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0
1
作者 陈松 黄健 +2 位作者 杨静 于黔 吴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2-474,共3页
目的:观察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过生活方式干预、碱化尿液和别嘌醇(0.1~0.2g/d)降低尿酸治疗等治疗4周,血尿酸水平仍≥420μmol/L的43例慢性肾脏病(G3期和G4期)伴无症状高尿酸血... 目的:观察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过生活方式干预、碱化尿液和别嘌醇(0.1~0.2g/d)降低尿酸治疗等治疗4周,血尿酸水平仍≥420μmol/L的43例慢性肾脏病(G3期和G4期)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其中17例患者接受非布司他治疗,其余26例患者仍接受别嘌醇治疗,每4周复查血尿酸、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随访时间24周。结果:非布司他组从12周开始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与基线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24周时血尿酸水平进一步下降,17例患者中有11例(68.75%)血尿酸水平〈360μmol/L,别嘌醇纽从20周起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与基线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24周时别嘌醇组26例患者中有7例(26.92%)血尿酸水平〈360μmol/L。24周时非布司他组与别嘌醇组相比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24周时两组患者eGFR水平较基线相比都下降(P〈0.05)别嘌醇组较非布司他组下降更明显(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24周时eGFR相关的因素为基线eGFR(相关系数0.4347,P〈0.05)、转为使用非布司他(相关系数0.2142,P〈0.05)。结论:与别嘌醇相比.非布司他能更有效的降低慢性肾脏病(G3期和G4期)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延缓eGFR的下降速度。不良反应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高尿酸血症 非布司他 别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评估干体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黄健 刘畅 +5 位作者 闵亚丽 杨静 邓超 黄匀 于黔 吴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57-1559,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人体成分分析评估体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影响。方法:纳入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根据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的结果调整超滤量达到干体重,B组患者由肾内科专科医生根据... 目的:探讨通过人体成分分析评估体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影响。方法:纳入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根据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的结果调整超滤量达到干体重,B组患者由肾内科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的结果来评估患者的干体重,并逐渐下调至医生设定的干体重。记录患者干预前后24h动态血压、干体重下降值的变化以及透析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与B组患者相比,干预后干体重下降值明显减低(3.87±1.49 vs.2.16±0.85,P<0.05);A组患者与B组患者相比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下降(139±19 vs.147±17;74±10 vs.85±11;94±13 vs.112±8,P<0.05;干预后A组患者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B组(46.1%vs.23.1%,P<0.05),两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医师根据临床表现评估干体重存在过高估计干体重的情况,而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评估干体重更准确,有助于改善透析患者的顽固性高血压,并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成分分析 生物电阻抗 干体重 血液透析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体外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朱晋坤 毛华 +5 位作者 尹扬光 董文 杜峰 鲁玉明 熊宗华 邓梦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体外研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从理论上寻找两种药物联合效果优于单药的原因。方法于2013年在第三军医大学动物中心购买健康雌性SD大鼠4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阿司匹林组(8只... 目的体外研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从理论上寻找两种药物联合效果优于单药的原因。方法于2013年在第三军医大学动物中心购买健康雌性SD大鼠4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阿司匹林组(8只)、氯吡格雷组(8只)、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联合组,8只)、对照组(8只)以及用于原代细胞分离培养10只。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利用50μg/ml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建立受损血管内皮细胞模型并采用100 mg/kg阿司匹林、10 mg/kg氯吡格雷、100 mg/kg阿司匹林联合10 mg/kg氯吡格雷以及200μl蓖麻油制作内皮细胞基质板;血浆血小板分离制备前3 d,阿司匹林组喂养阿司匹林100mg·kg-1·d-1,氯吡格雷组喂养氯吡格雷10 mg·kg-1·d-1,联合组喂养阿司匹林100 mg·kg-1·d-1,氯吡格雷10mg·kg-1·d-1,对照组喂养蓖麻油200μl/d。采用ELISA法检测黏附内皮细胞基质上的血小板数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血管内皮细胞蛋白血栓调节蛋白(TM)、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CD40表达的影响。结果经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处理的血小板对内皮细胞黏附活性的影响:4组50、100、150、200μl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氯吡格雷组和联合组50、100、150、200μl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和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组150μl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黏附经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处理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的影响:4组50、100、150、200μl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组50、100、150、200μl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分别低于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显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能抑制由ox-LDL引起的TM表达的减少。