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因子对白及功效成分及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周美 魏福晓 +3 位作者 王道平 尚上 李青 国光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5-194,共10页
为揭示不同产地土壤因子对白及功效成分及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采自贵州省8个产地的白及药材及其栽培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中10个土壤因子和白及中5个功效成分、4个微量元素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凝血活性,采用冗余分析考察土壤因子与... 为揭示不同产地土壤因子对白及功效成分及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采自贵州省8个产地的白及药材及其栽培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中10个土壤因子和白及中5个功效成分、4个微量元素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凝血活性,采用冗余分析考察土壤因子与功效成分及活性之间的相关性,以反映不同土壤因子对白及品质及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8个不同产地白及总灰分、多糖、总酚、白及苷、BTS含量分别为27.1~41.5 mg/g、36.2%~56.4%、1.8~4.1 mg/g、35.4~82.6 mg/g、8.2~12.7 mg/g,微量元素铜、锌、铁、锰含量分别为6.21~16.51、6.38~13.77、124.49~253.4、6.51~42.14 mg/kg,酪氨酸酶抑制率为40.2%~66.5%,凝血时间为236.1~306.4 s。土壤因子对白及功效成分、微量元素及活性影响较大,其中有显著影响的6个土壤因子按贡献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有效锌、pH、全氮、有效铜、速效磷、有机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影响白及品质差异的关键土壤因子,为白及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土壤因子 功效成分 生物活性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浆化学成分及抗胃溃疡活性研究
2
作者 王勇 张炯怡 +9 位作者 谢明军 宋晓宁 张志勇 马莹 李泽夏琼 赵丽 邱红燕 刘丹 甘甜 杨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043-3056,共14页
目的明确酸浆中哪些成分具有抗胃溃疡活性。方法本课题组对酸浆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系统化学成分分离。酸浆乙酸乙酯部位在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后经过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再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乙醇诱导胃... 目的明确酸浆中哪些成分具有抗胃溃疡活性。方法本课题组对酸浆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系统化学成分分离。酸浆乙酸乙酯部位在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后经过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再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乙醇诱导胃溃疡模型测定粗分片段和目标化合物抗胃溃疡活性。结果从酸浆活性部位分离获得30个化合物,化合物3、4、12、24和30为首次从酸浆中分离得到。9组粗分片段中,Fr G、Fr K和Fr OPQR三组表现出显著的抗胃溃疡活性(P<0.05,P<0.01),抑制率分别为55.3%、74.5%和93.8%,与之相比较,法莫替丁组的抑制率为89.3%;灌胃剂量为6.25、12.5和25 mg·kg^(-1)时,酸浆苦味素B的抑制率分别为27.8%、67.3%和74.6%;灌胃剂量为10、20和40 mg·kg^(-1)时,木犀草苷的抑制率分别为29.7%、45.6%和64.2%。结论酸浆苦味素B和木犀草苷可能是酸浆抗胃溃疡活性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浆 化学成分 苦味素B 木犀草苷 抗胃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浆苦味素B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组织分布研究
3
作者 王勇 张炯怡 +3 位作者 谢明军 宋晓宁 马莹 张志勇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2-80,共9页
建立大鼠血浆和组织中酸浆苦味素B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酸浆苦味素B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及组织分布。以4.968、9.935、19.87 mg/kg 3个剂量酸浆苦味素B灌胃大鼠,采集血浆和组织样品,然后采用U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和组织中的... 建立大鼠血浆和组织中酸浆苦味素B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酸浆苦味素B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及组织分布。以4.968、9.935、19.87 mg/kg 3个剂量酸浆苦味素B灌胃大鼠,采集血浆和组织样品,然后采用U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和组织中的酸浆苦味素B浓度,研究酸浆苦味素B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组织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大鼠血浆和组织中,酸浆苦味素B在1.3 ng/mL~1300 ng/mL和1.3 ng/mL~65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提取回收率为94.17%~118.77%。酸浆苦味素B低、中、高3个剂量组在体内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达峰时间tmax均为0.667 h,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169.0866.641)μg/L、(247.51323.434)μg/L和(619.56728.201)μg/L,半衰期t1/2z分别为(8.9752.966)h、(10.0223.196)h和(5.9122.271)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748.73547.13)μg/L·h、(1189.897100.436)μg/L·h和(2963.312176.7)μg/L·h,说明酸浆苦味素B在体内吸收快,消除较慢,曲线下面积(AUC)与剂量之间呈线性关系。