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水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1
作者 向征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5年第2期33-38,共6页
为探索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文章以贵州省为研究区,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二者2013—2022年的协调性开展综合评价和障碍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由于研究区10年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水资源利用水平... 为探索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文章以贵州省为研究区,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二者2013—2022年的协调性开展综合评价和障碍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由于研究区10年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水资源利用水平,二者的协调性尽管呈现上升趋势,但始终处于严重失调的状态,其中人口密度、亩均灌溉用水量和人均生活用水量为主要的障碍因子。研究可为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优化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社会经济 协调性 障碍因子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WSI的贵州省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梁任刚 周旭 +3 位作者 李松 杨大方 陈大蓉 裴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4-291,共8页
为了促进贵州省农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基于作物缺水指数(Crop Water Stress Index,CWSI),结合气象、植被指数等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贵州省2000—2019年的干旱时空... 为了促进贵州省农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基于作物缺水指数(Crop Water Stress Index,CWSI),结合气象、植被指数等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贵州省2000—2019年的干旱时空变化特征、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贵州省CWSI多年均值为0.43,整体处于轻旱等级,空间分布为东南湿润,西北干旱,多年旱情变化呈缓解趋势;(2)从地貌类型来看,非喀斯特地貌CWSI多年均值为0.37,整体处于无旱等级,喀斯特地貌均值为0.47,处于轻旱状态;(3)从植被类型来看,除针叶林整体处于无旱状态外,其他植被类型都处于轻旱等级,且针叶林的变异系数(CV)值较其他林地高,说明其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高,抗旱能力强;(4)贵州省CWSI与降水和气温均呈负相关,负相关面积占比为95%和54%,说明降水对CWSI的影响较大。综合分析得出,贵州省东南部湿润,西北地区干旱,全省干旱受喀斯特地貌、降水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作物缺水指数(CWSI) 喀斯特地貌 植被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的贵州高原典型喀斯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评价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月 冯霞 +3 位作者 吴路华 罗光杰 王金凤 吴倩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96-104,共9页
【目的】深入剖析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利用问题,从自然资源供应与需求关系辨析水资源利用状况,以期为喀斯特地区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参考。【方法】生态足迹模型是生态经济学中测量人类社会资源消耗的经典方... 【目的】深入剖析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利用问题,从自然资源供应与需求关系辨析水资源利用状况,以期为喀斯特地区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参考。【方法】生态足迹模型是生态经济学中测量人类社会资源消耗的经典方法,基于能量流的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是该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本研究选取贵州高原典型喀斯特区域—南明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2020年南明河流域的用水量、供水量等数据,运用能值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系统地分析了南明河流域2010—2020年的水生态足迹、水生态承载力、水生态赤字和生态压力等变化情况。【结果】①2010—2020年,南明河流域水资源能值生态足迹年均值为1.080 hm^(2)/人,水资源能值生态承载力年均值为0.562 hm^(2)/人,水资源生态赤字明显,但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②南明河流域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年均值达2.004,处于亚安全状态,生态系统承受压力在较安全范围;③2010—2020年,南明河流域水资源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年均值为1.345,接近最佳协调状态(1.414),水资源经济协调性整体较好。【结论】总体来看,南明河流域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万元GDP和生态赤字呈逐年下降趋势,生态承载力、生态压力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呈现上下波动态势,水资源利用整体向好的方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水资源 能值理论 水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流域大清河系暴雨中心移植和地区洪水组成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营 毛慧慧 +2 位作者 吴洋洋 吴天傲 陈鹏飞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暴雨洪涝灾害的突发性、极端性愈发显著,海河流域大部分区域多年未经特大洪水检验,为分析未来可能发生极端暴雨洪水的致灾情况,开展暴雨中心预测及可能的地区洪水组成分析十分必要。