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南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治疗前和获得性抗逆转录病毒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孔令弘 谢小馨 +4 位作者 符燕华 甘霖 杨小燕 马淑静 龙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49,共8页
背景中国不同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治疗前耐药(PDR)和获得性耐药(ADR)的患病率及流行情况差异较大。这两种耐药对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具有不良影响,可能会加剧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目前针对中国西南地区的HIV感染者PDR和... 背景中国不同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治疗前耐药(PDR)和获得性耐药(ADR)的患病率及流行情况差异较大。这两种耐药对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具有不良影响,可能会加剧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目前针对中国西南地区的HIV感染者PDR和ADR患病率及流行情况的研究较少。目的调查在中国西南地区HIV感染者PDR和ADR的患病率及流行情况。方法纳入2021-01-01—2023-06-30在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就诊并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的HIV感染者。使用HIV-1 pol序列分析HIV-1基因型和耐药性。使用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性数据库分析逆转录酶和蛋白酶Sanger序列的主要耐药性突变。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与PDR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共1613例HIV感染者参与研究,其中824例初治,789例经治。初治患者最常见的基因型为B+C(47.0%),耐药率为18.7%(154/824),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为14.9%(123/824),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为1.7%(14/824),蛋白酶抑制剂(PIs)为2.7%(22/824),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s)为1.9%(16/824)。经治患者最常见的基因型为CRF01-AE(37.4%),耐药率为27.8%(219/789),NNRTIs、NRTIs、PIs和INSTIs的突变率分别为7.7%(61/789)、19.3%(152/789)、2.7%(21/789)和1.1%(9/7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传播途径、CD_(4)^(+)T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和确诊与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间隔时间是HIV感染者PDR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的HIV感染者PDR和ADR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8.7%和27.8%。PDR的影响因素包括传播途径、CD_(4)^(+)T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和确诊与ART间隔时间。因此,为了避免耐药性发生,迫切需要常规基线基因型耐药性检测和足够的病毒载量监测间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耐药 基因型 治疗前耐药 获得性耐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乾 张文斌 +1 位作者 范静君 杨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3-477,共5页
目的探究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抗凝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术的AF患者103例... 目的探究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抗凝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术的AF患者103例,按照抗凝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52例和达比加群酯组51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e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g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心排血量)、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内皮素1)、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RAC相关蛋白(Rac-related protein,Rac1)水平,术后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缺血性脑卒中、肺栓塞、下肢深静脉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2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心排血量、PT、APTT、TT、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升高,FIB、内皮素1、t-PA、PAI-1、Rac1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达比加群酯组治疗后2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心排血量、PT、APTT、TT、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FIB、内皮素1、t-PA、PAI-1、Rac1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达比加群酯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5.9%vs 19.2%,P<0.05)。结论PCI术后达比加群酯抗凝可有效改善AF患者凝血功能,对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并降低出血风险,为临床抗凝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房颤动 达比加群 抗凝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地区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秀程 洪章萍 +3 位作者 刘青 胡勇 李杰 杨兴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8期3531-3536,共6页
