作为铀矿找矿的标志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金 黑色页岩 物质组成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中低品位铝土矿综合利用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熊玉强 张杰 《洁净煤技术》 CAS 2012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简要介绍了中国铝土矿资源的整体分布情况,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贵州修文中低品位铝土矿的化学成分特点、矿物成分特点及XRD特征,综合阐述了中低品位铝土矿在生产氧化铝、耐火材料、化学制品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情况。认为贵州铝土矿资... 简要介绍了中国铝土矿资源的整体分布情况,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贵州修文中低品位铝土矿的化学成分特点、矿物成分特点及XRD特征,综合阐述了中低品位铝土矿在生产氧化铝、耐火材料、化学制品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情况。认为贵州铝土矿资源丰富,但属于高铝高硅型,且铝硅比较低,除了少数可以用拜耳法来生产氧化铝外,大部分铝土矿属于中低品位铝土矿,在生产氧化铝方面往往采用联合法来处理。对于中低品位铝土矿,除了用于生产氧化铝外,在耐火材料、陶瓷及聚合物等方面的应用也在日渐发展,实现了铝土矿的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品位铝土矿 耐火材料 化学制品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突出煤层孔隙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林 袁梅 +3 位作者 杨萌萌 许石青 王玉丽 李闯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36,共5页
以贵州省富煤区6个突出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液氮吸附实验和压汞实验,分析了各煤层煤样的孔隙大小分级,计算了煤样分形维数,并分析了各煤层煤样孔隙分形特征及其与瓦斯吸附量、煤样渗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6个煤层煤样不同级别的孔隙具... 以贵州省富煤区6个突出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液氮吸附实验和压汞实验,分析了各煤层煤样的孔隙大小分级,计算了煤样分形维数,并分析了各煤层煤样孔隙分形特征及其与瓦斯吸附量、煤样渗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6个煤层煤样不同级别的孔隙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能够显示孔隙大小及孔隙分布特征,验证了采用分形维数可以定量分析煤样孔隙特征;微孔分形维数与煤样瓦斯吸附量呈正相关关系,不同煤田煤样瓦斯吸附能力差异较大;小孔分形维数反映了煤样孔隙结构较简单,煤样间孔隙结构复杂程度相似;中孔、大孔、显微裂隙和微裂隙分形维数显示煤样孔隙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存在某些级别孔隙发育很差的情况,需要增透以提高抽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突出煤层 孔隙 瓦斯吸附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煤中某些金属元素异常富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衍 程伟 +4 位作者 杨瑞东 杨博 吕放 罗朝坤 许议元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7-265,共19页
煤层能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富集多种关键金属元素,形成具有综合利用价值的“煤型关键金属矿床”,随着煤中共伴生金属元素提取技术日益成熟,研究煤中金属元素的富集与分布特征、查明具有成矿潜力的富集区具有十分重要的资源意义。本研究... 煤层能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富集多种关键金属元素,形成具有综合利用价值的“煤型关键金属矿床”,随着煤中共伴生金属元素提取技术日益成熟,研究煤中金属元素的富集与分布特征、查明具有成矿潜力的富集区具有十分重要的资源意义。本研究基于近20年以来前人发表的有关贵州煤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及作者自测数据,统计了贵州省23个主要产煤县(市)的1002个样品数据,揭示了贵州煤中Li、Zr、Hf、Nb、Ta、U和稀土元素(REY,即REE+Y)等关键金属元素的总体分布富集特征。研究表明,贵州煤中Li、Zr、Nb、REY等关键金属元素较为富集并具有共伴生成矿潜力的区域为黔北煤田和黔西南兴义煤田两个区域。其中,金沙、桐梓、普安等地煤中Li平均含量换算为灰基Li2O分别为1254μg/g、1214μg/g和724.4μg/g,务川和正安煤种Zr平均含量换算为灰基ZrO2分别为4749μg/g和4168μg/g,务川煤中Nb平均含量换算为灰基Nb2O5为484.4μg/g,金沙、桐梓、务川及凯里煤中REY含量换算为灰基稀土氧化物REO含量分别为2175μg/g、2429μg/g、2875μg/g和2604μg/g,这些含量均超过了相应矿种的最低工业品位或文献建议的可回收利用指标。