ox-LDL能明显诱导血管内皮细胞LOX-1表达,阿司匹林能明显抑制由ox-LDL引起的LOX-1和IL-6的表达;而氯吡格雷则能明显抑制内皮细胞CD40的表达。结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能从上调TM和抑制炎性因子两方面降低血小板对内皮细胞基质的黏附作用。但两者联合更能抑制由ox-LDL引起的炎性因子的表达,降低血小板对内皮细胞基质的黏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血小板 内皮细胞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朱晋坤 毛华 +5 位作者 尹扬光 董文 杜峰 鲁玉明 熊宗华 邓梦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23-1028,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转染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质粒,观察两种生长因子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和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T/G HA-VSMC的影响,评估两种生长因子对血管损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构建人pc D... 目的通过体外转染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质粒,观察两种生长因子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和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T/G HA-VSMC的影响,评估两种生长因子对血管损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构建人pc DNA 3.1(+)空载(空载组)、pc DNA 3.1(+)-PDGF-透明质酸(HA)(PPH组)和pc DNA 3.1(+)-PD-ECGF-HA(PPEH组)质粒,分别转染入EAHY926和T/G HA-VSMC中,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内源性PD-ECGF和外源性PD-ECGF对EAHY926和T/G HA-VSMC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伤痕实验观察内源性PD-ECGF和外源性PD-ECGF对EAHY926和T/G HA-VSMC细胞迁移速度的影响。结果 MTT法检测3组EAHY926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5.18,P<0.001),其中PPH组高于空载组和PPEH组(P<0.05);空载组与PPE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检测3组T/G HA-VSMC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89,P<0.001),其中PPH组高于空载组(P<0.05);PPEH组低于空载组(P<0.05)。MTT法检测转染PPEH质粒的培养基(L-PPEH)对PPH诱导的EAHY926和T/G HA-VSMC增殖的影响,空载组、PPH组、PPH+L-PPEH组EAHY926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12.89,P=0.183)。空载组、PPH组、PPH+L-PPEH组T/G HA-VSMC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40,P<0.001);其中PPH组高于空载组和PPH+L-PPEH组(P<0.05)。细胞伤痕实验证实,转染PPEH质粒的EAHY926、T/G HA-VSMC细胞迁移能力增强;PPEH组EAHY926平均细胞迁移距离百分比(56.1%±2.2%)较空载组(27.8%±3.4%)升高(t=-15.08,P<0.001);PPEH组T/G HA-VSMC平均细胞迁移距离百分比(69.1%±2.3%)较空载组(43.6%±5.8%)升高(t=-33.64,P<0.001)。用转染PPEH质粒的培养基培养EAHY926、T/G HA-VSMC发现,外源性PD-ECGF处理的EAHY926、T/G HA-VSMC细胞迁移能力亦明显增强。结论通过转染PDGF质粒,模拟血管损伤后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受到PDGF和/或PD-ECGF刺激,发现PDGF能明显上调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和迁移。PD-ECGF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效果不明显,但能上调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的迁移速度;同时PD-ECGF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两种因子同时使用能抑制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促进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迁移。两者联合使用可能成为促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损伤血管恢复及预防血管再狭窄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成因子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肌细胞 平滑肌 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对病情及早期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伟民 陈薇 张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3265-326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将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次日空腹血糖水平分成血糖升高组28例,血糖正常组47例,分析血糖与梗死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进行评分...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将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次日空腹血糖水平分成血糖升高组28例,血糖正常组47例,分析血糖与梗死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进行评分)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正常血糖组与高血糖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不同病变部位患者高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糖可能加剧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系统损害,血糖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放大免疫检测技术在监测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卢蕾 杨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94-1296,F0003,共4页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是治疗医学领域内出现的一门边缘学科,其目的是通过测定血液或其他体液及组织器官中药物的浓度,合理地设计给药途径、次数和剂量,促使给药方案个体化。