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细胞对不同分化阶段树突状细胞脂含量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曾柱 龙金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8-263,共6页
目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ed infrared spectrum,FT-IR)技术探讨肿瘤细胞共培养对不同分化阶段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脂含量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为深入理解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寻找线索。方法:免... 目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ed infrared spectrum,FT-IR)技术探讨肿瘤细胞共培养对不同分化阶段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脂含量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为深入理解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寻找线索。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人CD14+单核细胞,以经典方法将其诱导为未成熟DCs(immature DCs,imDCs)和成熟DCs(mature DCs,mDCs),分别将imDCs和mDCs与肝癌细胞株BEL7402、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以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cells,HUVECs)共培养48 h,正常培养的DCs作为对照。采用FT-IR技术研究不同肿瘤细胞对不同分化阶段DCs的脂含量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培养的DCs相比,与肿瘤细胞BEL7402和K562共培养后imDCs和mDCs的膜磷脂成分减少(2.718±0.296,3.124±0.361vs4.855±0.324,P<0.05;2.964±0.136,3.522±0.173vs4.217±0.206,P<0.05),而总的脂含量增加(3.768±0.185,3.591±0.197vs2.487±0.212,P<0.05;4.288±0.156,4.155±0.167vs3.233±0.206,P<0.05);蛋白质α-螺旋含量减少(1.863±0.192,1.754±0.169vs2.364±0.188,P<0.05;1.124±0.133,1.016±0.107vs1.392±0.113,P<0.05),β-折叠(3.397±0.225,3.433±0.236vs2.486±0.198,P<0.05;2.646±0.209,2.591±0.216vs1.558±0.159,P<0.05)和转角含量(4.366±0.284,4.322±0.266vs3.127±0.272,P<0.05;2.675±0.221,2.627±0.235vs1.773±0.181,P<0.05)增加;并且mDCs比imDCs更容易受到肿瘤来源因素的影响。结论:与肿瘤细胞共培养能够导致mDCs和imDCs的脂含量和蛋白质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可能是肿瘤导致DCs功能损伤的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肝肿瘤细胞 红白血病细胞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脂含量 蛋白质二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疗及唑来膦酸治疗对肺癌癌性骨痛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欧阳伟炜 周华宁 +3 位作者 舒胜发 欧阳金陵 黎惠琴 卢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83-184,共2页
关键词 单纯放射治疗 转移癌性骨痛 非小细胞肺癌 生活质量 唑来膦酸 患者 双膦酸盐类药物 癌症骨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SPP和ASPP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苏胜发 卢冰 +1 位作者 何常 李青松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4-199,共6页
目的:检测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P53凋亡刺激蛋白(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ASPP)家族的iASPP、ASPP2以及P53蛋白的表达,并探讨iASPP、ASPP2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及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 目的:检测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P53凋亡刺激蛋白(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ASPP)家族的iASPP、ASPP2以及P53蛋白的表达,并探讨iASPP、ASPP2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及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NSCLC术后的新鲜肺癌组织54例、癌组织边缘2cm以外的癌旁组织44例用于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与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iASPP、ASPP2和P53的表达情况;比较iASPP、ASPP2在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并分析其与P53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P53阴性时,NSCLC组织中iASPP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1.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21.7%(P=0.001),NSCL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ASPP2蛋白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SCLC组织iASP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57±0.36)vs(0.28±0.24),P=0.001],ASPP2表达水平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3阳性时,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iASPP、ASPP2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阴性时癌组织中iASPP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P53阳性组织中的表达(P<0.05),P53阴性时癌组织中ASPP2蛋白表达与P53阳性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iASPP、ASPP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NSCLC组织中iASPP表达与P53表达状态有关,P53阴性时iASPP高表达。iASPP、ASPP2蛋白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IASPP ASPP2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