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煤矿集团的一体化综合管控平台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汪杰 李晓华 +2 位作者 万一帆 向剑平 王建楠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为确保煤矿集团公司层级对下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控的及时性、精准性及有效性,促进煤矿企业安全高效生产,提出了一种面向煤矿集团的一体化综合管控平台。平台采用B/S架构设计了以接入层、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业务支撑层及应用层... 为确保煤矿集团公司层级对下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控的及时性、精准性及有效性,促进煤矿企业安全高效生产,提出了一种面向煤矿集团的一体化综合管控平台。平台采用B/S架构设计了以接入层、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业务支撑层及应用层为核心,安全运维管理和标准规范为保障体系的总体架构,详细阐述了业务子系统、可视化大屏子系统及移动应用APP三大功能模块设计及平台实现。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平台运行稳定、效果显著,可满足煤矿集团公司层级对下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和辅助决策需求,对促进煤矿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信息管理系统 人员定位系统 安全生产监管 自动化控制系统 综合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嗣后充填垮落带浆体扩散规律研究
2
作者 李正龙 刘萍 +4 位作者 高方玲 刘贞智 黄鑫康 文林海 王春华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154,共13页
煤矸石的处置与利用是我国煤炭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将煤矸石以浆体的形式注入采空区,可以有效解决地面堆放和环境污染防治问题。为了研究浆体在垮落带的扩散机理,设计了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对充填过程进行了可视化物理模拟,并通过对... 煤矸石的处置与利用是我国煤炭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将煤矸石以浆体的形式注入采空区,可以有效解决地面堆放和环境污染防治问题。为了研究浆体在垮落带的扩散机理,设计了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对充填过程进行了可视化物理模拟,并通过对不同粒径配比的破碎矸石进行注浆充填实验和数值模拟,得到了充填浆体在不同区域内的流动扩散规律。建立了压实区和欠压实区的垮落带模型,得到了浆体在不同压力和不同孔隙率下充填垮落带的流动扩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浆体在垂直涌流、水平扩散以及轴向扩散3个阶段中呈现出一种不断叠加、相互增强的动态状态;在相同注浆压力下,矸石堆积体的孔隙率越小,浆体流动速度越慢,充填效率降低;而注浆压力增大则能促进浆体在孔隙间的流动扩散,提升充填效果;当注浆压力达到1.00 MPa时,充填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处置 垮落带 浆体充填 扩散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层瓦斯抽采长钻孔封孔深度分析:以贵州黔北矿区抽采工程为例
3
作者 付金磊 林华颖 +2 位作者 衡献伟 张书金 陈蒙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13-3520,共8页
为研究顺层瓦斯抽采钻孔合理封孔长度,基于瓦斯-空气双气体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三维钻孔抽采模型,对封孔段煤层瓦斯压力进行监测分析,通20915运输巷现场试验,考察不同封孔长度瓦斯抽采效果。结果表明:受到负压衰减效应,钻孔抽... 为研究顺层瓦斯抽采钻孔合理封孔长度,基于瓦斯-空气双气体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三维钻孔抽采模型,对封孔段煤层瓦斯压力进行监测分析,通20915运输巷现场试验,考察不同封孔长度瓦斯抽采效果。结果表明:受到负压衰减效应,钻孔抽采负压呈指数函数分布,并且钻孔不同位置煤层瓦斯压力减少幅度不同,越靠近封孔位置瓦斯压力减小幅度越小;封孔段瓦斯压力峰值与封孔长度成正相关;根据现场测试,封孔距离为10 m瓦斯抽采浓度在130 d后减小到约10%;而封孔长度为20 m将保持在约30%,封孔30 m的钻孔130 d后抽采浓度保持在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钻孔 瓦斯抽采 数值模拟 瓦斯-空气双气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智能化掘进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李飞 张林 +4 位作者 尚宇琦 孔德中 王玉亮 陈龙 张枝伟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41,共9页