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T...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是治疗医学领域内出现的一门边缘学科,其目的是通过测定血液或其他体液及组织器官中药物的浓度,合理地设计给药途径、次数和剂量,促使给药方案个体化。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是第2代免疫抑制剂的代表性药物,体外免疫抑制作用为环孢菌素A的50~100倍,广泛用于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具有药效强、使用剂量低、排斥反应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药浓度 免疫检测技术 治疗药物监测 给药方案 抗排异反应 大环内酯 免疫抑制剂 器官移植术 免疫抑制作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联合泪道置留管治疗慢性泪囊炎 被引量:8
7
作者 张红 孙仪亚 马云霞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2期899-899,共1页
关键词 慢性泪囊炎 泪道激光 静脉留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VAS评分及Ramsay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霍旭芳 赵艳 高鸿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529-529,共1页
目的分析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VAS评分及Ramsay评分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12月收治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其中对照... 目的分析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VAS评分及Ramsay评分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12月收治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1℅盐酸利多因局部麻醉以及0.15μg/kg的舒芬太尼静脉注射,观察组患者接受1℅盐酸利多因局部麻醉以及0.15μg/kg的舒芬太尼静脉注射,在手术过程中进行0.5μg/kg/h的右美托咪定持续泵入,在手术结束的前5min停止,分析2组患者的VAS评分及Ramsay评分。结果套管针插入及骨水泥注入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较低,镇痛满意率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amsay评分中,观察组2分、3分、4分的例数分别是6、24、5,镇静满意率100%,对照组1分、2分的例数分别是18、17,镇静满意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镇静满意率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镇痛、镇静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形成术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凤华 曲惠红 闫爱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8-129,共2页
目的对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spherical intraocular lens,AIOL)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在本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96例随机分成AIOL组和球面人工晶状体(spherical intraocular lens,SIOL)组... 目的对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spherical intraocular lens,AIOL)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在本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96例随机分成AIOL组和球面人工晶状体(spherical intraocular lens,SIOL)组,并对2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和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AIOL组和SIOL组患者总满意率分别为42例(87.50%)和28例(58.3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IOL组和SIOL组患者半年后视物舒适度及暗适应功能分值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7461,P<0.001;t=2.9597,P<0.01)。结论AIOL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 球面人工晶状体 生存质量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引起的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晋坤 毛华 +4 位作者 尹扬光 董文 杜峰 黎姗姗 邓梦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6期4467-4473,共7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由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引起的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014年8月—2015年9月,选取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株(T/G HA-VSMC),分为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试剂)、PDGF-BB组(添加10 ng/...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由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引起的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014年8月—2015年9月,选取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株(T/G HA-VSMC),分为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试剂)、PDGF-BB组(添加10 ng/ml PDGF-BB)、阿司匹林组(添加5 mmol/L阿司匹林)、PDGF-BB+阿司匹林组(添加10 ng/ml PDGF-BB和5 mmol/L阿司匹林),采用CCK-8法检测4组不同培养时间(0、24、48、72 h)T/G HA-VSMC增殖吸光度(OD值),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21waf1、p27kip1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相对表达量。