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锦屏野生食用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彭买买 苟光前 +4 位作者 龙学为 王承源 郑涛 何选泽 叶红环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95,共7页
为进一步掌握锦屏县野生食用植物资源情况,更好地对该区野生食用植物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采用野外调查、走访及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锦屏县野生食用植物资源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锦屏县野生食用植物共有68科120属177种(含变种、... 为进一步掌握锦屏县野生食用植物资源情况,更好地对该区野生食用植物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采用野外调查、走访及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锦屏县野生食用植物资源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锦屏县野生食用植物共有68科120属177种(含变种、下同),主要包括:蕨类植物3科3属6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63科115属169种.在科属组成上,含1~5种的科较多,有63科,占该区野生食用植物总科数的92.65%,有120种,是野生食用植物总种数的67.80%.生活型上,野生木本食用植物以乔木类为主,占总种数的28.24%.在野生草本食用植物中,以多年生草本为主,是该区野生食用植物总种数的16.95%.在食用部位上,以果菜类为主,共93种,是总种数的51.96%;根菜类相对较少,仅有10种,占总种数的5.59%.在食用用途中,以果品类为主,有68种,占总种数的22.59%.从生活型、食用部位及食用用途上看,锦屏县野生食用植物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但在开发的同时应加强对具有多重利用价值的宜昌胡颓子、黄连木等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屏 野生 食用植物 调查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锦屏县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 被引量:4
2
作者 邹启先 闵启利 +1 位作者 龙学为 叶红环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8年第2期62-69,共8页
为深入研究锦屏县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现状,使其更好地开发利用,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及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对该区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野生药用藤本植物共51科103属208种,其中,双子叶植物47科98属184... 为深入研究锦屏县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现状,使其更好地开发利用,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及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对该区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野生药用藤本植物共51科103属208种,其中,双子叶植物47科98属184种,单子叶植物4科5属24种,裸子植物缺乏。在科属构成上,以少种科(属)、单种科(属)为主;区系组成的热带亲缘性明显,且受温带成分的影响大,由热带成分向温带渗透的特征显著;生活型以木质藤本占绝对优势,其中高位芽类植物最多,而在攀援方式上,缠绕类藤本占优势。该区药用藤本植物资源中,有5种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药用部位上,以根、藤茎、全株类入药的种类最多,分别占48.08%、29.33%、24.52%;在药用功效上,以清热解毒类、理血类和消炎、利尿、消肿类最多,分别占52.88%、44.71%和32.69%。通过对该区药用藤本植物资源的研究,以期为保护其种质资源、生物多样性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屏 药用藤本植物 地理成分 药用部位 药用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公益林更新采伐模式研究
3
作者 张喜 尹晓阳 +2 位作者 闵启利 姜霞 许才万 《贵州林业科技》 2014年第3期1-7,共7页
作者在系统分析了贵州省公益林经营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与机遇后,提出了公益林更新采伐模式的原则、主要内容和监测验证方法。模式以省内分布广、生态区位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为基础构建,对其它公益林类型更新采伐也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公益林 更新采伐模式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防火管理及森林资源保护的研讨
4
作者 王霖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第15期14-15,共2页
森林资源不仅影响生态平衡,而且是生物生存的重要依赖。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在经济发展和建设中得到了稳步的提升,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重。而且,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有必要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以此作为改... 森林资源不仅影响生态平衡,而且是生物生存的重要依赖。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在经济发展和建设中得到了稳步的提升,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重。而且,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有必要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以此作为改善关键生态环境的出发点。森林防火管理是保护森林资源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根据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文章对森林防火管理进行研究和分析,促进相关工作的优化和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防火管理 森林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湿冷藏对湖南山核桃种子萌发及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樊卫国 马文涛 +3 位作者 龙登楷 龙令炉 龙章庆 杨武其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1-836,共6页
