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合层开发煤层气井产层含气性特征研究
1
作者 魏元龙 朱世良 +2 位作者 赵凌云 向刚 郭志军 《能源与节能》 2022年第7期11-14,共4页
贵州省是中国煤层气开发的重点地区,以贵州省及其周边地区已开发的煤层气井为研究对象,结合钻井、测井、排采等现场资料,从贵州省煤层气井的含气量、气体组成、等温吸附特征和含气饱和度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贵州省煤层气... 贵州省是中国煤层气开发的重点地区,以贵州省及其周边地区已开发的煤层气井为研究对象,结合钻井、测井、排采等现场资料,从贵州省煤层气井的含气量、气体组成、等温吸附特征和含气饱和度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贵州省煤层气产层的含气量主要集中在10~18 m^(3)/t;500 m以深解吸CH_(4)的体积分数均超过90%;相比于周边地区,不同区块的兰氏体积、兰氏压力差异明显;含气饱和度主要为70%~90%,整体含气性较好,见套压时所对应的井底流压变化较大,在2.0~8.0 MPa范围。贵州省单一产层对比周边地区煤层气井产层没有优势,体现了多煤层开发工艺在贵州省资源开发中的重要地位,虽然其含气量、兰氏体积、兰氏压力差异明显,层间干扰严重,但是总体含气性较好,临界解析压力较高,认为贵州省煤层气产出的重心应该放在如何正确地优选适合合采的煤层,在不同井组乃至不同井之间,根据其储层物性的变化,制订专属的排采工艺及制度,从而实现煤层气井的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合层开发 煤层气 含气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六盘水煤田构造煤储层特征与煤层气勘探开发方向 被引量:1
2
作者 邱文慈 桑树勋 +7 位作者 郭志军 韩思杰 周效志 周培明 吴章利 桑国蕴 张斌斌 高为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9-966,974,共9页
贵州省煤层气资源丰富,但构造煤的发育制约了煤层气增储上产,通过研究贵州构造煤储层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适配的勘探开发技术,为提高贵州构造煤储层资源的安全、高效开发技术水平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煤层力学性质非均质性和构造应力... 贵州省煤层气资源丰富,但构造煤的发育制约了煤层气增储上产,通过研究贵州构造煤储层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适配的勘探开发技术,为提高贵州构造煤储层资源的安全、高效开发技术水平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煤层力学性质非均质性和构造应力场不均匀分布的控制下,构造煤分层现象更为普遍。以六盘水煤田大河边向斜11号煤层为例,开展等温吸附、压汞、低温液氮、低温CO_(2)吸附实验,研究了各分层储层物性特征,讨论了厚煤层构造煤分层形成机制及煤层气富集模式,比较了复杂煤体结构厚煤层煤层气适配性勘探开发技术及其适用性。研究表明:(1)大河边向斜11号煤层平均厚度为4.48 m,厚煤层的形成是盆地沉降速率和物源沉积补偿平衡的结果,在后期挤压和推覆构造作用下,11号煤层出现挤压、破碎甚至层间滑动,构造煤分层开始发育,中部分层应力集中且煤岩力学性质偏弱;(2)11号煤层在垂向上发育“三明治”特征,自上而下分别为原生结构煤、糜棱煤和碎裂煤;(3)中部煤储层的微孔比例最高,吸附能力最强,最大吸附量的兰氏体积呈现出中分层(16.55 cm^(3)/g)>下分层(14.69 cm^(3)/g)>上分层(13.96 cm^(3)/g)的规律;(4)研究区11号煤层形成岩性-断层-水力封堵型气藏,针对煤体结构分层特征对比分析了3种不同的开发技术路线,提出适用性最强的水平井构造煤软分层造穴卸压煤层气开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分层 煤层气 厚煤层 储层特征 勘探开发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及“十四五”开发战略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福平 孙钊 +4 位作者 桑树勋 周效志 韩忠勤 赵凌云 吴章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75,共11页
贵州省煤层气资源丰富,近十年来勘探开发取得重要进展,但当前仍面临若干问题。为了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梳理了贵州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十四五”期间煤层气勘探开发战略目标、总体布局、工作部署、工作重点等进行了研究... 贵州省煤层气资源丰富,近十年来勘探开发取得重要进展,但当前仍面临若干问题。