结果培养0 h时,4组T/G HA-VSMC增殖O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24、48、72 h时,PDGF-BB组T/G HA-VSMC增殖OD值较对照组升高,阿司匹林组T/G HA-VSMC增殖OD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培养48、72 h时,PDGF-BB+阿司匹林组T/G HA-VSMC增殖OD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培养24、48、72 h时,阿司匹林组和PDGF-BB+阿司匹林组T/G HA-VSMC增殖OD值较PDGF-BB组降低(P<0.05);培养24、48、72 h时,PDGF-BB+阿司匹林组T/G HA-VSMC增殖OD值较阿司匹林组升高(P<0.05)。PDGF-BB组培养24、48 h时p21^(waf1)、p27^(kip1)相对表达量较培养0 h时升高(P<0.05);培养72 h时p21waf1、p27kip1相对表达量较培养0、24、48 h时降低(P<0.05)。培养24 h时,PDGF-BB组p21^(waf1)、p27^(kip1)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和PDGF-BB+阿司匹林组降低(P<0.05)。PDGF-BB组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较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和PDGF-BB+阿司匹林组降低,S期细胞所占比例较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和PDGF-BB+阿司匹林组升高(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培养24 h时,PDGF-BB组细胞迁移率较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和PDGF-BB+阿司匹林组降低(P<0.05)。PDGF-BB组MMP-1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和PDGF-BB+阿司匹林组升高(P<0.05);阿司匹林组和PDGF-BB+阿司匹林组MMP-1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阿司匹林通过上调p21^(waf1)、p27^(kip1),下调MMP-1而抑制由PDGF-BB引起的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主动脉 肌细胞 平滑肌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白介素-2受体的测定和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志祥 刘小芳 +3 位作者 裘红英 阎骅 曾晓颖 李秀松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用 ELISA 法测定119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及50名健康人 SIL-2R 浓度,发现各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SIL-2R 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动态观察2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 SIL-2R,结果表明,化疗后缓解组患者在化疗后 SIL-2R 水平持续明显降... 用 ELISA 法测定119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及50名健康人 SIL-2R 浓度,发现各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SIL-2R 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动态观察2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 SIL-2R,结果表明,化疗后缓解组患者在化疗后 SIL-2R 水平持续明显降低,而未缓解组则降低不明显。慢粒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各组患者 SIL-2R 依次递增;急性白血病患者 SIL-2R>1000U/ml 者,早期死亡率高。提示 SIL-2R 水平可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情的监测及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白细胞介素2 受体 测定 SIL-2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 被引量:5
12
作者 洪晓林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1038-1040,共3页
目的:观察采用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鼻内镜下,于鼻中隔左侧皮肤与黏膜交界处行killian切口,将鼻中隔软骨前、后、下分别与两侧大翼软骨内侧角、筛骨垂直板及犁骨、上颌骨鼻嵴相衔接处分离,并在此分别形成的前、... 目的:观察采用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鼻内镜下,于鼻中隔左侧皮肤与黏膜交界处行killian切口,将鼻中隔软骨前、后、下分别与两侧大翼软骨内侧角、筛骨垂直板及犁骨、上颌骨鼻嵴相衔接处分离,并在此分别形成的前、后、下三条受力线及核心受力区切除条状软骨和骨质,解除其应力,从而矫正鼻中隔,即三线减张法矫正5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结果:本组56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鼻中隔基本恢复平直,术后随访6~18个月,56例患者双侧鼻腔通气良好,鼻塞、鼻出血、头痛、眩晕及耳鸣等多种症状均明显改善,无一例出现鼻中隔血肿、穿孔、出血及外鼻畸形,无鼻中隔摆动及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符合鼻中隔偏曲的生物力学规律,保留了鼻中隔的大部分硬质支架,具有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等优点,更符合功能性、微创手术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 三线减张 鼻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依族Messmann角膜营养不良一家系
13
作者 马云霞 张红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223-224,共2页
关键词 遗传病 布依族 Messmann 角膜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体外导板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14
作者 连学辉 肖红利 +3 位作者 卢涛 韩子冀 邓江 蒋朝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04-712,共9页
目的:观察3D打印体外导板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0年8月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的4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34例;年龄21~69岁。均为单节段损伤,T1211例,L126... 目的:观察3D打印体外导板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0年8月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的4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34例;年龄21~69岁。均为单节段损伤,T1211例,L126例,L27例,L32例,L41例。