研究以多年未发生极端暴雨洪...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暴雨洪涝灾害的突发性、极端性愈发显著,海河流域大部分区域多年未经特大洪水检验,为分析未来可能发生极端暴雨洪水的致灾情况,开展暴雨中心预测及可能的地区洪水组成分析十分必要。研究以多年未发生极端暴雨洪水的大清河系为对象,基于研究区域103个雨量站降水数据,预测了河系暴雨中心可能位置,以“63·8”暴雨分布为参照,开展暴雨中心移植及地区洪水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大清河系特大暴雨中心位置较为稳定,可能的暴雨中心位置海拔高度主要介于100~600 m之间;在相同雨量条件下,暴雨中心位于水库下游山区附近(“63·8”)时,产生洪水总量相对较大,暴雨中心位于平原地区附近时相对较小,且暴雨中心位置的变化对地区洪水组成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洪水 暴雨中心移植 地区洪水组成 暴雨分布 大清河水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性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
5
作者 向征 刘银月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5年第1期40-45,共6页
为探索山区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状态,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基于DPSIR模型和熵权法建立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开展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性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优化调控策略。结果显示:研究区近20年来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性在波动中缓... 为探索山区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状态,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基于DPSIR模型和熵权法建立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开展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性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优化调控策略。结果显示:研究区近20年来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性在波动中缓慢上升,未来应逐步减轻社会经济发展负荷,加强优化调控措施,促进可持续性的稳步提升。研究成果可为长江经济带上游西南山区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综合评价 贵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B对AMD湿地处理系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钝化作用研究
6
作者 徐秀月 王宁宁 +1 位作者 任军 董慧林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5-272,共8页
湿地沉积物既是重金属污染的汇,也是重金属污染的源,沉积物修复技术中的微生物钝化技术是实现重金属原位修复的一种重要手段。以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湿地沉积物为对象,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Sulphate Reducing Bacteria,... 湿地沉积物既是重金属污染的汇,也是重金属污染的源,沉积物修复技术中的微生物钝化技术是实现重金属原位修复的一种重要手段。以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湿地沉积物为对象,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Sulphate Reducing Bacteria,SRB)对湿地沉积物中铁(Fe)、锰(Mn)、铜(Cu)和锌(Zn)释放及形态的影响,探究了SRB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在沉积物中接种SRB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浸出液p H、电导率(EC)值,降低氧化还原电位(Eh)和硫酸盐(SO_(4)^(2-))浓度,当SRB的接种体积大于100 mL时,浸出液中Fe、Mn、Cu的浓度显著降低,当接种体积为200 mL时,浸出液Zn的浓度显著降低;接种SRB可使沉积物中Fe由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转为可氧化态,使可还原态Mn向弱酸提取态及可氧化态转化,而沉积物中Cu、Zn则由弱酸提取态向可氧化态转化;接种14 d后,SRB接种体积为200 mL的处理组中沉积物中Fe、Mn的钝化效率最高,接种体积为100 mL的处理组中SRB对Cu和Zn的钝化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矿山废水 沉积物 硫酸盐还原菌 钝化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乙酸和谷氨酸N,N-二乙酸对Cd-Pb复合污染土壤上龙葵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罗洋 王正霞 +3 位作者 向仰州 任军 罗光杰 刘方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5-151,共7页
【目的】探讨生长素吲哚乙酸(IAA)和螯合剂谷氨酸N,N-二乙酸(GLDA)施用对Cd-Pb复合污染土壤上龙葵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IAA单施、GLDA单施以及IAA与GLDA联合施用条件下龙葵... 【目的】探讨生长素吲哚乙酸(IAA)和螯合剂谷氨酸N,N-二乙酸(GLDA)施用对Cd-Pb复合污染土壤上龙葵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IAA单施、GLDA单施以及IAA与GLDA联合施用条件下龙葵的株高、鲜质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地上部Cd和Pb含量等指标变化。【结果】龙葵的地上部鲜质量在单独施用IAA时较对照显著增加12.87%(P<0.05),单独施用GLDA时则显著降低16.15%(P<0.05),两者联用时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单独施用GLDA还使龙葵叶片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20.05%(P<0.05),而抗氧化酶活性呈降低趋势。此外,IAA与GLDA联用提高了土壤有效态Cd含量,促进龙葵对Cd的吸收;与对照相比,龙葵地上部Cd含量和地上部Cd提取量分别显著增加31.36%和36.98%(P<0.05),但对Pb吸收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IAA与GLDA联合施用能强化龙葵对Cd-Pb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龙葵 吲哚乙酸(IAA) 谷氨酸N N-二乙酸(GL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植物叶片气孔导度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3