为了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梳理了贵州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十四五”期间煤层气勘探开发战略目标、总体布局、工作部署、工作重点等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工作进展: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体系已逐步建立,煤层气井产气效果取得了不断突破,六盘水、毕节煤层气开发利用已初具规模;②战略目标:完成16~20个区块煤层气勘探工作,累计提交探明储量800×10^(8)m^(3),年产能8×10^(8)m^(3),年产量4×10^(8)m^(3);③总体布局:以钟山为勘探开发示范区,盘州、织金为重点建产区,带动周边重点勘探开发试验区、后备勘探区的勘探开发工作;④工作重点:分批投放探矿权16个以上,开展毕节、遵义等区块煤层气基础地质调查项目5项,实施煤层气重点勘探开发项目30项,开展煤层气开发地质理论与高效开发技术重大专项研究;⑤保障措施:省级政府加强组织领导,为煤层气勘探开发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完善资金投入支持体系建设,推进专业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煤层气地质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结论认为,贵州省煤层气开发潜力巨大、产业化前景广阔,在省级层面引导与政策支持下,依托专业人才培养与技术模式创新,“十四五”期间可迎来贵州地区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煤层气 勘探开发进展 十四五 开发战略 工作重点 总体布局 保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织纳煤田三塘向斜X区块煤层气储层特征研究
4
作者 赵恒仪 邹江海 杨永宇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98-100,105,共4页
为了查明贵州织纳煤田三塘向斜内煤层气储层特征,通过露头、录井、测井、试井等资料,开展了室内实验、测井曲线分析等内容综合分析。研究表明,三塘向斜内主要含煤地层为龙潭组,煤层层数多而薄,煤体结构以碎裂煤和原生结构煤为主,主要煤... 为了查明贵州织纳煤田三塘向斜内煤层气储层特征,通过露头、录井、测井、试井等资料,开展了室内实验、测井曲线分析等内容综合分析。研究表明,三塘向斜内主要含煤地层为龙潭组,煤层层数多而薄,煤体结构以碎裂煤和原生结构煤为主,主要煤层含气量在8.98~18.05 m^(3)/t,孔隙度在1.47%~7.67%,渗透率在0.027 1~0.21 m D,节理缝连通性较好,微裂缝发育,部分被充填。研究取得的成果对三塘向斜后续煤层气规模化开发时压裂地质选层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纳煤田 三塘向斜 龙潭组 储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合层开发煤层气井产层孔渗特征研究
5
作者 周培明 汪俊 +2 位作者 魏元龙 向刚 徐虎 《能源研究与信息》 CAS 2023年第2期124-127,135,共5页
贵州省煤层发育,煤层气资源富集,对其合层开发煤层气产层孔渗特征进行研究能够为煤层气高产、稳产提供依据。基于贵州合层排采煤层气井产层特征统计,综合现有地质及工程数据,系统研究产层孔渗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境内受煤变质程度... 贵州省煤层发育,煤层气资源富集,对其合层开发煤层气产层孔渗特征进行研究能够为煤层气高产、稳产提供依据。基于贵州合层排采煤层气井产层特征统计,综合现有地质及工程数据,系统研究产层孔渗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境内受煤变质程度高的影响,煤层气产层孔隙度较低,主要在2%~6%之间;煤储层大多发育两组相互近正交的内生裂隙,外生裂隙则与区内深大断裂活动以及煤层厚度有关;产层渗透率均低于0.35 mD,属于中低渗透率产层,且以小于0.1 mD的低渗产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煤层气 煤层气井 孔渗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中厚煤层群煤层气井高产的地质与工程协同控制技术——以贵州织纳煤田文家坝区块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陈畅然 周效志 +4 位作者 赵福平 孟海涛 朱世良 赵有州 魏元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64,共10页
中国西南地区煤层气资源量十分丰富,且主要赋存于上二叠统煤系薄—中厚煤层群中,贵州地区虽然有近10年的煤层气规模化试采与探采工程实践,但仍存在低产井、低效井比例偏高的问题。为了推进贵州地区薄—中厚煤层群煤层气高效探采工作,在... 中国西南地区煤层气资源量十分丰富,且主要赋存于上二叠统煤系薄—中厚煤层群中,贵州地区虽然有近10年的煤层气规模化试采与探采工程实践,但仍存在低产井、低效井比例偏高的问题。