背景我国各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差异较大,HIV、HCV两种病毒合并感染可加快疾病临床进展,从而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加剧死亡的发生。目前针对贵州地区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研究相对... 背景我国各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差异较大,HIV、HCV两种病毒合并感染可加快疾病临床进展,从而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加剧死亡的发生。目前针对贵州地区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了解贵州地区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早期发现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提供诊疗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病例来源于2006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HIV/AIDS患者队列,最终纳入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3084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感染途径、确诊年份、ART前的CD_(4)^(+)T淋巴细胞和抗-HCV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3084例HIV/AIDS患者中,合并HCV感染202例,合并感染率为6.5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感染途径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民族、婚姻状况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确诊年份的增长、CD_(4)^(+)T淋巴细胞水平的升高,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率呈下降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0~39、40~49岁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风险高于≥50岁者〔OR(95%CI)分别为2.512(1.374,4.593)、2.802(1.521,5.163)〕,农民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风险高于其他职业者〔OR(95%CI)=1.926(1.201,3.090)〕,感染途径为静脉吸毒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风险高于男男同性传播者〔OR(95%CI)=39.038(17.559,86.790)〕,2006—2010、2011—2015年确诊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风险高于2016—2020年确诊者〔OR(95%CI)分别为10.890(6.428,18.447)、4.613(2.928,7.269)〕,基线CD_(4)^(+)T淋巴细胞<200、200~350、351~499个/μl 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风险高于≥500个/μl者〔OR(95%CI)分别为7.120(3.731,13.589)、3.614(1.818,7.184)、2.795(1.319,5.922)〕。结论在实施AIDS“应治尽治”的策略下,贵州地区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率有所下降,但仍不容忽视。对HIV/AIDS人群应早期开展HCV筛查,重点对象为30~49岁、静脉吸毒、农民及CD_(4)^(+)T淋巴细胞水平较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 影响因素分析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氟喹诺酮类耐药影响因素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 被引量:5
4
作者 秦娅莉 陈静 +4 位作者 李军 王明栋 欧维正 邱继瑶 彭燕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3776-3783,共8页
背景利福平耐药/耐多药结核病(RR/MDR-TB)治疗困难,治愈率低,且传染性强,氟喹诺酮类(FQs)作为治疗RR/MDR-TB的核心药物,耐药趋势严峻,对FQs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RR/MDR-TB的治愈率,并控制准广泛耐药(pre-XDR)和广泛耐药结核病的... 背景利福平耐药/耐多药结核病(RR/MDR-TB)治疗困难,治愈率低,且传染性强,氟喹诺酮类(FQs)作为治疗RR/MDR-TB的核心药物,耐药趋势严峻,对FQs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RR/MDR-TB的治愈率,并控制准广泛耐药(pre-XDR)和广泛耐药结核病的发生。目的分析住院肺结核患者FQs耐药情况及影响因素,构建FQs耐药危险因素的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于2021年1月—2022年2月在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住院且有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583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史将患者分为初治组(296例)和复治组(287例);根据FQs耐药情况将患者分为FQs耐药组(63例)和FQs敏感组(520例)。分析患者对13种抗结核药物总耐药分布情况,比较FQs耐药组与FQs敏感组肺结核患者的基线特征。采用LASSO回归模型筛选特征变量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Qs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对其进行验证。结果583例患者中FQs敏感520例,耐药63例,耐药率为10.81%,仅次于一线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总耐药率(36.36%、32.76%、21.61%、12.86%)。复治组患者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福平耐药(RR)、耐多药(MDR)、pre-XDR耐药率高于初治组(P<0.05)。FQs耐药组患者其他民族、复治、艾滋病、吸毒史、空洞、咯血、不规则抗结核史、MDR占比高于FQs敏感组(P<0.05)。LASSO回归筛选出6个变量:民族、治疗史、艾滋病、吸毒史、咯血、MDR;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他民族(OR=2.313,95%CI=1.153~4.640,P=0.018)、复治(OR=1.892,95%CI=1.005~3.560,P=0.048)、咯血(OR=1.941,95%CI=1.087~3.465,P=0.025)、MDR(OR=3.342,95%CI=2.398~7.862,P<0.001)是肺结核患者FQs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Logit(P)=-3.571+0.838×民族+0.638×治疗史+0.663×咯血+1.468×MDR,基于此构建风险Nomogram预测模型,AUC为0.796(95%CI=0.717~0.876),Bootstrap法验证平均绝对误差为0.015,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预测模型有较好的校准能力(χ^(2)=3.426,P=0.489)。结论肺结核患者FQs耐药率较高,其他民族、复治、咯血、MDR是肺结核患者FQs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对于肺结核患者FQs耐药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耐药结核病及为RR/MDR-TB制订合理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氟喹诺酮类 结核分枝杆菌 药物敏感试验 广泛耐药结核 耐多药结核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省份HIV/AIDS患者因病所致的家庭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汪亚萍 景文展 +6 位作者 吴俣 曹桂莹 龙海 刘利荣 代丽丽 曹婉娴 刘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569-1575,共7页
