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贵州5种忍冬属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潘绿昌 赵致 +4 位作者 何云 李园园 刘红昌 俸婷婷 周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49-2355,共7页
【目的】分析贵州5种忍冬属药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为忍冬属药用植物鉴定、良种筛选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贵州6份忍冬属药用植物材料的嫩芽为试验材料,采用SRAP分子标记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并利用NTSYS-pc2.1计算各材料间... 【目的】分析贵州5种忍冬属药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为忍冬属药用植物鉴定、良种筛选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贵州6份忍冬属药用植物材料的嫩芽为试验材料,采用SRAP分子标记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并利用NTSYS-pc2.1计算各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利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154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5对重复性好、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且扩增条带(100~1000 bp)数目≥5的引物组合。15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197条带,其中17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0.36%,平均每对引物扩增11.87条多态性条带。引物组合Me8-Em10扩增的多态性条带数最多(16条);引物组合Me2-Em2扩增的多态性条带最少(8条);引物组合Me4-Em2扩增条带数为15条,均为多态性条带,但从5种忍冬属药用植物的扩增条带数不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份忍冬属药用植物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4213~0.8477,平均0.5672;其中,野生忍冬与栽培忍冬间遗传相似系数最大(0.8477),二者亲缘关系最近,灰毡毛忍冬与野生忍冬遗传相似系数最小(0.4213),二者亲缘关系最远。在遗传相似系数0.4873处,6份忍冬属药用植物分为两大类,第Ⅰ类包括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和黄褐毛忍冬,均为山银花的基源植物;第Ⅱ类包括野生忍冬、栽培忍冬和红白忍冬,均为金银花的基源植物。【结论】贵州5种忍冬属药用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RAP分子标记能有效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其引物组合Me4-Em2可用于鉴别5种忍冬属药用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忍冬属药用植物 SRAP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相似系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中药材对兔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作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丹 张雪 +2 位作者 管静 周英 俸婷婷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7年第4期76-79,共4页
通过体外培养兔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来研究大血藤、吴茱萸、豨莶草及川牛膝4种中药材提取物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利用MTT法测定大血藤、吴茱萸、豨莶草及川牛膝4种中药材的水提与醇提的3mg/L,30 mg/L和300 mg/L三个浓度组... 通过体外培养兔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来研究大血藤、吴茱萸、豨莶草及川牛膝4种中药材提取物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利用MTT法测定大血藤、吴茱萸、豨莶草及川牛膝4种中药材的水提与醇提的3mg/L,30 mg/L和300 mg/L三个浓度组对兔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吴茱萸和豨莶草的醇提300 mg/L浓度组及大血藤的水提300 mg/L浓度组对兔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作用抑制很强,其存活率分别仅有24.12%,16.03%和30.84%,而大血藤的醇提3 mg/L浓度组和豨莶草的醇提30 mg/L及3 mg/L浓度组对兔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作用具有促进作用,其存活率达到了107.91%,114.95%和111.45%。大血藤、吴茱萸、豨莶草及川牛膝4种中药材对兔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藤 吴茱萸 豨莶草 川牛膝 增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高良姜地下根茎挥发油化学成分及体外药理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陆廷亚 陈琪 +4 位作者 赵晓歌 韦凤 洪怡 支青 田民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66-1875,共10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高良姜地下根茎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分别采用DPPH、ABTS、抑菌圈、肉汤稀释及MTT等方法评价其体外药理活性。结果表明,挥发油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25.41%)、β-没药烯(6.2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高良姜地下根茎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分别采用DPPH、ABTS、抑菌圈、肉汤稀释及MTT等方法评价其体外药理活性。