为了推进贵州地区薄—中厚煤层群煤层气高效探采工作,在系统梳理织纳煤田文家坝区块地质条件、煤储层特征、开发工艺与开发效果基础上,分析了煤层气井高产及井间产气差异的地质控制因素,探讨了地质适配性分层压裂与合层排采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薄—中厚煤层群具有埋藏浅、含气性好、渗透率较高、储层压力欠压—正常的特征;②煤层气井高产既受阿弓向斜轴部构造应力集中、水力封堵作用下煤层气富集影响,同时也与浅埋藏条件下煤储层原始渗透性较高有密切关系,区内断裂构造与水文地质条件共同导致了丛式井组内井间产气效果差异;③应根据丛式井压裂煤层靶点间距及导水断层距离合理控制水力压裂施工规模,注前置液造缝阶段快速提升注入排量并非连续段塞增大裂缝延伸长度,注携砂液支撑阶段阶梯式连续加砂有效支撑裂缝;(4)长期维持小于0.5 MPa的低套压合层排采条件,缩短憋压持续时间,延长提产持续时间以提高稳产前的压裂液返排率,保证排采过程连续性以避免储层伤害,产气量提升阶段主动缓慢暴露上部产层。结论认为,文家坝区块具备煤层气探采的有利储层条件,浅埋藏背景下的煤储层特征及井区构造、水文条件共同影响到煤层气井的产气表现,选择与煤储层特征相匹配的分层水力压裂、合层排采工艺对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纳煤田 文家坝区块 上二叠统 煤层气高产井 地质因素 工程因素 协同控制 水力压裂 合层排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凤冈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彪 邹妞妞 +2 位作者 张大权 杜威 陈祎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58,共12页
利用全岩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核磁共振(NMR)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方法多尺度定性-定量表征黔北凤冈地区永凤1井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与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黔北凤冈地区下... 利用全岩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核磁共振(NMR)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方法多尺度定性-定量表征黔北凤冈地区永凤1井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与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黔北凤冈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矿物组成以石英、长石与黏土矿物为主,其次为碳酸盐矿物与黄铁矿;孔隙类型主要为有机质孔、粒间孔、粒内孔与微裂缝,有机质孔与黏土矿物粒间孔最为发育。(2)研究区牛蹄塘组页岩比表面积平均值为9.536 6 m^(2)/g,总孔体积平均值为0.009 02 cm^(3)/g,介孔体积平均值为0.007 95 cm^(3)/g,宏孔体积为0.000 37~0.004 58 cm^(3)/g,平均为0.001 07 cm^(3)/g,平均孔径为3.381~5.947 nm,介孔最为发育。页岩孔体积主要由介孔与宏孔贡献,比表面积主要由微孔与介孔贡献,微孔与介孔、宏孔连通性相对较差,介孔与宏孔连通性较好,孔隙形态主要为墨水瓶形、圆柱形和裂缝形。(3)研究区牛蹄塘组孔隙结构主要受TOC、黏土矿物与脆性矿物影响,TOC与黏土矿物对比表面积、总孔体积、介孔体积及孔隙度具有积极影响,脆性矿物则对比表面积、孔隙度、介孔体积具有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有机质孔 黏土矿物粒间孔 介孔 宏孔 页岩 牛蹄塘组 下寒武统 永凤1井 黔北凤冈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氧镁水泥在石油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8
作者 徐梦冉 步玉环 +4 位作者 赵恒仪 刘芳 庞学玉 张振 向刚 《特种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3,共14页
普通水泥存在固化后体积收缩、脆性大且生产耗能高等问题,而氯氧镁水泥能较好地改善普通油井水泥的弱点,并具有力学强度高、CO_(2)吸附性强、耐温、抗盐卤腐蚀等工程优势,研究氯氧镁水泥在油气井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介绍了... 普通水泥存在固化后体积收缩、脆性大且生产耗能高等问题,而氯氧镁水泥能较好地改善普通油井水泥的弱点,并具有力学强度高、CO_(2)吸附性强、耐温、抗盐卤腐蚀等工程优势,研究氯氧镁水泥在油气井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介绍了氯氧镁水泥基本组成、水化产物及水化反应机理,总结了氯氧镁水泥在油气井固井、储层堵漏、钻井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问题及研究方向,并指明了氯氧镁水泥在CCUS、盐膏层固井、深水浅层固井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可为氯氧镁水泥在石油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氧镁水泥 固井 堵漏 耐水性 抗压强度 CCUS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向斜西翼南段煤层气藏控气因素及其开发潜力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章利 张金超 +3 位作者 赵凌云 周培明 向刚 徐虎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2年第5期33-35,179,共4页
