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突状细胞迁移行为刚度感知关键分子研究
1
作者 许喻鈞 刘洋 +1 位作者 安宸毅 曾柱 《医用生物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9-1196,共8页
目的探索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通过感知细胞外力学微环境变化动态调整其迁移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构建不同刚度水凝胶基底解析DC力学微环境对其迁移行为的调控作用;通过构建大鼠肝脏纤维化模型,并利用免疫组化实验,探究... 目的探索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通过感知细胞外力学微环境变化动态调整其迁移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构建不同刚度水凝胶基底解析DC力学微环境对其迁移行为的调控作用;通过构建大鼠肝脏纤维化模型,并利用免疫组化实验,探究肝脏纤维化对DC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生信分析人/小鼠纤维化肝脏单细胞测序数据寻找介导DC迁移行为力学感知的关键分子,并利用RT-qPCR验证上述关键分子在不同刚度基底上小鼠DC中的表达量。结果DC在硬基底上迁移能力显著低于较软基底;大鼠纤维化肝脏中的DC浸润增加;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肝脏浸润DC相比存在682个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通过KEGG和GO通路富集分析并聚焦细胞骨架调控、迁移相关基因,筛选出12个可能介导DC迁移刚度感知的关键分子。其中,AIF1、GPR65、MYL12B、RAC1、RHOG基因在肝硬化患者中表达上调,而ACTB、ACTG1、ARF6、CDC42、COTL1、PFN1、TMSB10等基因表达下调。培养在硬基底上的小鼠DC中ACTB、CDC42表达量下调,与人体肝硬化患者肝DC情况中情况一致。结论肝脏纤维化潜在导致DC迁移能力受损,进而导致DC浸润增加,ACTB、CDC42两种分子有可能是介导DC迁移行为刚度感知的关键调控分子。研究结果为改善DC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肝硬化 细胞刚度 骨架调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丝骨架结合蛋白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抗原吞噬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分析
2
作者 李道红 罗代琴 +8 位作者 曾宪琳 张帅 徐朴 吴翠芳 王赟 叶远浓 胡祖权 龙金华 曾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4-822,共9页
目的探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发挥抗原吞噬功能时关键微丝骨架结合蛋白(microfilament cytoskeleton-binding proteins,MCBPs)的差异表达情况。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monocytes,MOs),经重组人... 目的探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发挥抗原吞噬功能时关键微丝骨架结合蛋白(microfilament cytoskeleton-binding proteins,MCBPs)的差异表达情况。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monocytes,MOs),经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重组人白介素-4(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4,rhIL-4)诱导培养6天获得imDCs;将imDCs与低分子量(40 kDa)和高分子量(150 kDa)的右旋糖酐分别孵育1、3和6 h,流式细胞仪检测imDCs吞噬右旋糖酐的比率及免疫表型分子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丝状肌动蛋白(filamentous actin,F-actin)及PFN1、WASP、α-actinin在细胞中的定位情况;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MCBPs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最后,基于系统生物学算法中的逐步回归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成分系数最大的MCBPs。结果在吞噬抗原的过程中,imDCs对低分子量抗原的吞噬速度更快,吞噬时长可维持约3 h,其细胞表型和细胞形态逐渐向mDCs分化,且F-actin发生明显的重塑,PFN1、CDM、WASP、CAPZB、Filamin A、α-actinin等MCBPs的表达下调,WAVE1、Arp2/3复合体、Fascin的表达上调;信号蛋白Rac1的mRNA表达上调,CDC42和RhoA的mRNA表达下调;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FN1、WASP、α-actinin在imDCs吞噬抗原过程中发生转位;逐步回归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PFN1的成分系数最大。结论PFN1可能是imDCs吞噬抗原过程中的关键MCBPs,这对于深入理解imDCs细胞骨架结构变化与免疫学功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吞噬 微丝骨架 微丝骨架结合蛋白 系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余鹏 曾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1-457,共7页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已知机体内功能最为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具有高效的抗原摄取、加工和处理能力,能够在二级淋巴组织向幼稚T细胞提呈抗原,从而诱导免疫应答或耐受,在启动和放大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已知机体内功能最为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具有高效的抗原摄取、加工和处理能力,能够在二级淋巴组织向幼稚T细胞提呈抗原,从而诱导免疫应答或耐受,在启动和放大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DCs在发挥其生理学功能的过程中经历复杂的化学和力学微环境变化,并表现出不同力学表型和免疫表型,深入理解调控DCs力学表型和免疫表型的化学和力学因素是利用其治疗免疫相关疾病的先决条件。本文主要介绍DCs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并探讨其在免疫相关疾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力学表型 免疫表型 生物力学 力学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