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b-Eg95-EgA31融合基因疫苗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28
1
作者 周必英 陈雅棠 +1 位作者 李文桂 杨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2-506,共5页
目的构建和鉴定细粒棘球绦虫(Eg)重组双歧杆菌(Bb)-Eg95-EgA31融合基因疫苗。方法自行设计引物,从细粒棘球蚴包囊中分离原头节,超声粉碎后提取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分别扩增Eg95和EgA31抗原编码基因,然后采用基因拼接法(gene SOEing)... 目的构建和鉴定细粒棘球绦虫(Eg)重组双歧杆菌(Bb)-Eg95-EgA31融合基因疫苗。方法自行设计引物,从细粒棘球蚴包囊中分离原头节,超声粉碎后提取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分别扩增Eg95和EgA31抗原编码基因,然后采用基因拼接法(gene SOEing)剪接Eg95和EgA31,得到Eg95-EgA31融合基因,经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定向克隆到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GEX-1λT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构建重组质粒pGEX-Eg95-EgA31,抽提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电穿孔法转化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 bifidum,Bb),构建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b-Eg95-EgA31融合基因疫苗,抽提质粒进行PCR扩增鉴定。结果RT-PCR扩增出约1 016bp的Eg95-EgA31融合基因;重组质粒用双酶切鉴定可切出预期大小片段,以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的rBb中抽提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可得到约1016bp的Eg95-EgA31融合基因片段。结论成功构建了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b-Eg95-EgA31融合基因疫苗,为该疫苗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重组Bb—Eg95-EgA31融合基因疫苗 构建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b-Eg95-EgA31疫苗诱导小鼠脾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必英 陈雅棠 +1 位作者 李文桂 杨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绦虫(Eg)重组双歧杆菌(Bb)-Eg95-EgA31疫苗免疫和Eg原头节攻击后小鼠的囊重抑制率及脾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b-Eg95-EgA31疫苗分别采用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鼻腔内接种和口服灌胃4种途径免疫BALB/c小...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绦虫(Eg)重组双歧杆菌(Bb)-Eg95-EgA31疫苗免疫和Eg原头节攻击后小鼠的囊重抑制率及脾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b-Eg95-EgA31疫苗分别采用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鼻腔内接种和口服灌胃4种途径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8周每鼠用50个Eg原头节攻击感染,感染后25周剖杀小鼠,分离细粒棘球蚴包囊并称重,计算囊重抑制率;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同时设有空载体、Bb和MRS对照。结果以上4种疫苗接种组小鼠的囊重抑制率分别为45.33%、41.33%、70.67%和62.67%;疫苗接种组的脾CD4+和CD8+T细胞亚群显著增加,鼻腔内接种和口服免疫组的的CD4+T细胞亚群和CD4+/CD8+比值显著高于皮下和肌肉注射组。结论CD4+和CD8+T细胞亚群在疫苗诱导的保护力中起重要作用。疫苗鼻腔内接种和口服免疫是两种较好的免疫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重组Bb—Eg95-EgA31疫苗 脾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型包虫病诊断抗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必英 陈雅棠 李文桂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6-388,共3页
关键词 囊型包虫病 诊断抗原 分子生物学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 重组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带绦虫TSO45W-4B基因在长双歧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必英 刘美辰 杨凤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3-246,共4页
目的:在成功构建猪带绦虫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 GEX-TSO45W-4B的基础上,研究猪带绦虫TSO45W-4B基因在长双歧杆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猪带绦虫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 GEX-TSO45W-4B电转化入长双歧杆菌,异丙基-β-D... 目的:在成功构建猪带绦虫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 GEX-TSO45W-4B的基础上,研究猪带绦虫TSO45W-4B基因在长双歧杆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猪带绦虫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 GEX-TSO45W-4B电转化入长双歧杆菌,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情况。结果:酶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测序证实,重组质粒p GEX-TSO45W-4B成功转入长双歧杆菌。SDS-PAGE显示,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40 k D,经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亲和层析后可获得纯度为85%以上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显示,重组蛋白能被兔抗TSO45W-4B血清、囊虫病猪血清和囊虫病患者血清所识别。结论:猪带绦虫TSO45W-4B基因能够在长双歧杆菌中获得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带绦虫 TSO45W-4B 长双歧杆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癌药对黑胸大蠊淋巴细胞和生殖细胞核结构的损伤
5
作者 戴晓煌 黄跃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24,共3页
噻替派浓度为0.1%、0.3%、0.5%时,黑胸大蠊精母细胞染色体断裂和裂隙率分别为6.3%、10.5%和14.2%,显著地高于对卵母细胞的影响;和雄虫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呈平行关系,随微核率增多而增加。5-氟尿嘧啶浓度为0.1%、0... 噻替派浓度为0.1%、0.3%、0.5%时,黑胸大蠊精母细胞染色体断裂和裂隙率分别为6.3%、10.5%和14.2%,显著地高于对卵母细胞的影响;和雄虫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呈平行关系,随微核率增多而增加。5-氟尿嘧啶浓度为0.1%、0.3%和0.5%时,卵母细胞染色体断裂和裂隙率分别为3.5%、9.8%和16.2%,和雌虫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呈平行关系,随微核率增多而增加,而对雄虫生殖细胞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 黑胸大蠊 淋巴细胞 生殖细胞 核结构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