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酸汤源植物乳植杆菌ST-11降解鸟苷的影响因素及机制分析
1
作者 周清丽 张吉应 周艳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8-104,共7页
该研究以贵州自然发酵红酸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高效降解鸟苷的菌株ST-11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菌株ST-11对核苷和嘌呤类物质的降解能力,将菌株ST-11不同组分(活菌体、死... 该研究以贵州自然发酵红酸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高效降解鸟苷的菌株ST-11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菌株ST-11对核苷和嘌呤类物质的降解能力,将菌株ST-11不同组分(活菌体、死菌体、菌体胞内物)与Caco-2细胞共培养,考察其对鸟苷降解能力及相关转运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鉴定菌株ST-11为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plantarum),可耐受pH2.0.3%胆盐条件,疏水率、自聚集率分别为53.22%和82.94%,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为12%;其对鸟苷和肌苷降解率分别为99.32%和98.42%,对鸟苷的降解主要通过胞内吸收。相对于死菌体和菌体胞内物,菌株ST-11的活菌体与Caco-2细胞共培养对鸟苷降解率最高(99.65%),此外,菌株ST-11活菌体可抑制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浓缩型核苷酸转运蛋白(CNTs)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综上,红酸汤来源植物乳植杆菌ST-11具有降尿酸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核苷 嘌呤 CACO-2细胞 红酸汤 高尿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Y279和食窦魏斯氏菌Y113混合发酵对鱼椒酸风味的影响
2
作者 任沿洁 石婷婷 +2 位作者 胡文康 俞珊 曾雪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96-103,共8页
风味不稳定是影响鱼椒酸规模化生产的显著缺陷,而使用乳酸菌发酵是提升产品品质的手段之一。为了解乳酸菌强化发酵对鱼椒酸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组成和风味物质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自然发酵样本和接种发酵样本不同发酵阶段的细菌... 风味不稳定是影响鱼椒酸规模化生产的显著缺陷,而使用乳酸菌发酵是提升产品品质的手段之一。为了解乳酸菌强化发酵对鱼椒酸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组成和风味物质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自然发酵样本和接种发酵样本不同发酵阶段的细菌组进行测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对样本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和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发酵组中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和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是优势细菌。与自然发酵组相比,接种发酵组发酵早期pH值下降更快,总酸、有机酸、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分别增加了0.61 g/kg,0.97 mg/mL,141.12 mg/100 g。谷氨酸、天冬氨酸、乙酸作为味觉活性化合物,增强了鱼椒酸的鲜味和酸味。所有样本共检测出64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乙酸酐、对薄荷三烯等14种物质作为特征风味化合物,增强了鱼椒酸的酸味和松香味。L.plantarum和W.cibaria与多种风味物质呈显著正相关。该研究为鱼椒酸的风味靶向调控及发酵工艺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椒酸 乳酸菌 强化发酵 细菌群落 特征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垂钓技术在药食同源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美艳 饶雪雪 +4 位作者 王晓丹 李琳玲 石举扬 邱树毅 罗小叶 《食品科学》 2025年第21期376-383,共8页
分子垂钓技术作为探究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核心分析方法,在复杂样品活性成分筛选中展现出独特优势。该技术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生物膜层干涉技术、配体垂钓及Pull-Down等多元化技术手段,实现对特异性分子的精准捕获。其... 分子垂钓技术作为探究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核心分析方法,在复杂样品活性成分筛选中展现出独特优势。该技术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生物膜层干涉技术、配体垂钓及Pull-Down等多元化技术手段,实现对特异性分子的精准捕获。其无标记筛选特性有效规避了传统标记方法的局限性,凭借高灵敏度与筛选效率能够从复杂体系中快速识别目标活性成分,在药食同源植物研究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系统梳理分子垂钓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技术演进路径,详细解析其技术原理和应用方法,重点聚焦该技术在药食同源植物活性成分筛选、作用机制解析等方面的前沿应用,全面呈现其研究价值与创新成果,以期为该技术在药食同源植物研究领域的深入拓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垂钓 药食同源植物 活性物筛选 作用机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