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能干细胞在肺纤维化治疗和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翁冬 王艳阳 +1 位作者 王诺鑫 何志旭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72-880,共9页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肺病,现有疗法仅能一定程度缓解临床症状,但不能逆转纤维化进展乃至治愈该病。对比传统的PF模型与药物筛选系统,多能干细胞衍生的模型和系统可以更好模拟纤维化生理特性及微环境,也...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肺病,现有疗法仅能一定程度缓解临床症状,但不能逆转纤维化进展乃至治愈该病。对比传统的PF模型与药物筛选系统,多能干细胞衍生的模型和系统可以更好模拟纤维化生理特性及微环境,也可为后续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综述基于多能干细胞的PF模型与药物筛选系统的贡献以及治疗研究进展,并探讨其临床转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间质性肺病 特发性肺纤维化 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羊膜上皮细胞治疗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效应及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丹 方宁 +3 位作者 陈代雄 余丽梅 章涛 赵春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11-1016,1032,共7页
目的:观察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的治疗效应和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分离、培养hAECs,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免疫表型;用豚鼠脊髓匀浆+完全弗氏佐剂+百日咳毒素复制大鼠EAE模型;EAE大鼠经双侧侧... 目的:观察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的治疗效应和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分离、培养hAECs,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免疫表型;用豚鼠脊髓匀浆+完全弗氏佐剂+百日咳毒素复制大鼠EAE模型;EAE大鼠经双侧侧脑室移植5×105个hAECs;采用kono评分动态观察行为学变化;采用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脑和脊髓病理改变,以及hAECs在脑和脊髓内的分布;采用FCM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采用流式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BA)检测血浆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hAECs治疗后EAE大鼠行为学评分逐渐减低(P<0.01),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体重稳定,脑和脊髓炎性细胞浸润减轻。hAECs移植后3周,宿主脑和脊髓组织中均有较多人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即hAECs存活;与对照组相比,hAECs治疗组FoxP3+Treg、Th2、CTL、NKT、B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或P<0.05),而Th17细胞显著减少(P<0.01);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含量升高(P<0.05或P<0.01),而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含量降低(P<0.05或P<0.01)。结论:hAECs能改善大鼠EAE的神经功能,减轻神经组织的免疫损伤,其机制可能主要与上调FoxP3+Treg和下调Th17细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上皮细胞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免疫调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梨提取物CL1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和人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刘虹麟 陈代雄 +10 位作者 方宁 余丽梅 刘金伟 刘祖林 文国容 杨小生 肖瑜 祈莹 肖建辉 万卫红 胡锡阶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7期829-832,共4页
目的:观察刺梨提取物CL1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和人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HSPC)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活细胞OD值,计算CL1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免疫磁珠分选人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细胞记数、双色直... 目的:观察刺梨提取物CL1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和人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HSPC)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活细胞OD值,计算CL1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免疫磁珠分选人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细胞记数、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增殖分化能力变化。结果:MTT检测法显示,0.01~10μmol.L-1的CL1处理,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经14 d的培养,与细胞对照组相比,10、1μmol.L-1的CL1细胞数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表达粒系/单核巨噬系细胞表型CD15和CD11b的细胞百分数无显著差异。经14 d的培养,与培养0 d比较,CD15显著增高(P<0.05),CD11b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L1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体外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但对人脐带血CD34+HSPC的增殖、和向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分化无明显影响,表明CL1在抗肿瘤作用剂量下,不会明显抑制造血干/祖细胞向粒-单细胞的增殖分化,提示CL1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造血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 CL1 胃癌 造血干/祖细胞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室共培养中人羊膜上皮细胞诱导分化为腺泡细胞样细胞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霓霓 黄桂林 +3 位作者 王军胜 宋庆高 赵玉洁 王钰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4-448,共5页
