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芳香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钱长江 张红艳 +5 位作者 袁茂琴 张华海 李玉和 潘梅妹 罗金秀 张广萍 《园艺与种苗》 CAS 2016年第9期46-51,共6页
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文献对贵州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观赏芳香植物的种类组成、生活型、生境、观赏特性及芳香部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野生观赏芳香植物有53科84属142种,木本植物106种,占74.65%,草本植物36种,占25.35%... 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文献对贵州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观赏芳香植物的种类组成、生活型、生境、观赏特性及芳香部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野生观赏芳香植物有53科84属142种,木本植物106种,占74.65%,草本植物36种,占25.35%;生活型组成、生境特征、观赏特性及芳香部位均具多样性,运用的形式也具多样性。最后针对资源现状及其多样性提出开发利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芳香植物 生境 观赏特性 芳香部位 运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现状与迁地保护体系构建 被引量:7
2
作者 田力 朱惊毅 +2 位作者 安明态 陈东升 何腾冲 《贵州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64-68,共5页
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作为就地保护的补充,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措施,迁地保护是为濒临灭绝的物种找到暂时生存的空间。通过梳理贵州省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现状,总结了贵州省在野生植物迁地保育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并对贵州省... 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作为就地保护的补充,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措施,迁地保护是为濒临灭绝的物种找到暂时生存的空间。通过梳理贵州省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现状,总结了贵州省在野生植物迁地保育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并对贵州省野生植物迁地保育工作开展、完善全省迁地保育体系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新的历史时期贵州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迁地保护 现状 体系构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花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钱长江 钟娟 +4 位作者 张华海 彭雪梅 曾敏 全燕 沈祖松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2-65,67,共5页
采用线路调查法,通过实地记录、标本采集、拍照的方法,经标本或照片鉴定,参考相关文献,筛选出保护区的野生观花植物有38科76属121种,种数占保护区内野生观赏植物总种数的20.83%,科占总科数的53.52%,占区内野生种子植物总种数(1 606种)的... 采用线路调查法,通过实地记录、标本采集、拍照的方法,经标本或照片鉴定,参考相关文献,筛选出保护区的野生观花植物有38科76属121种,种数占保护区内野生观赏植物总种数的20.83%,科占总科数的53.52%,占区内野生种子植物总种数(1 606种)的7.53%。常绿木本类37种,落叶木本类52种,草本类32种。乔木25种,灌木59种,白色花系50种,可作花灌木的52种,芳香观花植物74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花植物 野生 类别 色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11
4
作者 兰洪波 冉景丞 +3 位作者 王万海 姚正明 蒙惠理 李河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3-487,共5页
2014年5—10月,对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手拣法、陷阱法对获得的地表节肢动物进行分离、分类。结果显示,采集的4 777只地表节肢动物隶属9纲26目27类,其中优势类群3类(蜘蛛目、鞘翅目和膜翅目),常见类... 2014年5—10月,对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手拣法、陷阱法对获得的地表节肢动物进行分离、分类。结果显示,采集的4 777只地表节肢动物隶属9纲26目27类,其中优势类群3类(蜘蛛目、鞘翅目和膜翅目),常见类群15类,稀有类群9类。各湿地地表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无显著差异(P>0.05)。多样性分析表明,地表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数、类群数和丰富度指数最大值均出现在洞弓沼泽湿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板寨溶洞湿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节肢动物 群落 多样性 喀斯特森林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木本种子植物模式标本种的整理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钱长江 杜勇 +4 位作者 张华海 罗金秀 任翠娟 姜金仲 徐建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66,共6页