贵州煤中多种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含量背景值,尤其以黔西南兴义煤田和黔北煤田最为显著,作者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对上述两个区域的煤地球研究,查清煤中微量元素的时空分布与富集规律,为煤型关键金属矿床的找矿勘查提供更可靠科学依据。贵州晚二叠世煤中异常富集的Li、U、Nb、Ta、Zr、Hf和REY等元素的富集主要受峨眉山玄武岩风化产物的供给、同沉积火山灰的混入以及成煤期后低温热液作用的影响。其中REY的富集,不仅与玄武岩风化产物有关,还可能受到长英质—中性物质输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煤伴生金属元素 富集特征 成矿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普安矿区20号煤中锂的赋存状态及逐级化学提取实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程晨 宋杨 +1 位作者 臧静坤 程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4-53,共10页
锂(Li)是一种重要的金属能源,近年来全球锂的需求持续增长。我国煤伴生型锂矿床的发现证明煤矿可能成为锂资源的潜在来源。以贵州普安矿区20号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业分析、镜下鉴定、X射线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锂(Li)是一种重要的金属能源,近年来全球锂的需求持续增长。我国煤伴生型锂矿床的发现证明煤矿可能成为锂资源的潜在来源。以贵州普安矿区20号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业分析、镜下鉴定、X射线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等方法,分析原煤及浮沉实验获得的密度分级试样的基本性质、矿物组成、元素组成及煤中Li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原煤中Li含量达134.09μg/g,在6个密度级样品中,Li含量随煤样密度级的增加而增加(>1.8 g/cm3密度级样品中Li含量最高为212μg/g),重力分选可使煤中Li得到一定程度的预富集。原煤主要矿物组分包括黏土矿物、黄铁矿、方解石、石英等,基于Li与Al、Si等的相关性以及矿物微区元素含量(LA-ICP-MS)等分析,推测Li可能主要以吸附态赋存于黏土矿物中。逐级化学提取实验结果表明,煤中Li的赋存特征为水溶态(20.96%)、离子交换态(32.90%)、硅酸盐/铝硅酸盐态(22.80%)、碳酸盐/磷酸盐态(10.81%)、二硫化物态(3.92%)和残渣/有机态(2.58%),说明通过离子交换法可以从煤矸石中回收Li。该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分离提取煤中Li提供了一定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分级 赋存状态 逐级化学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某黑色页岩硫的迁出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春玉 张杰 李帅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16,共3页
根据贵州某地黑色页岩中含一定品位的硫及黑色页岩性质复杂等特点,考虑硫的迁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酸浸实验研究。经实验研究发现,酸浸时采用矿石粒度为150~375μm、盐酸浓度为1.2 mol/L、浸出时间为4 h、浸出矿浆液固体积质量比... 根据贵州某地黑色页岩中含一定品位的硫及黑色页岩性质复杂等特点,考虑硫的迁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酸浸实验研究。经实验研究发现,酸浸时采用矿石粒度为150~375μm、盐酸浓度为1.2 mol/L、浸出时间为4 h、浸出矿浆液固体积质量比为4 mL/g、浸出温度为30℃、搅拌强度为250 r/min时,硫的浸出率达较高值,可达23.73%,此时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页岩 酸浸 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铁对利用锰渣和铝质岩制备的陶瓷管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旭 张杰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6-72,共7页