为了探索湖南山核桃(Carya hunanensis Cheng.)种子的萌发及生理特性,采用自然脱水和保湿冷藏后播种的方法,对湖南山核桃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其顽拗性和萌发过程中种子内脂肪、蛋白质、淀粉、水溶性糖、脱落酸(ABA)、赤霉素(GA4+7)、玉米核... 为了探索湖南山核桃(Carya hunanensis Cheng.)种子的萌发及生理特性,采用自然脱水和保湿冷藏后播种的方法,对湖南山核桃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其顽拗性和萌发过程中种子内脂肪、蛋白质、淀粉、水溶性糖、脱落酸(ABA)、赤霉素(GA4+7)、玉米核苷(ZRS)、生长素(IAA)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南山核桃种子采收后立即播种就能发芽,脱水干燥后丧失发芽力;保湿冷藏可在一定的时间内延长湖南山核桃种子的寿命,同时也能提高发芽率,增加形成多胚种的比例,但超过60 d发芽率显著下降;未脱水的湖南山核桃种子无论经过保湿冷藏与否,播种后种子中的脂肪、淀粉、蛋白质、ABA都快速降解,GA4+7、ZRs和IAA含量都迅速增加,这种生理响应的启动在保湿冷藏20d后的种子中提前了。湖南山核桃种子不耐脱水,具有顽拗型种子的明显特征,没有休眠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山核桃 种子 脱水 保湿冷藏 萌发 顽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橙光合特性及树冠光能分布对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国琴 樊卫国 龙令炉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6年第2期124-127,共4页
以清家脐橙为材料,研究其光合特性及树冠不同层间叶片光合速率(Pn)的差异。结果表明,脐橙叶片的光补偿点为18.0~27.0μmol.m-2.s-1,光饱和点为853.2~887.6μmol.m-2.s-1。晴天脐橙叶片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上午7:00~9:00叶片的... 以清家脐橙为材料,研究其光合特性及树冠不同层间叶片光合速率(Pn)的差异。结果表明,脐橙叶片的光补偿点为18.0~27.0μmol.m-2.s-1,光饱和点为853.2~887.6μmol.m-2.s-1。晴天脐橙叶片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上午7:00~9:00叶片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急剧增高,至9:00左右达最高峰,而后开始下降,至13:00左右跌入低谷,此后又缓慢上升,至17:00形成次高峰,到19:00降至最低点,有明显的“午休”现象。树冠不同部位光合有效辐射(PAR)有差异,光合有效辐射树冠顶层>树冠外层>树冠内层>树冠中心,在树冠外层和内层不同的方位PAR南部>西部>东部>北部。树冠各部位叶片的光合速率变化趋势:树冠顶层>树冠外层>树冠内层>树冠中心,在树冠外层和内层不同的方位Pn南部>西部>东部>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橙 树冠 光能分布 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野生山核桃实生苗木繁育生长效果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龙令炉 杨武其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2-133,共2页
为促进野生山核桃资源开发,对野生山核桃进行了3种不同方法的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设施育小苗后假植育苗法植株生长量的各项指标均最优,催芽后播种育苗法次之,直播育苗法较差。
关键词 野生山核桃 苗木 生长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凋落物年产量与月动态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张佐玉 周凤娇 +4 位作者 张喜 赵庆萍 田炼红 闵启利 石扬文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20-26,共7页
采用空间替代时间和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在黔东南以杉木不同龄级纯林及中龄期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凋落物年产量、月动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幼龄(≤10年)、近熟龄(21-25年)、成熟龄(26-35年)和过熟龄(≥36年)杉木纯林的凋落... 采用空间替代时间和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在黔东南以杉木不同龄级纯林及中龄期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凋落物年产量、月动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幼龄(≤10年)、近熟龄(21-25年)、成熟龄(26-35年)和过熟龄(≥36年)杉木纯林的凋落物产量为0.61t/(hm^2·a)、3.38t/(hm^2·a)、4.21t/(hm^2·a)和5.75t/(hm^2·a),中龄期柳杉-杉木林、马尾松-檫木-杉木林、毛竹-杉木林和马尾松-杉木林的凋落物产量为7.55t/(hm^2·a)、4.23t/(hm^2·a)、3.72t/(hm^2·a)和3.25 t/(hm^2·a)。(2)杉木纯林中幼龄林和近熟林、成熟林及过熟林的凋落物月产量差异显著,中龄期混交林中柳杉-杉木林和马尾松-杉木林的凋落物月产量差异也显著。杉木林凋落物月产量动态曲线呈3峰型,峰值出现在2-4月、7-10月和12月间。杉木不同龄级纯林及中龄期不同混交林类型内凋落物月产量动态曲线的X2检验值差异显著,季节性分布格局不同。(3)杉木纯林凋落物年产量和草本层植物生物量及土壤A层pH值的直线相关显著,混交林凋落物年产量和灌木层植物平均地径及高度、土壤A层及B层全磷含量的直线相关也显著。中龄期马尾松-檫木-杉木混交林及成熟龄期杉木纯林凋落物月产量和温度及降雨量相关显著,表明凋落物产量受气候-土壤-植被系统部分要素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混交林 龄级 柳杉 马尾松 檫木 毛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球果型马尾松的形态和生殖生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孜昌 Gerd hause +5 位作者 邓伦秀 王宏艳 刘开跃 任志得 江艺 徐涵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0-39,42,共11页