经查阅文献,模式标本采自贵州的木本种子植物有71科178属396种,黔南108种>黔西南59种>安顺42种>贵阳39种>黔东南33种>遵义25种>铜仁23种>毕节20种>六盘水6种,产地不详细的41种。种数较多的科依次是山茶科35种&... 经查阅文献,模式标本采自贵州的木本种子植物有71科178属396种,黔南108种>黔西南59种>安顺42种>贵阳39种>黔东南33种>遵义25种>铜仁23种>毕节20种>六盘水6种,产地不详细的41种。种数较多的科依次是山茶科35种>禾本科33种>杜鹃科28种>蔷薇科23种,种数最多的属是山茶属25种,其次是杜鹃属1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标本 木本 种子植物 分布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水生植物区系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兰洪波 王万海 +1 位作者 姚雾清 冉景丞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78,86,共4页
2014—2017年,对荗兰喀斯特森林湿地水生植物进行调查、标本采集及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水生植物较丰富,共有水生植物49科78属104种;其中,湿生植物38种,挺水植物41种,浮生植物11种,沉水植物14种。水生植物区系组成较复... 2014—2017年,对荗兰喀斯特森林湿地水生植物进行调查、标本采集及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水生植物较丰富,共有水生植物49科78属104种;其中,湿生植物38种,挺水植物41种,浮生植物11种,沉水植物14种。水生植物区系组成较复杂,科、属、种分布类型呈现多样化,属在科中、种在属中、种在科中的分布均呈现不均衡,单属科、单种属、单种科在数量上占优。水生植物地理区系分析,科的分布区类型主要世界广布类型;属的区系具有亚热带的特征性质;种的分布以温带分布种居多,其次是热带分布种,世界广布种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 水生植物 区系 喀斯特森林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沼泽湿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兰洪波 冉景丞 +3 位作者 姚雾清 姚正明 王万海 蒙惠理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5期64-66,共3页
2014年4—10月分别对茂兰喀斯特森林溶洞湿地进行土壤动物群落调查,共采集得3786只土壤动物,隶属3门11纲31类。结果表明:鞘翅目、真螨目、蜘蛛目、膜翅目为优势类群;常见类群有蜚蠊目、大蚓类、直翅目、小蚓类、等翅目、盲蛛目、直翅目... 2014年4—10月分别对茂兰喀斯特森林溶洞湿地进行土壤动物群落调查,共采集得3786只土壤动物,隶属3门11纲31类。结果表明:鞘翅目、真螨目、蜘蛛目、膜翅目为优势类群;常见类群有蜚蠊目、大蚓类、直翅目、小蚓类、等翅目、盲蛛目、直翅目、半翅目、寄螨目等15类;稀有类群有12个类群;2种沼泽湿地中,均匀性指数差异不大,群落相似性系数差异较小;湿地土壤动物功能群在数量比例关系为:腐食性>捕食性>植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湿地 土壤动物 群落 茂兰喀斯特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石阡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越冬鸳鸯数量、分布及日行为初探 被引量:5
8
作者 方忠艳 胡灿实 +2 位作者 冉景丞 徐光华 王超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7-234,共8页
为了解贵州省石阡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越冬鸳鸯Aix galericulata的种群密度、日行为特征及人为干扰对其的影响,于2017年10月—2018年3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鸳鸯数量、性比及人为干扰下的种群密度进行了22次调查。越冬中期,种群数量稳定在... 为了解贵州省石阡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越冬鸳鸯Aix galericulata的种群密度、日行为特征及人为干扰对其的影响,于2017年10月—2018年3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鸳鸯数量、性比及人为干扰下的种群密度进行了22次调查。越冬中期,种群数量稳定在755只±17只,性比为1.14∶1,各条河沟的数量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84.041,df=5,P<0.01),即大河、小河与坝坎为鸳鸯分布及活动的主要区域;种群密度与人为干扰次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799,n=90,P<0.01),在人为干扰次数为1次±1次的区域,种群密度为42只/hm^2±3只/hm^2~53只/hm^2±14只/hm^2,当人为干扰次数达到7次±3次时,几乎没有鸳鸯活动。同时采用瞬时扫描法对鸳鸯的8种越冬行为进行了34 d(442 h)的观察,共记录各行为136 933次。取食、休息和修整为鸳鸯的主要行为;除了修整,鸳鸯在保育区与非保育区的各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越冬日行为节律极具规律性,取食高峰在07∶00—08∶00、14∶00—15∶00和17∶00—18∶00;休息高峰在13∶00—14∶00和15∶00—16∶00;飞行高峰在06∶00—07∶00(飞回湖区)和18∶00—19∶00(飞往夜栖地);修整在各时间段发生均较为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阡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 鸳鸯 越冬 种群密度 日行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森林蔬菜资源多样性及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范云美 温煜 张超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64,共4页
贵州的野生森林蔬菜资源极为丰富,共有840种,隶属149科410属。在调查基础上评价和分析了贵州森林蔬菜的种类、生活型、生境的多样性,阐述了森林蔬菜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 森林蔬菜 多样性 开发利用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地表昆虫多样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兰洪波 冉景丞 杨茂发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3-277,共5页
