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及开发建议 被引量:8
1
作者 刘群 鄢贵权 杨绍萍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11期197-199,共3页
喀斯特洞穴是一种旅游价值很高的资源,也是喀斯特地区一种遍在性资源,是贵州省喀斯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在开发前科学调查与研究不足,缺乏整体规划与开发设计,缺乏文化内涵、科学性和艺术性,所以大部分喀斯特洞穴在开放不久... 喀斯特洞穴是一种旅游价值很高的资源,也是喀斯特地区一种遍在性资源,是贵州省喀斯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在开发前科学调查与研究不足,缺乏整体规划与开发设计,缺乏文化内涵、科学性和艺术性,所以大部分喀斯特洞穴在开放不久后很快进入衰落阶段,重游率低,生命周期短,使得洞穴旅游资源的资源优势始终无法向经济优势转换,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洞穴 洞穴环境 洞穴旅游 开发建议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惯性重力波活动规律的动力学因子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覃卫坚 寿绍文 +2 位作者 李启泰 王咏青 彭江良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9-524,共6页
通过探测发现大气重力波有明显的活动规律:重力波强度在冬、春季强于夏、秋季,在5月和10月发生急剧减弱和加强的转变,无天气过程时晚上比白天强,尤其短周期的重力波,周期为40-80min的重力波平均强度最强,其他较弱。在斜压大气和考虑积... 通过探测发现大气重力波有明显的活动规律:重力波强度在冬、春季强于夏、秋季,在5月和10月发生急剧减弱和加强的转变,无天气过程时晚上比白天强,尤其短周期的重力波,周期为40-80min的重力波平均强度最强,其他较弱。在斜压大气和考虑积云对流加热条件下,运用积云对流参数化、Taylor公式展开等方法,推导出惯性重力波的非线性KdV方程,求出其孤立波解,以此解释以上得出的大气重力波的活动规律:惯性重力波强度随风速垂直切变增大而增大,急流是最重要的惯性重力波波源,是重力波强度在冬、春季强于夏、秋季的主要原因,亚洲急流在5月和10月的北跃和南落,是重力波强度发生急剧变化的原因,急流下方是激发惯性重力波最强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惯性重力波强度随着大气背景流场绝对涡度增大而增大,正涡度对惯性重力波起激发和增强的作用。当惯性重力波向下传播时,波的强度随层结稳定度(N^2)增大而增大,由于太阳辐射的作用白天大气层结稳定度比晚上小,这解释了在无天气过程时晚上重力波强度强于白天的原因。惯性重力波强度和波的频率成正比,这解释了周期为40-80 min比周期为140-160 min的重力波强的原因。重力波强度还与非线性积云对流参数常数b及科氏力参数f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重力波波源 孤立波解 重力波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冰雹过程的惯性重力波观测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21
3
作者 覃卫坚 寿绍文 +1 位作者 高守亭 李启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39-1049,共11页
使用高灵敏度的电容式微压波传感器对1998年4月11日16时发生在贵州省普定县的一次降冰雹过程的重力波进行观测,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中尺度模式对这一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使用Morlet小波方法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这... 使用高灵敏度的电容式微压波传感器对1998年4月11日16时发生在贵州省普定县的一次降冰雹过程的重力波进行观测,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中尺度模式对这一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使用Morlet小波方法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这一过程中惯性重力波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并分析急流、地形及切变线对惯性重力波的影响.观测发现:在降冰雹前,每隔1~4小时出现一次短周期重力波阵性增强的现象.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低空降冰雹前几个小时有强的短周期重力波出现,其中周期较长的出现早、存在时间长,周期较短的出现晚、存在时间短;强的低空急流和风速垂直切变触发对流或湍流的发生和加强,对流或湍流又激发了80~200 min的短周期重力波;短周期重力波更容易向垂直方向传播,而长周期重力波倾向于水平方向传播.长周期重力波在降冰雹后周期有明显变短现象,随高度越加明显.由地形形成的重力波在最高山峰上空振幅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重力波 重力波观测 数值模拟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