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地保护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探讨——以贵州省湄潭县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侯敬丽 史文艳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5年第7期7-12,共6页
耕地保护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以贵州省湄潭县为例,结合当前耕地保护任务,通过内业数据分析、外业实地调研,系统梳理耕地保护工作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调研发现,湄潭县的耕地“非粮化”现... 耕地保护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以贵州省湄潭县为例,结合当前耕地保护任务,通过内业数据分析、外业实地调研,系统梳理耕地保护工作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调研发现,湄潭县的耕地“非粮化”现象最为突出,加之耕地认定标准滞后、坡度精度偏差、优势产业吸引力和城市“虹吸效应”导致耕地面积动态波动和恢复受阻。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通过建立耕地双轨制管理体系、建立并推广大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全周期动态管控及健全多元化激励机制等优化路径,构建“制度创新—空间优化—动态管控—激励协同”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框架,形成政策引导、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耕地保护新格局。该研究结果可为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现状 问题 四位一体 DEM 优化路径 贵州省湄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丘陵地区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的综合评价——以贵州省黔东南州为例
2
作者 郑钧宁 方伟 杨智谋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3期181-185,193,共6页
[目的]为黔东南州落实将永久基本农田逐步建成高标准农田的要求提供科学参考,为国家抓实抓细耕地用途管制提供数据支撑和政策参考。[方法]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空间分析法对黔东南州“三区三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摸清... [目的]为黔东南州落实将永久基本农田逐步建成高标准农田的要求提供科学参考,为国家抓实抓细耕地用途管制提供数据支撑和政策参考。[方法]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空间分析法对黔东南州“三区三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摸清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基本情况。[结果]黔东南州永久基本农田综合评价指数为0.23~0.95。黔东南州可优先建设为高标准农田的永久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州域北部和西北部县(市),与坝区及农业“两区”空间分布高度重合,且田块较为规整,距离道路、聚落、水源点均较近,耕作便利,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显著。除优先建设区外的永久基本农田图斑分布比较分散,地块破碎程度较高,距离道路、聚落、水源点均较远,受地质灾害点影响的可能性增大,被农户自发撂荒的概率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成本会明显增加。[结论]黔东南州应从州域层面上统筹做好将永久基本农田逐步建成高标准农田工作,重点推进北部和西北部县(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鼓励和督促其他县(市)优先将分布于坝区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并严格落实国家及省级关于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的管控政策要求,坚决防止永久基本农田被非法占用、撂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基本农田 高标准农田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贵州省耕地占用遥感监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红雷 严文璞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139,共6页
贵州省耕地资源相对有限,播面增长空间小,耕地占用对区域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及时监测土地占用,对农田保护、减小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可以在耕地占用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地表结构的复杂性,高精度的耕... 贵州省耕地资源相对有限,播面增长空间小,耕地占用对区域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及时监测土地占用,对农田保护、减小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可以在耕地占用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地表结构的复杂性,高精度的耕地占用监测面临较大困难。为提高监测精度,本文研究使用深度学习技术来监测贵州全省的耕地占用情况。首先,利用多类型、高频次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获取贵州省全域范围内的大量样本,据此挖掘遥感图像中的耕地占用信息;然后,联合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构建耕地变化监测深度学习网络模型,从遥感图像的光谱、空间和时相信息中提取耕地变化情况;最后,选取典型区域对监测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监测出贵州省占用耕地区域,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监管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乱占用 深度学习 变化检测 遥感影像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国有林场与集体林场权属重叠问题的历史成因与政策探讨
4
作者 彭方丽 《绿色中国》 2025年第7期85-87,共3页