目的:研究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体外诱导分化为唾液腺腺泡细胞样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分离hAECs并体外培养、鉴定。与8 d龄SD大鼠下颌下腺细胞(SMGCs)在双室共培养系统中共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实时荧光定量RT-PCR等方法检测α-淀粉酶及... 目的:研究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体外诱导分化为唾液腺腺泡细胞样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分离hAECs并体外培养、鉴定。与8 d龄SD大鼠下颌下腺细胞(SMGCs)在双室共培养系统中共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实时荧光定量RT-PCR等方法检测α-淀粉酶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双室共培养1、2周,hAECs中α-淀粉酶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共培养前的3.38倍及6.6倍。结论:hAECs具有向唾液腺腺泡细胞样细胞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分化 人羊膜上皮细胞 腺泡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盘组织造血干/祖细胞的分离富集 被引量:4
5
作者 章涛 陈代雄 +3 位作者 方宁 刘祖林 祁莹 刘金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955-958,共4页
为了探索从胎盘组织中分离富集造血干/祖细胞(HSPC)的标化流程,采用机械法加胶原酶消化法制备人胎盘组织单个细胞悬液,用羟乙基淀粉(6%HES)法从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NC),再经免疫磁珠分选法分选出CD34-、CD34+CD38-、CD34+CD38+3个细胞... 为了探索从胎盘组织中分离富集造血干/祖细胞(HSPC)的标化流程,采用机械法加胶原酶消化法制备人胎盘组织单个细胞悬液,用羟乙基淀粉(6%HES)法从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NC),再经免疫磁珠分选法分选出CD34-、CD34+CD38-、CD34+CD38+3个细胞亚群,用流式细胞术对各阶段分选细胞进行表型分析并计算分选细胞的富集度和回收率。结果表明:机械法加胶原酶消化法制备的人胎盘组织单个细胞悬液中单个核细胞(MNC)数达(12.30±3.51)×108,与脐血初始样品所含的MNC数(8.86±5.38)×1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CD34+细胞所占百分率[(3.93±2.31)%]则明显高于脐血[(0.44±0.29)%]。胎盘组织单个细胞悬液经6%HES分离后MNC和CD34+细胞的回收率分别为(45.3±11.7)%和(51.1±9.8)%;MNC经免疫磁珠分选后,其CD34+细胞的纯度和回收率分别为(73.4±14.1)%和(52.7±11.7)%。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机械法加胶原酶消化法-HES分离MNC-MACS分选目标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可从胎盘组织获得高丰度、高富集度、高活性的HSPC,为进一步研究胎盘HSPC提供了比较经济、效果较好的分离富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抗原 造血干细胞 胎盘 免疫磁珠细胞分选 脐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 被引量:9
6
作者 戴支凯 石京山 +2 位作者 吴芹 余丽梅 徐庆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05-1508,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抗人肺腺癌A549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细胞形态学和MTT法观察TanⅡA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Hoechest33258和PI双染法观察细胞凋亡;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钙及线粒体膜电位;R...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抗人肺腺癌A549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细胞形态学和MTT法观察TanⅡA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Hoechest33258和PI双染法观察细胞凋亡;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钙及线粒体膜电位;RT-PCR检测Bad和MT-1A mRNA的表达。结果 TanⅡA能抑制A549细胞增殖,且随TanⅡA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TanⅡA作用A549细胞24、48和72h的IC50分别为117.85、14.87和6.89μmol·L-1。TanⅡA作用A549细胞24h后,A549细胞出现染色质聚集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且随TanⅡA剂量的增加,A549细胞凋亡百分率逐渐增大。TanⅡA作用后,A549细胞的细胞内钙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Bad mRNA表达增加、MT-1A mRNA表达下调。结论 TanⅡA具有抗A549作用,其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钙依赖性通路和MT-1A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肿瘤 人肺腺癌A549细胞 细胞增殖 凋亡 钙依赖性通路 MT-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盘CD133^+细胞具有LTC-IC集落启动细胞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虹麟 陈代雄 +5 位作者 方宁 章涛 刘祖林 刘金伟 万卫红 祁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25-128,共4页