通过对锰渣和铝质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矿物成分分析,得出其主要化学成分为Si O2、Al2O3,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是制备陶瓷的主要成分。实验研究了不同金属铁粉含量对陶瓷烧制温度与陶瓷管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且对含不同比例金属铁粉(0... 通过对锰渣和铝质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矿物成分分析,得出其主要化学成分为Si O2、Al2O3,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是制备陶瓷的主要成分。实验研究了不同金属铁粉含量对陶瓷烧制温度与陶瓷管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且对含不同比例金属铁粉(0%、12%、14%、16%)陶瓷管的抗压强度、吸水率、耐酸性进行了测试,得知抗压强度为39.42、45.31、54.83、55.72(MPa);吸水率为8.02%、8.73%、9.11%、9.15%;耐酸速率为0.00067、0.00063、0.00065、0.00061(g/cm2·h)。进一步对最优性能的4#陶瓷管的粉末进行XRD分析,查明主要矿物成分为77%的含铬莫来石Cr0.5(Al3.93Si1.57)O9.79,7%的方石英(Si O2)和16%的赤铁矿(Fe2O3)。显微镜下观察及扫描电镜配合能谱分析赤铁矿与莫来石紧密结合,但也存在独立界面,元素之间互相渗透而形成Al、Fe、O的混合粘结相,使金属铁陶瓷管力学性能等有较大幅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渣 铝质岩 金属铁陶瓷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某卡林型金矿的载金矿物特征及金赋存状态 被引量:1
8
作者 吴甜甜 沈智慧 +1 位作者 邱跃琴 赵宏龙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3,共11页
为合理制定提金工艺及高效回收金,采用光学显微镜下鉴定,结合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EPMA)等手段,研究了贵州某卡林型金矿的载金矿物特征及金赋存状态。结果表明,矿石含金4.30 g/t,w(S... 为合理制定提金工艺及高效回收金,采用光学显微镜下鉴定,结合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EPMA)等手段,研究了贵州某卡林型金矿的载金矿物特征及金赋存状态。结果表明,矿石含金4.30 g/t,w(S)、w(As)分别为2.97%和0.35%。S、As主要以-1价态存在,说明矿石为原生金矿。矿石主要为粒状、草莓状、生物假象、交代和条带状结构,矿石中主要硫化物为含砷黄铁矿和毒砂,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碳酸盐矿物和绢云母等。含砷黄铁矿多与石英和碳酸盐矿物连生,少数被隐晶质石英和炭泥质包裹,部分呈环带或弯曲状生物遗迹特征。94.88%的金以包裹金形式存在,含砷黄铁矿为主要载金矿物,其中金分布率为75.81%。不同形态的含砷黄铁矿中Au含量高低为:细粒状>生物碎屑状>草莓状>粗粒状,Au-S、Au-As之间均无正相关性。含砷黄铁矿中均赋存有晶格金和纳米金颗粒,金整体呈不均匀稀疏浸染状分布。研究结果可为贵州及其它地区卡林型金矿预处理-浸金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有效氧化或破坏载金含砷黄铁矿和石英包裹体及防止预处理过程中金的二次包裹有利于提高金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型金矿 矿石结构 载金矿物 嵌布特征 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因素下赤泥中重金属离子及Na^(+)、K^(+)的溶出特性
9
作者 柴野 张覃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0,共5页
模拟自然环境,研究了赤泥中重金属离子(As、Cr、Cu、Mn、Ni、Pb)和Na^(+)、K^(+)的溶出特性和机制。结果表明,降低pH值、增加接触时间、升高浸出温度和增大液固比,可促进赤泥中重金属离子和Na^(+)、K^(+)的溶出;溶出后方解石、镁绿泥石... 模拟自然环境,研究了赤泥中重金属离子(As、Cr、Cu、Mn、Ni、Pb)和Na^(+)、K^(+)的溶出特性和机制。结果表明,降低pH值、增加接触时间、升高浸出温度和增大液固比,可促进赤泥中重金属离子和Na^(+)、K^(+)的溶出;溶出后方解石、镁绿泥石、戈硅钠铝石、磷锰铁矿等矿物的特征峰显著减弱,溶出赤泥中As、Cr、Ni、Cu、Mn、Na、K元素以As_(2)O_(3)、Cr3+、NiO、CuO、MnO、Na^(+)、K^(+)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赤泥 重金属 溶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毕节地区晚二叠世煤质特征及其成煤环境意义 被引量:68
10
作者 程伟 杨瑞东 +2 位作者 崔玉朝 付浩 张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63-1777,共15页
根据贵州毕节地区13个井田和勘探区各主采煤层煤样的工业分析、硫分及灰成分分析数据,评价了该地区晚二叠世煤的总体煤质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煤中硫分和灰分与成煤环境的联系。研究表明,毕节地区煤炭资源具有特低全水分、中高硫... 根据贵州毕节地区13个井田和勘探区各主采煤层煤样的工业分析、硫分及灰成分分析数据,评价了该地区晚二叠世煤的总体煤质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煤中硫分和灰分与成煤环境的联系。研究表明,毕节地区煤炭资源具有特低全水分、中高硫分、中灰分、特低挥发分等特征,总体属无烟煤(WY3)。根据煤中硫分分布、硫分组成、灰分分布与灰分组成及其变化规律可以推测成煤环境。毕节晚二叠世各主采煤层硫分纵向变化规律可清晰"反演"研究区成煤期古海平面的两次大的海进与海退事件;硫分在研究区平面的分布具有"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正是受到当时海水自南东向北西推进的影响;形态硫数据分析显示,煤中有机硫占全硫比重一般较小,明显不同于陆相煤层和浅水台地相煤层(后者以极高有机硫为特点)特征。