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目标下绿色智慧城市的建设困境与应对策略——基于“人—技术—空间”三维互嵌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南枢 易星同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8,共9页
绿色智慧城市是在“双碳”目标指引下,遵循新时期城市发展规律的城市建设新模式。当前,无论理论还是实践层面,智慧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功能均被认可。然而,“双碳”目标要求全流程降碳,基于“人—技术—空间”三维互嵌的视角观察,... 绿色智慧城市是在“双碳”目标指引下,遵循新时期城市发展规律的城市建设新模式。当前,无论理论还是实践层面,智慧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功能均被认可。然而,“双碳”目标要求全流程降碳,基于“人—技术—空间”三维互嵌的视角观察,数字技术并非对“双碳”目标的单向赋能,其本身也面临“绿色悖论”问题,且绿色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同主体存在协同治理困境,不同空间呈现分化失衡困境。因此,绿色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实现产业变革与技术创新,并促进主体协同以契合不同主体的需求,加强空间建设以实现效率最优与成本最低,真正将“绿色”与“智慧”贯穿到城市建设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绿色智慧城市 数字经济 “绿色悖论”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农村内生型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燕燕 《村委主任》 2022年第9期159-162,共4页
贵州在迈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后,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乡村内生型人才资源的重要性,从乡村内生型人才摸排、人才选育、人才锤炼、人才激励四个方面进行探索,逐渐形成了一条乡村内生型人才资源开... 贵州在迈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后,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乡村内生型人才资源的重要性,从乡村内生型人才摸排、人才选育、人才锤炼、人才激励四个方面进行探索,逐渐形成了一条乡村内生型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闭合链条,为贵州乡村人才振兴找到了新出路,但仍面临着乡村内生型人才总量较少与总体素质不高的双重困境。从人才生态学角度来看,贵州要实现乡村内生型人才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除了要破解内生型人才量的增长与质的提升难题之外,还应积极打造良好的乡村人才生态环境,为乡村内生型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型人才 乡村振兴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的韧性城市治理及其优化路径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南枢 易星同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8,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目标。韧性城市即在风险环境中能够承受、适应和恢复的城市。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城市正处于工业革命后的又一重要时期——数智时代,其在改善风险应对环境的同时,也为城市安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目标。韧性城市即在风险环境中能够承受、适应和恢复的城市。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城市正处于工业革命后的又一重要时期——数智时代,其在改善风险应对环境的同时,也为城市安全带来新挑战。数智时代的城市是由多元主体与数智技术交互形成的复杂开放系统,其与演化韧性理论相互契合。而受制于系统的复杂性,数智时代韧性城市治理面临诸多困境,主体层面表现为内部分化加剧与组织变革不足,空间层面表现为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互制约。由此,数智时代韧性城市治理需要摒弃传统韧性治理的线性模式,通过增强系统内部的协同性以调整系统结构的内在关系,并保持对环境的观察以保障系统运行的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韧性城市 智慧城市 复杂系统理论 韧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思乐论的当代价值:回到先秦儒家治理思想的关键向度
4
作者 易星同 薛雪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42,共12页
理解先秦儒家治理思想应回到乐论之中,其以贯通天人通达于治的高度,呈现了实现“天下大治”的治理目的,供给了以“仁爱”为核心的治理伦理,塑造了问题意识与政治理想相统一的治理形态。具体而言,孔子乐论的焦点在秩序重建,源于治理现实... 理解先秦儒家治理思想应回到乐论之中,其以贯通天人通达于治的高度,呈现了实现“天下大治”的治理目的,供给了以“仁爱”为核心的治理伦理,塑造了问题意识与政治理想相统一的治理形态。具体而言,孔子乐论的焦点在秩序重建,源于治理现实问题,强调治理价值判断,重视承继治理传统,因而有着现实主义治理底色;孟子乐论核心是治理功能实现,试图衡量治理现实状况,揭示儒家治理思想特质,其有着鲜明的民本主义治理倾向;荀子乐论的贡献则在于治理理论的系统建构,在以乐论深刻阐明“乐”的本质并呈现“和”“正”的治理理念的基础上,建构了维齐非齐、礼法兼施、化性起伪为核心的理性主义治理系统。先秦儒家乐论始终为后世儒家治理思想“调音协律”,实现了延续性的发展,其当代价值则在于,由于乐论作为一种中国式治理“知识”,蕴含着中国式治理的内涵阐释,体现着中国式治理的功能统合,能够启发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中国治理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论 治理理论 先秦儒家 自主知识体系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