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8例眼眶肿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黄胜 罗清礼 夏瑞南 《眼科新进展》 CAS 1997年第2期112-114,共3页
关键词 眼眶肿瘤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巩膜瓣小梁切除与传统小梁切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胜 饶芒前 +1 位作者 田娅妮 张娅萍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3期219-220,共2页
目的 了解小梁切除术中改良巩膜瓣、不同缝合方式在术中、术后的优缺点。方法  90例 116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 3组 :传统术式组 30例 4 2眼 ;可拆褥式缝线组 30例 4 0眼 ;L形巩膜瓣小梁切除组 30例 34眼。比较 3组术后浅前房、眼压和... 目的 了解小梁切除术中改良巩膜瓣、不同缝合方式在术中、术后的优缺点。方法  90例 116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 3组 :传统术式组 30例 4 2眼 ;可拆褥式缝线组 30例 4 0眼 ;L形巩膜瓣小梁切除组 30例 34眼。比较 3组术后浅前房、眼压和滤过泡情况。结果 浅前房发生率传统术式组 2 6 18% ,可拆褥式缝线组 7 5 % ,L形巩膜瓣切除组2 94 % ,改良巩膜瓣组与传统术式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 0 1) ;随诊眼压传统术式组 (14 6 5± 4 30 )mmHg(1kPa =7 5mmHg) ,可拆褥式缝线组 (13.87± 3.6 0 )mmHg ,L形巩膜瓣切除组 (15 .5 8± 3.2 0 )mmHg ,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随诊功能性滤过泡传统术式组 76 % ,可拆褥式缝线组 93% ,L形巩膜瓣切除组 96 % ,传统小梁切除组与改良巩膜瓣小梁切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采用巩膜瓣可拆褥式缝合与L形巩膜瓣小梁切除可大大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 ,并能理想地控制眼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巩膜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角膜缘功能衰竭症 被引量:6
3
作者 黄胜 张娅萍 +3 位作者 丁田 邱树敏 饶芒前 李一万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4期285-286,共2页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在角膜缘功能衰竭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 83例 90眼初发性翼状胬肉、外伤性角膜缘板层缺损及角膜缘碱烧伤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 (干细胞治疗组 ) 4 2例 4 5眼 ,其中 30眼...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在角膜缘功能衰竭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 83例 90眼初发性翼状胬肉、外伤性角膜缘板层缺损及角膜缘碱烧伤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 (干细胞治疗组 ) 4 2例 4 5眼 ,其中 30眼翼状胬肉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外伤性角膜板层损伤 10眼、角膜缘碱烧伤 5眼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B组为传统单纯翼状胬肉切除 ,外伤性角膜缘板层损伤、碱烧伤行结膜瓣移植术 (对照组 ) ,4 1例 4 5眼 ,其中翼状胬肉 30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 ,外伤性角膜缘板层缺损 11眼、碱烧伤 4眼行结膜瓣移植术 ,术后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时间、角膜缘新生血管、角膜透明度、泪膜破裂恢复时间以及胬肉复发率 ,术后随诊 6~ 2 4月。结果 A组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 2~ 4d、BUT(6 .7± 0 .8)d ,无角膜缘新生血管生长 ,术后翼状胬肉复发率为 0 ,角膜透明 ;B组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 5~ 7d ,BUT(7.9± 0 .5 )d ,角膜缘有 3~ 8支新血管生长 ,角膜有不同程度的云翳 ,翼状胬肉复发率 13.33% ,A、B 2组各项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角膜缘功能衰竭症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缘 干细胞 移植术 角膜缘功能衰竭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V性角膜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黄胜 饶芒前 +1 位作者 邱树敏 李一万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4期269-270,共2页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 (CMV)性角膜炎 ,角膜上皮细胞和尿中巨细胞包涵体细胞 (CCIC)与 CMV的关系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临床经角膜上皮细胞 CMV免疫组化结合眼部体征确诊为 CMV性角膜炎 ,2 7例患者中 18例(6 6 .6 7% )尿中 CCIC阳性进行...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 (CMV)性角膜炎 ,角膜上皮细胞和尿中巨细胞包涵体细胞 (CCIC)与 CMV的关系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临床经角膜上皮细胞 CMV免疫组化结合眼部体征确诊为 CMV性角膜炎 ,2 7例患者中 18例(6 6 .6 7% )尿中 CCIC阳性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并给予聚肌胞治疗。结果  18例 19眼患者尿中巨细胞包涵体细胞内均可见浅黄至棕竭色的阳性颗粒 ,强阳性 4例 ,中等阳性 5例 ,弱阳性 9例 ;角膜上皮细胞中巨细胞包涵体细胞内均见阳性颗粒 ,强阳性 7例 ,中等阳性 6例 ,弱阳性 5例。治疗后 ,治愈13例 14眼占 72 .2 2 % ,基本治愈 5例占 2 7.78% ,治疗有效率 10 0 % .结论 巨细胞包涵体细胞内存在 CMV,免疫组化法 (SP法 ) CMV敏感性、特异性高。作者认为免疫组化不仅可以用于临床 CMV患者早期、快速诊断 ,而且还是监测CMV复发及疗效有实用价值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巨细胞病毒 巨细胞包涵体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后视功能的探讨
5
作者 黄胜 饶芸前 +1 位作者 郑加喜 丁江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4期279-280,共2页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广泛应用及超声乳化吸出术的日益发展,为白内障患者复明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术后产生的屈光不正则成为影响术后视力改善的重要因素,众多学者共同探讨,力求解决的问题[1,2]。...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广泛应用及超声乳化吸出术的日益发展,为白内障患者复明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术后产生的屈光不正则成为影响术后视力改善的重要因素,众多学者共同探讨,力求解决的问题[1,2]。本文对34例(43眼)老年性白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视功能 人工晶体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下泪小点和泪小管裂开1例
6
作者 黄胜 王晓亚 +1 位作者 廖小芳 绕芒前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3期278-278,共1页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7岁,因右眼溢泪17 a,于2005年1月9日就诊,父母非近亲结婚,查体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下泪小点和下泪小管呈槽状裂开5 mm,用泪道冲洗针沿裂开的槽状泪小管经泪总管进入泪囊冲洗通畅,上泪小点和上泪小管正常,左上、...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7岁,因右眼溢泪17 a,于2005年1月9日就诊,父母非近亲结婚,查体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下泪小点和下泪小管呈槽状裂开5 mm,用泪道冲洗针沿裂开的槽状泪小管经泪总管进入泪囊冲洗通畅,上泪小点和上泪小管正常,左上、下泪小点和泪小管正常,双眼前、后段无异常.行右眼下泪小点和下泪小管修补泪道硅胶管植入术,术前在鼻腔及下鼻道前部填塞1%丁卡因麻黄素棉片作鼻腔表面麻醉和粘膜收敛作用,常规消毒,手术用2%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在手术显微镜下沿下泪小点和泪小管裂开扩大切口,止血,见右眼下泪小点和下泪小管呈槽状裂开5 mm,用泪道探针由下泪小点插入泪道,探针向下插入鼻泪管至下鼻道开口处.在鼻内窥镜直视下,逆行植入硅胶管于泪道,修补泪小点和泪小管裂开处,用5-0丝线缝合,术后伤口愈合好,第3月取出泪道硅胶管,术后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随诊3月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小点 泪小管 先天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性角膜炎远期疗效观察60例
7
作者 黄胜 邱树敏 +1 位作者 张玲 廖小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角膜炎 巨细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