介绍了近年来煤矿巷道掘进主要技术(悬臂式掘进机综掘技术、连续采煤机掘进技术及掘锚一体化掘进技术)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这3种主要巷道掘进技术在我国的适用性及推广价值,指出:(1)悬臂式掘进机综掘技术仅能“前掘后锚”,掘进与支护的过... 介绍了近年来煤矿巷道掘进主要技术(悬臂式掘进机综掘技术、连续采煤机掘进技术及掘锚一体化掘进技术)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这3种主要巷道掘进技术在我国的适用性及推广价值,指出:(1)悬臂式掘进机综掘技术仅能“前掘后锚”,掘进与支护的过程不能同时进行,限制了掘进效率。(2)连续采煤机掘进技术仅可在近水平煤层条件下进行,且对顶板的稳定程度有一定要求,适用性不强。(3)掘锚一体化掘进技术仅适用于巷道断面大的单巷快速掘进,所用到的掘锚一体机机身大且价格昂贵,并对所掘进巷道的底板稳定性有一定的要求。相比连续采煤机掘进技术,掘锚一体化掘进技术在我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将原有掘进机的掘进功能拓展为掘进兼支护的功能,这对掘锚一体化掘进技术的研究与普及可起到推动作用。分析了近年来煤矿巷道机器人化智能掘进技术中智能截割、远程智能监控、智能协同控制3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出:(1)智能截割技术主要集中在对煤岩自适应识别方面的研究。(2)远程智能监控技术已从远程实时监测向远程可视化监控方向发展,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将井下掘进巷道的情况可视化地展现在地面,并将控制信号反馈到掘进工作面来对掘进工作面掘进机组进行远程同步控制,成为当前巷道掘进远程监控智能化的重要标志。(3)目前针对智能协同控制技术的研究较少。探讨了煤矿巷道掘进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加强掘进设备集成协同化、设备模块化组合、5G矿用无线网络设备、掘进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及难掘慢掘巷道掘进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快速掘进 悬臂式掘进机综掘技术 连续采煤机掘进技术 掘锚一体化掘进技术 智能截割 远程智能监控 智能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SWOT分析的贵州煤炭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郑功勋 李晓华 +2 位作者 王晓东 王建楠 王春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8-192,共5页
为了助力贵州煤炭产业的发展,在全省煤矿开采现状、政策方针、市场等多重背景作用下,利用SWOT法分析了全省煤炭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中的影响因素,并结合AHP分析进行定量计算,得出了影响我省煤炭产业发展的各因素权重。最后,通... 为了助力贵州煤炭产业的发展,在全省煤矿开采现状、政策方针、市场等多重背景作用下,利用SWOT法分析了全省煤炭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中的影响因素,并结合AHP分析进行定量计算,得出了影响我省煤炭产业发展的各因素权重。最后,通过综合分析对比,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全省煤炭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煤炭产业 SWOT法分析 AHP分析 战略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行业大数据分析云平台设计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汪杰 王春华 +1 位作者 李晓华 余克莉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7-192,共6页
为解决煤炭行业大数据存储、共享及处理与分析等难题,进而提升煤炭行业管理和辅助决策水平,以贵州煤矿智能化升级改造为契机,通过文献研究、现场调研、专家咨询等方法,基于B/S结构设计了由数据采集层、平台支撑层、应用层及访问层组成... 为解决煤炭行业大数据存储、共享及处理与分析等难题,进而提升煤炭行业管理和辅助决策水平,以贵州煤矿智能化升级改造为契机,通过文献研究、现场调研、专家咨询等方法,基于B/S结构设计了由数据采集层、平台支撑层、应用层及访问层组成的煤炭行业大数据分析云平台总体架构,并详细阐述了煤矿辅助生产系统智能化实时数据上云方案,同时构建了包括煤炭分布、煤炭规划、调度统计、预测预警、远程监控、科技创新等六大功能模块,最后按照总体设计方案搭建了煤炭行业大数据分析云平台,实现了对煤炭行业中煤炭分布、规划、调度等进行了全面监测和管理。应用效果表明,平台能够为政府监管部门、煤炭企业管理、科研机构及煤炭消费者等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行业大数据 煤矿智能化 大数据分析 云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vit二次开发技术的井巷工程设计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刚 王晓东 +2 位作者 任富强 张枝伟 尚宇琦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23,共5页