本研究从功能上评价人胎盘CD133+细胞是否具有长期造血重建功能。采用免疫磁珠激活分选系统(MACS)富集胎盘CD133+细胞作为测试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LDA)设置4种不同浓度的测试细胞,用胎儿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制备的饲养层细胞共培养于长期... 本研究从功能上评价人胎盘CD133+细胞是否具有长期造血重建功能。采用免疫磁珠激活分选系统(MACS)富集胎盘CD133+细胞作为测试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LDA)设置4种不同浓度的测试细胞,用胎儿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制备的饲养层细胞共培养于长期培养体系中,以检测测试细胞中长期培养启动细胞(LTC-IC)的发生率及其增殖分化能力。结果表明:人胎盘CD133+细胞群中含有LTC-IC,其发生率为1/645;LTC-IC具有增殖分化为粒-单集落形成单位(CFU-GM)和混合集落形成单位(CFU-Mix)的能力;在所有LTC-IC阳性孔中,产生CFU-GM的孔占总阳性孔的71.4%,产生CFU-GM和CFU-Mix的孔占总阳性孔的28.6%。结论:人胎盘组织CD133+细胞群中存在LTC-IC,并具有造血早期祖细胞集落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33^+细胞 长期培养启动细胞 造血干/祖细胞 磁珠激活细胞分选 胎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对成体干细胞特性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何方 余丽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9-322,共4页
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Rg1)是从人参中提取的一种重要单体成分,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对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等的增殖、分化、衰老、分泌等产生明显调控作用,在组织器官损伤和机... 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Rg1)是从人参中提取的一种重要单体成分,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对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等的增殖、分化、衰老、分泌等产生明显调控作用,在组织器官损伤和机体衰老中产生明显治疗效果,该文就Rg1对成体干细胞特性与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干细胞 增殖 分化 衰老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罗丹明123荧光染色及其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章涛 方宁 +3 位作者 张潜 万卫红 祁莹 陈代雄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6-207,210,共3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UCB-HSPC)罗丹明123(Rho123)荧光染色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脐带血单个核细胞(UCB-MNC),用含终浓度为0.1μg/mlRho123的2%胎牛血清-PBS液、37℃下孵育UCB-MNC细胞(细胞浓度为106/... 目的探讨人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UCB-HSPC)罗丹明123(Rho123)荧光染色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脐带血单个核细胞(UCB-MNC),用含终浓度为0.1μg/mlRho123的2%胎牛血清-PBS液、37℃下孵育UCB-MNC细胞(细胞浓度为106/ml)20min,之后用Lin抗体(PE标记的CD19、CD13、CD2、CD8、CD3)及造血干/祖细胞(HSPC)标志抗体CD34-PerCP和CD38-APC标记UCB-MNC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HSPC亚群及其Rho123染色特点。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UCB-Lin-MNC中的HSPC比例高于MNC中约6倍;UCB-CD34+CD38+造血祖细胞(HPC)的Rho123染色平均荧光强度值为23.55±2.40,是UCB-CD34+CD38-造血干细胞(HSC)值10.22±1.03的2倍多(P<0.01)。结论UCB-Lin-MNC中富含HSPC;UCB-HSC的Rho123染料聚集能力明显低于UCB-HPC,提示Rho123拒染法可作为进一步纯化人UCB-HSC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血 造血干细胞 造血祖细胞 罗丹明123 荧光激活细胞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GF、BDNF和Nogo-A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喻皇飞 马晶晶 +4 位作者 方宁 余丽梅 章涛 刘祖林 陈代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24-929,共6页
目的:观察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A)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hAMSCs移植组(12只)、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1... 目的:观察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A)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hAMSCs移植组(12只)、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12只)。体外分离培养、鉴定hAMSCs,并以终浓度为10μg/ml 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料标记hAMSCs。在建立大鼠T11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后,立即以微量注射器吸取约3×106个hAMSCs悬液于横断损伤处头尾两端原位移植,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PBS液。分别于术后3d、7d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hAMSCs存活情况,并采用RT-PCR分析损伤脊髓段NGF mRNA、BDNF mRNA及Nogo-A 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3d和7d hAMSCs移植组均可观察到植入的hAMSCs在宿主脊髓组织内存活。术后3d、7d,hAMSCs移植组NGF 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Nogo-A mRNA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d时hAMSCs移植组BDNF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7d其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AMSCs移植可上调大鼠受损脊髓组织内NGF mRNA和BDNF mRNA的表达、下调Nogo-A mRNA的表达,有利于促进脊髓损伤后的功能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移植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敏感受体的功能特点及对成体干细胞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欣 余丽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5-468,共4页