此外,煤中灰分产率、煤灰成分指数以及灰成分三端元分析均揭示聚煤环境的还原性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强,与硫分分析的结论相一致。综合分析表明,毕节地区晚二叠世成煤环境以三角洲分流河道/间湾、潮控下三角洲平原、以及潮坪/泻湖等环境为主,海水影响作用较大的泻湖/潮坪环境下煤层中硫分较高,海水影响较弱的三角洲成煤环境下煤中硫分相对较低,并给出了三种沉积环境下一些煤质特质的变化范围。该研究结果与前人基于岩相古地理和元素地球化学方法所得出的结论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节地区 晚二叠世 煤质特征 成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某微细浸染型金矿硫代硫酸盐浸出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沈智慧 张覃 +1 位作者 卯松 叶军建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90,共6页
贵州某微细浸染型金矿金品位为3.46 g/t,在原矿性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硫代硫酸盐直接浸出工艺,进行了探索试验、条件试验和综合优化试验,确定了合理的浸出条件为:Na2S2O3·5H2O用量0.4 mol/L,CuSO4用量4 g/L,NH3·H2O用量4 mol/... 贵州某微细浸染型金矿金品位为3.46 g/t,在原矿性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硫代硫酸盐直接浸出工艺,进行了探索试验、条件试验和综合优化试验,确定了合理的浸出条件为:Na2S2O3·5H2O用量0.4 mol/L,CuSO4用量4 g/L,NH3·H2O用量4 mol/L,Na2SO3用量0.3 mol/L,液固比为4∶1,pH为9.5。将原矿直接浸出与预处理后试样浸出进行对比试验,获得金浸出率分别为72.10%和85.09%,并对两者浸出率差异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浸染型金矿 硫代硫酸盐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HP在贵州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现状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波波 袁梅 +2 位作者 马科伟 何明华 王珍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7-90,共4页
以AHP为理论基础,结合贵州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内容,建立了贵州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现状评价体系。该体系含安全管理、采煤等13个一级指标,有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资质、安全制度及落实情况等60个二级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 以AHP为理论基础,结合贵州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内容,建立了贵州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现状评价体系。该体系含安全管理、采煤等13个一级指标,有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资质、安全制度及落实情况等60个二级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值。根据实例验证,该体系可以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现状评价的有效性,真实、客观地反映贵州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 安全现状评价 A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规律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马帅 李绍泉 +2 位作者 秦震东 方晓彤 杜育芹 《洁净煤技术》 CAS 2011年第6期89-91,共3页
通过对贵州省2000年—2010年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统计分析,并结合贵州煤矿的地质特点,得出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的主控因素主要包括3方面,分别是煤层瓦斯含量高,防治突出措施不到位,乡镇煤矿数量比例大。综合分析各因素之后,为贵州省预... 通过对贵州省2000年—2010年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统计分析,并结合贵州煤矿的地质特点,得出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的主控因素主要包括3方面,分别是煤层瓦斯含量高,防治突出措施不到位,乡镇煤矿数量比例大。综合分析各因素之后,为贵州省预防煤与瓦斯突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主控因素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质岩中锂的浸出富集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林 张杰 +1 位作者 王建蕊 毛瑞勇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4-26,共3页