针对传统煤矿设计存在的设计量大、图算量复杂等问题,通过分析煤矿工程正向设计需求,将煤矿井下复杂的采掘系统以直观、立体的方式呈现,提出基于Revit平台的二次开发思路,对Revit进行二次开发,从该平台上拓展应用功能,提升BIM系统中Revi... 针对传统煤矿设计存在的设计量大、图算量复杂等问题,通过分析煤矿工程正向设计需求,将煤矿井下复杂的采掘系统以直观、立体的方式呈现,提出基于Revit平台的二次开发思路,对Revit进行二次开发,从该平台上拓展应用功能,提升BIM系统中Revit平台对煤矿工程设计行业的适应性。通过实例验证,开发设计贵州黔鑫煤矿井下煤矿主要构件,并给模型构件赋予相应属性参数,完成其工程量自动统计,并结合其他BIM软件设计井下三维数字化模型,提高了设计质量与出图效率,提升了数据与图像之间的联动性,为BIM技术在煤矿工程正向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以期进一步推进数字化矿山建设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IT 煤矿设计 井巷工程 数字化矿山 BIM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带式输送机系统在煤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建楠 李晓华 +2 位作者 郑功勋 王晓东 王春华 《中国煤炭》 2019年第10期45-49,共5页
针对贵州大运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运煤矿)传统带式输送机系统现场控制模式存在的工作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人为影响因素较大等问题,利用先进的SCADE组态软件技术和PLC等技术,对主运输系统的大巷带式输送机和主斜井带式输送机进行... 针对贵州大运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运煤矿)传统带式输送机系统现场控制模式存在的工作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人为影响因素较大等问题,利用先进的SCADE组态软件技术和PLC等技术,对主运输系统的大巷带式输送机和主斜井带式输送机进行了智能化升级改造,详细介绍了升级改造方案和工程应用实例。经过6个月的运行表明,改造后的智能带式输送机系统能够远程智能化启停带式输送机,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实现了"有人巡检、无人值守",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运输系统 带式输送机 现场控制 无人值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煤层气(瓦斯)开发适用性技术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徐晓乾 孟应芳 +2 位作者 段正鹏 李国红 李青松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3,共6页
近年来在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中遇到诸多技术瓶颈,针对其中关键技术适用性开发问题,基于贵州地区煤储层呈薄煤层群赋存且构造复杂的地质背景,结合贵州地区煤层气成功开发、利用案例,提出了适用于贵州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层气开发及利用技... 近年来在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中遇到诸多技术瓶颈,针对其中关键技术适用性开发问题,基于贵州地区煤储层呈薄煤层群赋存且构造复杂的地质背景,结合贵州地区煤层气成功开发、利用案例,提出了适用于贵州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层气开发及利用技术。贵州地区不同薄煤层群可根据实际间距情况采用光套管合层压裂、可捞式桥塞分段压裂等技术,煤层松软地区要加强防煤粉压裂技术及缝内转向技术的综合利用;松软低透煤层群应优选首采层,采动卸压后瓦斯抽采效果较好,同时加强定向长钻孔"以孔代巷"、松软煤层全程下套管、低透煤层CO2相变致裂或水力割缝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实践证明可有效增强瓦斯抽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层瓦斯 抽采 松软低透 薄煤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瓦斯隧道防突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正东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8,共5页
综合分析了贵州省近几年的瓦斯隧道发展情况,结合国内外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瓦斯事故,分析了影响瓦斯隧道防突工作的因素。基于煤矿领域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经验,提出了适用于瓦斯隧道的防突技术体系,通过在贵州某瓦斯突出隧道执行区域和... 综合分析了贵州省近几年的瓦斯隧道发展情况,结合国内外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瓦斯事故,分析了影响瓦斯隧道防突工作的因素。基于煤矿领域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经验,提出了适用于瓦斯隧道的防突技术体系,通过在贵州某瓦斯突出隧道执行区域和局部"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该隧道实现安全揭煤,未发生瓦斯超限、突出等事故;当隧道施工方瓦斯灾害防治力量不足时,可与资质单位展开合作,加强防突力量,保证双"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有效执行,实现预测准确,措施有效,检验可靠,防护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工区 瓦斯等级 四位一体 防突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水平转弯带式输送机在肥田煤矿的应用设计 被引量:7