本文对多球果型马尾松和常见型马尾松在生长状态、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多球果型马尾松雌性生殖枝上 ,能够着生 4 0~ 80个球果 (大孢子叶球 ) ,有的甚至可以达到 1 93个以上。而在常见型马尾松的雌性生殖... 本文对多球果型马尾松和常见型马尾松在生长状态、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多球果型马尾松雌性生殖枝上 ,能够着生 4 0~ 80个球果 (大孢子叶球 ) ,有的甚至可以达到 1 93个以上。而在常见型马尾松的雌性生殖枝上 ,通常只着生有 1~ 8个球果 ,最常见的是着生 2~ 4个球果。多球果型马尾松和常见型马尾松在雌球花的芽组织结构和雌球花的分化过程中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显微分析我们发现 :多球果型马尾松雌球花原基的发育在当年生过冬顶芽的下部 ,在它的上部 ,还发育有一系列的营养芽原基 (1 0列以上 )。而常见型马尾松雌球花原基的发育在当年生过冬顶芽的顶端。雌球花发育机理的不同 ,决定了多球果型马尾松球果的着生部位发生了变异。多球果型马尾松球果着生在春梢的下 (基 )部 ,常见型马尾松球果着生在春梢的顶部。多球果型马尾松与常见型马尾松球果 (大孢子叶球 )的发育过程和发育起始时间不相同。通过对 8~ 1 2月标本进行显微切片分析 ,多球果型马尾松球果的发育起始时间在当年的 8月 (过冬顶芽开始形成的同时 ) ,与小孢子叶球的发育起始时间同步。常见型马尾松球果的发育起始时间是当年的 1 1月 ,两种类型马尾松的大孢子叶球都是在次年 4月受粉 ,到第三年的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球果型马尾松 形态特征 生殖生物学特征 无性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钩藤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蕖 刘兰 +2 位作者 龙学为 崔迎春 王进 《贵州林业科技》 2010年第3期35-37,共3页
研究了清水浸种6h、24h,KNO3(0.05%、0.1%、0.2%)、NaOH(0.05%、0.1%、0.2%)、GA(20mg/L、50mg/L、100mg/L)分别浸种30min对钩藤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KNO3(0.05%)、GA(100mg/L)两种处理的效果优于其他处理。
关键词 钩藤 种子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的繁殖技术 被引量:7
11
作者 江艺 王霖 《贵州林业科技》 2005年第3期42-44,共3页
本文介绍了南方红豆杉的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两种方法,简单有效、容易掌握。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繁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化大苗培育苗木移植技术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孝柳 唐启发 《农技服务》 2012年第4期446-447,共2页
目前在城市绿化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旅游区、风景区、森林公园、绿化带、道路等绿化中都采用大规格苗木进行栽植,因此大苗培育已经成为苗圃生产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苗木移植是大苗培育的关键技术之一。对苗木移植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 目前在城市绿化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旅游区、风景区、森林公园、绿化带、道路等绿化中都采用大规格苗木进行栽植,因此大苗培育已经成为苗圃生产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苗木移植是大苗培育的关键技术之一。对苗木移植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各中心苗圃进行大苗培育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大苗培育 苗木移植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龄级和密度变化对黔东南杉木人工纯林结构及有机碳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闵启利 张喜 +4 位作者 张佐玉 田炼红 杨汉远 石扬文 杨永彰 《中国林副特产》 2016年第3期1-7,共7页
采用空间替代时间、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黔东南杉木人工纯林结构及有机碳密度随龄级和密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随杉木林龄增大和密度降低:1林分平均胸径和高度值升高、密度值降低,龄级及密度级内的相应指标值... 采用空间替代时间、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黔东南杉木人工纯林结构及有机碳密度随龄级和密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随杉木林龄增大和密度降低:1林分平均胸径和高度值升高、密度值降低,龄级及密度级内的相应指标值差异显著。2除Pielou指数值外,草本层植物多样性指数增加。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指数值随林龄增大而增加、随密度降低而减小。不同龄级及密度级灌木层植物Pielou指数值差异显著。草本层植物Gleason指数值在龄级间差异不显著、密度级间差异显著,Pielou指数值在龄级间差异显著、密度级间差异不显著。3土壤密度值增大、土壤有机碳含量等其它理化指标降低。土壤密度值在龄级间差异显著、密度级间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机碳含量等其它理化指标值在龄级及密度级间差异不显著。4乔木、灌木、凋落物和土壤-植被层有机碳密度值增加,草本和土壤层有机碳密度值在龄级间降低、密度级间升高。乔木层植物有机碳密度值在龄级间差异显著、密度级间差异不显著。5林龄和密度对乔木层植物有机碳密度值的贡献率分别为99.06%、0.94%。土壤有机碳密度受土壤层部分指标影响,植被有机碳密度受植被-土壤部分指标综合影响。6培育大径级林和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是提高杉木人工林有机碳密度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龄级 密度 林分结构 有机碳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技术在森林防火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
14
作者 王霖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第13期82-83,共2页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处理地理信息方面具有优于传统手段的巨大优势。文章以森林防火项目为例,介绍了GIS技术的基本原理,并选择了森林公路网、供水设施、受灾地区和火灾隐患等层次。将其全部集成到项...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处理地理信息方面具有优于传统手段的巨大优势。文章以森林防火项目为例,介绍了GIS技术的基本原理,并选择了森林公路网、供水设施、受灾地区和火灾隐患等层次。将其全部集成到项目区域的GIS系统中,并且构建了整个区域的地理信息图。可以为消防指挥及水资源配置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 森林防火 水资源 优化配置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