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仁地区红薯新品种丰产稳产性测定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正福 廖雪红 +3 位作者 石俊 李永凤 甘坤俊 王玮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0-92,共3页
对铜仁地区引进的12个红薯新品种进行一年多点区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波选-15、薯7-12,紫薯1号3个品种增产较高,丰产性较好;铜薯22-4和豫薯抗病一号稳定性好;初步评价得出以波选-15、薯7-12的丰... 对铜仁地区引进的12个红薯新品种进行一年多点区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波选-15、薯7-12,紫薯1号3个品种增产较高,丰产性较好;铜薯22-4和豫薯抗病一号稳定性好;初步评价得出以波选-15、薯7-12的丰产性稳产性较高,适宜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 新品种 丰产性 稳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仁地区种业发展思路及对策
2
作者 李朝霞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铜仁地区 种业 发展现状 种子企业 股份制 品种选育 引种 品种试验示范 营销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纯度技术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朝霞 李永凤 甘坤俊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种子纯度 亲本 制种技术 田间除杂去劣 激素 种子收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国丰一号”的特征特性及其在黔东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石峻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7-97,99,共2页
铜仁地区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地带过渡的斜坡上,是武陵山区的腹心地带,农业生产常年受“倒春寒”、“伏旱”、“秋风”及其流行性病害的危害.同时,铜仁地区又是一个典型的立体农业结构,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0万hm^2左右,旱作面积9万h... 铜仁地区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地带过渡的斜坡上,是武陵山区的腹心地带,农业生产常年受“倒春寒”、“伏旱”、“秋风”及其流行性病害的危害.同时,铜仁地区又是一个典型的立体农业结构,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0万hm^2左右,旱作面积9万hm^2左右.近年来,由于受自然气候因素影响,中高海拔地区稻田种植面积有所下降.为此,为了引进适宜我区中高海拔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解决我区中高地区水稻种植品种相对较单一的局面和常年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问题.2003~2004年地区种子公司、地区种子管理站结合本区土壤分布结构及生态气候特点,从中国水稻研究所、国丰杂交水稻育种中心引进产量较高、抗性较好、生育期相对较短、适应性较广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国丰一号”在我区进行多点试验示范种植,其大田表现较好,迎得广大用种户好评,从而缓解了我区中高海拔地区对水稻品种产量、抗性、生育期相冲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国丰一号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忠 陈正福 +3 位作者 李朝霞 王玮 唐容 王通强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53,57,共5页
以不同来源的51份甘蓝型黄籽油菜种质为材料,对粒重、色泽、蛋白质、硫甙和芥酸含量等主要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质间千粒重差异大,变幅在1.54~4.76 g之间,平均为3.65 g,多数集中在3.4~3.8 g之间;影响种皮色泽的主要是黑色素和花色... 以不同来源的51份甘蓝型黄籽油菜种质为材料,对粒重、色泽、蛋白质、硫甙和芥酸含量等主要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质间千粒重差异大,变幅在1.54~4.76 g之间,平均为3.65 g,多数集中在3.4~3.8 g之间;影响种皮色泽的主要是黑色素和花色素;根据其含量的不同,可分为高花色素类、高黑色素类和低色素3个类群;种子颜色等级与种子含油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种子颜色等级与种子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种子含油量为31.8%~46.4%,蛋白质含量为23%~34.9%,芥酸含量为0.56%~5.40%,硫甙含量为6.95%~76.43%;且种子的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芥酸含量与硫甙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硫甙含量与含油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黄籽 遗传多样性 颜色 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新品种铜薯2号综合性状及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正福 杨文 +4 位作者 石俊 李朝霞 廖雪红 李永凤 甘坤俊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5-115,118,共2页
为使高产甘薯新品种铜薯2号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介绍了铜薯2号的选育方法及其特征特性和品质性状,并对其在贵州省甘薯区试中产量表现和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甘薯 新品种 铜薯2号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永优21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正福 石俊 +1 位作者 李朝霞 潘生发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6-107,共2页
永优21是重庆吨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自育的三系不育系永ⅠA与恢复系DLR1配组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夏在重庆用不育系珍汕97A、Ⅱ-32A、岗46A、D297A、永ⅠA等进行成对测交,2005年进行品比,2006年推荐进入贵州省预试。2... 永优21是重庆吨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自育的三系不育系永ⅠA与恢复系DLR1配组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夏在重庆用不育系珍汕97A、Ⅱ-32A、岗46A、D297A、永ⅠA等进行成对测交,2005年进行品比,2006年推荐进入贵州省预试。2007年贵州省区域试验,平均单产614.23kg/667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7.54%,达极显著水平,居第5位。2008年参加贵州省区域试验,平均单产615.50kg/667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28%,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区试平均单产614.87kg/667m2,比对照增产6.4%,两年累计15个点次中,10个试点增产5个试点减产,增幅在5%以上的试点有8个。2008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单产650.44kg/667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71%,6个试点全部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永优21 永ⅠA DLR1 优质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永优21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石俊 陈正福 +2 位作者 廖雪红 李永凤 甘坤俊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0-111,共2页
永优21是贵州省铜仁地区种子管理站与重庆吨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利用自育的三系不育系永ⅠA与恢复系DLR1配组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2009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经品试、区试、生产试验、表现高产、优质的特... 永优21是贵州省铜仁地区种子管理站与重庆吨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利用自育的三系不育系永ⅠA与恢复系DLR1配组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2009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经品试、区试、生产试验、表现高产、优质的特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永优21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中9优85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9
作者 李朝霞 甘坤俊 +1 位作者 李永凤 李明富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高产栽培技术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特征特 中国水稻研究所 种子公司 示范种植 四川省 恢复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新品种铜薯2号等丰产性及稳产性分析
10
作者 陈正福 石俊 +2 位作者 廖雪红 李永凤 甘坤俊 《中国种业》 2011年第11期50-51,共2页
通过对2009-2010年贵州省甘薯的区域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铜薯2号(区试名薯7-12)丰产性最好,其次是铜薯1号(区试名铜薯22-4),两者的适应度较其他参试品种强,均为75%,适宜在贵州省大部分地区种植。86-21和豫薯抗病一号稳定性较好,但丰产性较... 通过对2009-2010年贵州省甘薯的区域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铜薯2号(区试名薯7-12)丰产性最好,其次是铜薯1号(区试名铜薯22-4),两者的适应度较其他参试品种强,均为75%,适宜在贵州省大部分地区种植。86-21和豫薯抗病一号稳定性较好,但丰产性较差,适宜在栽培技术条件好的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区域试验 丰产稳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