采用氢氟酸作为浸出剂浸出富集铝质岩中的锂,进行了探索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75℃、固液比(g/m L)为1∶8、氢氟酸体积分数为17%、反应时间为15 min和搅拌强度为300 r/min的条件下,锂的浸出率高达98.73%;保持其他浸出条件不变,... 采用氢氟酸作为浸出剂浸出富集铝质岩中的锂,进行了探索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75℃、固液比(g/m L)为1∶8、氢氟酸体积分数为17%、反应时间为15 min和搅拌强度为300 r/min的条件下,锂的浸出率高达98.73%;保持其他浸出条件不变,采用常温(25℃)浸出,锂浸出率仍可达83.80%。采用XRD分析原矿和浸出渣的矿物组成,结果表明,氢氟酸与铝质岩的反应主要是氢氟酸选择性溶解锂的主要载体矿物高岭石的过程,锂在反应过程中发生迁出与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质岩 氢氟酸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径对煤中瓦斯放散初速度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萌萌 袁梅 +3 位作者 徐林 许石青 李闯 王玉丽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6-59,共4页
为了分析粒径对煤中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影响,以某煤矿4号煤层小于7目、7~10目、10~18目、18~35目的自然风干、烘干及水分含量分别为3%、5%、7%的煤样为研究对象,借助WT-1型瓦斯放散初速度测定仪,测试了不同含水率煤样的瓦斯放散初速度与... 为了分析粒径对煤中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影响,以某煤矿4号煤层小于7目、7~10目、10~18目、18~35目的自然风干、烘干及水分含量分别为3%、5%、7%的煤样为研究对象,借助WT-1型瓦斯放散初速度测定仪,测试了不同含水率煤样的瓦斯放散初速度与粒径的关系,并测试了自然风干和烘干5h,粒径为小于7目与35~60目、7~10目与35~60目、10~18目与35~60目的煤样,在配比分别为6∶1,5∶2,4∶3,3∶4,2∶5,1∶6情况下的瓦斯放散初速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粒径减小,不同含水率的煤中瓦斯放散初速度不断增大,且粒径越小,煤中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增大趋势越明显;煤层中粒径小的煤颗粒占比越大,煤中瓦斯放散初速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放散初速度 粒径 瓦斯吸附 瓦斯解吸 含水率 粒径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程阻力实验误差原因分析及教学改进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黎明 许石青 史文兵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4-177,185,共5页
在学生沿程阻力实验结果基础上,利用事故树分析法,以较大偏差为顶事件的分析发现,导致失误发生的主要因素来自实验仪器、操作过程、数据处理3个方面,再利用事故树分析法,层层分析导致失误的根本因素。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后期实验教学的优... 在学生沿程阻力实验结果基础上,利用事故树分析法,以较大偏差为顶事件的分析发现,导致失误发生的主要因素来自实验仪器、操作过程、数据处理3个方面,再利用事故树分析法,层层分析导致失误的根本因素。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后期实验教学的优化、完善过程,能够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更精确、严谨地完成实验,提高了沿程阻力测定实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沿程阻力 实验教学 误差分析 事故树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浸出中低品位磷块岩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建蕊 张杰 +2 位作者 莫樊 毛瑞勇 吴林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15,共3页