采用巴氏灌诱法(陷阱法)对茂兰喀斯特森林4种林型的地表昆虫多样性进行研究.共采集昆虫标本9462个,有10目40科,其中鞘翅目(35.64%)和膜翅目(33.15%)数量较多,鞘翅目中数量最多的是步甲科,膜翅目中数量最多的是蚁科;在科级水平上,乔灌混... 采用巴氏灌诱法(陷阱法)对茂兰喀斯特森林4种林型的地表昆虫多样性进行研究.共采集昆虫标本9462个,有10目40科,其中鞘翅目(35.64%)和膜翅目(33.15%)数量较多,鞘翅目中数量最多的是步甲科,膜翅目中数量最多的是蚁科;在科级水平上,乔灌混交林的地表昆虫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分别为2.8604、0.8045),乔木林和乔灌混交林的地表昆虫相似性系数最高(0.8205);4种林型中地表昆虫个体数在季节上呈现夏、秋、春、冬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自然保护区 喀斯特森林 群落 地表昆虫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钱长江 赵建华 +1 位作者 张华海 周正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5期8622-8624,共3页
从彩叶植物的狭义概念,对贵阳市的彩叶植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贵阳市彩叶植物有24科30属37种(包括变种、变型、栽培品种),草本16种,木本21种。最常见8种,常见12种,少见15种,偶见2种。在此基础上,又根据彩叶植物叶面上色彩的分布特点,将... 从彩叶植物的狭义概念,对贵阳市的彩叶植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贵阳市彩叶植物有24科30属37种(包括变种、变型、栽培品种),草本16种,木本21种。最常见8种,常见12种,少见15种,偶见2种。在此基础上,又根据彩叶植物叶面上色彩的分布特点,将贵阳市的彩叶植物划分为常色叶类、斑叶类、镶边类及彩脉类四大类。最后根据贵阳市彩叶植物的应用现状提出加强开发贵州野生乡土彩叶植物资源,优化彩叶植物应用配置,加强彩叶植物养护管理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阳市 彩叶植物 种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秉喀斯特森林种子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龙健 赵继斌 +1 位作者 冯晓英 冉景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60-362,共3页
以贵州施秉云台山喀斯特国家自然遗产预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被的种子雨、种子库的数量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调查区内主要草本植物有莎草科、鸢尾科和唇形科等20科20属21种植物。灌木有豆科、忍冬科等6科7属7种植物。乔木有松科、大... 以贵州施秉云台山喀斯特国家自然遗产预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被的种子雨、种子库的数量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调查区内主要草本植物有莎草科、鸢尾科和唇形科等20科20属21种植物。灌木有豆科、忍冬科等6科7属7种植物。乔木有松科、大戟科等6科6属8种植物。采样期间样地的种子雨密度差别大,最低只有22.8粒/m2,最高达到89.2粒/m2,种子雨物种丰富度差别小,在3~5种/m2。较大的种子雨密度差别是喀斯特森林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决定的,相接近的种子雨丰富度是因为该地区具有丰富的植被,是一种稳定的土壤地形顶级群落。种子活力测定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有活力种子均在10%以上,最高50%,平均约在23.3%。初步推测云台山利用土壤种子库能够为天然更新提供一定的种子条件,但恢复自然植被的潜在能力较弱,尤其乔、灌木物种的种子种类和数量较少,植被一旦遭到破坏,较难从种子库补充新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种子库 种子雨 种子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月亮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调查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小龙 冉景丞 +1 位作者 杨洋 蒙文萍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期103-106,110,共5页
为全面了解贵州月亮山自然保护区内兽类群落组成及资源分布状况,为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对贵州月亮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贵州月亮山自然保护区兽类共51种,隶属8目22科42属,约占贵州哺乳动物总数(142种)的35... 为全面了解贵州月亮山自然保护区内兽类群落组成及资源分布状况,为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对贵州月亮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贵州月亮山自然保护区兽类共51种,隶属8目22科42属,约占贵州哺乳动物总数(142种)的35.92%。其中,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易危(VU)物种5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兽类)》极危(CR)物种1种,濒危(EN)物种5种,易危(VU)物种13种,近危几近易危(NT几近VU)物种8种;国家I级保护动物3种,II级保护动物10种;三有物种17种,特有种5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的物种13种。从分布型来看,东洋型29种,占保护区总数的56.86%;南中国型10种,占19.61%;古北型8种,占15.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亮山自然保护区 兽类资源 区系 保护动物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溪流水生昆虫群落构成及水质生物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兰洪波 王万海 冉景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3期9618-9620,共3页