结果表明,挥发油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25.41%)、β-没药烯(6.24%)和β-倍半水芹烯(9.08%)。挥发油对ABTS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活性,其抗坏血酸当量为4.83 mg AEs/g oil,对DPPH自由基显示出较差的清除活性。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变形杆菌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其抑菌圈大小为9.81~14.95 mm,MIC值为312.5~625μg/mL,MBC值为625~1250μg/mL。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其对A549、K562和PC-3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26.57、58.01和35.56μg/mL,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挥发油对酪氨酸酶、α-葡萄糖苷酶、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表现出一定的酶抑制活性,其阳性当量值分别为71.88±2.33 mg AREs/g oil、0.25±0.002 mmoL ACEs/g oil、0.77±0.02 mg GALAEs/g oil和0.52±0.01 mg GALAEs/g oil。因此,大高良姜地下根茎挥发油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抗菌活性、酶抑制活性和较强的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可为大高良姜地下根茎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高良姜 挥发油 化学成分 体外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血藤不同极性部位对H_2O_2损伤成骨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香君 俸婷婷 +5 位作者 杨周洁 管静 王慧娟 赵丹 赵致 周英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1-297,共7页
目的考察大血藤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过氧化氢诱导成骨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Fe^(3+)还原能力(FRAP)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磺酸-6)二铵盐(ABTS)自由基3种方法为指标... 目的考察大血藤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过氧化氢诱导成骨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Fe^(3+)还原能力(FRAP)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磺酸-6)二铵盐(ABTS)自由基3种方法为指标,评价大血藤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能力。另外,用过氧化氢作用成骨细胞(MC3T3-E1Subclone 14),建立成骨细胞氧化应激模型。通过MTT法测定模型组和药物组的细胞活力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总抗氧化能力(TAOC)生化指标来判断细胞抗氧化能力。结果大血藤醇提物的各个极性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其中以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能力最强(DPPH IC500.059 g/L,FRAP 1.072 mmol/g,ABTS IC_(50)0.439 g/L),其他部位抗氧化能力依次为正丁醇部位>水部位>石油醚部位。用1 m M/L过氧化氢作用成骨细胞1 h可造成氧化应激模型,实验证明,大血藤各极性部位低、中、高剂量组均具有一定预防氧化损伤的作用,其中乙酸乙酯部位保护作用最强,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耐性,细胞的存活率由49.36%分别上升至60.67%、64.27%、69.47%;其次分别为正丁醇部位、水部位和石油醚部位,其机理可能是大血藤各极性部位能够剂量依赖性地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酶的活性。结论大血藤不同极性部位对氧化应激损伤成骨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抗氧化相关活性成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藤 1 1二苯基苦基苯肼 Fe3+还原能力 过氧化氢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豆汁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倩 廖力 +2 位作者 陈胜利 廖光星 林冰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6年第5期83-88,共6页
为了确定黑豆汁的制备工艺,以不同制备工艺的黑豆汁炮制的何首乌质量及黑豆汁中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考察黑豆汁提取时间、加水量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提取时间4 h,加水12倍量。优选的工艺条件制备的黑... 为了确定黑豆汁的制备工艺,以不同制备工艺的黑豆汁炮制的何首乌质量及黑豆汁中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考察黑豆汁提取时间、加水量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提取时间4 h,加水12倍量。优选的工艺条件制备的黑豆汁总黄酮含量及综合评分高,该工艺条件可行。总黄酮应可作为何首乌炮制过程中黑豆汁制备的质量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汁 何首乌 制备工艺 综合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茶油对便秘小鼠的通便作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婷婷 吴相欢 +1 位作者 田民义 林冰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44,共4页