22例术前制作3D打印个体化体外导板,模拟置钉,术中辅助置钉(导板组);25例采用X线透视辅助下徒手置钉(徒手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采用Neo分级标准评价两组手术置钉等级,计算置钉准确率;在术前、术后X线片上测量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计算椎体矢状面指数,评价骨折复位及矫正情况;术前和术后1d、7d及1年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结果:导板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3.57±12.18min、23.69±3.63min、15.26±4.15次、48.82±13.72ml;徒手组分别为85.56±16.27min、41.36±8.12min、26.93±6.93次和74.35±18.64ml;导板组均少于徒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板组0级置钉119枚,1级置钉3枚,置钉准确率为97.54%;徒手组0级置钉128枚,1级置钉10枚,2级置钉1枚,置钉准确率为92.09%,导板组置钉准确率高于徒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和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和ODI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均达到骨性愈合,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3D打印体外导板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可取得良好效果,与徒手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相比能够显著性提高置钉准确率,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辐射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3D打印体外导板 椎弓根螺钉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付子康 李海英 李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93-1499,共7页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在疾病进展中互为因果。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新型口服药物,通过阻断肾近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进而增加尿葡萄糖排泄,从而发挥降糖作用。已有大量研究证实SG...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在疾病进展中互为因果。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新型口服药物,通过阻断肾近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进而增加尿葡萄糖排泄,从而发挥降糖作用。已有大量研究证实SGLT2抑制剂除发挥降糖作用外,还可在冠心病治疗中获益。本文主要对SGLT2抑制剂治疗T2DM合并冠心病的研究进展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冠心病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促进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DNMT3B表达并通过激活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纤维化相关蛋白分泌 被引量:2
16
作者 屈玲玲 邹琴 +5 位作者 李清璇 李晓颖 刘忠强 周宇霞 郭兵 石明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08-615,共8页
目的观察高糖条件下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中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对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表达的影响及对Wnt/β联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小鼠RTEC分为正常糖(NG)组和高糖(HG)组。RTEC分别转... 目的观察高糖条件下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中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对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表达的影响及对Wnt/β联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小鼠RTEC分为正常糖(NG)组和高糖(HG)组。RTEC分别转染DNMT3B短发夹RNA(sh-DNMT3B)及DNMT3B过表达(DNMT3B-OE)质粒后,反转录PCR检测RTEC的DNMT3B、 SFRP1、Ⅳ型胶原蛋白(Col4)、纤连蛋白(FN)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DNMT3B、 SFRP1、糖原合成酶3β(GSK3β)、磷酸化的GSK3β(p-GSK3β)、β-catenin、 Col4、 FN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DNMT3B和SFRP1在RTEC的表达和定位。结果与NG组相比,HG组RTEC中DNMT3B、β-catenin、 p-GSK3β、 Col4、 FN蛋白表达增加,SFRP1表达降低。与空载体组比较,敲低DNMT3B后,HG条件下RTEC的SFRP1 mRNA及蛋白表达均增加,β-catenin、 p-GSK3β、 Col4蛋白表达降低,FN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而β-catenin 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过表达DNMT3B后,各指标表达情况与上述结果相反。DNMT3B及SFRP1在RTEC的细胞核及细胞质中均有表达,与NG组相比,HG组的细胞可见DNMT3B在细胞核内聚集,且与SFRP1的共定位增加。结论 HG刺激增加RTEC的DNMT3B表达,下调SFRP1表达,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外基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纤维化 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 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 Wnt β联蛋白(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对D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干预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曦 吴仲 +4 位作者 代丽娜 李仕梅 王子明 许凌懿 孔航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822-2826,2831,共6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依托咪酯(Eto)对2,4-二硝基苯磺酸(D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依托咪酯低剂量组(1.5 mg/kg)、中剂量组(3 mg/kg)、高剂量组(6 mg...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依托咪酯(Eto)对2,4-二硝基苯磺酸(D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依托咪酯低剂量组(1.5 mg/kg)、中剂量组(3 mg/kg)、高剂量组(6 mg/kg)。采用DNBS诱导法构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观察记录病变活动指数(DAI)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状态并进行结肠组织学评分(HS)。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ax和Bcl-2的表达。