背景随着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推广,HIV/AIDS患者的期望寿命延长,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愈发常见。且患者易发机会性感染、共感染等情况,健康状况不佳,医疗费用较高,经济负担较重。然而,目前有关HIV/AIDS患者家庭经济负担的研究较少。目的了解... 背景随着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推广,HIV/AIDS患者的期望寿命延长,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愈发常见。且患者易发机会性感染、共感染等情况,健康状况不佳,医疗费用较高,经济负担较重。然而,目前有关HIV/AIDS患者家庭经济负担的研究较少。目的了解我国四省份(北京市、河南省、贵州省、安徽省)HIV/AIDS患者因病所致的家庭经济负担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采用典型抽样法在北京市、贵州省、安徽省各选择1家医疗机构、在河南省选择1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作为调查地点,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各调查地点选取2020年获取过医疗卫生服务的HIV/AIDS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及经济学特征、疾病状况及就医情况指标。根据患者2020年的自付医疗费用和家庭年收入计算费用收入比,以费用收入比>25%为出现了家庭经济负担,否则为未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结果共纳入1446例患者,患者费用收入比以≤1%(400例,27.7%)和>1%~5%(418例,28.9%)为主,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患者为237例(16.4%)。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水平、职业、户口性质、流动情况、医疗保险类型、家庭年收入水平、感染途径、CD_(4)^(+)T细胞计数、就医形式的患者出现因病所致家庭经济负担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风险高于男性〔OR(95%CI)=1.729(1.050,2.853)〕,≥65岁者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风险高于18~24岁者〔OR(95%CI)=3.445(1.188,10.227)〕,离异者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风险高于未婚者〔OR(95%CI)=2.241(1.073,4.678)〕,事业单位人员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风险低于家务/待业/无业者〔OR(95%CI)=0.287(0.081,0.898)〕,家庭年收入水平为中低收入、低收入者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风险高于高收入者〔OR(95%CI)分别为3.556(1.471,9.428)和29.614(12.348,79.211)〕,经异性性行为感染者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风险较经同性性行为感染者低〔OR(95%CI)=0.356(0.186,0.670)〕,从未接受过抗艾滋病病毒治疗(ART)患者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风险低于接受过ART者〔OR(95%CI)=0.241(0.055,0.835)〕,CD_(4)^(+)T细胞计数为201~350、≤200个/μl者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风险高于>500个/μl者〔OR(95%CI)分别为2.347(1.237,4.515)和2.365(1.200,4.702)〕,仅住院者、门诊+住院者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风险高于仅门诊者〔OR(95%CI)分别为12.492(5.592,27.818)和23.690(14.519,39.933)〕。结论HIV/AIDS患者费用收入比较低,部分患者出现了家庭经济负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家庭年收入水平等社会人口学和经济相关特征,感染途径、ART、CD_(4)^(+)T细胞计数水平、就医形式等疾病和就医相关特征是影响HIV/AIDS患者家庭经济负担的因素。未来应重点关注女性、老年、重症及家庭年收入较低的HIV/AIDS患者,继续完善和落实相关医疗保障政策,切实、有效地降低HIV/AIDS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 患病代价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结核并发HIV感染患者手术治疗特点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鲍锐 刘晓阳 +5 位作者 任鹏 张峰 梁海燕 王茹 付玲 甘地守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45-648,共4页
通过比较2013—2018年贵州省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手术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且确诊为脊柱结核并发HIV感染的5例患者(观察组)和与之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相匹配的5例单纯脊柱结核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讨脊柱结核并发HIV感染者... 通过比较2013—2018年贵州省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手术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且确诊为脊柱结核并发HIV感染的5例患者(观察组)和与之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相匹配的5例单纯脊柱结核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讨脊柱结核并发HIV感染者的手术治疗策略,发现观察组在术前评估和纠正CD4^+T淋巴细胞计数,术中严格遵守规范的消毒隔离程序和三级职业暴露防护原则(所有手术医护人员佩戴有防护眼镜的口罩,戴双层乳胶手套,穿一次性防水手术衣、袖套、靴套)基础下,两组患者在手术方式的选择、年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VAS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3.0±0.9)h]高于对照组[(2.7±0.6)h](t=-0.424,P=0.004),并有1例患者出院1周时出现引流口窦道形成,经3个月扩创、换药、控制CD4^+T淋巴细胞计数达正常后逐渐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HIV感染 共病现象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