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SR)是一种分布广泛的G蛋白偶联受体,活化后可调节Ca^(2+)等多条信号通路,不仅在维持机体钙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参与调控细胞的分泌、增殖、凋亡和离子通道开放等。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表... 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SR)是一种分布广泛的G蛋白偶联受体,活化后可调节Ca^(2+)等多条信号通路,不仅在维持机体钙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参与调控细胞的分泌、增殖、凋亡和离子通道开放等。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的CaSR除参与干细胞迁移、黏附、归巢外,还通过多种信号通路介导调控干细胞自身的功能、特性。该文主要综述了CaSR的功能特点、与疾病的关系,及对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敏感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细胞信号通路 造血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人参皂苷RG1 西那卡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前药JS-K对HL-60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振海 匡菊香 +5 位作者 徐尚福 王丽华 方宁 聂晶 吴芹 余丽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7-800,共4页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前体药物JS-K对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传代培养HL-60细胞,用不同浓度的JS-K处理HL-60细胞24~96h,MTT法测定细胞活力,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分化的表面分子变化。结果按对数浓度差0....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前体药物JS-K对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传代培养HL-60细胞,用不同浓度的JS-K处理HL-60细胞24~96h,MTT法测定细胞活力,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分化的表面分子变化。结果按对数浓度差0.5的间距加入JS-K0.3~10μmol.L-1,处理24~96h,随着JS-K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MTT法检测所得各组的光密度值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降低,细胞生长抑制率增高,JS-K作用96h抑制HL-60细胞增殖的IC50为(1.025±0.23)μmol.L-1。JS-K3和10μmol.L-1处理96h后,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皱缩、细胞碎片明显增加。JS-K3μmol.L-1作用96h后,表达CD11b阳性和CD14阳性细胞的百分率明显提高。结论JS-K可明显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促进HL-60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S—K HL-60细胞 细胞生长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宁 杭化莲 +3 位作者 张玉玲 戴绘娟 夏强 卞建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03-1009,共7页
目的:研究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在体内、体外实验中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和转移作用。方法:将UC-MSCs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48 h,收集上清液(MSCsCM)。加入到He... 目的:研究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在体内、体外实验中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和转移作用。方法:将UC-MSCs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48 h,收集上清液(MSCsCM)。加入到HepG2的培养基中,使其在HepG2培养基的终浓度为25%、50%和75%作为实验组,DMEM/F12作为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效应。其后使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效应。建立裸鼠皮下肿瘤模型,健康雌性裸鼠12只随机分为A(HepG2细胞单/左侧皮下成瘤)、B(UC-MSCs+HepG2预混单/左侧皮下成瘤)、C(左侧HepG2、右侧UC-MSCs+HepG2皮下成瘤)3组(n=4),每隔7 d监测成瘤体积变化,50 d后统一处死称量肿瘤湿重。结果:经各浓度MSCs-CM处理后HepG2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侵袭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50 d后皮下肿瘤湿重测得A组(0.054 2±0.011 2)g、B组(0.292 0±0.156 9)g、C组[左侧(0.089 4±0.024 2)g、右侧(0.332 6±0.102 9)g],并且从定期体积测量数据发现,两组体积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P<0.05)。结论:UC-MSCs能促进HepG2的生长和转移,并且这种对肿瘤的增殖和侵袭促进作用可能与UC-MSCs分泌的一些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肝癌 HEPG2 肿瘤增殖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四物汤水提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骨髓细胞动员、定植及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钰莹 魏英 +1 位作者 雷江红 余丽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四物汤水提物(mSW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小鼠骨髓细胞动员及定植的影响。方法:结扎昆明种小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AMI模型;DAPI胫骨骨髓腔注射标记骨髓细胞,灌胃给予mSWT,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EPCs比例;心肌组织病... 目的:探讨加味四物汤水提物(mSW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小鼠骨髓细胞动员及定植的影响。