对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条溪流中水生昆虫进行采集与鉴定,分析水生昆虫群落组成、结构、特征和ETP昆虫季节变化。共采集到水生昆虫11 783个,分别隶属7目41科,蜉蝣目、半翅目和毛翅目为三大优势类群,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58.55%;香农—... 对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条溪流中水生昆虫进行采集与鉴定,分析水生昆虫群落组成、结构、特征和ETP昆虫季节变化。共采集到水生昆虫11 783个,分别隶属7目41科,蜉蝣目、半翅目和毛翅目为三大优势类群,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58.55%;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水质评价表明西竹溪流水质为轻度污染外,其余5条溪流的水质都能达到清洁标准;科级水平生物指数(FBI)的评价表明6条溪流均为清洁标准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昆虫 水质生物评价 喀斯特森林 溪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溪流水生昆虫的多样性
15
作者 兰洪波 冉景丞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5-108,共4页
为了解茂兰喀斯特森林溪流水生昆虫的群落组成与特征,对其3条溪流中水生昆虫进行采集、鉴定,并分析了水生昆虫群落组成、结构、特征和ETP昆虫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共采集到水生昆虫4 256个,分别隶属于7目34科,其中,蜉蝣目、襀翅目、毛翅... 为了解茂兰喀斯特森林溪流水生昆虫的群落组成与特征,对其3条溪流中水生昆虫进行采集、鉴定,并分析了水生昆虫群落组成、结构、特征和ETP昆虫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共采集到水生昆虫4 256个,分别隶属于7目34科,其中,蜉蝣目、襀翅目、毛翅目和鞘翅目为四大优势类群,个体数量占水生昆虫总数量的82.07%;干排溪流中水生昆虫个体数量最多,占总数的53.55%,板寨溪流次之(31.71%),尧兰溪流最少(14.74%);ETP昆虫的个体数量最多,占水生昆虫总数的69.48%;干排溪流水生昆虫群落优势度最高,而水生昆虫群落多样性和均匀性都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昆虫 群落 多样性 喀斯特森林 溪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溪流蜻蜓目昆虫资源调查初报
16
作者 兰洪波 冉景丞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28-1530,1534,共4页
通过调查和鉴定,从茂兰喀斯特森林溪流采集到蜻蜓63种,隶属11科,其中,蜻科25种,春蜓科4种,蟌科7种,蜓科6种,扇蟌科5种,大蜻科2种,色蟌科3种,溪蟌科4种,丽蟌科2种,隼蟌科4种,山蟌科1种;跳长尾蜓、黑尾灰蜻、黑丽翅蜻、红痣绿色蟌、大溪... 通过调查和鉴定,从茂兰喀斯特森林溪流采集到蜻蜓63种,隶属11科,其中,蜻科25种,春蜓科4种,蟌科7种,蜓科6种,扇蟌科5种,大蜻科2种,色蟌科3种,溪蟌科4种,丽蟌科2种,隼蟌科4种,山蟌科1种;跳长尾蜓、黑尾灰蜻、黑丽翅蜻、红痣绿色蟌、大溪蟌、点斑隼蟌、白腹小蟌属于贵州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喀斯特森林 溪流 蜻蜓目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数据的贵州高原山地环境野猪生境选择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光美 郭群毅 +4 位作者 杨雄威 彭彩淳 张明明 胡灿实 粟海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49-1460,共12页
近年来野猪(Sus scrofa)在我国南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激增、生态影响强烈,是人兽冲突的典型代表,然而对其生境选择规律仍缺乏深入研究。利用2015年7月至2020年1月的长时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对贵州高原几处环境中野猪的生境选择... 近年来野猪(Sus scrofa)在我国南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激增、生态影响强烈,是人兽冲突的典型代表,然而对其生境选择规律仍缺乏深入研究。利用2015年7月至2020年1月的长时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对贵州高原几处环境中野猪的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共得到野猪利用样方201个,非利用样方121个。(1)Vanderploeg和Scavia选择指数分析表明,野猪喜爱活动于坡度≤20°、乔木郁闭度>0.8和草本盖度为0.2—0.4的生境类型;不喜爱的生境类型为海拔>1600 m,坡度>25°,草本盖度<0.1,距道路距离≤100 m。(2)野猪生境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t(P)=3.226-海拔×0.002-坡度×0.161+乔木郁闭度×2.078+灌木平均高×0.401+草本盖度×3.566+距道路距离×0.001+距居民点距离×0.0003,选择概率为P=e^(logit(p))/(1+e^(logit(p))),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的预测精度为87.8%,能够较好预测野猪的生境选择。(3)利用Mann-Whitey U和Chi-Square Test检验不同样区2组样方之间野猪对各生境因子的选择差异表明,野猪的生境选择性还受到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研究可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华南地区野猪生态学研究,助力野猪冲突管理及科学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生境选择 空间利用 红外相机 贵州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苗岭地区野猪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雄威 彭彩淳 +6 位作者 郭群毅 冉景丞 王野影 张明明 胡灿实 李仕泽 粟海军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5-376,共12页