为探明黔西向斜西翼南段煤层气区块主采煤层煤层气的赋存特征及其主控气因素,基于黔西县定新整装勘查资料、煤矿样品测试以及试井数据,分析各煤层的煤级、煤岩特征以及埋深与含气量之间的关系,查明影响黔西向斜西翼南段区煤层气藏的主... 为探明黔西向斜西翼南段煤层气区块主采煤层煤层气的赋存特征及其主控气因素,基于黔西县定新整装勘查资料、煤矿样品测试以及试井数据,分析各煤层的煤级、煤岩特征以及埋深与含气量之间的关系,查明影响黔西向斜西翼南段区煤层气藏的主要控气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向斜西翼南段区构造、煤级、煤岩特征、埋深对含气性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最为主要的控气因素为埋深和构造作用。结合黔西向斜西翼南段区储层压力梯度、渗透率、地应力等储层开发特征评价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表明研究区4号煤的煤层气开发潜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向斜 煤层气 控气因素 开发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合层开发煤层气井产水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传杰 朱世良 +3 位作者 赵凌云 周培明 吴章利 徐虎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2年第5期36-39,共4页
贵州是我国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大省,通过对贵州及周边地区的合层开发煤层气井的产水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将产水过程分为高产水、快速衰减、低产水3种类型,并从最高日产水量、累计产水量、稳定后日产水量、最低稳定日产水量和产出水... 贵州是我国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大省,通过对贵州及周边地区的合层开发煤层气井的产水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将产水过程分为高产水、快速衰减、低产水3种类型,并从最高日产水量、累计产水量、稳定后日产水量、最低稳定日产水量和产出水来源5个方面进行系统地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贵州煤层气井最高日产水量在2.0~23.1 m^(3)/d,平均8.8 m^(3)/d,周边地区最高日产水量主要集中在1.9~8.0 m^(3)/d,平均为6.5 m^(3)/d;累积产水量主要集中在200~1200 m^(3),而周边地区多数井集中在61.9~600 m^(3);稳产气后产水量平均为1.85 m^(3)/d,周边地区为0.61 m^(3)/d;最低稳定产水量平均为1.22 m^(3)/d,而周边地区多以<0.10 m^(3)/d为主;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发现贵州地区的产出水多为压裂液,认为产层的供水能力弱,排出水以压裂液为主,是导致产水多且呈快速衰减型和低产水型的主要原因,而其主要煤田的压裂层段变化较大导致了注入压裂液总量的有所差异,造成了排采初期日产水变化较大且较高的特征,而较低的反排率也导致了贵州省煤层气难以实现稳产。认为贵州省煤层气井的排采应尽量排出更多的压裂液,扩大压降漏斗的扩散,从而实现煤层气井的高产和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合层开发 煤层气 产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峰隆起西缘牛蹄塘组页岩古氧化还原特征研究
11
作者 王奕松 陈祎 +6 位作者 龙萃芸 曾旎 刘苏瑶 谭欣 吴传杰 雷昌远 冯霞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7期70-74,80,共6页
贵州省寒武系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丰富,为深入研究其页岩沉积的氧化还原条件特征,启发区域页岩气的勘探及相关研究。以雪峰隆起西缘QX1井的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为对象,针对古氧化还原条件特征开展了微量元素研究。研究显示,样品的V/Cr、... 贵州省寒武系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丰富,为深入研究其页岩沉积的氧化还原条件特征,启发区域页岩气的勘探及相关研究。以雪峰隆起西缘QX1井的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为对象,针对古氧化还原条件特征开展了微量元素研究。研究显示,样品的V/Cr、Ni/Co、Mo-U富集系数协变模式图等指示牛蹄塘组整体为还原环境,其变化具体表现为牛蹄塘组沉积早中期为缺氧的还原环境,晚期快速变为硫化静海的强还原环境,而在末期又明显变为贫氧-含氧的弱还原环境。各氧化还原指标与TOC的相关性显示,牛蹄塘组的有机质富集受古氧化还原条件影响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隆起西缘 页岩气 牛蹄塘组 氧化还原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织金文家坝区块煤层气井压裂地质选层与压裂改造工艺