11
作者 于泓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55,共5页
针对肥田矿井及选煤厂产品煤运至白马洞铁路货运站,距离长(7km左右的距离),高差大,地形复杂,采用直线连接首尾点的运输方式难以实施的难题,选用长距离水平转弯带式输送机作为运输方案,并对该运输方案进行了设计、选型及计算,利用设备可... 针对肥田矿井及选煤厂产品煤运至白马洞铁路货运站,距离长(7km左右的距离),高差大,地形复杂,采用直线连接首尾点的运输方式难以实施的难题,选用长距离水平转弯带式输送机作为运输方案,并对该运输方案进行了设计、选型及计算,利用设备可在水平和竖向弯曲的特点,采用迂回布置方式以避开线路中地形复杂区段实现自矿井至火车集运站的不间断连续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水平转弯带式输送机 肥田矿井 运输方案设计 选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瓦斯地质可视化的差异化协同抽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衡献伟 李希建 +5 位作者 李文彬 左金芳 武瑞龙 张书金 陈蒙磊 刘晓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4,共6页
为了解决突出煤层固定孔间距的抽采方式难以满足瓦斯灾害的高效、协同治理的需求,以林华煤矿209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提出一种基于瓦斯地质可视化的差异化协同抽采技术,取代以往抽采钻孔的粗放设计模式。首先将瓦斯地质等相关信息录入瓦... 为了解决突出煤层固定孔间距的抽采方式难以满足瓦斯灾害的高效、协同治理的需求,以林华煤矿209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提出一种基于瓦斯地质可视化的差异化协同抽采技术,取代以往抽采钻孔的粗放设计模式。首先将瓦斯地质等相关信息录入瓦斯地质可视化系统,通过系统实现工作面瓦斯地质信息的动态展示和可视化;其次制定瓦斯含量界定准则,识别与划分工作面的低瓦斯区、中瓦斯区和高瓦斯区,在“应抽尽抽”的原则下,结合采掘进度差异化设计抽采钻孔;最后通过防突信息分析模块自动生成防突预测图,有效识别瓦斯治理空白带,进一步优化抽采钻孔设计。研究表明:2091工作面整体抽采时间控制在30~150 d,残余瓦斯含量为4.53~5.88 m^(3)/t,回风瓦斯浓度为0.22%~0.41%,上隅角瓦斯浓度为0.30%~0.47%,实现了对2091工作面瓦斯高效、协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治理 瓦斯地质 地质可视化 瓦斯抽采钻孔 协同抽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家坝一矿主平硐穿越特大型溶洞设计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明 田明富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2-36,共5页
为了解决文家坝一矿主平硐掘进至K0+660m处遇特大型溶洞的施工难题,通过对溶洞大小范围、水文地质等情况的详细勘察,提出四种处理方案并进行相互比较,最终选择维持主平硐设计断面。通过铺设实心板和联合加强支护,并采取30#工字钢桥接保... 为了解决文家坝一矿主平硐掘进至K0+660m处遇特大型溶洞的施工难题,通过对溶洞大小范围、水文地质等情况的详细勘察,提出四种处理方案并进行相互比较,最终选择维持主平硐设计断面。通过铺设实心板和联合加强支护,并采取30#工字钢桥接保护井筒的方式穿越特大型溶洞,选用75mm喷厚的SBS防水层以规避水害对巷道的侵蚀,针对上方孤石,使用3m的混凝土斜坡缓冲层,并在上方用沙袋码砌细沙缓冲层。自竣工使用至今,安全技术措施切实有效,巷道安全与稳定,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平硐 特大型溶洞 联合加强支护 积水压力 悬石垮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斯压力对煤体动态力学响应特征教学实验设计
14
作者 刘怀谦 王磊 +3 位作者 李少波 王春华 焦振华 袁安营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6-185,共10页
煤层开采过程中除受动静载叠加作用外,还受瓦斯压力耦合效应影响,极易诱发煤与瓦斯突出等煤岩瓦斯动力灾害。该文借助自主研制的可视化含瓦斯煤动静组合加载实验系统(SHPB-GAS),设计并开展了不同初始瓦斯压力下煤体动态冲击实验课程教学... 煤层开采过程中除受动静载叠加作用外,还受瓦斯压力耦合效应影响,极易诱发煤与瓦斯突出等煤岩瓦斯动力灾害。该文借助自主研制的可视化含瓦斯煤动静组合加载实验系统(SHPB-GAS),设计并开展了不同初始瓦斯压力下煤体动态冲击实验课程教学,阐述了SHPB-GAS实验系统工作原理与构成、设备操作及后期数据处理方法,剖析了瓦斯压力对煤体动态力学响应特征及冲击应变场实时演化特征的影响,探索了“SHPB-GAS+”测试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交叉融合运用。该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实验思维,有利于构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探索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含瓦斯煤 动态力学响应 CT技术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三种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作建芬 林益超 +5 位作者 刘维维 简胜 田森林 宁平 刘洋 黄建洪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414-6426,共13页