本文以贵州省国有林场与集体林场权属重叠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分析,系统梳理了权属重叠的历史成因,在分析现行政策影响的基础上,从建立现代林权管理体系、完善林权确权登记平台、构建多方利益分配机制、强化林权长效管理... 本文以贵州省国有林场与集体林场权属重叠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分析,系统梳理了权属重叠的历史成因,在分析现行政策影响的基础上,从建立现代林权管理体系、完善林权确权登记平台、构建多方利益分配机制、强化林权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为推进贵州省林权制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场权属 重叠治理 产权改革 生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不同地貌类型区小流域划分及分布特征研究——以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吕一兵 张斌 +2 位作者 陈智虎 李亦秋 杨广斌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0-115,共6页
小流域已经成为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系统修复等研究工作的重要地理单元。本文以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探索我国西南典型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地貌混合分布区小流域划分方法及小流域分布特征,基于DEM提取小流域边界,利用1∶5万地形图进... 小流域已经成为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系统修复等研究工作的重要地理单元。本文以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探索我国西南典型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地貌混合分布区小流域划分方法及小流域分布特征,基于DEM提取小流域边界,利用1∶5万地形图进行修正,并结合野外调查和地质、水文数据验证,最终将贵州省赤水河流域划定了753个小流域。其中,喀斯特地貌区小流域个数358个,喀斯特+非喀斯特地貌区小流域个数182个,非喀斯特地貌区213个;就不同流域类型小流域划分结果看,完整型小流域530个,区间型小流域180个,坡面型小流域43个;这些小流域中面积小于3 km2的有9个,面积在3~10 km2的有310个,面积在10~30 km2的有348个,面积在30~50 km2的有86个。贵州省赤水河流域小流域划分研究可为小流域治理工作提供依据,为区域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和生态建设措施提供辅助决策,促进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河流域 DEM 小流域划分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浆果在贵州省的应用栽培区划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玲 黄彩梅 +3 位作者 邹天才 刘海燕 朱立 聂飞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65,共4页
对贵州省野生蓝浆果资源的自然分布和区系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蓝浆果的栽培适应性,结合贵州省的自然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采用植物种植区划法对引种成功的地区和区划推广种植的地区的气候进行比较。认为:贵州省黔东南、黔南、黔中是... 对贵州省野生蓝浆果资源的自然分布和区系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蓝浆果的栽培适应性,结合贵州省的自然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采用植物种植区划法对引种成功的地区和区划推广种植的地区的气候进行比较。认为:贵州省黔东南、黔南、黔中是蓝浆果的适栽地区,黔北、黔东北及黔西北较适合栽培蓝浆果,并对蓝浆果在贵州省的推广栽培提出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浆果 应用栽培 种植区划 评价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MM卫星降水数据在喀斯特山区的适用性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威 蒋平 +1 位作者 赵卫权 兰良鸿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7-102,共6页
以1998—2012年研究区26个气象站点实测降水数据和同期TRMM 3B43降水数据为数据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相关系数(R)、相对误差(BIAS)分析和探讨月、季、年尺度和单个站点的TRMM 3B43降水数据在研究区的适用性和分布规律。分析表明:(1... 以1998—2012年研究区26个气象站点实测降水数据和同期TRMM 3B43降水数据为数据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相关系数(R)、相对误差(BIAS)分析和探讨月、季、年尺度和单个站点的TRMM 3B43降水数据在研究区的适用性和分布规律。分析表明:(1)TRMM 3B43降水数据和气象站点观测数据的相关性较好,在年尺度上,TRMM 3B43降水数据总体精度较高,相关系数R为0.75,但也存在个别站点误差较大,最大误差达到19.13%,总体上TRMM 3B43降水数据比站点观测数据稍微偏大;(2)季节尺度上,TRMM 3B43降水数据和站点观测数据春季的相关系数R达到0.82,要高于秋季和冬季。夏季较差,但相关系数R也达到0.79,且均通过置信度100%检验;(3)TRMM 3B43降水数据在月尺度上数据精度最高,相关系数R达到0.91;(4)数据个体精度检验上选取了19个气象站点,各个观测站点的拟合优度R2均在0.75以上,相关系数R均大于0.80,结果表明TRMM 3B43降水数据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TRMM 3B43 相关系数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都市土地利用变化与ESV关系研究——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余晓芳 安裕伦 +1 位作者 安宁 姜海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17-222,共6页