野猪是当前南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数量激增的主要有蹄类。为揭示贵州苗岭地区野猪肠道细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及菌群功能,本研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了4头野猪胃肠道(胃、回肠、结肠和直肠)的细菌群落,共获得1268577条有效... 野猪是当前南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数量激增的主要有蹄类。为揭示贵州苗岭地区野猪肠道细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及菌群功能,本研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了4头野猪胃肠道(胃、回肠、结肠和直肠)的细菌群落,共获得1268577条有效序列。经质控过滤,所有序列归类于1019个OTU,包含19门292属。在门分类水平上,野猪肠道内核心菌群主要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优势菌属包括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大肠—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等15个菌属。稀疏曲线表明测序深度已基本覆盖样品中所有细菌,测序充分。alpha多样性指数中,结肠和直肠的Chao1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胃和回肠(P<0.05),证明结肠和直肠比胃和回肠具有更高的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主坐标分析(PCoA)和相似性分析(Anosim)结果也同样表明野猪不同肠道菌群结构具有显著差异。LEfSe分析表明在野猪不同肠段共有22个显著差异的细菌菌属,其中大部分都归属于厚壁菌门,并且PICRUSt分析显示不同的肠段也表现出独特的代谢功能和代谢途径。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野猪的肠道菌群特征,发现野生种群野猪肠道中具有相对复杂的菌群结构,且不同肠段间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高通量测序 肠道菌群 细菌多样性 菌群功能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海湿地环境问题对黑颈鹤越冬影响及管理对策讨论 被引量:20
19
作者 冉景丞 蒙文萍 +1 位作者 粟海军 张明明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39,共5页
贵州草海湿地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湿地,是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等珍稀水鸟的重要越冬地。近年来,黑颈鹤在草海湿地越冬种群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到2014~2015年超过1 700只,因而草海湿地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存在极其重要的作... 贵州草海湿地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湿地,是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等珍稀水鸟的重要越冬地。近年来,黑颈鹤在草海湿地越冬种群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到2014~2015年超过1 700只,因而草海湿地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存在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草海保护区被城镇和农业区包围,当地居民长期过度依赖于草海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加之草海土地权属限制、资源无序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外来物种入侵、水土流失以及社区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等问题,对草海湿地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着黑颈鹤等珍稀鸟类的生存,也为草海的保护和管理带来重重困难。本文对拟开展的底泥清淤、环湖截污、外来物种去除、污水防治、生态移民等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保护和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环境问题 综合治理 草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洋溪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海波 张明明 +3 位作者 王元顶 粟海军 冉景丞 黄冰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8-235,共8页
2014年4月~2015年春,采用样带法、红外相机陷阱法、夹日法、网捕法及非诱导性访问调查法对贵州洋溪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结合史料及文献,确认了保护区现有兽类组成。1保护区现有兽类43种,隶属于8目19科;2动物区系方面,广布种(2... 2014年4月~2015年春,采用样带法、红外相机陷阱法、夹日法、网捕法及非诱导性访问调查法对贵州洋溪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结合史料及文献,确认了保护区现有兽类组成。1保护区现有兽类43种,隶属于8目19科;2动物区系方面,广布种(26种)占绝对优势;东洋型物种(23种)最多;3国家I级保护动物1种,II级保护动物8种;IUCN濒危物种2种,易危1种,近危6种;列入CITES附录的物种有9种;47种生态类型中,地面生活型物种最多(18种);5Jaccard相似性分析显示,洋溪保护区与佛顶山保护区兽类群落中等相似(C=0.62)。不同物种对生境的要求不一样,应加强生境保护、修复及物种保育、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江 洋溪自然保护区 兽类资源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