采用盐酸洛哌丁胺建立小鼠便秘模型,比较不同方法提取茶油对功能性便秘小鼠墨汁推进率、首次排黑便时间以及5 h内排便粒数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小鼠的实验前后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方法提取的茶油低、中、高3个剂量组中小... 采用盐酸洛哌丁胺建立小鼠便秘模型,比较不同方法提取茶油对功能性便秘小鼠墨汁推进率、首次排黑便时间以及5 h内排便粒数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小鼠的实验前后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方法提取的茶油低、中、高3个剂量组中小鼠的墨汁推进率均高于模型组,且随着剂量的增大墨汁推进率也有所提高;不同方法提取茶油高剂量组小鼠的首次排黑便所需时间和5 h内排便粒数有显著性差异。各组受试物对小鼠的体重均无不良影响且不同方法提取所得茶油对便秘小鼠有一定的润肠通便作用。探究不同方法提取茶油对功能性便秘小鼠的润肠通便作用,可以为茶油的广泛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油 便秘 润肠通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金银花和山银花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4
7
作者 潘绿昌 李园园 +3 位作者 何云 刘红昌 周英 赵致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7期117-120,共4页
为贵州金银花和山银花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从种植基本情况、政府支持力度、产业发展模式及产业链完整程度等方面对贵州金银花和山银花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针对其产业存在盲目扩大种植面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政府支持力度... 为贵州金银花和山银花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从种植基本情况、政府支持力度、产业发展模式及产业链完整程度等方面对贵州金银花和山银花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针对其产业存在盲目扩大种植面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政府支持力度较弱、产业链不完整及深加工技术较落后等问题,提出了稳定贵州金银花和山银花现有种植面积、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制定相关保障政策、扩大宣传力度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山银花 产业现状 发展建议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产地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顺龙 周英 +1 位作者 赵致 林冰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6年第3期49-52,共4页
为考察多花黄精产地加工工艺的具体参数,以其外观、口感、干燥时间、多糖含量、醇浸物及水浸物含量作为指标,运用综合评分法考察烫制和蒸制两种方法、不同处理时间及干燥温度对黄精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精产地加工适宜工艺是将黄精... 为考察多花黄精产地加工工艺的具体参数,以其外观、口感、干燥时间、多糖含量、醇浸物及水浸物含量作为指标,运用综合评分法考察烫制和蒸制两种方法、不同处理时间及干燥温度对黄精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精产地加工适宜工艺是将黄精去须根,清洗,烫制4 min后,70℃干燥,所得样品的外观、口感评分为5分,多糖含量为9.96%,醇浸物含量为84.75%,水浸物含量为85.02%,综合得分为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产地加工 工艺参数 综合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山豆根调控白细胞跨内皮迁移通路改善急性咽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
9
作者 党兆岩 刘畅 +4 位作者 何倩倩 俸婷婷 权伟 董秀 周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8-356,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动物实验及荧光定量PCR技术阐明山豆根改善急性咽炎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数据库收集山豆根的...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动物实验及荧光定量PCR技术阐明山豆根改善急性咽炎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数据库收集山豆根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急性咽炎相关的靶点。筛选获得两者的共同靶标后,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构建蛋白互作网络,采用Metascape平台进行通路分析。同时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疾病-成分-靶点”网络和“中药-疾病-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建立大鼠急性咽炎模型,研究山豆根水提取物对大鼠急性咽炎的影响。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山豆根对大鼠急性咽炎模型咽部组织关键通路上的关键基因靶点的影响。结果该实验获取山豆根活性成分21个的相关作用靶点509个,获取急性咽炎相关的靶点2167个,山豆根与急性咽炎的共同靶点194个。KEGG通路分析筛选了344条相关信号通路,其中显示IL-17信号通路、NF-kappa B信号通路和白细胞跨内皮迁移通路可能在山豆根改善急性咽炎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山豆根水提取物低剂量组对急性咽炎治疗效果较好。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表明,山豆根低剂量组明显下调了白细胞跨内皮迁移通路ITGB2、PIK3CA、PIK3CD和PTPN11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山豆根改善急性咽炎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山豆根 急性咽炎 白细胞跨内皮迁移 荧光定量PCR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浸膏萃取溶剂研究及其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10