为合理利用喀斯特山区的土地,选取贵州省贵阳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Logistic-CA-Markov模型预测不同情境下2020年贵阳市土地利用情况并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贵阳市在2000—2010年年间,草地、... 为合理利用喀斯特山区的土地,选取贵州省贵阳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Logistic-CA-Markov模型预测不同情境下2020年贵阳市土地利用情况并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贵阳市在2000—2010年年间,草地、耕地、林地均有向居民工矿用地转移的趋势,居民工矿用地面积增加202.53 km2,耕地面积减少了452.90 km2,ESV呈上升趋势,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最大;借助Logistic-CA-Markov模型模拟出贵阳市2010年土地利用格局,得到其Kappa系数约为0.78,说明模拟的效果较好,经济快速发展情境下的贵阳市2020年居民工矿用地较自然情境下的面积增加更多,林地、草地、耕地均有所减少,在空间上主要以城区为中心扩展;基于预测结果评估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的ESV,2010—2020年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服务价值均有所下降,情境Ⅱ中ESV下降了87.93千万元,经济建设对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负面影响,喀斯特山区都市的生态环境形势仍然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预测 Logistic—CA—Markov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喀斯特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和DEM技术在贵州省县级农用地分等定级数据库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燕妮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7-60,共4页
以贵州省县级农用地数据库的建立方法为例,概述在GIS和DEM技术支持下的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技术路线,详述GIS环境下图库的建立、评价单元的划分、数字高程模型的应用和成果的应用等几项关键步骤,探讨如何以GIS技术建立县级农用地的分等定... 以贵州省县级农用地数据库的建立方法为例,概述在GIS和DEM技术支持下的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技术路线,详述GIS环境下图库的建立、评价单元的划分、数字高程模型的应用和成果的应用等几项关键步骤,探讨如何以GIS技术建立县级农用地的分等定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DEM 县级农用地 分等定级 数据库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迁入地资源环境压力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以贵州省纳雍县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钧宁 徐红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6-130,共5页
选取贵州省纳雍县为易地扶贫迁入地研究对象,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对迁入地资源环境压力进行了评价;同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资源环境压力,并将结果划分为相对高、中、低压力区3个等级。分析结果表明,纳雍县整体资源较为贫乏... 选取贵州省纳雍县为易地扶贫迁入地研究对象,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对迁入地资源环境压力进行了评价;同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资源环境压力,并将结果划分为相对高、中、低压力区3个等级。分析结果表明,纳雍县整体资源较为贫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人均资源量较少,造成资源环境整体压力较大;由贫困发生率与资源环境评价值作相关分析,资源环境压力与贫困发生率呈弱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入地 资源环境 压力指标 评价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理给农民带来的效益研究——以贵州省乐山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耀鹏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10年第1期88-90,共3页
以贵州省遵义市乐山镇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法,对该地区实施土地整理后的土地利用结构、粮食产量、农民收入、项目区生态环境及农民的生存环境等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土地整理给农民带来的效益。结果表明,实施土地整理后,项目区土地利... 以贵州省遵义市乐山镇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法,对该地区实施土地整理后的土地利用结构、粮食产量、农民收入、项目区生态环境及农民的生存环境等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土地整理给农民带来的效益。结果表明,实施土地整理后,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耕地面积及粮食产量得到增加,农民收入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说明土地整理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因此,今后要加快土地整理步伐,引导农民进行土地的有序流转,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对比分析法 农民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贵州特有山茶的种子繁殖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海燕 黄彩梅 +1 位作者 邹天才 周洪英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5-106,113,共3页
对贵州特有的5种野生山茶植物种子繁殖试验进行了研究。采回的种子分别采用蛭石贮藏和湿润砂藏150 d,蛭石和湿润砂贮藏种子的完好保存率分别是64.0%和86.1%。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狭叶瘤果茶(C.neriifolia)、美丽红山茶... 对贵州特有的5种野生山茶植物种子繁殖试验进行了研究。采回的种子分别采用蛭石贮藏和湿润砂藏150 d,蛭石和湿润砂贮藏种子的完好保存率分别是64.0%和86.1%。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狭叶瘤果茶(C.neriifolia)、美丽红山茶(C.delicata)、长柱红山茶(C.longistylla)和四球茶(C.tetrecocea)的种子繁殖出苗率分别为30.5%、53.0%、70.0%、70.0%和83.5%,其出苗率与萌芽率的比值分别是51.7%、83.8%、89.7%、87.5%和90.2%。种子萌发与温度和空气湿度有关,但种间无明显差异,成熟种子在5~22℃,≥60%相对湿度的暗光或无光条件下30 d均开始发芽,其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气温为(17±1)℃,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80±5%。适时采种和有效控制种子萌发与出苗的温湿度,解决好种子出苗整齐,培育壮苗的关键技术,在物种保育和生产应用上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有植物 山茶 种子繁殖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发展油茶种植业的区域划分 被引量:15
