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冀、京、津产麦区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的气象要素演变特征与分析
被引量:
11
1
作者
袁淑杰
梁平
+4 位作者
武文辉
徐大红
杨昌银
韩俊玲
李智慧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220-224,共5页
根据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22个代表站1960-2000年逐日平均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以及日照时数等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各相关气象因子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
根据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22个代表站1960-2000年逐日平均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以及日照时数等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各相关气象因子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12℃日数大部地区呈弱增加趋势,降雨量和雨日呈减少趋势,中部以南地区的日照条件向降低小麦抗病能力的方向转化;贴近度分析表明,塘沽-天津-保定以南地区秋季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的气候条件是最适宜或适宜小麦赤霉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菌原体
形成期
气象要素
趋势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9年湖北入梅首场暴雨的垂直螺旋度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群
毛坚强
+1 位作者
周长志
高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7158-17161,共4页
利用湖北省自动雨量站资料和NCEP1°×1°全球再分析资料,对湖北省2009年6月28~30日发生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垂直螺旋度分析。结果表明,整层强的垂直上升运动稳定维持情况下,垂直螺旋度时空演变特征能很好地反映强降水出现...
利用湖北省自动雨量站资料和NCEP1°×1°全球再分析资料,对湖北省2009年6月28~30日发生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垂直螺旋度分析。结果表明,整层强的垂直上升运动稳定维持情况下,垂直螺旋度时空演变特征能很好地反映强降水出现时段及其落区范围的大小;间隔6h的700hPa垂直螺旋度梯度大值区和∑θse(500+700+850)水平能量锋区叠加区的的分布对6h强降水的落区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大降水中心出现的区域有低层正与高层负垂直螺旋度的配置,在低层正垂直螺旋度略高于高层负值时,更有利于大暴雨中心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暴雨
天气形势
垂直螺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冀、京、津产麦区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的气象要素演变特征与分析
被引量:
11
1
作者
袁淑杰
梁平
武文辉
徐大红
杨昌银
韩俊玲
李智慧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贵州省
黔东南州
气象台
贵州省
气象台
贵州省铜仁地区气象台
河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
河北省正定植保站
出处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220-224,共5页
基金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项目(042401116D-3)
文摘
根据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22个代表站1960-2000年逐日平均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以及日照时数等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各相关气象因子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12℃日数大部地区呈弱增加趋势,降雨量和雨日呈减少趋势,中部以南地区的日照条件向降低小麦抗病能力的方向转化;贴近度分析表明,塘沽-天津-保定以南地区秋季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的气候条件是最适宜或适宜小麦赤霉病发生。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菌原体
形成期
气象要素
趋势系数
Keywords
Wheat gibberella
Pathogen
Formation period
Meterological factor
Trend coefficient
分类号
S435.1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9年湖北入梅首场暴雨的垂直螺旋度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群
毛坚强
周长志
高红梅
机构
贵州省铜仁地区气象台
湖北省黄冈市
气象
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7158-17161,共4页
文摘
利用湖北省自动雨量站资料和NCEP1°×1°全球再分析资料,对湖北省2009年6月28~30日发生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垂直螺旋度分析。结果表明,整层强的垂直上升运动稳定维持情况下,垂直螺旋度时空演变特征能很好地反映强降水出现时段及其落区范围的大小;间隔6h的700hPa垂直螺旋度梯度大值区和∑θse(500+700+850)水平能量锋区叠加区的的分布对6h强降水的落区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大降水中心出现的区域有低层正与高层负垂直螺旋度的配置,在低层正垂直螺旋度略高于高层负值时,更有利于大暴雨中心产生。
关键词
梅雨暴雨
天气形势
垂直螺旋度
Keywords
Mei-yu rainstorm
Weather situation
Vertical helicity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冀、京、津产麦区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的气象要素演变特征与分析
袁淑杰
梁平
武文辉
徐大红
杨昌银
韩俊玲
李智慧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09年湖北入梅首场暴雨的垂直螺旋度分析
杨群
毛坚强
周长志
高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