作者 刘慧娟 张敏 +2 位作者 王慧娟 周英 赵致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7年第4期68-71,84,共5页
本论文基于某已上市复方川芎制剂制备工艺,通过对其制备过程中的萃取溶剂替代研究以及有机溶剂残留测定方法研究,建立了以乙酸乙酯替代原生产工艺中三氯甲烷的川芎浸膏制备方法,同时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浸膏中有机溶剂的残留。结果表明... 本论文基于某已上市复方川芎制剂制备工艺,通过对其制备过程中的萃取溶剂替代研究以及有机溶剂残留测定方法研究,建立了以乙酸乙酯替代原生产工艺中三氯甲烷的川芎浸膏制备方法,同时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浸膏中有机溶剂的残留。结果表明,以乙酸乙酯作为川芎浸膏的萃取溶剂,与原浸膏HPLC法检测结果一致,并更安全绿色环保。应用所建立的GC法测定浸膏中乙酸乙酯残留,加样回收率98.44%,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测定浸膏中的乙酸乙酯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溶剂替代 GC 乙酸乙酯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愈骨散提取工艺的研究
11
作者 刘秀敏 张雪 +2 位作者 任群利 周英 林冰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7年第3期29-32,共4页
本文以虎杖苷、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和提取物得率为指标,在对提取条件进行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工艺,以确定愈骨散的最佳提取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料液比对提取影响最大,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为75%乙醇、料液比1... 本文以虎杖苷、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和提取物得率为指标,在对提取条件进行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工艺,以确定愈骨散的最佳提取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料液比对提取影响最大,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为75%乙醇、料液比1∶10、提取时间2 h,提取2次。在最优条件下所得提取物得率为16.25%,虎杖苷含量为74.01 mg,川续断皂苷Ⅵ含量为147.2 mg。该提取方法可为愈骨散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骨散 提取工艺 单因素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藤恒温干燥模型及其动力学研究
12
作者 卢凤羽 林冰 +4 位作者 邹璐 路希 孙悦 刘雄利 田民义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7年第6期28-31,68,共5页
筛选中药材钩藤的最佳干燥模型并对其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采用常见的10种干燥模型对中药材钩藤在45、55、65和75℃条件下得到的干燥曲线进行拟合,以相关系数(R^2)、卡方(X^2)和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其拟合优劣性评价的指标,再综合分析... 筛选中药材钩藤的最佳干燥模型并对其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采用常见的10种干燥模型对中药材钩藤在45、55、65和75℃条件下得到的干燥曲线进行拟合,以相关系数(R^2)、卡方(X^2)和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其拟合优劣性评价的指标,再综合分析模型常数,最终筛选出钩藤的最佳干燥模型;干燥模型Newton为中药材钩藤的最佳干燥模型;其水分扩散系数D值的范围为1.96×10^(-10)到5.18×10-10m^2·s^(-1),活化能为30.37 KJ/mol;中药材钩藤的干燥过程可以通过数学模型进行很好的拟合,该研究过程可为其他藤茎类中药材的干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 干燥模型 动力学 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产紫苏挥发油提取方法优化及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敏 周英 +2 位作者 骆静 陈琳 俸婷婷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6年第5期66-69,88,共5页
本文应用水蒸气蒸馏法,通过考察浸泡时间、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因素,建立了黔产紫苏挥发油提取方法,并对所提取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水蒸气蒸馏法,浸泡2 h,料液比1... 本文应用水蒸气蒸馏法,通过考察浸泡时间、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因素,建立了黔产紫苏挥发油提取方法,并对所提取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水蒸气蒸馏法,浸泡2 h,料液比1∶10,提取3 h,挥发油提取率最高。经GC-MS分析测定共52种成分,主要成分为戊基-2-呋喃基酮,相对百分含量是47.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产紫苏 挥发油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乌藤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考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廖力 黄倩 +2 位作者 陈胜利 廖光星 林冰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6年第6期81-86,共6页