13
作者 黄彩梅 刘海燕 +1 位作者 邹天才 周盛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18-221,共4页
为科学规划油茶种植业的发展,通过集成贵州自然气候、土壤类型及地形特征等资料,结合油茶生物学特性及其适宜栽培的生态环境,对贵州油茶种植业发展的区域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油茶种植业发展可划分为3个优先发展栽培区,即黔... 为科学规划油茶种植业的发展,通过集成贵州自然气候、土壤类型及地形特征等资料,结合油茶生物学特性及其适宜栽培的生态环境,对贵州油茶种植业发展的区域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油茶种植业发展可划分为3个优先发展栽培区,即黔东南、黔西南和铜仁地区的大部分区域;1个较适宜栽培区,即黔中山原地区;1个次适宜栽培区域,即黔北及黔东北山原山地的部分地区;1个不适宜栽培区,黔西北中山山地丘陵地区由于海拔高、积温低、降雨量少,不适宜栽培油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种植 产业发展 区域适应性 区域划分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茶种植业发展的茶园区划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彩梅 王爱杰 +1 位作者 邹天才 刘海燕 《贵州林业科技》 2012年第4期42-45,共4页
通过对贵州自然气候、土壤类型及地形特征等相关资料的分析,结合茶树生物学特性及其适宜栽培的生态环境,对贵州茶种植业发展的茶园区划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茶种植业发展区域可区划分为1个富锌硒高品质绿茶种植区域,即黔北地区;1... 通过对贵州自然气候、土壤类型及地形特征等相关资料的分析,结合茶树生物学特性及其适宜栽培的生态环境,对贵州茶种植业发展的茶园区划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茶种植业发展区域可区划分为1个富锌硒高品质绿茶种植区域,即黔北地区;1个优质有机茶种植区域,即黔西北高山地区;3个名优茶种植区域,即黔东地区、黔中地区、黔南及黔西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种植 产业发展 茶园区划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角下的村庄规划策略研究——以坪茶村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威 张浩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1期192-198,共7页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规划实施的政策平台,与村庄规划的有机融合是破解乡村发展空间约束、实现国土空间优化利用、提升村庄规划实用性的关键路径。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切入点,基于文献梳理与案例研究,总结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及要...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规划实施的政策平台,与村庄规划的有机融合是破解乡村发展空间约束、实现国土空间优化利用、提升村庄规划实用性的关键路径。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切入点,基于文献梳理与案例研究,总结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及要点,在分析当前村庄保护和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理念与实践经验,以坪茶村村庄规划为实例,提出了优化空间布局、盘活土地资源、加强保护修复、健全联动机制四大规划策略,旨在为新时期村庄规划编制提供思路和参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型旅游区乡村振兴路径创新研究——基于百里杜鹃管理区的空间治理实践
16
作者 王霜 孙耀鹏 方敏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5期164-165,168,共3页
针对山地型旅游区乡村振兴的系统性研究缺失问题,本研究以贵州省百里杜鹃管理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与社会经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其乡村发展的多维特征。研究发现:区域面临村庄空间离散化(自然村寨71个,平均密度0.1个/km^(2))... 针对山地型旅游区乡村振兴的系统性研究缺失问题,本研究以贵州省百里杜鹃管理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与社会经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其乡村发展的多维特征。研究发现:区域面临村庄空间离散化(自然村寨71个,平均密度0.1个/km^(2))、产业结构单一化(旅游业贡献率超60%)、人口空心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6.74%)三重困境。通过构建“空间重构-产业升级-数字赋能”三维策略体系,创新性建立山地特色聚落空间组织模式。研究证实:旅游驱动型乡村振兴需突破传统路径依赖,通过空间治理创新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平衡,为同类型区域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空间布局 山地特色 数字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发展优质茶叶产业的前景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红艳 黄彩梅 +2 位作者 刘海燕 周盛勇 邹天才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7-201,共5页
为了充分发挥贵州茶叶产业发展中的区域比较优势,根据国内相关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在介绍贵州优质茶栽培生产现状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条件、发展潜力和制约因素等方面分析了贵州发展优质茶叶产业的前景,指出了贵州茶叶产业化发展中面临... 为了充分发挥贵州茶叶产业发展中的区域比较优势,根据国内相关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在介绍贵州优质茶栽培生产现状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条件、发展潜力和制约因素等方面分析了贵州发展优质茶叶产业的前景,指出了贵州茶叶产业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茶栽培 生态环境 茶叶品质 气候条件 产业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耕地非农化遥感监测与时空分析——以开阳县为例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兰兰 王红雷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8,共6页