干旱是严重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非生物胁迫条件之一。利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研究了不同浓度PEG-6000(0%,5%,10%,15%,20%)处理对高羊茅、黑麦草、披碱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发芽... 干旱是严重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非生物胁迫条件之一。利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研究了不同浓度PEG-6000(0%,5%,10%,15%,20%)处理对高羊茅、黑麦草、披碱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胁迫指数、活力指数、抗旱系数和萌发系数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三种牧草幼苗的苗鲜重、根鲜重、株高,以及幼苗组织内H_(2)O_(2)浓度、O_(2)^(-)浓度、过氧化氢还原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叶绿素a浓度和叶绿素b浓度。进行了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统计分析了各综合指标的因子负荷量及贡献率,计算了不同浓度PEG-6000处理下三种牧草各综合指标的主成分综合评价值,以及各指标对PEG-6000浓度的耐旱临界阈值,综合评价了三种牧草的抗旱性能和耐旱能力。综合耐旱临界值分析和抗旱能力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三种牧草抗旱性能从高到低依次为高羊茅>黑麦草>披碱草。本研究对抗旱草种的鉴定和筛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6000(PEG-6000) 干旱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抗旱性能评价 生理生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瓦斯突出气体逆流影响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布桐 韦善阳 +3 位作者 曲日红 张林 张勇 黄聪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8-105,共8页
为预防井下瓦斯气体逆流引起瓦斯爆炸等二次伤害,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建立瓦斯逆流运移扩散模型,采用相似试验研究不同风速和气体量影响下的气体逆流运移规律,根据试验系统的巷道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建立几何模型,模拟不同风速和涌出量对... 为预防井下瓦斯气体逆流引起瓦斯爆炸等二次伤害,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建立瓦斯逆流运移扩散模型,采用相似试验研究不同风速和气体量影响下的气体逆流运移规律,根据试验系统的巷道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建立几何模型,模拟不同风速和涌出量对气体逆流的影响模式,观察同一测点或时间下2种因素对瓦斯浓度变化的影响,并以过往案例验证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扩散模型和相似试验结论可双向验证;气体逆流过程中浓度上升速度快,下降慢;风速和涌出量均对气体逆流运移产生影响,风速越大,瓦斯逆流速度越快,同一位置或同一时刻的瓦斯浓度峰值越小;瓦斯涌出量越大,运移至同一位置的初至时间越短,瓦斯浓度峰值越大。经验证,研究结果符合实际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逆流 风速 涌出量 相似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微震震源能量表达方法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建群 朱权洁 张尔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6-91,共6页
为了克服传统微震监测预报方法采用对微震事件发生频度、数量和定位上,不能从单一的微震事件上进行判断的技术弊端。借鉴于天然地震能量理论,提出了一种建立矿山微震震源能量求解的方法,并建立了震源点实际能量与微震监测能量的关系式... 为了克服传统微震监测预报方法采用对微震事件发生频度、数量和定位上,不能从单一的微震事件上进行判断的技术弊端。借鉴于天然地震能量理论,提出了一种建立矿山微震震源能量求解的方法,并建立了震源点实际能量与微震监测能量的关系式。研究了以炸药当量表述微震震源能量,通过炸药当量与震级的关系,基于震源能量求出矿震震级。现场研究结果表明:微震震源能量对预测矿难、预报周期来压、卸压效果评价、构造地带活化评价以及地压异常区域的确立,有着较为显著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微震震源能量与炸药用药量、矿震震级的关系可以定量计算微震事件释放能量的大小,为矿山灾害的预警提供一种新的评判标准,可用于指导矿山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 震源能量 炸药当量 震级 爆破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CO_(2)相变致裂对抽采有效半径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衡献伟 付金磊 +1 位作者 李青松 马曙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6-130,共5页