目的:考察并比较首乌藤嫩、中、老枝不同部位中主要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制备供试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首乌藤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结果:首乌藤嫩、中、老... 目的:考察并比较首乌藤嫩、中、老枝不同部位中主要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制备供试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首乌藤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结果:首乌藤嫩、中、老枝中二苯乙烯苷含量分别为0.016、0.147和0.516%,大黄素含量分别为0.112、0.116、0.235 mg/g,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分别为0.299、0.584、0.747 mg/g。结论:首乌藤不同部位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含量有明显差异,老枝中的含量大于中枝与嫩枝。三种成分在首乌藤不同部位含量变化趋势一致。采收时应注意保留老、中枝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乌藤 二苯乙烯苷 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破壁饮片中多糖含量测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路希 李俐 +2 位作者 王慧娟 林冰 周英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7年第4期91-94,共4页
建立铁皮石斛破壁饮片中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验证。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铁皮石斛破壁饮片中的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对12批次铁皮石斛中的多糖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经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考察后RSD<3%... 建立铁皮石斛破壁饮片中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验证。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铁皮石斛破壁饮片中的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对12批次铁皮石斛中的多糖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经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考察后RSD<3%,加样回收率为100.94%,试验稳定可靠,可用于铁皮石斛破壁饮片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破壁饮片 多糖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苁蓉提取物对H_2O_2致兔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健飞 管静 +3 位作者 赵丹 杨晓琴 周英 俸婷婷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7年第6期44-48,共5页
通过体外培养兔肾小管上皮细胞,研究H_2O_2对细胞增殖作用及肉苁蓉提取物对H_2O_2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通过细胞形态观察,采用MTT法测定H_2O_2对兔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及肉苁蓉水提、醇提物2、20、200mg·L-1三个... 通过体外培养兔肾小管上皮细胞,研究H_2O_2对细胞增殖作用及肉苁蓉提取物对H_2O_2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通过细胞形态观察,采用MTT法测定H_2O_2对兔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及肉苁蓉水提、醇提物2、20、200mg·L-1三个剂量组的保护作用,测定细胞LDH释放量。结果表明,随着H_2O_2浓度的增加,形态改变的细胞数量逐渐增多,贴壁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细胞增殖抑制率越大,细胞LDH释放量越多,呈浓度依赖性,肉苁蓉醇提物和水提物高浓度组能够显著降低H_2O_2对兔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0.01),肉苁蓉醇提物和水提物的高、中、低剂量组均能使H_2O_2作用后兔肾小管上皮细胞LDH释放量极显著低于模型组LDH的释放量(P<0.01),结果呈浓度依赖性。H_2O_2对兔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肉苁蓉对H_2O_2致兔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兔肾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铁皮石斛破壁饮片中甘露糖的含量 被引量:5
17
作者 晏薇娜 乔杨 +2 位作者 张敏 田民义 王慧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7年第2期90-94,共5页
采用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了12批铁皮石斛破壁饮片中甘露糖的含量。药材采用80%乙醇回流提取除杂后,水煎煮制得石斛多糖,然后将多糖经酸水解为单糖,再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进行衍生化处理,以盐酸氨基葡萄糖作为内标进样测定... 采用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了12批铁皮石斛破壁饮片中甘露糖的含量。药材采用80%乙醇回流提取除杂后,水煎煮制得石斛多糖,然后将多糖经酸水解为单糖,再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进行衍生化处理,以盐酸氨基葡萄糖作为内标进样测定。结果平均校正因子为0.8248,RSD为0.6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3%。每批铁皮石斛破壁饮片中单糖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但均符合药典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前衍生化 铁皮石斛 甘露糖 HPLC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毒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山豆根致大鼠肾毒性机制 被引量:9
18