如何快速发现耕地非农化违法行为,并了解其空间分布和变化过程是从根本上减少耕地非农化行为的核心问题。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本文建立了一套耕地非农化监测指标体系和具有本地地形、地物特征的样本库,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搭建遥感变... 如何快速发现耕地非农化违法行为,并了解其空间分布和变化过程是从根本上减少耕地非农化行为的核心问题。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本文建立了一套耕地非农化监测指标体系和具有本地地形、地物特征的样本库,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搭建遥感变化检测模型,将其应用于开阳县耕地非农化的时序化监测中。在此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算法分析探讨区域耕地非农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应用结果表明,将卫星遥感与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大范围内耕地非农化的快速动态监测,开阳县2021年4月—2022年12月监测到的新增违法非农化行为整体呈下降态势,但存在局部聚集区域,且违法数量的高低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季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耕地 非农化 深度学习 核密度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锌、硒含量变化与种植土壤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刘海燕 黄彩梅 +2 位作者 周盛勇 黄丽华 邹天才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7-243,共7页
以贵州4个茶叶产地(贵定、都匀、凤冈、湄潭)生产的新鲜茶叶(贵定云雾茶、都匀毛尖、凤冈锌硒茶、湄潭翠芽)及种植土壤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茶树叶片及种植土壤的锌、硒含量,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深度土壤锌、硒含量的差异;茶树当年... 以贵州4个茶叶产地(贵定、都匀、凤冈、湄潭)生产的新鲜茶叶(贵定云雾茶、都匀毛尖、凤冈锌硒茶、湄潭翠芽)及种植土壤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茶树叶片及种植土壤的锌、硒含量,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深度土壤锌、硒含量的差异;茶树当年生新叶(一芽二叶)和生长1年以上老叶的锌、硒含量变化;土壤锌、硒含量与新老叶片锌、硒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茶园土壤深度(0∽20 cm,20∽40 cm)的增加,锌含量增加了2.0%∽18.0%,而土壤硒含量则没有明显变化;不同样地土壤和同一样地土壤不同深度的锌、硒含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Sig.〈0.01),但差异未见明显规律;茶树新叶锌、硒含量比老叶分别高2.3∽4.0倍和1.2∽3.0倍;新叶的锌、硒含量与土壤锌、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且新叶中的锌、硒含量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土壤中的锌、硒含量来源于成土母岩并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因此合理选择土壤类型对种植优质茶和规划发展茶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土壤 锌含量 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土壤及与茶叶中微量元素锌硒含量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海燕 黄彩梅 +2 位作者 周盛勇 汪建文 邹天才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8-874,941,共8页
植物生长的环境适应及其内含物质功能和变化规律的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该研究对贵州省地标品牌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4个样地12个样点茶园土壤及其对应种植点茶叶样品中锌硒含量变化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4个样地中,3个样... 植物生长的环境适应及其内含物质功能和变化规律的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该研究对贵州省地标品牌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4个样地12个样点茶园土壤及其对应种植点茶叶样品中锌硒含量变化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4个样地中,3个样地的锌含量都是原土高于种植土,而硒含量没有明显规律性变化;各主产区土壤锌硒含量的标准差均大于均值的5%,土质均匀度都较低;(2)4个样地新叶(一芽二叶)与老叶的锌含量都呈现显著差异,而硒在新叶和老叶中的含量差异无明显变化规律;(3)锌元素在茶树体内转移现象明显,由老叶向新叶中转移,新叶中含量较高;硒元素在新叶和老叶中的含量变化不明显。新叶中锌的含量与其0~20 cm表层土样和21~40 cm深层土样中锌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68;而新叶硒的含量与0~20 cm表层土中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茶叶中锌硒主要是通过茶树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和传输,但其吸收转移效率不由土壤中的含量多少直接决定,还受到茶园土壤质地、茶园温湿度等环境管控因素的影响,锌硒微量元素参与茶树体内的生理作用和代谢途径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进一步探索茶树吸收与转化锌硒微量元素的存在形态和作用机理,了解不同产区茶叶中微量元素锌硒含量与其茶园土壤的关系,对于生产适宜于人类身体健康适当锌硒含量的有机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茶树吸收 含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