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乾 张文斌 +1 位作者 范静君 杨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3-477,共5页
目的探究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抗凝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术的AF患者103例... 目的探究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抗凝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术的AF患者103例,按照抗凝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52例和达比加群酯组51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e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g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心排血量)、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内皮素1)、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RAC相关蛋白(Rac-related protein,Rac1)水平,术后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缺血性脑卒中、肺栓塞、下肢深静脉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2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心排血量、PT、APTT、TT、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升高,FIB、内皮素1、t-PA、PAI-1、Rac1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达比加群酯组治疗后2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心排血量、PT、APTT、TT、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FIB、内皮素1、t-PA、PAI-1、Rac1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达比加群酯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5.9%vs 19.2%,P<0.05)。结论PCI术后达比加群酯抗凝可有效改善AF患者凝血功能,对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并降低出血风险,为临床抗凝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房颤动 达比加群 抗凝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