作者 何倩倩 刘畅 +5 位作者 权伟 俸婷婷 丁晶鑫 党兆岩 董秀 周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6-773,共8页
目的 基于网络毒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山豆根潜在肾毒性机制。方法 网络毒理学预测山豆根毒性成分作用靶点,定位肾毒相关靶基因,取两者交集靶点,导入STRING平台构建靶点互作图,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KEGG分析,BioGPS数据库筛选大鼠肾... 目的 基于网络毒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山豆根潜在肾毒性机制。方法 网络毒理学预测山豆根毒性成分作用靶点,定位肾毒相关靶基因,取两者交集靶点,导入STRING平台构建靶点互作图,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KEGG分析,BioGPS数据库筛选大鼠肾毒性关键靶基因,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通过动物实验对山豆根肾毒性机制进行验证,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组织关键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网络毒理学共筛选出山豆根苦参碱、槐定碱、高丽槐素等20种毒性成分,涉及HSP90AA1、SRC、MAPK1、MAPK3、AKT1等135个肾毒性靶点,KEGG富集得到169条相关信号通路,其毒性机制可能与癌症途径、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结合BioGPS数据库筛选出6个关键靶基因PPARA、RAF1、MAP2K1、SRC、AKT1、MAPK3;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山豆根高剂量组大鼠BUN、SCr含量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出现明显损伤,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山豆根高剂量组均可上调PPARA、RAF1、MAP2K1、MAPK3基因mRNA表达量,下调AKT1基因mRNA表达量(P<0.05)。结论 山豆根致大鼠肾毒性机制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也为后续山豆根毒理学探索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豆根 网络毒理学 荧光定量PCR 靶点 MAPK信号通路 肾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产薏苡仁油成分分析及对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魏永忠 周英 +4 位作者 赵丹 杨晓琴 史倩 王慧娟 俸婷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65,70,共6页
目的:分析黔产薏苡仁油成分并研究不同浓度黔产薏苡仁油对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无水乙醇超声辅助法提取黔产薏苡仁油,并对其进行脂肪酸残基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以雌二醇(10-8mol/L)作为阳性对照,采用原代分离新西... 目的:分析黔产薏苡仁油成分并研究不同浓度黔产薏苡仁油对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无水乙醇超声辅助法提取黔产薏苡仁油,并对其进行脂肪酸残基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以雌二醇(10-8mol/L)作为阳性对照,采用原代分离新西兰乳兔骨髓细胞,并用1α,25-(OH)_2Vit D_3诱导获得破骨细胞,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细胞数、TRAP酶活及骨陷窝面积,分析黔产薏苡仁油对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通过GC-MS分析黔产薏苡仁油的脂肪酸残基主要为十四烷酸(肉豆蔻酸)、十六烷酸(棕榈酸)、十八烷酸(硬脂酸)、十八碳一烯酸(油酸)、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二十二烷酸(山嵛酸)、角鲨烯和γ-谷甾醇;进一步实验表明,黔产薏苡仁油各浓度组(0.98、1.95、3.91、7.81、15.63、31.25μg/mL)对破骨细胞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高浓度组31.25μg/mL对破骨细胞的活性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p <0.05),且呈现出较为良好的浓度依赖性。结论:黔产薏苡仁油对破骨细胞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产薏苡仁油 成分分析 破骨细胞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姜酮对照品的制备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相欢 田民义 +3 位作者 赵晓歌 陆廷亚 韦凤 邓国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6-749,共4页
目的制备球姜酮对照品。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球姜挥发油,GC⁃MS检测其中球姜酮含量,重结晶分离纯化该成分,MS、^(1)H⁃NMR、^(13)C⁃NMR对其进行结构鉴定,TLC、HPLC法检测纯度,通过温度、湿度、光照试验考察稳定性,HPLC法研究色谱条件... 目的制备球姜酮对照品。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球姜挥发油,GC⁃MS检测其中球姜酮含量,重结晶分离纯化该成分,MS、^(1)H⁃NMR、^(13)C⁃NMR对其进行结构鉴定,TLC、HPLC法检测纯度,通过温度、湿度、光照试验考察稳定性,HPLC法研究色谱条件。结果挥发油中球姜酮含量为77.8%,纯度大于99%,在室温(25℃)、高湿(90%)、强光照(4500 lx)下外观性状无明显变化,含量稳定。最佳分析条件为Wonda Cract ODS⁃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80∶20);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80 nm。结论该方法制得的球姜酮符合对照品要求,可用于含该成分药材(如红球姜等)及相关制剂的质量评价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姜酮对照品 红球姜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