方法:结扎昆明种小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AMI模型;DAPI胫骨骨髓腔注射标记骨髓细胞,灌胃给予mSWT,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EPCs比例;心肌组织病理学观察骨髓细胞在AMI区的定植和微小血管密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60 mg/kg mSWT治疗后,mSWT治疗组外周血中EPCs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AMI小鼠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梗死区炎性细胞浸润较少,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减轻,存活的心肌组织较多,明显可见较多的DAPI标记骨髓来源细胞在AMI区域定植、存活,且新生毛细血管增多。结论:mSWT能明显提高AMI小鼠外周血EPCs细胞比例,改善AMI小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其作用可能与动员骨髓细胞趋化至AMI区域定植,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四物汤 急性心肌梗死 骨髓细胞 细胞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研究生干细胞课程的创建与教学实践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振海 王达利 +5 位作者 章涛 陈艳 王钰莹 敖俊 余丽梅 赵春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0-192,共3页
总结开设研究生新课程《干细胞原理、技术与临床》的教学经验与体会,为课程设置推广提供借鉴,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文章从课程设计、教材内容选择、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介绍了教学中所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成效。在教... 总结开设研究生新课程《干细胞原理、技术与临床》的教学经验与体会,为课程设置推广提供借鉴,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文章从课程设计、教材内容选择、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介绍了教学中所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成效。在教学上强调摒弃陈旧的以知识灌输为主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针对性地着重论述教材内容既要注重基础与临床应用,又要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紧盯科技前沿,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素质与教学水平提高,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又要重视研究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强化研究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视频教学及问题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该课程教学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所取得的实践经验值得在今后的研究生教学中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再生医学 交叉学科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CD133^+细胞体外扩增巨核系祖细胞的研究
16
作者 王丽 陈代雄 +5 位作者 方宁 刘祖林 章涛 万卫红 祁莹 刘金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45-649,共5页
本研究探讨脐血CD133+(UCB-CD133+)细胞体外扩增巨核系祖细胞的能力和最佳收获时间。采用免疫磁珠激活细胞分选系统(MACS)分选UCB-CD133+细胞,将纯化的UCB-CD133+细胞接种于含TPO、IL-3和SCF的无血清液体培养体系中体外扩增巨核系祖细胞... 本研究探讨脐血CD133+(UCB-CD133+)细胞体外扩增巨核系祖细胞的能力和最佳收获时间。采用免疫磁珠激活细胞分选系统(MACS)分选UCB-CD133+细胞,将纯化的UCB-CD133+细胞接种于含TPO、IL-3和SCF的无血清液体培养体系中体外扩增巨核系祖细胞,在培养第7、10和14天进行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扩增过程中CD133、CD34、CD41抗原表达的动态变化,并采用半固体法对不同扩增阶段的细胞进行巨核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培养。结果表明:培养至第7天时,UCB-CD133+细胞扩增效果最佳,扩增了8.2±2.2倍;培养至第14天,细胞总数扩增了116倍;培养至10天时,平均1个CD133+细胞所产生的CD133+CD41+和CD34+CD41+细胞数最多,分别为2.5±0.9和2.6±0.5个,所产生的CD41+细胞为20.3±5.9个;扩增前后的UCB-CD133+细胞均能形成CFU-MK,扩增第10天的UCB-CD133+细胞所形成的CFU-MK总数最多,CFU-MK扩增倍数为59.5±11.8倍。巨核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扩增后的巨核系细胞多呈幼稚状态,未见血小板形成。结论:UCB-CD133+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外扩增巨核系祖细胞的能力,培养第10天扩增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33^+细胞 造血干/祖细胞 巨核系祖细胞 体外扩增 脐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E5抑制剂伐地那非预处理对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喻皇飞 冯吉梅 +2 位作者 方宁 赵玉洁 余丽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76-1380,共5页
目的:观察特异性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5)伐地那非对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hAMSCs,以终浓度为10μmol/L伐地那非预处理hAMSCs,观察伐地那非处理hAMSCs组(Vard-hAMSCs)生长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分... 目的:观察特异性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5)伐地那非对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hAMSCs,以终浓度为10μmol/L伐地那非预处理hAMSCs,观察伐地那非处理hAMSCs组(Vard-hAMSCs)生长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比较hAMSCs细胞免疫表型、增殖能力及抗氧化损伤能力;免疫双荧光染色计数阳性表达细胞数,计算hAMSCs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百分率。结果:(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hAMSCs、Vard-hAMSCs均阳性表达CD90、CD105、CD73,不表达CD45、CD34、CD19、CD11b及HLA-DR;Vard-hAMSCs组细胞S期细胞比率及增殖指数为(0.57±0.40)%和(2.20±1.60)%,与hAMSCs组[分别是(0.62±1.33)%,(1.90±1.4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Annexin V/PI双染色结果显示,经250μmol/L H2O2作用4 h后,Vard-hAMSCs组细胞凋亡率为(7.67±0.82)%,明显低于hAMSCs组(18.72±2.92)%和特异性Vardenafil阻断剂组(15.90±1.69)%(均P<0.05);(3)免疫双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在相同诱导条件下,Vard-hAMSCs组细胞MAP-2及GFAP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是(49.8±6.42)%和(55.2±6.10)%,均高于hAMSCs组[分别为(29±3.94)%,(32.2±3.03)%,P<0.05]。