12
作者 邹江海 向刚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83-86,90,共5页
贵州省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十分丰富,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及长兴组为织金地区主要含煤层地层。近几年随着勘探开发的逐步推进,文家坝区块煤层气产气量取得较大成果。本文以文家坝区块高产煤层气井储层改造工艺技术为研究,建立适用于区块的压... 贵州省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十分丰富,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及长兴组为织金地区主要含煤层地层。近几年随着勘探开发的逐步推进,文家坝区块煤层气产气量取得较大成果。本文以文家坝区块高产煤层气井储层改造工艺技术为研究,建立适用于区块的压裂改造工艺体系;基于该区块煤储层特征研究,明确岩石力学特征、孔渗条件以及煤储层含气性,优化压裂地质选层,针对煤层多而薄、埋藏较浅的特点,形成适合多煤层“分段压裂、多层动用”压裂工艺技术,大规模压裂改造,增大SRV,保障产气效果,力争区块煤层气实现增储上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弓向斜 文家坝区块 地质选层 高效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的煤层气压裂效果评价——以贵州六盘水地区DC1井组为例
13
作者 杨永宇 赵恒仪 吴章利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7期24-30,共7页
贵州作为煤层气资源大省,其煤储层具有复杂特性,需采用水力压裂等技术进行改造。微地震监测技术能有效评估水力压裂效果,为优化设计和决策提供依据。采用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对六盘水地区3口煤层气井的压裂施工进行微地震裂缝监测,获取... 贵州作为煤层气资源大省,其煤储层具有复杂特性,需采用水力压裂等技术进行改造。微地震监测技术能有效评估水力压裂效果,为优化设计和决策提供依据。采用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对六盘水地区3口煤层气井的压裂施工进行微地震裂缝监测,获取了压裂缝网展布范围、延伸方向等几何参数。结果显示,压裂裂缝总体延伸方向为130°左右,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基本一致,裂缝长度为200~280 m,总体延伸长度较好。通过对压裂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了天然裂缝对压裂缝网发育的影响,为压裂施工调整、压后效果评估提供了有效指导,获得了较好效果,为本工区后期压裂工艺改进提供了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水力压裂 微地震裂缝监测 压裂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地区复杂构造区下古生界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及勘探方向
14
作者 刘达东 田辉 +7 位作者 范青青 唐梓俊 陈祎 冯霞 杜威 姜振学 赵帅 张子亚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2,共12页
黔北地区下古生界发育多套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但区内构造展布复杂、页岩储层品质差异较大,且保存条件认识尚浅,制约了该区页岩气的高效勘探开发。为了深入认识上述因素对区内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影响,以黔北地区... 黔北地区下古生界发育多套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但区内构造展布复杂、页岩储层品质差异较大,且保存条件认识尚浅,制约了该区页岩气的高效勘探开发。为了深入认识上述因素对区内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影响,以黔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和寒武系牛蹄塘组页岩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研究区2套海相页岩的沉积及地球化学特征、储层孔隙结构及储集能力特征以及保存条件等,明确了2套海相页岩成藏条件差异,指出了页岩气有利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以深水陆棚相硅质页岩、碳质页岩为主,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该套页岩分布局限于残留向斜内,热演化程度适中,物性好,有机质孔隙发育;②牛蹄塘组页岩分布范围广,热演化程度高,物性差,储集空间以无机孔为主;③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顶底板条件良好,页岩气富集主要受控于构造变形强度,其中遵义—南川断裂东侧的向斜东翼构造变形较弱,是页岩气勘探有利区;④牛蹄塘组页岩的底板条件整体较差,热演化程度相对适中的古隆起区域、发育硅质岩底板的构造弱变形区是页岩气勘探有利区。