8
作者 丁晓雅 罗绪强 +5 位作者 冯双 任艳 莫愁 陆汉芝 李艳琴 秦会斌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32-37,共6页
为探讨退化喀斯特森林中不同植物叶片气孔导度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及其适应性机制,以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沙湾监测研究区内的退化喀斯特森林为例,从中选取8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叶片气孔导度及气温、空气... 为探讨退化喀斯特森林中不同植物叶片气孔导度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及其适应性机制,以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沙湾监测研究区内的退化喀斯特森林为例,从中选取8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叶片气孔导度及气温、空气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叶片气孔导度值日间主要在0.011~0.215 mol/(m^2·s)之间变化。植物叶片气孔导度在同一时刻不同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除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inn.)L’Hér.ex Vent.]外,同种植物在不同时刻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2)梓树(Catalpa ovata G.Don)的叶片气孔导度与光照强度呈显著中度负相关(r=-0.534,P=0.040),而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 Wall.)的则呈显著中度正相关(r=0.538,P=0.038)。构树的叶片气孔导度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高度负相关(r=-0.728,P=0.002),而与气温呈显著中度正相关(r=0.602,P=0.017)。厚果崖豆藤(Millettia pachycarpa Benth.)的叶片气孔导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中度负相关(r=-0.554,P=0.032)。(3)树种和测定时间对植物叶片气孔导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4)研究区大部分植物对生境恶劣的喀斯特环境均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叶片气孔导度的日间变化主要受植物自身遗传因素的控制,对外部环境条件改变的响应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喀斯特森林 植物叶片 气孔导度 变异特征 环境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景观中22种绿化植物叶片SPAD值的变异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范晶 张桂玲 +4 位作者 罗绪强 袁忠秀 王绍英 赵文楷 马浪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1-58,共8页
为探讨校园植物景观中绿化植物叶片SPAD值的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贵州师范学院校园植物景观中的22种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SPAD值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绿化植物叶片SPAD值日间主要在12.78~31.65之间变化,大部分在1... 为探讨校园植物景观中绿化植物叶片SPAD值的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贵州师范学院校园植物景观中的22种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SPAD值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绿化植物叶片SPAD值日间主要在12.78~31.65之间变化,大部分在15时达到最大值。(2)同种植物叶片的SPAD值日变化差异显著,相同时点不同种植物叶片SPAD值间的差异也较明显。(3)樱桃李、凌霄、蒲公英、野茼蒿的叶片SPAD值与环境光照强度和空气温度均显著正相关,与环境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4)环境因素和物种因素对植物叶片SPAD值均有显著影响并产生了强烈的交互作用,植物叶片的SPAD值主要受其自身遗传特性和生境的光照、温度、湿度等生态因子的共同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校园植物景观中绿化植物优化配置、判断植株健康状况和日常管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景观 绿化植物 SPAD值 叶绿素含量 变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城市群水资源空间均衡状态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向征 高海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6-113,共8页