大鼠灌胃给药19.87 mg/kg后,20 min的组织分布顺序为胃>十二指肠>肺>卵巢>脂肪>肾>肝>小肠>直肠>大肠>脾>心>肌肉>脑;50 min的组织分布顺序为胃>十二指肠>小肠>肾>脂肪>卵巢>肝>脾>直肠>心>肺>大肠>肌肉>脑;180 min的组织分布顺序为十二指肠>胃>肝>小肠>脂肪>大肠>直肠>肺>心>卵巢>肌肉>肾>脾>脑。说明酸浆苦味素B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广泛,不同时间点药物浓度以胃中相对较高,推测其可能对胃有一定的靶向性。试验建立的UPLC-MS/MS检测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高,适用于酸浆苦味素B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为酸浆苦味素B作用机制研究及药物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浆苦味素B 药代动力学 组织分布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同时测定痹痛宁胶囊中4种生物碱 被引量:2
4
作者 赵丽 肖婷 +7 位作者 张建强 武道圆 刘学 周威 吴林菁 沈祥春 茅向军 陶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痹痛宁胶囊(马钱子粉、全蝎、僵蚕等)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水-浓盐酸(50∶50∶1)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水(含0.1%甲酸)-乙腈,...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痹痛宁胶囊(马钱子粉、全蝎、僵蚕等)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水-浓盐酸(50∶50∶1)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水(含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模式。结果士的宁、马钱子碱、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分别在0.05066~0.6586 mg/L(r=0.9998)、0.03158~0.4106 mg/L(r=0.9997)、0.009266~0.1483 mg/L(r=0.9999)、0.009620~0.1539 mg/L(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101.0%、100.2%、100.7%,RSD分别为1.3%、1.6%、1.6%、1.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痹痛宁胶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痛宁胶囊 士的宁 马钱子碱 盐酸麻黄碱 盐酸伪麻黄碱 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浆乙酸乙酯活性部位抗胃溃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勇 李会天 +3 位作者 张炯怡 谢明军 宋晓宁 马莹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81,共8页
为了研究幽门结扎和乙醇诱导两种胃溃疡模型对酸浆乙酸乙酯活性部位抗胃溃疡的作用机理,采用幽门结扎胃溃疡模型测定胃液量、游离酸、总酸量及蛋白酶活性,采用乙醇诱导胃溃疡模型检测血浆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 为了研究幽门结扎和乙醇诱导两种胃溃疡模型对酸浆乙酸乙酯活性部位抗胃溃疡的作用机理,采用幽门结扎胃溃疡模型测定胃液量、游离酸、总酸量及蛋白酶活性,采用乙醇诱导胃溃疡模型检测血浆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组织匀浆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分析胃粘膜中环氧化酶1和2(COX-1/2)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结果显示:EAF以100、250和500 mg/kg 3个剂量灌胃时,均能显著降低胃液量、游离酸、总酸和胃蛋白酶活性(P<0.05)。EAF中、高剂量组能显著增加血浆中NO含量和SOD活性(P<0.05),降低MDA水平(P<0.01),上调胃组织匀浆液中EGF表达(P<0.05)。关于EAF对COX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COX-1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别(P>0.05),EAF各剂量组与模型组和对照组相一致。但相对于模型组,EAF各剂量组明显抑制COX-2蛋白和mRNA表达的上调(P<0.05)。EAF可能通过对大鼠胃液量、游离酸度、总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促进氧自由基清除剂SOD、保护因子NO和EGF的合成,降低MDA的损害和抑制COX-2信号通路,从而提高溃疡愈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浆乙酸乙酯活性部位 胃溃疡 蛋白质印迹法 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 环氧化酶1/2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乙素磷脂复合物脂微球质量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罗田 贺智勇 +3 位作者 茅向军 沈祥春 陶玲 许乾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407-3411,共5页
目的评价灯盏花乙素磷脂复合物脂微球质量。方法HPLC法测定灯盏花乙素含量,观察脂微球外观形态,测定其pH值、粒径、酸值、甲氧基苯胺值、游离脂肪酸含量、过氧化值,再进行有关物质检查。结果灯盏花乙素在1~12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目的评价灯盏花乙素磷脂复合物脂微球质量。方法HPLC法测定灯盏花乙素含量,观察脂微球外观形态,测定其pH值、粒径、酸值、甲氧基苯胺值、游离脂肪酸含量、过氧化值,再进行有关物质检查。结果灯盏花乙素在1~12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加样回收率为8985%~9752%,RSD为035%~187%,3批样品中其平均含量为(3577±014)μg/g。所得脂微球呈乳白色,呈球形或类球形,pH值为700~705,平均粒径为16059 nm,酸值为094 mg/g,游离脂肪酸含量为357 mmol/L,甲氧基苯胺值为080,过氧化值为045 mmol/kg,均符合相关规定。在规定条件下的破坏性试验中,未发现相关杂质产生。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所制得的灯盏花乙素磷脂复合物脂微球相关指标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检查项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乙素 磷脂复合物 脂微球 质量评价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