结论 :伐地那非处理一定时间可明显提高hAMSCs抗氧化损伤效应和hA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能力,但短时间内不明显影响hAMSCs生长形态、增殖能力和免疫表型。提示伐地那非处理可能作为hAMSCs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优选预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环磷酸鸟苷 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天然产物预防血管再狭窄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18
作者 罗加伟 陈天旺 +4 位作者 王鑫宇 刘娟 黄波 李利生 徐尚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08-1416,共9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但术后血管重塑所致的血管再狭窄仍需关注,严重影响了PCI远期疗效,预防血管再狭窄对心血管疾病具有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但术后血管重塑所致的血管再狭窄仍需关注,严重影响了PCI远期疗效,预防血管再狭窄对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中药天然产物因其具有多靶点、毒性低、安全性高的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药天然产物具有防治血管再狭窄的作用,并能够有效地控制其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了黄酮类、生物碱类、萜及苷类、多糖及多酚类化合物等中药天然产物预防血管再狭窄的作用和机制,并分析总结了各类天然产物的作用和机制差异,为研发安全有效的预防血管再狭窄药物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天然产物 血管再狭窄 血管平滑肌细胞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活化T细胞CD30表达与凋亡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耀 陈琦 方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95-198,共4页
本研究检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数、CD3+/CD30+T细胞比值和活化后T细胞凋亡率及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探讨2组间的差异和患者活化T淋巴细胞CD30表达率与凋亡率和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以40例慢性ITP... 本研究检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数、CD3+/CD30+T细胞比值和活化后T细胞凋亡率及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探讨2组间的差异和患者活化T淋巴细胞CD30表达率与凋亡率和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以40例慢性ITP患者为研究对象,24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体外培养刺激T细胞活化后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悬液中CD3+数、CD3+/CD30+T细胞比值及CD3+T细胞凋亡率,同步检测血小板计数,分析ITP组与对照组各指标间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ITP组外周血CD3+细胞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ITP组活化T细胞表面CD30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TP组活化T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活化后T细胞表面CD30表达与其凋亡率呈负相关(r=-0.786,p<0.01)。活化T细胞凋亡率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r=0.680,p<0.01)。结论:慢性ITP患者活化T细胞CD30的高表达导致了T细胞活化后凋亡受阻,在体内蓄积引起免疫功能紊乱,使血小板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淋巴细胞 CD30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动员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与神经元诱导分化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小慧 章涛 +3 位作者 张潜 刘金伟 刘祖林 汤宁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研究动员后兔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BMSCs)的存在频率,并对PBMSCs进行神经元诱导分化鉴定。方法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皮下注射动员,结合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兔外周血样品中的PBMSCs,利用集落形成率分析动员... 目的研究动员后兔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BMSCs)的存在频率,并对PBMSCs进行神经元诱导分化鉴定。方法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皮下注射动员,结合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兔外周血样品中的PBMSCs,利用集落形成率分析动员兔PBMSCs的存在频率,并对PBMSCs的神经元分化能力进行体外诱导鉴定。结果动员后的PBMSCs原代培养24h后,可见较多短梭形及多角形贴壁细胞,3~4d后出现集落样生长,传代培养的PBMSCs形态均一、呈长梭形漩涡状生长;未动员的外周血样品中的贴壁细胞少,集落形成少,且易老化,无法传代。集落形成率实验显示,动员后的PBMSCs在每百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有2.8~10.8个;而未动员组PBMSCs仅有0~3个。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PBMSCs经神经诱导7d后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元特性核蛋白(NeuN)染色阳性。结论动员剂可提高兔外周血中的PBMSCs含量,所获取的PBMSCs具备神经元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血间充质干细胞 集落形成率 神经元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