为揭示长江上游典型喀斯特地区城市群水资源空间均衡性变化特征,以黔中城市群为研究区,采用基尼系数法分析2011~2020年研究区水资源-人口、水资源-GDP、水资源-耕地的空间分布均衡性,并结合水资源负载指数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潜力... 为揭示长江上游典型喀斯特地区城市群水资源空间均衡性变化特征,以黔中城市群为研究区,采用基尼系数法分析2011~2020年研究区水资源-人口、水资源-GDP、水资源-耕地的空间分布均衡性,并结合水资源负载指数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潜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①研究区水资源-人口、水资源-GDP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其中中部区域为城市群核心区,由于水资源量较少,且承载了较多的人口和GDP,因此水资源、人口、GDP三者空间均衡状态较差;北部和南部区域,由于水资源量较为丰富,承载的人口和GDP较少,因此均衡状态优于中部区域。各区域均呈现出较好的水资源-耕地均衡状态。②研究区水资源负载指数在空间上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特点;在时间变化上,中部区域呈现出一定的降低趋势,北部区域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南部区域略有提升但基本处于稳定状态。研究成果有助于长江上游喀斯特地区城市群制定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空间均衡 基尼系数 水资源负载指数 喀斯特地区 黔中城市群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岩溶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分析
11
作者 甘露 刘睿 +2 位作者 吴建峰 张凤太 李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12,89,共5页
鉴于极端降水会增加灾害的可能性,为确定极端降水变化特征,以典型岩溶地貌的贵州省为例,根据贵州省18个气象站点1964~2016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利用GIS空间差值法、百分位阈值法、线性趋势、M-K突变检验法、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极... 鉴于极端降水会增加灾害的可能性,为确定极端降水变化特征,以典型岩溶地貌的贵州省为例,根据贵州省18个气象站点1964~2016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利用GIS空间差值法、百分位阈值法、线性趋势、M-K突变检验法、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强度、年极端降水量和年最大降水量4项指标。结果表明,贵州省极端降水阈值由西北向东南递增,黔南州为高值中心;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率由东南向西北递增,黔南州、黔西南州受极端降水事件影响大,且各地多年均为减少趋势;4项指标都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频次和年极端降水量为下降趋势,强度和年最大日降水量为上升趋势,且极端降水事件主要发生在夏季;贵州省极端降水事件未发生突变现象,但极端降水存在5~7年短周期、24~26年长周期振荡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M-K检验 MORLET小波 变化特征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次生林不同植物季节性干旱下的绿色度变异特征
12
作者 李雪 张桂玲 +4 位作者 罗绪强 袁忠秀 王绍英 赵文楷 马浪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8-32,共5页
为探讨季节性干旱下喀斯特次生林不同树种绿色度的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沙湾监测研究区次生林通量观测站内的喀斯特次生林为例,在连续干旱背景下分别对其中8种常见植物的绿色度进行了测定分... 为探讨季节性干旱下喀斯特次生林不同树种绿色度的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沙湾监测研究区次生林通量观测站内的喀斯特次生林为例,在连续干旱背景下分别对其中8种常见植物的绿色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灌木植物和常绿植物的绿色度普遍较高,藤本植物和落叶植物的绿色度普遍较低。常见植物绿色度的大小关系为马桑>厚果崖豆藤>石岩枫>梓树>构树>朴树>木通>铁线莲。(2)同种植物的绿色度日间变化差异显著,不同种植物在相同时点的绿色度无显著差异。(3)马桑、构树、梓树和厚果崖豆藤的绿色度与相对湿度均显著负相关,马桑的绿色度还与空气温度显著正相关。(4)研究区植物的绿色度受物种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影响不显著。(5)常绿灌木植物马桑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在季节性干旱频繁的喀斯特地区拥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资源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次生林 季节性干旱 常见植物 绿色度 变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旗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常见植物叶片氮磷元素含量变异特征
13
作者 娄欢欢 罗绪强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55-60,共6页
以陈旗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4种典型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叶片N、P元素含量,分析元素含量间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内常见植物叶片的N、P元素含量分别为11.71~30.51、0.37~0.83 mg/g,平均值分别为18.48和0.66 mg/g;流域内小叶鼠李... 以陈旗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4种典型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叶片N、P元素含量,分析元素含量间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内常见植物叶片的N、P元素含量分别为11.71~30.51、0.37~0.83 mg/g,平均值分别为18.48和0.66 mg/g;流域内小叶鼠李、火棘、竹叶花椒、小果蔷薇植物叶片N/P值均大于16,生长主要受P限制,均属P制约型植物;植物叶片N、P元素含量在流域内不同种间的差异均显著(P<0.05);植物叶片N元素含量在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不同种间的差异均显著,P元素含量在乔灌过渡林和乔木林的不同种间差异显著,但在稀灌草丛、藤刺灌丛、灌木林的不同种间差异不显著;植物叶片N元素含量在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间均有显著差异,P元素含量在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间均无显著差异;N元素含量受植物种和群落类型的交互影响显著,P元素含量受植物种和群落类型的交互影响不显著。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植物养分限制状况,为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 植物叶片 N、P元素含量 变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