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ELISA检测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P65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NBS诱导组DAI指数、CMDI指数和HS评分显著增加(P<0.05),出现结肠水肿溃烂,大面积溃疡灶,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等UC的组织病理学改变,UC大鼠模型构建成功。UC大鼠结肠组织细胞凋亡率及Bax/Bcl-2显著上调(P<0.05),SOD水平明显下调,MDA水平明显上调(P<0.05),IL-1β、IL-6、TNF-α炎症因子水平及NF-κB p-P65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Eto中、高剂量组DAI指数、CMDI指数和H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Eto中、高剂量组呈剂量依赖性显著下调细胞凋亡率及Bax/Bcl-2(P<0.05),上调SOD水平,下调MDA水平(P<0.05),IL-1β、IL-6、TNF-α炎症因子水平及NF-κB p-P65水平显著下调(P<0.05),Eto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to对DNBS诱导的大鼠UC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为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DNBS 溃疡性结肠炎 氧化应激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合物21(C21)抑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刺激引起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
18
作者 黎懿慧 左丽 +5 位作者 查艳 吴欣 刘畅 邓文丽 董蓉 达静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0-235,共6页
目的研究2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2R)激动剂化合物21(C21)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刺激的NRK-52E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培养NRK-52E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25、50、100、200)mg/L AGE-牛血清白蛋白... 目的研究2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2R)激动剂化合物21(C21)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刺激的NRK-52E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培养NRK-52E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25、50、100、200)mg/L AGE-牛血清白蛋白(BSA)刺激组。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NRK-52E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间接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6、TNF-α蛋白水平。然后先用25 mg/L AGE-BSA刺激NRK-52E细胞48 h后分别给予(0.01、0.05、0.1)mmol/L C21分别处理24 h,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蛋白激酶C(PKC)、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KC、NF-κB p65、TGF-β1蛋白表达。结果不同剂量的AGE-BSA刺激NRK-52E细胞均可明显增加IL-6、TNF-α的mRNA表达,而以25 mg/L AGE-BSA刺激NRK-52E细胞时,其IL-6、TNF-α的蛋白分泌增加更明显。以25 mg/L AGE-BSA刺激NRK-52E细胞48 h后,(0.01、0.05、0.1)mmol/L C21分别处理24 h,均可显著抑制AGE-BSA所诱导的NRK-52E细胞PKC、NF-κB p65及TGF-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AGE-BSA促进NRK-52E细胞IL-6、TNF-α、PKC、NF-κB p65及TGF-β1表达,C21则抑制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 糖尿病肾病(DKD) NRK-52E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 炎症因子 2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2R) 化合物21(C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致小鼠急性肾损伤肾组织中炎症反应与Klotho蛋白表达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伍聪聪 刘丽荣 +4 位作者 徐卫卫 简久莹 张妮 王笑笑 郭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02-706,共5页
目的分析由顺铂诱导小鼠急性肾损伤(AKI)肾组织中炎症与Klotho蛋白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探讨Klotho在顺铂致AKI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1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0 d组、1 d组、3 d组,每组6只。给予单次腹腔注射顺铂25 mg/kg,分别于0... 目的分析由顺铂诱导小鼠急性肾损伤(AKI)肾组织中炎症与Klotho蛋白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探讨Klotho在顺铂致AKI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1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0 d组、1 d组、3 d组,每组6只。给予单次腹腔注射顺铂25 mg/kg,分别于0、1、3 d处死小鼠,留取血清、肾脏组织。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含量,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pyrin结构域NOD样受体家族3(NLRP3)、Klotho、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核因子κB(NF-κB)、磷酸化NF-κB(p-NF-κB)蛋白表;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0 d组相比,1 d和3 d组血清Scr、BUN含量均显著性增高;1 d和3 d组小鼠肾组织间质出现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水肿、细胞碎片大量堆积;3 d组肾组织NGAL、TNF-α、NLRP3、p-STAT3、STAT3、p-NF-κB、NF-κB蛋白含量明显增高,其中TNF-α、p-STAT3、STAT3表达量增高呈时间依赖性;1 d和3 d组Klotho表达量降低呈时间依赖性;NGAL、TNF-α、NLRP3、p-STAT3、p-NF-κB与Klotho的表达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Klotho激活STAT3/NF-κB通路参与调控顺铂诱导小鼠AKI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急性肾损伤(AKI) 炎症反应 KLOTHO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 核因子κB(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