结论认为,研究成果明确了区内下古生界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并指出了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区,为盆外复杂构造区页岩气的勘探指明了方向,有助于此类页岩气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北地区 页岩气 复杂构造区 五峰组—龙马溪组 牛蹄塘组 成藏条件 勘探有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勘探开发阶段下页岩气实验测试内容、技术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富伦 《河南科技》 2020年第13期133-137,共5页
服务于不同页岩气勘探开发阶段的实验测试内容不同。基于文献调研,将页岩气勘探开发划分为选区评价、勘探评价、先导试验和开发生产等四个阶段,分析了每个阶段的测试化验内容,并将测试内容划分为含气性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岩石学分析... 服务于不同页岩气勘探开发阶段的实验测试内容不同。基于文献调研,将页岩气勘探开发划分为选区评价、勘探评价、先导试验和开发生产等四个阶段,分析了每个阶段的测试化验内容,并将测试内容划分为含气性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岩石学分析、岩石物性分析、成藏分析、岩石力学及脆性评价、水质分析等7大类,详细阐述了各大类具体测试内容、技术方法和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选区评价 勘探评价 先导试验 开发生产 勘探开发阶段 实验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大河边向斜区块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可采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培明 赵凌云 +2 位作者 赵福平 王梓良 王有坤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95,共4页
为了评价黔西大河边向斜区块煤层气资源的可采潜力,基于区内实施的煤层气井等勘查开发资料,探讨了煤层发育特征、含气性、储层压力及孔渗性等重要储层特征,运用类比法、等温吸附曲线法及数值模拟法综合研究了煤层气资源可采性。研究结... 为了评价黔西大河边向斜区块煤层气资源的可采潜力,基于区内实施的煤层气井等勘查开发资料,探讨了煤层发育特征、含气性、储层压力及孔渗性等重要储层特征,运用类比法、等温吸附曲线法及数值模拟法综合研究了煤层气资源可采性。研究结果表明:区块上二叠统龙潭组薄-中厚煤层群发育,可采煤层10层,煤级主要为焦煤;煤层含气量和含气饱和度均较高,分别为9.55~14.73 m3/t和47.36%~99.83%;储层压力系数0.81~0.92,以欠压-常压为主;煤储层孔隙度非均质性较强,渗透率偏低;采用类比法、等温吸附曲线法及数值模拟法预测的煤层气可采系数分别为40%~68%、62.6%~73.5%、40.3%~53.7%,综合评价可采系数40%~55%,表现出较好的煤层气可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河边向斜 煤层气 储层特征 可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斜煤层气井表层岩溶地层空气钻井技术适应性研究
17
作者 郑鹏宇 向刚 赵凌云 《山东煤炭科技》 2023年第9期183-185,共3页
针对贵州岩溶地层钻井过程容易恶性漏失问题,通过一开采用空气钻井技术,并用表层套管封堵漏失层位,降低二开钻进过程的漏失风险。通过丛式井组应用对比分析,岩溶地层一开采用空气钻井技术后,机械钻速比常规水力钻井技术有显著提升,减少... 针对贵州岩溶地层钻井过程容易恶性漏失问题,通过一开采用空气钻井技术,并用表层套管封堵漏失层位,降低二开钻进过程的漏失风险。通过丛式井组应用对比分析,岩溶地层一开采用空气钻井技术后,机械钻速比常规水力钻井技术有显著提升,减少煤层暴露时间,降低井径扩大率,有效保证固井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岩溶地层 地层漏失 空气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照子河盘北区块煤层气地质特征及甜点区划分
18
作者 郭志军 向文鑫 +3 位作者 赵凌云 向刚 周培明 徐虎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2年第5期43-44,63,共3页