用传统的选矿工艺,如物理分选或者浮选来富集含碳酸盐矿物的磷矿石都很困难,由于碳酸盐和磷酸盐矿物有极其相似的物理化学特性,一般沉积型磷矿石用焙烧和选择性酸浸的方法对其进行富集。选择性浸出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富集方法。实验... 用传统的选矿工艺,如物理分选或者浮选来富集含碳酸盐矿物的磷矿石都很困难,由于碳酸盐和磷酸盐矿物有极其相似的物理化学特性,一般沉积型磷矿石用焙烧和选择性酸浸的方法对其进行富集。选择性浸出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富集方法。实验采用乙酸酸浸磷块岩,使白云石分解,达到富集磷矿的目的。结果表明:乙酸分解白云石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反应温度、粒度、酸的浓度、反应时间等。在最佳实验条件下P2O5的质量分数从原矿的19.72%提高到33.78%,白云石的分解率为27.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块岩 选择性浸出 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H_(2)O)_(10)^(3+)与Mg(H_(2)O)_(6)^(2+)在高岭石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计算
18
作者 张徐勇 卯松 +3 位作者 柯宝霖 章铁斌 张冬梅 伍方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3-562,共10页
离子型稀土矿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其稀土元素主要以离子水合物的形式吸附在高岭石等黏土矿物表面。针对稀土离子及杂质离子水合物的结构特性,探讨其在黏土矿物表面的吸附机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确定La^(3+)和Mg^(2+)水合离子的... 离子型稀土矿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其稀土元素主要以离子水合物的形式吸附在高岭石等黏土矿物表面。针对稀土离子及杂质离子水合物的结构特性,探讨其在黏土矿物表面的吸附机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确定La^(3+)和Mg^(2+)水合离子的稳定构型分别为La(H_(2)O)_(10)^(3+)和Mg(H_(2)O)_(6)^(2+),并计算其在高岭石铝羟基面(001)和硅氧面(001)的吸附能、态密度、电子转移情况。结果表明,La(H_(2)O)_(10)^(3+)、Mg(H_(2)O)_(6)^(2+)在高岭石铝羟基面(001)的吸附能分别为-221.19、-142.51 kJ/mol;在高岭石硅氧面(001)的吸附能分别为-96.65、-71.10 kJ/mol。La(H_(2)O)_(10)^(3+)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更稳定。水合离子与高岭石表面之间的电荷转移数较少,主要通过配位水中的HW、OW与高岭石表面HS、OS之间形成氢键作用而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水合离子 结构特性 吸附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毕节地区晚二叠世煤质特征及其成煤环境指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伟 杨瑞东 +2 位作者 崔玉朝 付浩 张覃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121-1122,共2页
本研究基于毕节地区13个矿井的主采煤层样品大量的工业分析、硫分、形态硫及灰分组成等煤质特征参数,对煤质资源特性进行了考查,并重点对区内各矿井主采煤层煤质参数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合含煤地层岩性组合及岩相古地理资料,探讨了煤质... 本研究基于毕节地区13个矿井的主采煤层样品大量的工业分析、硫分、形态硫及灰分组成等煤质特征参数,对煤质资源特性进行了考查,并重点对区内各矿井主采煤层煤质参数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合含煤地层岩性组合及岩相古地理资料,探讨了煤质特征参数对成煤环境的指示作用,为寻找富煤区及煤层比对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煤环境 晚二叠世 镁灰岩世 二叠纪 毕节地区 煤质特征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质岩制备矿物聚合物材料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建蕊 张杰 +1 位作者 李琼琼 张玉松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12-2216,2222,共6页
矿物聚合材料是以铝硅酸盐矿物或工业固体废物为主要原料制备而成的一类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对利用铝质岩、石英砂、高岭土、氢氧化钠和水玻璃制备矿物聚合材料进行探索性研究,对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 矿物聚合材料是以铝硅酸盐矿物或工业固体废物为主要原料制备而成的一类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对利用铝质岩、石英砂、高岭土、氢氧化钠和水玻璃制备矿物聚合材料进行探索性研究,对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岭土在750℃下煅烧6 h,H0的加入量占液相8%,Ca(OH)2占2%,石英砂占23.61%,高岭土占26.92%,水玻璃占液相的50%。固液比为2.2,在此条件下,聚合物的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32.7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聚合物 抗压强度 物理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