针对轿子山煤矿M9煤层渗透率低、瓦斯含量高、压力大等特点,将液态CO_(2)相变致裂技术应用于本煤层增透工程试验。从多角度探究了CO_(2)相变致裂增透原理,通过分组对比试验,重点考察致裂孔不同施工顺序、不同装液量对有效抽采半径的影... 针对轿子山煤矿M9煤层渗透率低、瓦斯含量高、压力大等特点,将液态CO_(2)相变致裂技术应用于本煤层增透工程试验。从多角度探究了CO_(2)相变致裂增透原理,通过分组对比试验,重点考察致裂孔不同施工顺序、不同装液量对有效抽采半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抽时间相同时,先施工辅助钻孔致裂时会提供更多的裂隙通道,应力波传播时阻力降低更多,从而使瓦斯抽采有效半径更大;预抽时间90d内致裂孔瓦斯抽采有效半径与装液量呈正相关,预抽时间在90~150d时,在构造应力作用下,钻孔变形大,装液量越多的致裂孔瓦斯抽采有效半径越小;致裂后钻孔瓦斯抽采有效半径是普通孔的3.6~4.2倍,单孔抽采瓦斯纯流量平均增加2.9~5.8倍,瓦斯抽采浓度增加2.3~3.1倍,瓦斯有效预抽时间缩短65%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瓦斯抽采钻孔的合理布置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相变致裂 瓦斯抽采 增透 抽采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大主应力方向对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桂明 周超 王晓东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8-42,73,共6页
为了研究最大主应力方向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贵州某矿1101工作面矩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最大主应力为水平或垂直应力时巷道围岩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最大主应力为水平应力时,顶板受影响较大,易... 为了研究最大主应力方向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贵州某矿1101工作面矩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最大主应力为水平或垂直应力时巷道围岩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最大主应力为水平应力时,顶板受影响较大,易发生较严重的剪切破坏,且顶板位移较两帮大,应着重加强顶板支护;当最大主应力为垂直应力时,两帮受影响较大,易发生剪切破坏,且顶板和两帮位移均随垂直应力增大而明显增大,应着重加强两帮支护。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及该工作面水平应力大于垂直应力的情况,近似将水平应力作为最大主应力,提出了以顶板支护为主的支护方案。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采用该支护方案后,巷道顶板及两帮位移均较小,验证了该方案能较好地维护巷道围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巷道 围岩稳定性 巷道支护 顶板支护 两帮支护 最大主应力 水平应力 垂直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仪器的电路板通用自动测试平台设计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正东 祝国源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4-89,共6页
针对传统电路板测试系统的单一性和专用性问题,为满足不同电路板的自动测试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电路板通用自动测试平台。该平台采用虚拟仪器测试技术、扫码技术、网络技术实现了不同类型电路板的自动测试,测试结果与电路板... 针对传统电路板测试系统的单一性和专用性问题,为满足不同电路板的自动测试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电路板通用自动测试平台。该平台采用虚拟仪器测试技术、扫码技术、网络技术实现了不同类型电路板的自动测试,测试结果与电路板序列号绑定并自动保存到服务器数据库中,并可通过Web浏览方式查询电路板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该平台可实现不同类型电路板的自动测试,在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下,提高了电路板的测试精度和测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路板通用测试 自动测试 虚拟仪器 扫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