贵州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深入需要增加新的区块,因此对照子河盘北区块这种新增的空白区块进行基础地质特征研究十分重要。系统地总结了该区块的地质背景、可采煤层特征、煤层含气性、储层特征,并基于区块的地质特征,划分了研究区煤层气勘... 贵州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深入需要增加新的区块,因此对照子河盘北区块这种新增的空白区块进行基础地质特征研究十分重要。系统地总结了该区块的地质背景、可采煤层特征、煤层含气性、储层特征,并基于区块的地质特征,划分了研究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甜点区和次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子河向斜 地质特征 煤层气 甜点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阳县硒资源分布特征研究
19
作者 刘兵 高安勤 +2 位作者 陈晓燕 任海鹰 李可相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第27期136-138,共3页
以贵阳市开阳县耕地土壤为对象,根据1:50000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卫星遥感影像图及《贵州省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总体设计》布点原则,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共6836件,对土壤硒的含量分布、富集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阳... 以贵阳市开阳县耕地土壤为对象,根据1:50000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卫星遥感影像图及《贵州省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总体设计》布点原则,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共6836件,对土壤硒的含量分布、富集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阳县耕地土壤硒含量均值为0.588mg/kg,是全国平均值的2倍,呈现大面积、连片分布,是全国少有、全省唯一的天然、适度富硒区域。富硒耕地成土母岩主要来自震旦系、寒武系、二叠系、三叠系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二叠系碳酸盐岩地层风化形成的耕地土壤硒含量最高,其次为震旦系地层,奥陶系地层发育的耕地土壤硒含量均值最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硒含量不同,以茶园土壤中硒含量最高,茶园土壤(0.74mg/kg)>旱地(0.58mg/kg)≈水田(0.58mg/kg)>裸地(0.55mg/kg)>果园(0.52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阳县 耕地土壤 富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煤储层孔裂隙分形模型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海鹰 温书鹏 +3 位作者 侯建军 孔令飞 周泽妮 郭志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4,共10页
为了研究煤储层孔裂隙分布非均质性,揭示煤层气藏赋存状态和传输特性,以黔西多煤层发育区9块二叠统龙潭组中高阶煤样为例,利用饱和-离心测试方法进行煤样核磁共振(NMR)测试,明确样品可动水、束缚水分布及孔裂隙结构特征;通过单重和多重... 为了研究煤储层孔裂隙分布非均质性,揭示煤层气藏赋存状态和传输特性,以黔西多煤层发育区9块二叠统龙潭组中高阶煤样为例,利用饱和-离心测试方法进行煤样核磁共振(NMR)测试,明确样品可动水、束缚水分布及孔裂隙结构特征;通过单重和多重分形理论进行煤样孔裂隙分布非均质性的定量表征,探讨不同分维值与孔隙结构参数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单重分形模型能够更好地表征不同流体状态或孔隙分布的非均质性,而多重分形模型则更适用于表征孔裂隙分布的非均质性;单重分形参数中,渗流孔分维值(D_(2))和总分维值(D_(T))表现为弱负相关性;多重分形参数中,随着吸附孔孔隙体积增加,谱宽D-10—D 10呈线性增大,谱宽D_(-10)—D_(0)变化较小;样品可划分为吸附孔发育型和渗流孔发育型2类,前者普遍发育小孔,孔径分布呈“双峰态”,后者普遍发育大孔,孔径分布呈“单峰或双峰态”;随着渗流孔孔隙体积减小,渗流孔和孔隙总体分布非均质性增加;吸附孔孔隙是影响孔裂隙分布的主要因素,对煤储层孔裂隙结构的多重分形特征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单重分形模型和多重分形模型在物理意义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对研究煤储层的孔裂隙结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孔裂隙 非均质性 分形模型 核磁共振 黔西—滇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